?

楊辛的無悔人生

2015-03-29 01:57
傳記文學 2015年8期
關鍵詞:一介泰山

文 林 琳

楊辛的無悔人生

文 林 琳

2014年歲末,北京大學向獲得首屆“楊辛荷花品德獎”的同學們頒發了“獎德金”,以鼓勵青年學子敦品勵行、從德向善,這是建校115年以來北京大學設立的第一個“獎德金”。校黨委書記朱善璐說:“我們有很多的‘某某獎學金’、‘某某獎教金’,但是沒有‘某某獎德金’。育人最重要的兩個方面,就是‘學’與‘德’。楊先生設立‘荷花品德獎’的義舉給我們的啟示,比這個行動本身更有意義?!?/p>

為“荷花品德獎”出資并無償捐贈荷花藝術藏品的楊辛先生,是美學界一位德高望重的耄耋長者,他一向艱苦樸素、省吃儉用,過著極為普通的生活,卻把省下來的錢、義賣書法作品的錢,多次無償捐贈給教育事業。幾年前,楊辛先生向北京大學哲學系捐贈了100萬元,將其中的60萬設立“湯用彤獎學金”、40萬設立“楊辛助學金”,用于獎勵哲學系學業突出的學生和幫助哲學系家庭貧困的學生完成學業。楊辛先生說:“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有幾次重要轉折點,都得到湯用彤先生的幫助和關愛,出資設立‘湯用彤獎學金’是為了感恩、紀念湯先生,設立‘楊辛助學金’也是這個目的。在湯先生身上,學術境界與人生境界高度統一,‘關愛人’已成為一種精神境界,體現了仁者的風范,里面凝聚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我要把這種人格精神傳遞給后人?!?/p>

楊辛先生一生經歷了幾個時代,大風大浪中從未因苦難放棄理想,他用生命的過程堅定地實現著對真善美的人生價值的追求,身體力行地傳承了湯用彤等老一代學者的風范。

楊辛,1922年出生在重慶,原名傅全榮,10歲時父親去世,12歲時母親去世。六年級時他成績優異,卻因父母離世無法升學,甚至連住的地方也沒著落。最困難的時候他變賣家里的東西維持生計。為了盡早就業,他在親友的幫助下上了一個職業學校,學會計、簿記之類,還沒畢業的時候就到民生輪船公司的油料科做練習生(相當于學徒),辦公地點就在現在重慶朝天門碼頭的一個倉庫里。

抗日戰爭爆發后,日本人對重慶搞“疲勞轟炸”,數千人因缺氧悶死在較場口防空洞里,楊辛親眼看見死難者的尸體像小山一樣被堆在碼頭上,從朝天門運到遠郊掩埋,感受到切膚之痛,也就此立志為民族解放事業而奮斗。

楊辛兒時同父親、母親及哥哥合影

幾年后,公司里的一個上級賞識楊辛的勤奮,便好心資助他到重慶南開中學念高中一年級。由于這一機緣他結識了湯一介。

1943年,楊辛來到南開中學讀書,與小他5歲的湯一介是同班同學。湯一介那個時候就開始出墻報寫哲學文章了,楊辛則因畫漫畫在全校出了名,還一個人辦了一個漫畫壁報,名叫“偶爾”。

一年后抗日戰爭白熱化,湯一介回到在昆明的父親湯用彤身邊。懷著一片抗日救國的熱忱,楊辛等20來個南開高中學生,報名參加了印緬遠征軍,軍銜是下士。經印度到了緬甸,接受單調枯燥的步兵訓練。這期間,他了解到國民黨軍隊的種種腐敗和黑暗,心中暗自升起對延安的向往。

1945年4月,日寇已是強弩之末,中國遠征軍準備回國,自愿乘飛機或步行,南開中學的同學大多數選擇步行,一個人牽一匹騾馬,從緬甸到曲靖,2000里地,走了兩個來月。這次行軍經過云南西部最貧困的地區,每天都會接觸到老百姓,楊辛每天寫日記記下行軍的感受以及老百姓的疾苦,有時邊寫邊落淚。兩個月里,他們每晚只能睡在臨時搭建的帳篷中,六七個人睡在一個小帳篷,翻身要喊“一二三”,大家一起翻。

