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周故里在商丘東北考

2015-04-11 02:52
商丘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1期
關鍵詞:莊周故里莊子

方 勇

(華東師范大學 先秦諸子研究中心,上海 200241)

[莊子·道家·道教研究]

【主持人按語】

莊周故里在商丘東北考

方 勇

(華東師范大學 先秦諸子研究中心,上海 200241)

莊子是宋國人,其故里及其主要活動區域當在商丘古城東北、今商丘市北稍偏東的古蒙縣。而凡“商丘南說”、“民權說”、“曹縣說”、“菏澤說”、“魯蒙說”、“齊蒙說”、“楚蒙說”、“蒙城說”等,都是很難成立的。

莊周故里;商丘東北;古蒙城

在所有歷史文獻資料中,最早明確提到莊子故里的是司馬遷《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其載:“莊子者,蒙人也,名周?!蹦敲?,“蒙”到底在哪里呢?《韓非子·難三》云:“宋人語曰:‘一雀過羿,羿必得之,則羿誣矣。以天下為之羅,則雀不失矣?!贝苏Z出于《莊子·庚桑楚》:“一雀適羿,羿必得之,威也。以天下為之籠,則雀無所逃?!表n非所說的“宋人”,顯然就是指《庚桑楚》篇的作者莊子。眾所周知,韓非是荀子的學生,而《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謂“荀卿嫉鄙儒小拘,如莊周等又猾稽亂俗”。荀子自己在《解蔽》篇中也確曾批評說“莊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他在構建唯物主義思想體系時又注意吸收老莊的道論思想。韓非的學說并不僅僅源于前期法家商鞅、申不害、慎到關于“法”、“術”、“勢”的理論,而且還汲取了他的老師荀況和墨家、道家的一部分思想成果。他像荀子一樣,對老莊思想既有所批判,又有所吸收,其所撰《解老》、《喻老》、《主道》、《揚權》等篇,便明顯地反映了這一點,所以司馬遷就把他與老子、莊子列于同傳之中,并云:“韓非……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于黃老?!?《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這說明荀子師徒二人對莊子及其學說甚為關注,兼以他們離莊子的時代不太遠,因而韓非關于莊子為宋人的說法無疑應該是真實可信的,則司馬遷所說的“蒙”也就必在宋國了。

《史記·宋微子世家》載:“休公田二十三年卒,子辟公辟兵立?!碧扑抉R貞《索隱》云:“按:《紀年》作‘桓侯璧兵’,則璧兵謚桓也。又《莊子》云:‘桓侯行,未出城門,其前驅呼辟,蒙人止之,后為狂也?!抉R彪云:‘呼辟,使人避道。蒙人以桓侯名辟,而前驅呼辟,故為狂也?!贝颂幩臑楣疟尽肚f子》之佚文,西晉司馬彪曾為之作注釋。據《莊子》佚文、司馬彪注、《竹書紀年》、《史記》和司馬貞《索隱》所言,原來宋桓侯名辟,而開道人不知其名為“辟”,將出城門時便直呼“辟(避道)”,于是蒙人就馬上制止他如此呼叫。既然宋君出行時有“蒙人”制止“前驅呼辟”的無禮行為,對自己的國君表示了極其敬畏的心情,則此“蒙人”必為宋人無疑,所以近人馬敘倫便在《莊子宋人考》中謂“蒙為宋地,此亦一證?!盵1]而且他還在此文中指出:“尋《春秋》莊十一年《左傳》‘宋萬弒閔公于蒙澤’,賈逵注曰:‘蒙澤,宋澤名也?!蓬A注曰:‘蒙澤,宋地?!痘茨献印R俗訓》曰:‘惠子從車百乘,以過孟諸。莊子見之,棄其余魚?!哒T注曰:‘孟諸,宋澤?!瓌t孟諸即蒙澤?!狈泊艘嘟哉f明,司馬遷所說的莊子故里“蒙”,必在宋國無疑。

在《莊子》書中,《人間世》篇所提到的“商之丘”、“荊氏”等,都是宋國的地名;《逍遙游》篇所寫到的宋榮子、《養生主》篇所寫到的公文軒、《田子方》篇所寫到的宋元君等,都是宋國人,而且《天運》篇還寫了莊子與宋國太宰蕩的一大段對話,《逍遙游》、《德充符》、《至樂》等篇更是寫了許多關于莊子與宋人惠施的辯難過從故事,《徐無鬼》篇甚至還寫了“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的故事。這些雖大都具有寓言性質,但也可佐證莊子為宋國人。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列御寇》篇謂“宋人有曹商者,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車數乘。王說之,益車百乘。反于宋,見莊子”,又謂“人有見宋王者,錫車十乘,以其十乘驕稚莊子”,這更可證明莊子即為宋國人。

因有見于上述種種事實,漢人都斷言莊子為宋國人,甚至更明確地指出是宋國之蒙人。如班固在《漢書·藝文志》“《莊子》五十二篇”下自注:“名周,宋人?!睆埡庠凇恩求t賦》中托為莊周的口吻說:“吾宋人也,姓莊名周?!眲⑾蛟凇秳e錄》中說:“(莊周),宋之蒙人也?!雹俑哒T在注《呂氏春秋·必己》時說:“莊子,名周,宋之蒙人也?!庇衷谧ⅰ痘茨献印ば迍沼枴窌r說:“莊子,名周,宋蒙縣人?!边@些說法,結論是一致的,都認為莊子是宋國人。因此,西晉皇甫謐在《高士傳》中就接著說:“莊周者,宋之蒙人也?!钡捎谛姓^劃的不斷變更,大約自隋唐以來,人們對莊子的籍里便有了不同的說法。如《隋書·經籍志》于“《莊子》二十卷”下作小注說:“梁漆園吏莊周撰?!标懙旅髟凇督浀溽屛摹ば蜾洝分姓f:“莊子者,姓莊名周,梁國蒙縣人也?!背尚⒃凇肚f子疏序》中則說:“其人姓莊名周,字子休,生宋國睢陽蒙縣?!睂嶋H上,這些說法與前人的說法仍是一致的,只不過是使用了變更后的政區名稱而已。

據宋代樂史在《太平寰宇記·河南道·宋州》中說,春秋時宋國的蒙縣乃是“以宋公及諸侯盟蒙門而為縣名” 。公元前286年,宋國被齊國所滅。嗣后,由于齊國逐步衰弱,原宋國之地遂被楚、魏等國所瓜分,蒙地歸于楚國。秦時,蒙縣隸屬于碭郡,漢高祖五年(前202)改隸梁國,故《漢書·地理志》所載“梁國”八縣,“蒙”即為其中之一。此后在行政區劃的調整過程中,梁國共領九城,在宋城睢水之陽設置了睢陽縣,而將蒙縣縣城稍作北移,故《后漢書·郡國志》所載“梁國”九城,“睢陽”、“蒙”皆為其中之一。由此說明,《隋書·經籍志》所謂“梁漆園吏莊周”、陸德明所謂“莊子者,姓莊名周,梁國蒙縣人也”,只是以變更后的政區名稱來指稱莊子的籍里罷了,并沒有改變莊子原為宋人的屬性。至于成玄英在“蒙縣”前增加“睢陽”二字,則僅是為了表明“睢陽”的一部分地方原為“蒙縣”之古地而已,也并沒有改變莊子原為宋人的屬性。