到了曲靖,聽說國民黨打算把這支隊伍調到東北對付共產黨,而學生們最初參軍為的是抗日,冒著生命危險到印度、緬甸是為了打日本。知道國民黨另有企圖后,加上目睹國民黨軍隊的腐敗,以及繼續求學的向往,楊辛等三個要好的同學商量逃往昆明。于是,趁當晚兵荒馬亂的時候,三個人留下槍,坐上了到昆明的火車。在途中,幸運地遇到一個從昆明來的同學,見到追趕他們的軍人已趕到前一站等著抓他們。生死一線之際,楊辛等人匆忙下車,躲在老百姓家里,后來搭乘一輛貨車,逃到昆明。

到了昆明后,楊辛與湯一介取得了聯系,湯一介跟父親講了楊辛的情況,也講了軍隊腐敗的事實,湯用彤先生答應讓楊辛住在他家里。盡管當時湯用彤是西南聯大哲學系系主任,但生活十分清苦,而且就在楊辛到湯家之前,湯一介的哥哥生病去世了,湯一介的妹妹,湯用彤先生最心愛的女兒,也因誤診去世,但湯用彤先生從未流露過失去兒女的傷痛。楊辛對此毫不知情,他和湯一介同住在一間破舊的一米多寬、三四米長的木板樓房里。

在湯一介家里,得到湯用彤夫婦關愛的還有一個人是鄧稼先。鄧稼先的父親鄧以蟄與湯用彤私交很好,原本兩家都在北平。湯用彤到昆明后,湯一介的母親還在淪陷區北平。當時年輕人上學經過日本人站崗的地方都要敬禮,鄧稼先寧可繞路走也不去敬禮。他非常想到內地來,于是在湯一介的母親去昆明的時候,鄧稼先化名為湯一介哥哥湯一雄,隨湯一介母親一起到了昆明。

湯一介、鄧稼先和楊辛,三個人年歲差不多,常在一起聊天,鄧稼先喜歡文學,英文也好,有時講些英文小說里面的故事給大家聽,還講到他很想北平的冰糖葫蘆。楊辛從未去過北方,不知道冰糖葫蘆是什么樣子,卻從此有了念想。

那段時期非常困難,楊辛住在湯家,靠賣報紙和做家庭教師賺些伙食費,也幫湯用彤先生抄寫些文稿。前年一位北大博士后在整理湯用彤文稿時,發現楊辛當年用小楷抄寫的一部分,正是湯用彤先生的代表作《魏晉玄學流別略論》,工工整整一萬多字。楊辛在西南聯大聽過課,還認識了聞一多的兒子聞立鶴,在他的書架上第一次看見了《新民主主義論》,接觸了一些進步思想。聞立鶴帶楊辛見過聞一多,想請他幫忙推薦楊辛進先修班。

1945年圣誕節,生活困窘之際,湯一介家里非常狹窄的小樓上,竟舉辦了一臺別開生面的小晚會。兩張床單拼掛起來做幕布,楊辛和湯一介做演員。楊辛戴了頂紅色帽子,貼上用棉花做的胡子化妝成圣誕老人,把頭和手露在幕布縫外,湯一介兩只手從幕布縫伸出來,假扮圣誕老人的手,楊辛的雙手套上鞋變成圣誕老人的腳,演了一出逗笑的雙簧。觀眾就是兩條板凳上的五六個人,有湯一介的父母親、湯一介的弟弟,還有同院子里住的數學系一對教授夫婦和聞立鶴。在最困難的民族危難時期,楊辛在湯一介家中感受到家庭生活的無限真情與溫暖,樂觀積極地投身抗日救亡運動。他賣過《學生報》和費孝通教授辦的《自由論壇》報,“一?二一”學生運動期間,還畫漫畫,與湯一介聯名寫詩,揭露國民黨政府的丑惡嘴臉,掛在西南聯大學生為四烈士設的靈堂里。