對于莊子為宋國之蒙人既已深信無疑,那么,蒙的具體方位到底在哪兒呢?要探究這一問題,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宋國的版圖情況。班固在《漢書·地理志》“梁國·睢陽”下自注云:“故宋國,微子所封?!惫笆皇兰o,周公在平定武庚的反叛后,把商舊都的周圍地區分封給了商王紂的庶兄微子啟,建都商丘(在今河南商丘南),稱為宋國,其國土有今河南東部和山東、江蘇、安徽一帶地方。春秋時,宋襄公曾企圖稱霸未成,此后國勢衰弱,轄區有所減少。班固在《漢書·地理志》“梁國·蒙”下自注云:“獲水首受甾獲渠,東北至彭城入泗?!鲍@水,據許慎《說文解字》、酈道元《水經注》等記載,其故道上接甾獲渠(即汳水)于今商丘市東北,東流經虞城、安徽碭山、蕭縣北,到江蘇徐州市北注入泗水,而班固既于“梁國·蒙”下謂“獲水首受甾獲渠”,則獲水接甾獲渠處必在蒙縣,可見蒙縣也就必在今商丘市、漢代睢陽之東北。

《史記·殷本紀》載:“成湯,自契至湯八遷。湯始居亳,從先王居?!眲⑺闻狍S《集解》引皇甫謐云:“梁國谷熟為南亳,即湯都也?!碧茝埵毓潯墩x》引《括地志》云:“宋州谷熟縣西南三十五里南亳故城,即南亳,湯都也。宋州北五十里大蒙城為景亳,湯所盟地,因景山為名。河南偃師為西亳,帝嚳及湯所都,盤庚亦徙都之?!边@里所說的景亳(北亳),其遺址即在宋國境內,故南朝劉昭于《后漢書·郡國志》“梁國·蒙”下注云:“《帝王世紀》曰:‘有北亳,即景亳,湯所盟處?!焙笪横B道元《水經注·汳水》亦云:“今梁園(國)自有二亳,南亳在谷熟,北亳在蒙?!睋?,王國維在《說亳》中便認定北亳即蒙,在今山東曹縣之南、河南商丘市之東北。

在上文已經提到過,《淮南子·齊俗訓》載“惠子從車百乘,以過孟諸。莊子見之,棄其余魚?!备哒T注曰:“孟諸,宋澤?!闭\然,孟諸確實在宋國境內?!蹲髠鳌肺墓贻d:“宋昭公將田孟諸,未至,夫人王姬使帥甸攻而殺之?!薄秶Z·楚語上》載:“宋有蕭、蒙……,宋蕭、蒙實殺昭公?!表f昭注:“蕭、蒙,宋公子鮑之邑?!压瞩U殺昭公而立,在魯文十六年?!笨勺C孟諸便是蒙澤,無疑在宋國境內。那么,孟諸處于宋國的什么位置呢?班固在《漢書·地理志》“睢陽”下自注說:“故宋國,微子所封?!队碡暋访酥T澤在東北?!奔粗^孟(盟)諸在宋國國都商丘的東北方。案今本《尚書·禹貢》作“孟豬”,唐孔穎達疏:“孟豬在睢陽之北?!蹲髠鳌?、《爾雅》作‘孟諸’,《周禮》作‘望諸’,聲轉字異,正是一地也?!薄妒酚洝は谋炯o》引《禹貢》作“明都”,司馬貞《索隱》曰:“明都,音孟豬。 孟豬澤在梁國睢陽縣東北?!稜栄拧?、《左傳》謂之‘孟諸’,今文亦為然,唯《周禮》稱‘望諸’,皆此地之一名?!笨梢?,莊子釣魚的孟諸就在商丘市之東北。

酈道元《水經注》中的有關文字更是說明,莊子的故里及主要活動地點即在商丘東北:“汳水出陰溝于浚儀縣北?!瓫M水又東徑濟陽考城縣故城南,為菑獲渠,考城縣周之采邑也,于春秋為戴國矣?!瓫M水又東徑梁國睢陽縣故城北,而東歷襄鄉塢南?!瓫M水又東徑違(蒙)縣故城北,俗謂之小蒙城也?!段髡饔洝罚撼窃跊M水南十五六里,即莊周之本邑也,為蒙之漆園吏,郭景純所謂漆園有傲吏者也。悼惠施之沒,杜門于此邑矣?!@水出汳水于梁郡蒙縣北?!稘h書·地理志》曰:獲水也?!妒葜尽吩唬菏资茜瞢@渠,亦兼丹水之稱也?!盵2]這里明確告訴大家,汳水出陰溝(即蒗蕩渠)于浚儀縣(治所在今河南開封市)北之后,又東經考城縣(治所在今河南民權縣城東北十多公里的林七集南)城南,始名菑獲渠,又東經睢陽縣(治所在今商丘市睢陽區)城北,又東經蒙縣城北,于是與獲水相接。清熊會貞于“東歷襄鄉塢南”下疏曰:“塢在今商丘縣東北?!?《水經注疏》卷23)可見,汳水所經過的小蒙城——莊周本邑必在商丘東北。

《西征記》為東晉戴祚所撰。祚,字延之,江東人,從劉裕西征姚秦,撰《西征記》,說明其曾親踐北土,書中所言當為親歷親見,不會有什么錯誤。今案《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張守節《正義》引東晉郭緣生《述征記》云:“蒙縣,莊周之本邑也?!备勺C戴祚所言不誤。如果把酈道元和戴祚等人的話結合起來看,那么我們便可確定莊周故里即在商丘之東北。更具體地說,也就是在商丘東北的蒙縣城北、汳水南十五六里的地方。那么,這地方離商丘故城到底有多遠?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卷7云:“宋城縣,漢睢陽縣,屬宋國,后屬梁國,后魏屬梁郡。隋開皇三年罷梁郡,以縣屬亳州。十六年,于此置宋州,睢陽屬焉。十八年改為宋城?!∶晒食?,縣北二十二里,即莊周之故里?!敝^莊周故里在宋城縣治北二十二里。今考隋代宋城縣城遺址,大約在今商丘市睢陽區商丘故城遺址上。如果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所載不誤,則莊子故里距離今商丘市不過幾十里,只是李氏所言“縣北”稍與戴祚、酈道元等人所說的方位有所不合,不知何故。

從上述的考察可知,莊子是宋國人,他的故里在商丘古城東北、今商丘市北稍偏東。2009年4月9日,在商丘師范學院文學院領導和有關教授的陪同下,筆者專程到商丘市北稍偏東約10公里處的蒙墻寺村進行了考察。此處緊靠黃河故道和萬畝林區,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曾先后出土過不少文物,除散于民間和被毀者以外,現存的還有漢代古城墻角遺址一段、漢代古井一口、唐三彩龍紋琉璃大脊、唐三彩佛像、宋代磚雕、四個約一噸半重的原莊周祠大殿上的石明柱礅、明代成化四年石碑等文物,因而一些文化部門確認蒙墻寺村所在地為戰國時期的宋國蒙縣故城和漢代梁國的蒙縣故城遺址,1982年10月這里被商丘縣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結合各種文獻資料來看,莊周故里應該就在這一帶。

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約自隋唐以來,對莊子的籍里便有了各種不同的說法。如《隋書·經籍志》謂“梁漆園吏莊周”,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謂“姓莊名周,梁國蒙縣人”,但這都不過是根據變更后的政區名稱而言罷了??墒潜彼螛肥穮s在《太平寰宇記》卷12“宋州·宋城縣”下說:“小蒙故城在縣南十五里。六國時楚有蒙縣,俗為小蒙城,即莊周之本邑?!边@里的意思好像是說莊子為楚國蒙縣人,但樂氏既然是在“宋州·宋城縣”下說這番話的,則其所謂“小蒙故城在縣南十五里”,又必是指商丘城南十五里為莊子故里而言。對于他的這一說法,后人有表示懷疑的,如清熊會貞指出:“《寰宇記》:六國時,楚有蒙縣,俗以為小蒙城,但謂在宋城縣南十五里?!睹麆僦尽酚种^在商丘縣南二十里,去故汳水甚遠,與《西征記》不合?!闭J為《太平寰宇記》、《名勝志》的說法皆與戴祚《西征記》所載不合,是不可據信的。但不少人卻以訛傳訛,于是便助長了所謂莊子故里在商丘城南的說法。如《天順明一統志》卷27謂“小蒙城在府城南二十里,即莊周本邑”,《嘉靖歸德志》卷1謂“小蒙城,州南二十五里,即莊周為漆園吏本邑”,《雍正河南通志》卷51謂“小蒙城在府城南二十五里,即莊周本邑”等,實可謂人云亦云,并非認真考證所得,正如《乾隆歸德府志》纂修者在該志卷28中所說:“今府南二十里有小蒙城,舊志云即莊子本邑,我姑聽之?!?/p>

南宋羅泌提出了莊子為考城人的說法。他在《路史》卷26“蒙”下說:“《姓纂》云:‘高陽后封以為蒙雙?!?杜)預云:‘東莞蒙陰有蒙陰城?!申幒簖R入新泰,隸沂,有小蒙城。六國楚為蒙縣,莊十五年蒙澤也。昔莊周為漆園吏,今宋之考城,古蒙城?!睂τ诹_泌的《路史》,清四庫館臣曾引劉勰《文心雕龍·正緯》之語,譏其“事豐奇偉,詞富膏腴,無益于經典,而有助于文章”,而此處從今山東境內的古東莞蒙陰說起,轉而談到六國時的楚國蒙澤,復又以為宋之考城乃是莊周為漆園吏處,真使人搞不明白莊周到底是哪兒人。但《天順明一統志》的纂修者,卻于該志卷27中跟著說:“蒙澤,在考城縣東三十里,僖公十六年宋萬弒閔公于蒙澤即此?;蛑^即莊子故里?!币粋€“或曰”,即可見出纂修者只是附和前人的說法而已?!睹駠汲强h志》的纂修者也于此志卷10中說:“按:《路史》以蒙即考城,為莊周生處?!斗捷泟儆[》云莊子故里,必有所據?!边@里更把羅泌等人的說法當作了立論的依據,使莊子為考城人的說法直接影響了近當代的不少人。

據載,考城縣古為戴國。春秋時,戴歸于宋,楚滅宋后,改名曰谷,秦以為甾縣,東漢改曰考城,后魏改置考陽縣,北齊改曰成安,隋復曰考城,五代梁改曰戴邑,后唐復曰考城。此后歷代因之,其位置在今河南省東部。民國十七年,由睢縣、杞縣析置民權縣,后幾經調整,至1956年才成為現在所看到的版圖,其位置在商丘市西北,南與寧陵、睢縣接壤,西與杞縣相連,西北與蘭考相接,東北與山東曹縣毗鄰,包括傳說與莊子有關的幾處遺跡在內的原來考城縣的大部分地區,都歸入了民權縣所管轄的范圍,所以在今天又有關于莊子故里在民權的說法。2004年4月14日,筆者一行由商丘市文化局、文物管理局領導指引,專程到民權縣順河鄉青蓮寺村進行了考察。該村位于今民權縣治東北30公里、商丘市西北45公里處,相傳因唐初在此興建佛寺,以優婆舌吐青蓮說法而改名。今村內有一宅區,稱為莊子胡同,世傳為莊子故里。胡同東南隅有古井一口,原深數丈,井壁堅如文石,光澤似墨玉,泉清而味甘,相傳為莊子汲水處,故稱莊子井。離古井數十米處,相傳為莊子故居,故居南端相傳為莊子講學堂。經詢問得知,該村今已無一人姓莊者。此日傍晚,筆者一行又到青蓮寺村南五公里處的老顏集鄉唐莊村,下榻于該村原大隊部,向當地年長者詳詢莊子遺聞。該村南有一墓冢,冢前原有清乾隆五十四年重修此墓時所立石碑一通,今藏于文管部門。此碑之上陰刻“莊子之墓”四個大字,背面刻有上自州縣官員、下至平民百姓凡326名立碑人之姓名。但筆者認為,凡此并不足以證明莊子故里真是在今民權縣順河鄉青蓮寺村、老顏集鄉唐莊村一帶。

應當指出,民權縣順河鄉青蓮寺村為莊子故里的說法是缺乏較早較可靠的文獻依據的。正如我們在上文所指出,南宋羅泌在《路史》卷26中所謂“今宋之考城,古蒙城”的說法顯然是有問題的,而《康熙考城縣志》卷14卻因此而謂“考城有蒙澤,莊周故里”,《乾隆歸德府志》卷9又據此而于“蒙澤”下謂“《考城縣志》:在縣東三十里?!饲f周故里也”,《民國考城縣志》卷10則更是進一步說:“《路史》以蒙即考城,為莊周生處?!斗捷泟儆[》云莊子故里,必有所據?!蛾愔尽?即指《康熙考城縣志》)謂即宋之蒙澤?!f子故里,在縣順流方?!f周胡同,在順流方?!f周胡同東南隅有井,相傳為莊子井?!笨梢娖湎嘁蛳嗌?,愈說愈是具體坐實,卻離歷史事實愈遠了。至于老顏集鄉唐莊村莊子墓,雖有乾隆時所立石碑保存至今,但卻不見有較早的文獻記載,而關于此墓石碑來歷的說法,則更使人頗感蹊蹺。據傳說,明洪武年間,山東曹州一帶有一位窮秀才,因造反失敗而遭通緝,于是便借“莊”與“唐”為地方諧音,而把自己改姓為唐,逃到今老顏集鄉唐莊村一帶安身。某年春天的一個中午,這位秀才外出郊游,突然風吹沙起,只見一土丘前一塊方石微露地面,請村民刨出后,原來為一通石碑,上刻“莊周之墓”四個大字。于是自認莊子為祖先,并舉家搬來此地居住,世世代代自愿為莊子墓的管護之人。到了明成化年間,莊周墓碑已殘,唐家子孫便按原樣重立一通,而保存至今的石碑,則是清乾隆間再次重立的。筆者曾詢問當地老人,莊子墓何以不在現在的順河鄉青蓮寺村一帶?回答是:莊周臨死之前,命其兒子們將其往南抬,斷氣處即是下葬處,這就是今老顏集鄉唐莊村莊子墓的來歷。由此看來,這里所謂關于莊子墓及其石碑來歷的說法,是很值得懷疑的。然而,正由于有著上述這些神話般的傳說,和經過修繕或大加擴建翻新的莊子胡同、莊子井、莊子墓這些所謂實物的存在,再加上國內外的一些新聞媒體的大力炒作,便使得海內外的學者、旅游者和莊氏宗親,一批又一批地來到青蓮寺村、唐莊村朝圣,甚至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6年出版的《中國名勝辭典》、中國地圖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中國文物地圖集》等,也都把青蓮寺村、唐莊村標為莊子故里了。近來,河南省和一些群眾團體,還擬斥巨資在青蓮寺村旁起造規模宏大的莊子廟宇,莊子很快就要被請進這座富麗堂皇的“廟堂”了。