楊辛在重慶民生輪船公司工作時照片

1946年下半年,西南聯大解散,北大、清華和南開在平津復校,楊辛很想到北方繼續上學,就來到北平。但是因為舉目無親,沒地方可去,就又住在湯用彤先生家里。那時湯用彤先生是北大文學院院長,可是生活仍很艱難。

時逢北平藝專第一年招生,徐悲鴻任校長,楊辛就去報了名,并以第一名的成績入了學。楊辛所在班的班主任是董希文,錢紹武也在班里,后來他們成了摯友。到了北平藝專,他繼續參加學生運動,1947年“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的時候,還曾作為學生代表三次到徐悲鴻先生家里商量罷課的事。

平時徐悲鴻校長很關心學生們的學業,曾請齊白石為學生們現場作畫,創造學生們向大師學習的機會。學生們圍站在四周,有的站在桌子上,有的站在凳子上,徐悲鴻親自給齊白石遞筆,正面畫完,還反過來在紙的背面加上幾筆,以展示不同的效果。第一年藝專新年晚會上,徐悲鴻先生別出心裁地發明了一個游戲。他在講臺上擺了一張紙,畫前不預定畫什么題材,自己上去畫頭一筆,然后讓各位老師依次上去一筆一筆即興往下畫,最后出現了“劉海戲金蟾”的畫面,有意思極了。當時徐悲鴻已是有名的大畫家,但是對學生卻非常親切,有一次還帶著一年級新同學看俄國19世紀油畫展,并邊看邊講解。

在藝專學習的兩個學期楊辛都是第一名,課余時間他還演戲,有一次在《雷雨》中他演周樸園,香港導演李翰祥與楊辛同年級不同班,在劇里演魯大海。在這次演出中,楊辛摸胡子的時候不小心把胡子拽掉了,還好急中生智,趁轉身的時候及時粘上了胡子。那些日子是楊辛人生中最活躍的階段。

1946年與董希文先生合影/1956年與湯一介聽湯用彤先生講哲學/1959年與宗白華、王慶淑等先生在一起

1955年與愛人、兒子在北大合影

后來楊辛等六七個在藝專牽頭搞學生運動的人,被國民黨政府列入了黑名單,中共地下黨組織幫他們轉移到解放區。到解放區要通過國民黨的封鎖線,聽說如果被查出是去解放區的學生,會被活埋的。所以楊辛一行策劃好,去的時候帶了畫架和油畫顏料。過封鎖線的時候,國民黨崗哨要是盤問,他們就說出去寫生。

到了解放區以后,根據工作的需要,楊辛先是參加土改,后被調到中共冀察熱遼地區分局城市工作部工作,1948年臨近遼沈戰役的時候,楊辛轉到遼西,準備解放軍一打下錦州馬上就進城接管城市。錦州解放后,楊辛在中共錦州市委研究組,搞工商業調查,做工商業者的工作,有時候幾個晚上不休息,曾被評為市委直屬機關的一等模范干部。那段時期里由于工作關系,楊辛認識了團市委的一位錦州姑娘,兩人1951年步入了婚姻殿堂。后來楊辛被調到沈陽,在東北局工作,東北大區撤消后,又調到吉林省委黨校教哲學。不管時代浪潮如何洶涌,楊辛始終心存理想,腳踏實地追求進步,面向現實、面向人民積極工作。

1956年,時值中央提出向科學進軍,湯用彤先生任北京大學副校長,為了完成科研規劃,他親點了兩個人到北大做助手,一個是在北京市委黨校工作的兒子湯一介,另一個就是楊辛。這次調動是楊辛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轉折,此后他在北大度過了近六十個春秋,直至現在。

在湯用彤先生的關懷下,1959年前后,哲學系美學組成立的時候,楊辛因學過藝術而轉到美學專業。1960年系里正式成立美學教研室,也是國內大學里設立的第一個美學教研室,系里任命楊辛為室主任。當時教研室有美學前輩朱光潛、宗白華和鄧以蟄先生,以及中青年教師甘霖、于民、閆國忠、李醒塵。楊辛說,中國的美學事業是在老一代美學家帶領下發展起來的,給他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朱光潛先生,他們亦師亦友,朱先生信任楊辛,“文革”期間曾將自己的譯稿存放在他家里。