需要進一步指出的是,民權一帶屬于故黃河灘區。據有關志書記載,其前身考城在明清以來就曾有過很多次大河患,甚至數次被迫遷移縣城。有關資料表明,自春秋戰國至1938年,黃河大改道已多達26次,考城上游一百公里的開封市,僅宋以來一千年間就增高黃河淤積層達八米以上,而其下游一百公里的先秦單父城也已湮埋于八米之下的淤泥之中,則民權縣境內戰國時的建筑物早應該淤沒地下而無處可尋,今天哪里還能指出莊子故居的具體位置,并見到其汲水之井以及墳墓呢?因此,現在民權縣境內所謂的幾處莊子遺跡,當為后人所為。關于這一點,更可以在酈道元《水經注》中找到鐵證:“汳水又東徑小齊城南,汳水又南徑利望亭南,……汳水又東,龍門故瀆出焉,……汳水又東徑濟陽考城縣故城南,為菑獲渠,考城縣周之采邑也,于春秋為戴國矣?!瓫M水又東徑寧陵縣之沙陽亭北,故沙隨國矣?!瓫M水又東徑黃蒿塢北,……汳水又東徑斜城下,……汳水東徑周塢側,……汳水又東徑葛城北,故葛伯之國也?!瓫M水又東徑神坈塢,又東徑夏侯長塢,……汳水又東徑梁國睢陽縣故城北,而東歷襄鄉塢南,……汳水又東徑貫城南,……汳水又東徑違(蒙)縣故城北,俗謂之小蒙城也?!段髡饔洝罚撼窃跊M水南十五六里,即莊周之本邑也,為蒙之漆園吏,郭景純所謂漆園有傲吏者也。悼惠施之沒,杜門于此邑矣?!盵2]我們如細細閱讀這段文字,并認真參考清楊守敬、熊會貞《水經注疏》等資料,便可看到酈道元已為后人清楚地揭示了如下歷史地理真相:汳水流經考城縣境內的小齊城南、利望亭南、龍門故瀆、考城縣故城南之后,又向東流經寧陵縣境內的沙陽亭北、黃蒿塢北,又向東流經考城縣東的斜城下、周塢側,又向東流經寧陵縣東北的故葛伯國,又向東流經商丘縣西北的神坈塢、夏侯長塢,又向東流經睢陽縣故城北而東歷商丘縣東北的襄鄉塢南,又向東流經蒙縣西北的故貫城南,又向東流經蒙縣故城北,即小蒙城——莊周之本邑。這也就是說,汳水自流出考城縣東的斜城下、周塢側之后,又向東歷經寧陵縣東北、商丘縣西北、睢陽縣故城北、商丘縣東北、蒙縣西北,而后才到莊子本邑的,怎么能像持“民權說”者所說,位于考城東北即今民權縣順河鄉青蓮寺村、老顏集鄉唐莊村一帶就是莊子的故里呢?

與民權縣毗連的山東菏澤市,其境內的曹縣、東明縣和菏澤市區本身,也都在盡力爭奪莊子之故里。2005年4月15日,筆者應菏澤市人大常委會之邀,又帶兩名博士生前往該市轄區內進行為期三天的考察。在考察過程中,始終得到了該市領導的陪同和指引,所到之處,也同樣受到了各地干部群眾的熱情接待和積極配合,但在學術觀點上,筆者并不敢茍同他們的看法。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菏澤市曹縣西南與河南民權縣接壤,其所說的莊子故里實際上是與民權縣的順河鄉青蓮寺村、老顏集鄉唐莊村一帶連為一體的。持“曹縣說”者認為,今該縣邵莊鎮轄區內與河南民權縣老顏集鄉唐莊村緊緊相挨的大顏集村就是莊子出生地。其主要理由是,相傳該村本姓莊,為莊子出生地,后因避東漢明帝劉莊之諱而改村名為嚴,至明代,村民又因惡嚴嵩,便復隱去“嚴”字,而改用“顏”字或“閻”字,一直沿用至今。而且該村舊有莊子祠,后圮于水患,然村民至今猶能辨其墻基所在,何況其西面緊挨著的就是河南民權縣老顏集鄉唐莊村的莊子墓呢!此外,大顏集村之北古為大薺陂,酈道元謂“蒹葭萑葦生焉”?,F在的曹縣縣城是其北境,而今該縣縣城內工商銀行后院原有一土丘,相傳為“杏壇”,乃是《莊子·漁父》所記孔子會隱士漁父之處,明顧炎武《日知錄》謂“杏壇”實有而不在魯,應在水邊,則此處當為真“杏壇”,世人“可釋其疑矣”[3]。顯然,這些說法都是經不起推敲的。首先,今曹縣邵莊鎮大顏集村所處的地理位置,與河南民權縣老顏集鄉唐莊村完全一樣,也在商丘市之西北,跟酈道元《水經注》所載莊子故里在商丘東北的方向根本不符。其次,傳說中的村名更改之事,無疑富于戲劇性,不足為憑據,何況現在的大顏集村就根本沒有嚴、顏、閻姓人家!該村舊有莊子祠,這也不能成為莊子出生于此地的證據,因為河南、山東、安徽的有些地方都曾建有莊子祠廟。至于引酈道元“蒹葭萑葦生焉”之語和顧炎武《日知錄》的考證來證成其說,則更是屬于有意歪曲了。今案酈氏此語出于《水經注》卷25:“黃溝又東注大澤,蒹葭萑葦生焉,即世所謂大薺陂也?!蹦敲?,蒹葭萑葦叢生的大薺陂在何處?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卷12云:“考城縣,古戴國也?!h西南有戴水,今名戴陂?!髣?薺)陂,即戴陂也,在縣西南四十五里,周回八十七里,與宋州襄邑縣中分為界?!眲t大薺陂在考城縣之西南,而不是在考城縣東北的曹縣境內。又案顧炎武《日知錄》卷31謂孔子舊居本無杏壇,其名乃出自《莊子·漁父》,而“《莊子》書凡述孔子皆是寓言,漁父不必有其人,杏壇不必有其地,即有之,亦在水上葦間依陂旁渚之地,不在魯國之中也明矣”。但顧氏決沒有說此杏壇即在今河南民權縣西南的大薺陂之側,也沒有說就在今山東曹縣境內。由此可見,所謂莊子故里在山東曹縣境內的說法是根本不能成立的。

由于北周時所置曹州治所在今山東曹縣西北,金代又移到今菏澤市區,直至民國初年才被廢除,而自唐宋以來所出現的一些志書,恰好載有一些關于所謂莊子與曹州有關系的文字,再加上這一時期在今菏澤市區附近修建了一些紀念莊子的祠廟等,所以一部分人便極力主張莊子就是今菏澤市區一帶人。如筆者在考察菏澤市諸區域期間,始終陪同我的菏澤學院副教授杜長印,就以其所撰《莊周故里新探》②一文見賜,認為大量的文獻數據和地方志書記載說明,距今山東菏澤市城北22公里的李莊集村一帶就是莊子為漆園吏和著書立說的主要活動地區。他的主要依據是唐李泰《括地志》所載“故貫城即古貫國,今名蒙澤城,在曹州濟陰縣南五十六里”,以及《雍正山東通志》卷9所載的一些話,認為由此可證“今曹縣西北、定陶縣西南部古代稱‘蒙’是確信無疑的”,而據《雍正山東通志》卷9所載“漆園城在故冤句縣北七十里,莊周為蒙漆園吏,城北有釣臺”等語,則更進一步斷定今菏澤市李莊集村為莊子的主要活動之所。今案這里所引的《括地志》之語,最早見于《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唐張守節《正義》所引,其后《雍正山東通志》卷9、《嘉慶大清一統志》卷1等皆因之。而據考證,漢景帝時所置的濟陰郡治所在今山東定陶縣西北,秦時所置的冤句縣治所在今山東曹縣西北,如果以位于商丘北面而偏西的濟陰南五十六里、冤句北七十里的地方為莊子主要活動之所,豈非與酈道元《水經注》所載莊子本邑的方向、道里相去甚遠?因此,以山東菏澤市城北22公里的李莊集村一帶為莊子的主要活動之所,顯然只是一種推測。

持“菏澤說”者的又一理由是因為菏澤有南華縣、南華山等遺址。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卷12載:“南華縣,本漢離狐縣也,屬東郡。舊傳初置縣在濮水南,常為神狐所穿穴,遂移城濮水北,故曰離狐?!瓡x屬濟陰郡,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曹州。天寶元年改曰南華?!睒肥贰短藉居钣洝肪?3、歐陽忞《輿地廣記》卷7等所載大致相同,而王溥《唐會要》卷70更是詳載其改為南華縣的具體日子:“離狐縣,天寶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為南華縣?!蹦先A縣所管轄的范圍,相當于今菏澤市牡丹區西北部的李村鎮、高莊鎮,鄄城縣西南臨濮集鎮的古濮水流域,縣治遺址在今李莊集村。筆者在菏澤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潘建榮等的陪同下,對這些地方進行了實地考察。潘建榮先生是一位有學問修養并多次組織本區域內考古發掘工作的地方官員,以其所撰《菏澤歷史文化與中華上古文明》③一文見贈,為筆者提供了一份相當有用的數據。而且他還親自為筆者一一指明南華縣治遺址的方位和一些重要部位的具體位置,并請當地幾位年長者為我們作解說。由此往東驅車七八里,地勢漸漸增高,略呈椅子形彎曲狀,有積土七八堆,相傳即為莊子隱居之南華山。據介紹,這些土堆本應顯得較高,但因千年來黃河屢屢決堤,淤泥填積已有十米以上,再加上解放后在這些土堆上不斷取土,致使南華山已幾為平地。筆者一行復至李莊集村北約一里的唐代義玄禪師草寺遺址,一位當年曾為此寺看守的老者為我們挖出了長期埋藏于沙土中的《臨濟法師義玄修寺紀念碑》,第一次使世人有了了解此碑所刻內容的機會。此碑保存完好,實為唐玄宗時遺物,上面所刻的碑文說到,由此往東南十余里即為南華山。據此,則唐玄宗之所以要詔改離狐縣為南華縣、詔號莊子為南華真人,就在于他可能相信莊子曾在這里的南華山隱居過。但是,號莊子為南華真人,這最早只是南朝道教徒所為,《隋書·經籍志》已載有梁代梁曠所著《南華論》,唐初著名道士成玄英在為《莊子疏》作序時甚至謂莊子“師長桑公子,受號南華仙人”,所以清四庫館臣說:“至序文云‘莊子字子休,生宋國睢陽蒙縣,師長桑公子,受號南華仙人’,殆出《真誥》之類,殊可以廣異聞?!雹芸梢?,唐玄宗只是依南朝以來道士所稱舊號來詔號莊子的,并不能依其所相信的所謂莊子隱于曹州的宗教故事來斷言歷史上的莊子真的就曾隱居于此,更不能以此來認定這里就是莊子的故里。

在南華縣舊城東北不遠處,相傳有莊子釣臺遺址?!遁浀貜V記》卷7載:“南華縣……有濮水,莊子釣于濮水是也?!薄队赫綎|通志》卷9載:“釣臺在州(指濮州)⑤東南九十里,莊周釣于濮水即此。今名蒲汀,上有南華觀?!毙滦蕖钝渤强h志》載:“莊子釣魚臺位于臨濮鄉莊子廟村北一里許?!雹薰P者一行在當地年長者的帶領下,來到了今菏澤市鄄城縣西南臨濮集鎮小屯村與莊子廟村之間的一個地方。這里位于該縣的最西南端,與今菏澤市牡丹區最西北端的南華縣治遺址非常接近,眼前出現的唯是一望無際的平坦坦的麥田,并無任何水道及釣臺遺跡可尋。但據年長者說,我們所站立的一塊麥田邊上原來就是流淌而過的濮水,而在這塊麥田的中央,數十年前尚有一方稍稍高出的泥土,相傳就是莊子釣魚臺。今案酈道元《水經注》、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樂史《大平寰宇記》、歐陽忞《輿地廣記》及《雍正山東通志》、《乾隆東明縣志》、《嘉慶長垣縣志》等所載,濮水一稱濮渠水,上下游各有兩支,即上游一支首受濟水于今河南封丘縣西而向東北方向流去,另一支則首受黃河于今原陽縣北而向東流經延津縣南,二支合流于長垣縣西;東流經縣北至滑縣東南,此下又分為二,即一支經山東東明縣北,東北至鄄城縣南注入瓠子河,另一支則經東明縣南,又東經菏澤北注入巨野澤。據此,則“菏澤說”者所謂莊子釣于濮水故事發生的地點,也就必定是指今菏澤市鄄城縣西南臨濮集鎮小屯村與莊子廟村之間的這一地方而言了,因為這兒應當就是古濮水下游中的一支自鄄城縣南注入瓠子河的必經之地。誠然,《莊子·秋水》中有莊子釣于濮水的寓言故事,司馬遷將其采入《史記》莊子傳中,作為史實來看待。但是,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所記釣臺及古人垂釣故事甚多,卻只字不曾提及莊子釣于濮水故事,尤其在此書卷八中,其記載濮水流向及所經之地甚詳,搜錄此流域所曾發生的事件、故事甚多,但也不曾提及莊子垂釣的故事,而在記其流經后來的南華縣一帶時,則更是僅有“濮水又東徑濟陰離狐縣故城南,王莽之所謂狐瑞也”之語。這說明,他或許認為莊子釣于濮水的故事僅僅是虛構的寓言,或許認為根本就無法確定此故事發生在濮水上的哪個地方,所以還是不去提它為好,免得后人以訛傳訛。我們現在推測起來,所謂莊子曾釣于后來南華縣城附近之濮水的故事,當是在唐玄宗改離狐縣為南華縣之后世人所附會出來的一段佳話,因而今人是不可用來證成其“菏澤說”的。