1986年與王朝聞夫婦在一起/1986年與朱光潛教授在一起/1994年與季羨林先生在北大楊辛書法展開幕式上

朱光潛先生晚年與楊辛交往很多,楊辛也深切了解先生晚年思想轉變的艱苦過程,以及視學術為生命、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一次朱先生生病住院后,家人將他的書房搬到樓上,目的是讓他休息不要再工作了。然而有一天晚上,朱先生因為覺得維科《新科學》譯稿中的一條注釋有問題,就偷偷一級一級爬上樓梯去修改。曾有人認為“朱先生晚年思想轉變是在一種強制的情況下不得不表態”,這看法是很不準確的。朱光潛曾經跟楊辛聊起過,在接觸馬列主義并經過嚴謹認真的思考后,他打開了更加開闊的學術視野,過去是僅從心理學層面靜止的觀念出發去思考美學問題,后來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從人類文化發展史的高度出發去思考,整個思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60年國家教委組織全校高校教材編寫,美學方面準備編寫《美學概論》、《西方美學史》和《中國美學史》三本教材?!段鞣矫缹W史》由朱光潛負責,《中國美學史》由宗白華負責,《美學概論》由王朝聞負責。楊辛參加了《美學概論》編寫組的工作,和馬奇一起擔任副組長。后來馬奇因中國人民大學工作需要離開了編寫組,便由楊辛承擔起大部分組織工作。這個時期,他經常以書信與王朝聞交流,這些珍貴的書信有的現在還保存著。除了組織工作,在這一階段楊辛也集中踏實地做了很多學術研究,后來他與甘霖合著的重印46次、印數近90萬冊的《美學原理》就是在此基礎上結合教學實踐完成的。

到哲學系工作一段時間后,湯用彤先生就因病去世,楊辛下決心,以后不管做什么工作,都不能辜負湯先生對自己的培養。12年前楊辛在北大圖書館舉辦個人書法展覽的時候,曾含淚寫下:“春風化雨,綠草如茵。燕南庭院,有我雙親?!痹跅钚列睦?,湯先生的和藹、慈祥中蘊藏著一種更為深刻的人格精神——對人的關愛,這種人格精神融入了儒家“仁者愛人”、佛教“慈悲為懷”和道家“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思想,可以說是湯先生學術境界的一種“化境”。楊辛說,湯先生和湯師母從未對自己講什么做人的大道理,而是通過言行,像春風化雨滋潤萬物一樣,讓年輕人的心靈受到熏陶。

做學問與做人高度統一,人生境界與學術境界高度統一,對楊辛而言就是湯先生留下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最需要感恩的。晚年,楊辛更加偏重于精神的追求與對社會的奉獻和回饋,將作為專業的美學融進生活和藝術實踐,又在生活和藝術實踐中,不斷豐富對真善美的認知,過得充實而愉快。

楊辛(左)與錢紹武登泰山合影/在湯用彤獎學金、楊辛助學金設立儀式上

對他精神生活產生重要影響的一件事,就是學習泰山文化。早在他離休前,即1979年在濟南參加美學研討會后,便與友人結伴登臨泰山。在童年楊辛就聽說“重如泰山”、“穩如泰山”、“有眼不識泰山”等,但泰山究竟是個什么樣子,腦子里卻很朦朧。當真的泰山呈現在眼前時,他完全沉浸在敬仰和興奮的心情中,但泰山給他留下的印象主要還是它在外部特征上的雄偉,對泰山深刻的精神內涵的了解很膚淺。

真正和泰山結緣是在1986年,楊辛參加北大組織的泰山風景區資源綜合考察,當時參加這項工作的北大教授有二十多人,楊辛分擔美學方面課題,寫成《泰山美學考察》。這次考察為泰山申請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提供了學術論證。1987年泰山申遺成功。這份申遺報告被聯合國專家認為是第三世界國家中寫得最好的一份。楊辛在這段考察期間走遍泰山的各個主要景點,全方位地審視和體會泰山,將泰山雄偉的自然特征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相結合,深切地體會到泰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在這次泰山美學考察中還激發了楊辛在詩歌和書法上的創作熱情,1986年他寫成了《泰山頌》:“高而可登,雄而可親。松石為骨,清泉為心。呼吸宇宙,吐納風云。海天之懷,華夏之魂?!?987年這首詩由錢紹武書寫大幅草書懸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廳, 1999年、2000年楊辛先生自書,刻在南天門景區和山下天外村。2008年楊辛以大幅草書復寫此詩,由人民大會堂收藏。