位于鄄城縣臨濮集鎮南八里的莊子廟村有莊子廟。筆者親聆曾看守此廟院的老者郝廣義說,他早年所看守的此廟院規模較大,占地面積約有二十畝?!缎y濮州志》卷6所收明末濮州進士羅志儒《重修莊子廟碑記》也確實曾說“或曰漆園故城屬梁國,或曰屬蒙縣,在曹濮之間”,又《雍正山東通志》卷21“曹州府”下云:“莊子廟在府城西北四十里南華沙溝之陽,祀周莊周,相傳莊子嘗釣于此,唐貞觀二年建,宋蘇軾有記?!倍砰L印在《莊周故里新探》中,便據此而斷言“菏澤市北部的莊子廟村是莊周故里”。但我們應當予以指出,羅志儒所修《重修莊子廟碑記》接著又謂“濮有二臺,其東則陳思王讀書臺也,其南相傳莊子釣臺即其處也,澤畔淼茫,風物依稀……,去臺百武,有祠巍然,搜諸輿圖郡志未及悉,蓋歷千秋已。環祠居民蘇子光府、安子崇法、王子自安等共言,是祠也來不知所自,一修勝朝世宗十五年(1536),一修神宗四十七年(1619),祠之前舊有玉皇閣、三清觀,茲欲踵事增華,崇德報功,重修莊子殿五間、玉皇閣一間、三清觀三間,親修太山行宮三間、東西廊十間、三曹殿三間、門宇夾室數十間”。筆者也在老者郝廣義家親眼看到其于“文革”間冒著風險保存下來的木質令牌一塊,上刻“太上老君之神位”七字,則此廟來歷不明,道教色彩甚濃,又非專供莊周之神位可知。而《雍正山東通志》所謂此廟建于“唐貞觀二年”、“宋蘇軾有記”云云,則更存在著嚴重矛盾,因為蘇軾在《莊子祠堂記》中明明白白地寫著,他是因“(蒙)縣令秘書丞王兢始作祠堂,求文以為記”,而于“(神宗)元豐元年十一月十九日”作此記的,與所謂“唐貞觀二年建”者甚是不合?;蛟S,此廟本是唐初統治者崇道的產物,乃是用來合祠道教諸神的,并非專為莊子而建,更與蘇軾為之作記的莊子祠堂風馬牛不相及。這樣看來,今之論者據此而遽謂菏澤市北部的莊子廟村就是莊周故里,實在是大有問題的,而《嘉靖濮州志》以“莊周”入《寓人志》,《宣統濮州志》以之入《游寓傳》,不把包括今之菏澤市北部的莊子廟村在內的濮州看成是莊子故里,則皆為比較慎重的態度。

在“曹縣說”、“菏澤說”、“東明說”諸說中,近年來以最后一說最為活躍。1995年11月上旬,由山東菏澤地區社科聯、中共東明縣委、縣政府聯合舉辦的全國莊子故里問題考察會在東明縣召開,與會者70多人,雖多為持有不同學術見解的專家學者,但此次會議的組織者卻主要是為了擴大“東明說”的影響。由于今東明縣東邊全與菏澤市區西邊相接,而濮水自中段分流后,一支經東明縣北,東北至鄄城縣南注入瓠子河,另一支則經東明縣南,東經菏澤北注入巨野澤,再加上歷史上的南華縣很大一部分區域是在今東明縣境內,所以持“東明說”者的某些理由大致與持“菏澤說”者接近。如會議組織者以“南華生”的筆名報道說:“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唐玄宗李隆基在詔封莊子為‘南華真人’、《莊子》這部書為《南華真經》的同時,詔改當時的離狐縣為‘南華縣’(即現在的東明縣),這一史實無可辯駁地說明,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就確認了‘南華真人’莊子為南華縣人?!菩趯ηf子其人、其書、其家鄉的詔封、詔改,是確認南華縣(東明縣)為莊子故里的一個極有說服力的重要根據?!盵4]劉守安、楊學鋒則撰文說:“《水經注》卷8‘濟水’條中轉引杜預的話:‘長垣而南,近濮水也?!渡綎|通志》、明代《長垣縣志》、清修《東明縣志》、《濮陽縣志》等地方志中,都有關于濮水方位走向的記載和地圖標志。這些材料清楚地顯示,莊子垂釣的濮水流經古東明是確定無疑的?!盵5]其實正如我們在上文所說,唐玄宗的詔書并不能表明南華縣就是莊子的故里,方志中的這些文字也并不能說明莊子釣于濮水的具體位置在何處。事實上,當時出席東明莊子學術會議的專家學者根本沒有一致認為莊子故里就在今東明境內。

依照持“東明說”者的說法,莊子為吏之所甚至還可以具體確定為今東明縣東十里陸圈鎮裕州屯村。如王守義等人以為,酈道元《水經注》卷8載“濮渠之側,有漆城”,《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唐張守節《正義》引李泰《括地志》云“‘漆園故城在曹州冤句縣北十七里?!嗽魄f周為漆園吏,即此”,唐杜佑《通典》卷177載“冤句有漆園,莊周為吏之所”,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13載“漆園城在縣(指冤句縣)北五十里,莊周為吏之所,舊置監,今漆園城北有莊周釣臺”,清徐繼儒編《曹南文獻錄》疑《括地志》“十七里”當為“七十里”之誤,凡此皆說明“莊子故里在山東東明縣”,而且“裕州屯即是古漆園”,因為“這里講的五十里、七十里,按《中國歷史地圖集》標注的方位均系今東明縣城東的裕州屯村?!盵6]但今案酈道元《水經注》卷8云:“濮渠之側,有漆城?!吨駮o年》:‘梁惠成王十六年,邯鄲伐衛,取漆富兵城之者也?!蛞嘀^之濮菀亭?!洞呵铩贰畬幬渥优c衛人盟于菀濮’,杜預曰:‘長垣而(一作西)南,近濮水也?!鼻逍軙懯柙疲骸捌岢窃陂L垣縣西二十里。漆城即宛濮亭。此《注》引杜預云‘在長垣西南’,亦在今長垣縣西南?!?《水經注疏》卷8)則酈道元所謂“濮渠之側”的“漆城”,遠在今東明縣之西的故長垣縣之西南無疑,肯定不會是《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所說的“周嘗為蒙漆園吏”的蒙地漆園,更與持“東明說”者所謂今東明縣東的裕州屯村毫不相干。其實,有一些歷史地理問題是被唐宋以來的志書開始搞糊涂的。如上文引樂史《太平寰宇記》卷13載有“漆園城在縣(指冤句縣)北五十里,莊周為吏之所”之語,而同書卷2“長垣縣”下卻云:“漆城在縣西二十里?!蹲髠鳌吩啤畬幬渥优c衛人盟于宛濮’,杜預云:‘陳留長垣縣西南有宛亭,近濮水?!吨駮酚浽疲骸惙バl,取漆者也?!痹┚淇h治所在今山東曹縣西北,一說在今東明縣東南與曹縣毗鄰之處,則樂史既謂漆園城在冤句縣北五十里,又謂在長垣縣西二十里,二者顯然是互為矛盾的。當然,他在《太平寰宇記》卷2“長垣縣”下所說的“漆城在縣西二十里”等話,分明就是承因酈道元之說而來,應當是可信的。由此看來,諸如唐李泰《括地志》所謂“漆園故城在曹州冤句縣北十七里”,杜佑《通典》所謂“冤句有漆園,莊周為吏之所”云云,皆與唐前文獻資料所載不相一致,論者豈可據以斷言今東明縣城東裕州屯村就是莊子擔任漆園吏的地方?