從1979年首次登泰山到現在,已經35年,楊辛深深感到登泰山猶如上了一次人生大學,泰山給了他晚年新的生命。他感到泰山對他的精神影響是多方面的,但對他影響最深刻的還是哲學上的,如果用一個字來表達,就是“生”字。泰山文化的精華就是以生命為中心的天人之學,其最大魅力就是能激發人的生命力。對個人和國家皆是如此。儒家經典《周易·系辭》云:“天地之大德曰生?!碧斓氐淖畲蟮滦?,就是使萬物生生不息,人要向天地學習,就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泰山不但給了楊辛精神上的陶冶,更成為他藝術創作的靈感來源。離休后他專事書法藝術創作活動,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作品入選了《當代中國書法藝術大成》《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選》等,享譽海內外。從1995年起,他先后在法國、美國、日本等地辦過多次書法個展,并赴美國夏威夷大學、斯坦福大學、日本巖手大學、香港藝術學院等院校做中國建筑或書法藝術講演。

楊辛說自己書法上的成就得益于泰山的精神與靈氣,他把自己的書房取名為“師岱堂”,還曾以《師岱堂集墨》的名字出版了書法集。他認為中國書法古代稱之為“心畫”,“心跡”,也就是心靈的藝術,是人的精神美的表現。而且長于直接地抒發人的性靈,成為一種“情感的心電圖”。他認為書法本身的基本訓練是“字內功”,是基礎;書寫者的人格和文化素質,是“字外功”,是靈魂,二者結合才能產生佳作。他的書法作品,不僅是用手寫的,更重要的是用心寫成的,像大幅的“泰山頌”書法,他是灌注了全部生命在進行創作。前人曾說“書以載道”,在楊辛的獨字書法中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關人生的哲理,用最凝練的藝術語言體現對人生境界的追求。每一個字都是他對人生、對自然的感悟。在漫長歲月中書法成了他生活中的精神支柱,像“春”“樂”“荷”“健”“道”等字,書寫都在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在藝術上,他力求把現代藝術品位與中國傳統書法相融合,雖帶有畫意,但并不與繪畫爭功,即便色彩融入,也是從屬于意境的需要。

緬懷恩師湯用彤先生及師母

春風化雨,

綠草如茵。

燕南庭院,

有我雙親。

——楊辛書

在書法實踐中他還有一個特別的體會,就是書法使人“忘老”,而忘老則是養生最高明的境界。這些年,他忘情于書法之中,從未去想自己是否老了,這使得他的身體經受了一次次疾病的考驗,使得他的精神一直屹立,永遠不倒。李商隱有詩云:“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彼膭恿藘蓚€字變成:“夕陽無限好,妙在近黃昏?!币环N樂觀豁達、豪邁自信之美消散了原詩中的悲觀和凄涼。

除了書法,楊辛先生還特別喜好收藏各類荷花藝術品,包括石雕、玉雕、木雕、青銅雕、根雕、牙雕、瓷器、紫砂、刺繡、剪紙、攝影、書法、繪畫等十多個藝術門類,幾乎無一不是精品、珍品。然而,收藏荷花藝術品,并非僅僅作為消遣與賞玩。事實上,他是想通過對荷花的收藏與展出,弘揚荷花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喚醒人們熱愛、尊重和親近自然的情感,在全社會倡導一種潔身自好的高尚人格,同時發掘荷花藝術的文化意義。也許,泰山之剛健雄渾、巍峨挺立正是楊辛先生人格和藝術的風骨,而荷花之清純不染、幽然獨立則是先生心靈和藝術的韻致。泰山與荷花,成為先生心靈中一剛一柔、相互補充和襯托的兩翼。

如今,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藝術實踐,楊先生都堪稱大家,但他始終沖淡平和,恬靜謙退,93歲高齡仍奔走在公益事業上,不辭辛勞地募集資金,無償奉獻給教育事業。一次,照顧楊先生十幾年的黃阿姨問:“我在這里工作這么長時間,從未見過您生氣,怎么才能做到這樣?”楊先生說,這主要是能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經常關心別人和關心社會。生活中不順心的事總會有,但它起不了負面影響,這好比一小杯涼水倒進一鍋開水里,水還會照樣開。楊先生說,人生中第一位的事情是做人,做人要品德好,品德好才是真正幸福的源泉,如果人是自私自利,就會常常矛盾苦惱。

2014年本文作者與楊辛先生在北京大學“立德樹人教育基地”合影

黃阿姨還得到楊辛先生一項特別的幫助,就是學習書法,她用篆書書寫楊辛先生的《泰山頌》等作品多次為人收藏。楊先生有一個觀點,“自己生活得好,也要讓周圍的人生活好一些”。他很感激前幾年病重時,黃阿姨的日夜守護,有意教她書法,也是一種回報,讓她以后多一項謀生手段。

回首近一個世紀的風雨歷程,楊辛無怨無悔。艱苦歲月的磨難歷練了他堅強的意志,愈挫愈奮的精神培養了他樂觀豪邁、昂揚向上的生活態度,恩師和朋友危難之際伸出的援手造就了他時刻感恩的心靈和崇奉獻而知“樂”的情懷。他說,真善美是人生價值的所在,也是他一生無悔的追求,“真”代表自然和社會的客觀規律,求真是人生的前提,人的生活要符合規律;“善”是核心,崇善是做人的根本,立德樹人,以善為本;“美”是真、善的升華,是以情感為特征的渾整的人生境界,是大愛。許多杰出人物的人生都體現了在實踐中真善美的統一。正是懷揣這種對真善美的體悟,楊辛努力追求生活的藝術化、審美化和藝術的生活化。他不再把人生看作一段直線,有起點有終點;而把人生看作一個圓,圓周上任意一點,都既是起點也是終點,個體生命結束以后,就融入到宇宙的大生命,與日月同光,與天地同壽。

“人生七十已尋常,八十逢秋葉未黃,九十楓林紅如染,期頤迎春雪飄揚?!睂τ跅钚料壬?,生命沒有局限,每天都有真善美的向往,“朝霞晚霞皆成錦,花開花落都是歌”。在楊辛先生的捐贈幫助下,北京大學2014年建成了首個以荷花為主題的藝術展館,并以此作為“立德樹人教育基地”,在落成典禮上,楊先生說:“荷花文化,一個是高潔,‘出淤泥而不染’;一個是奉獻,荷花從根到莖、到葉、到花、到果,全部奉獻給人類。我在北大工作近60年,北大是我成長的搖籃,沒有學校的關懷,沒有恩師的培養,沒有同事摯友的扶持就不會有我的現在。所以我總懷著一種感恩之情,想在離退休后做些有益教育的事情回報學校,雖然這種回報是涌泉之恩滴水相報,但表達了我的心情?!?/p>

2012年楊辛先生被授予“第六屆中國財富人物公益慈善終身成就獎”、“北京大學哲學教授終身成就獎”、“北京大學老有所為先進個人”,2013年被授予“北京大學杰出教育貢獻獎”、北京教育系統離退休干部“健康標兵”,2014年被中共中央組織部授予“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榮譽稱號?!捌匪囆g而贊美,登泰山而悟生,賞荷花而好潔,重友誼而貴誠,崇奉獻而知樂,愛人民而懷恩?!边@是楊辛先生的自勉詩,更是楊先生一生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寫照。

責任編輯/胡仰曦

猜你喜歡
一介泰山
杭州六品書院作品展
玉出泰山 國泰民安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湯一介、樂黛云夫婦的藏書
湯一介:事不避難,義不逃責
先生之風
湯一介:未名湖畔的哲學名宿
儒者湯一介
美國民眾雪中送別“泰山”
泰山天下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