大概是由于唐宋以來一些志書的誤導,尤其是唐代統治者一開始就推崇、利用道教,唐玄宗更是立了南華縣,把莊子與道教徒所謂的“南華”聯系了起來,這就使得南華縣境內出現了一些紀念莊子的設施。如《乾隆東明縣志》、《民國東明縣志》并載:“漆園城,址在縣東十里裕州屯前,即莊叟為吏之故地也。原有逍遙園,明清間頹廢無存,知縣楊公日升擬葺之,未果也。乃查園之四至,立石記之,迄今猶存?!惫P者一行曾到此地考察,據當地人說,盡管過去的這些具有紀念性的設施已不復存在,但這里的人并沒有停止過對先賢莊子的祭祀活動,并且還不斷重建莊子觀,稱南觀。在南觀北面二十里菜園集鄉莊寨村北還有一座南華觀,稱北觀,據說始建于唐貞觀二年。北觀后有莊子墓,位于今黃河南堤外側之下。筆者一行到達莊寨村時,該村姓莊男女老少都來迎接,并自稱為子休公的后裔,而以《莊氏族譜》相展示。諸如此類,又皆為論者所謂此地即為莊子隱退、著述、終老、墓葬之處的理由。但是,這里所謂南華觀建于唐貞觀二年云云,與所謂今鄄城縣臨濮集鎮莊子廟村莊子廟也始建于唐貞觀二年的說法何其相似!筆者于是懷疑二者因所處位置相去不遠,在傳說過程中本已有所混淆,甚至以訛傳訛,今人豈可視其為真實歷史?而且,歷史上各地建有南華觀甚多,如《御定駢字類編》卷50載“靈璧縣(在今安徽省)北七十里舊有南華觀,莊子嘗隱于此”,《雍正河南通志》卷50載“南華觀在魯山縣(在今河南省)治南門內,元至正丙戌年創建,內有三清殿、玉皇殿”,《雍正山西通志》卷169載“南華觀在縣(指屯留縣,在今山西省)西三十里西村,元大德四年建”,我們豈可據此而認為莊子即在靈璧縣、魯山縣、屯留縣隱退、著述、終老!同樣,歷史上其他地方也建有莊子墓,如唐成玄英《莊子疏·秋水》云“淮南鍾離郡(治所在今安徽鳳陽東北),今見有莊子之墓”,《民國考城縣志》卷10載“莊周墓在縣東(指今河南民權縣老顏集鄉唐莊村莊子墓)”,我們又豈可據此而斷言莊子死后真的墓葬于今鳳陽縣、民權縣!還應予以指出的是,莊寨村的舊族譜已于清嘉慶十二年遺失,而今所出示的《莊氏族譜》是1950年新修的,其所收莊鴻恩于此年重陽節所撰序言云:“始祖諱周,字子休,生于古蒙名區,……北游漆園,漆園任為吏,而漆民至今頌其德?!边@說明,自稱為莊周后裔的莊寨村人,本來也認為他們的祖宗莊周“生于古蒙”,后來才北游至此的。

“楚蒙說”又把莊子的籍里指向了遠離宋蒙的東南方。此說肇始于北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卷12:“小蒙故城在縣南十五里。六國時楚有蒙縣,俗為小蒙城,即莊周之本邑?!边@里似謂莊子即為楚國蒙縣人,但由于樂史的這些話是在“宋州·宋城縣”下說的,而且他還在同卷中說“莊周,宋蒙人,不以禍福累心”,則其所謂“小蒙故城在縣南十五里”,又必當指商丘城南十五里為莊子故里而言??梢?,樂史的說法本身就存在著嚴重的矛盾,他所謂“六國時楚有蒙縣,俗為小蒙城,即莊周之本邑”云云,對后人起了誤導作用,成了“楚蒙說”的先聲。南宋朱熹復又對莊子的籍貫作了大膽推論,并明確提出了“莊子自是楚人”的說法。他說:“孟子平生足跡只齊、魯、滕、宋、大梁之間,不曾過大梁之南。莊子自是楚人,想見聲聞不相接。大抵楚地便多有此樣差異底人物學問,所以孟子說陳良云云?!f子去孟子不遠,其說不及孟子者,亦是不相聞?!f子生于蒙,在淮西間。孟子只往來齊、宋、鄒、魯,以至于梁而止,不至于南。然當時南方多是異端,如孟子所謂‘陳良,楚產也,悅周公仲尼之道,北學于中國’,又如說‘南蠻鴂舌之人,非先王之道’,是當時南方多異端?!?《朱子語類》卷125)淮西,指皖北、豫東、淮河北岸一帶,春秋戰國時屬于楚地。朱熹以此為莊子的出生地,其理由無非有二:一是認為孟子平生足跡在齊、魯、滕、宋、大梁之間,而莊子既然與之“聲聞不相接”,則必生于齊、魯、滕、宋、大梁之外的淮西一帶;二是認為楚地多有異端邪說,而莊子既然鼓吹如此“怪誕”、“沒檢束”(《朱子語類》卷32)的學說,則其必生于楚地無疑。實際上,朱熹以所謂的地理間隔說來推斷莊子為楚人,顯然只是一種武斷的猜測,而其持文化類型說來推斷莊子為楚地人,則更顯得證據不可靠,而且又與他自己所謂莊子“止是楊朱之學”(《朱子語類》卷125)的說法相矛盾,因為楊朱傳說是魏國人,或衛國人,或宋國人,像魏國、衛國、宋國這樣屬于中原文化圈的國家是能夠產生“此樣差異底人物學問”的。

大約由于樂史、朱熹等人的倡導,自宋代以來,便有不少人真以莊子為楚人了。如張耒謂“楚人有莊周者,多言而善辯”(《劉壯輿是是堂歌》),羅原謂“宋玉、莊周,皆楚人”(《爾雅翼》卷13),舒岳祥謂“莊周,楚人”(《老椿》),周琦謂“莊子,楚人也”(《東溪日談錄》卷12),林堯俞謂“莊周,楚人也”(《南華經薈解序》),王夫之謂“莊周、荀卿之流,皆楚人也,全身遠害退隱已耳”(《楚辭通釋·九昭》),董思凝謂“莊子,楚人也,嘗為蒙漆園吏”(《王夫之莊子解序》),但所有這些說法,同樣都是不可據信的。所以閻若璩在批評歸有光《五岳山人前集序》所謂“荊楚自昔多文人,左氏之傳,荀卿之論,屈子之騷,莊周之篇,皆楚人也”的說法時說:“按:荀卿,趙人,但晚為楚蘭陵令耳。莊周,劉向曰‘宋之蒙人也’。蒙城在商丘城外,正宋地,于楚何渉?太仆尚如此,于他人何尤?朱子曰‘莊子自是楚人’,亦誤。大抵考據,文人不甚講,理學尤不講?!?《答萬公擇書》)誠然,自宋以來所謂莊子為“楚人”的說法,大都乃是不甚講究考據、人云亦云所致,我們可不能再因襲此類說法了。

目前所泛濫的所謂莊子為楚人的說法,主要就是集中表現為“蒙城說”。在持此說者看來,莊子故里在蒙城縣的最有力證據還是王安石的《蒙城清燕堂》詩和蘇軾的《莊子祠堂記》。王詩有句云:“清燕新碑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吏無田甲當時氣,民有莊周后世風?!碧K記說:“莊子蒙人也,嘗為蒙漆園吏,沒千余歲而蒙未有祀之者??h令秘書丞王兢始作祠堂,求文以為記?!卑凑粘帧懊沙钦f”者的理解,既然王安石、蘇軾為蒙城縣寫了這樣的詩文,則此地為莊子故里尚有何疑!但王詩僅是文學作品,蘇記也根本不足為憑,這里因為篇幅關系,就不再多作論證了。

總而言之,莊子是宋國人,其故里在商丘東北數十里的古蒙縣,而凡“商丘南說”、“民權說”、“曹縣說”、“菏澤說”、“魯蒙說”、“齊蒙說”、“楚蒙說”、“蒙城說”等,都是很難成立的。我們據上文的敘述辨析可知,這些說法顯然是在唐宋以后才陸續出現的,而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數端:一是由于年代久遠,尤其是黃河的屢屢泛濫,一些與莊子有關的遺跡早已深埋地下,而真正值得信賴的文獻資料又相當匱乏,致使后人對莊子籍里等問題有了各種說法。二是由于漢以來行政區的不斷更改、僑置,尤其是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時期黃河中游一帶大批士族、文人紛紛向東南遷移,其中一些懷念莊子的人便在新的地方搞了不少莊子祠、莊子釣臺、漆園之類的建筑,既給后人增加了辨別真假遺跡的難度,又為喜歡標立新說者提供了論證的“依據”。三是在隋唐時期,最高統治者大都推崇道家(教),如“(唐高宗)上元二年置漆園監”(《新唐書》卷48),“(玄宗開元)二十九年春正月丁丑,制兩京、諸州各置玄元皇帝廟,并崇玄學,置生徒,令習《老子》、《莊子》、《列子》、《文子》”(《舊唐書·玄宗本紀》)。據《太平寰宇記》卷128載,今安徽定遠縣東的舊漆園觀就是于“唐(中宗)弘道二年敕置”的。又據《乾隆江南通志》卷48載,今安徽鳳陽縣東北的舊開元寺,也叫“莊臺寺”,是“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詔天下州郡各建一大寺”時所建的。這樣,一批叫作漆園觀、莊子臺之類的建筑就先后出現了,便讓后來的志書編纂者頗有“無所適從”、“莫衷一是”之感,而一些懷有地域意識的人則樂于以此來為本地爭光。如晚明蒙城縣令李時芳就曾特撰《新修莊子祠記》一文,目的就是要“使世知歸德、曹濮之漆園皆非其真,而蒙(城)之漆園庶不至為鼓篋者所竊”。他甚至還把“陸應陽著《廣輿記》,載漆園在歸德小蒙城”說成是“顛狂謬妄曲學”,必盡去之而后快。嗣后,另一任蒙城縣令王繼賢也曾撰寫《古蒙莊子序》一文,以蒙城“猶有漆園在焉”來論證莊子實為蒙城人,而批評那些“以為今之蒙(指蒙城縣)非昔之蒙(指先秦古蒙縣)”者則為“好事者”。四是自改革開放以來,由于普遍盛行“文化搭臺,經濟唱戲”之風,一些地方領導便緊緊抓住莊子不放,試圖以此來為經濟發展服務。當然,上述各種說法雖然各持一端,但都是以司馬遷《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為準的,無不承認莊子為“蒙人”。那么,司馬遷自己心目中的“蒙”到底指哪兒呢?今案《史記·絳侯周勃世家》云:“攻豐。擊秦軍碭東。還軍留及蕭。復攻碭,破之。下下邑,先登,賜爵五大夫。攻蒙、虞,取之。擊章邯車騎,殿。定魏地?!边@里在敘述周勃的進軍路線時,所提到的豐,在今江蘇豐縣;碭東,在今安徽碭山縣;留,在今江蘇沛縣;蕭,在今安徽蕭縣;下邑,在今安徽碭山縣;虞,在今河南虞城北;魏地,指今河南開封、鄭州一帶。顯然,司馬遷所提到的這些地方基本上可看成是在一條直線上,那么既處在這條直線上而又離下邑、虞最近的“蒙”,也就自然非商丘東北的“蒙”莫屬了⑦。由此可見,司馬遷《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所說“莊子者,蒙人也”之“蒙”必指商丘東北的古蒙縣無疑。

注 釋:

①《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司馬貞《索隱》引。

②此文為未曾發表的打印稿,一萬多字。

③此文為未曾發表的打印稿,二萬三千多字。

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四庫未收書目·成玄英〈南華真經注疏〉》。

⑤濮州,隋開皇十六年改濮陽郡置,治所在今山東鄄城北。

⑥鄄城縣史志辦公室編,齊魯書社1996年版。

⑦請參看劉生良《鵬翔無疆·“莊子籍里為宋之蒙邑即今河南商丘”說補證》一節中的有關文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馬敘倫.莊子義證:附錄一[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0.

[2]酈道元.水經注:卷23[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3]徐壽亭,劉杰.莊周故里考[J].中國方域,1998(3).

[4]專家考證:莊子故里在東明[J].齊魯學刊,1995(6).

[5]莊子故里有新說[N].文匯報,1996-01-17.

[6]關于莊子故里的考察與論證[J].齊魯學刊,1996(5).

【責任編輯:高建立】

The Study that the Hometown of Zhuangzhou Is in the Northeast of Shangqiu

FANG Yong

(The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cholars in Pre-Qin Period, ECNU, Shanghai, 200241)

Since Zhuangzi is a native of Song State, his hometown and his living area should be in the northeast of ancient Shangqiu city or the ancient Mengxian county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today’s Shangqiu city. The argument that his hometown is in Shangqiunan, Minquan, Caoxian, Heze, Qimeng, Chumeng, and Mengcheng is unjustifiable.

the hometown of Zhuangzhou; the northeast of Shangqiu; ancient Mengcheng

2014-11-18

方勇(1956-),男,浙江浦江人,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上海市領軍人才,華東師大先秦諸子研究中心主任,《諸子學刊》主編,《子藏》總編纂,主要從事先秦諸子研究。

安繼民甲午仲冬于一方樓

B223.5

A

1672-3600(2015)01-0001-10

本刊今年30歲,而立之年要慶賀!本欄目本期陣容龐大,盛況空前,海內外群賢畢至,名流大家云集,安某人由衷欣慰!

方勇先生用如此詳盡的史學方法加上社會學田野調查方法,將莊子故里定位在商丘東北的蒙墻寺村,這一結論恰好與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對“蒙”地的標識一致,不刊之論,功莫大焉!莊子女兒的女兒、媽媽的媽媽……可能是我們誰的姥姥的姥姥……,考察中國人儒道“家/鄉”信念中道家姻親地緣對宗親血緣的互補,意蘊之一即我們人人都可能和莊子是姻親:地緣也是血緣。

“二戰”后歐美世界宗教回潮,哲學形而上學被語言哲學解構,哲學家和神學家一時間涌進心理診所。王玉彬從美國請來印度的Rohan Sikri先生,把《莊子》和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放在一起研究,提出“哲學治療”養生新概念。盡管《莊子》對高文化深危機人群有心靈撫慰作用早有共識,卻仍舊讓人耳目一新!彭榮從希臘請來的Panos Eliopoulos先生,從德性和幸福的角度對莊子和芝諾的比較研究,切入理智與情感關系的人性深層,展現人類可能達到的最高精神境界,既是對工業革命以來人欲橫流現象的反思和針砭,也為中西哲學的比較研究打開了一條新的通道。馬爾庫塞的“單面人”就是病人,這病的藥方早在人類的文化傳統之中,但看今人何以處之。在《莊子》文本方面,劉洪生教授對《內篇》7篇中間開花、兩翼展開的內圣外王揭示,李開教授對《外篇》15篇的四、五、六結構的新呈現,都是難得的佳作,很為本欄目增光添彩。

徐水生教授作為我國日本中國學領域的著名專家,這一次不僅從物理科學,更從哲學、文學的多方面,展開道家老莊思想觀念在日本全面而巨大的影響,是一卷研讀日本中國學的全幅畫面,獨到而深入。雷愛民博士把馬王堆《黃帝四經》中的“理”、“道”與法、刑、名、度的關系以及主體、落實等問題進行仔細的梳理,對準確把握黃老道家的早期思想脈絡,甚至整個的中國哲學、政治哲學,都有拓展性的貢獻。

借慶典舞臺一角,向諸位深深鞠躬!

猜你喜歡
莊周故里莊子
圍觀莊周
莊周夢碟
故里山西
探訪林語堂故里
夢回故里
商故里大酒店
《莊子說》(二十二)
《莊子說》(二十)
史樟《莊周夢》與元初政治
《莊子說》(十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