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百年演進歷程的身體社會學解析

2015-04-29 11:42孫德朝孫慶祝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 2015年6期
關鍵詞:體育課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孫德朝 孫慶祝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契合身體社會學相關理論,借用身體社會學語境“身體造反有理”作為研究的邏輯主線,梳理剖析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的百年動態演變歷程。研究認為:“身體造反有理”是指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以體育思想、體育手段和方法影響和干預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強化身體在國家層面的生產力、群體層面的凝聚力、個體層面的生命力和思想力3層四維功能價值;從拿來主義、體育思想禁錮、中西方體育思想融通、體育思想多元共享4階段闡釋了作為社會存在載體“身體造反有理”在國家層面、群體層面和個體層面的時代特質。提出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的2點啟示: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應將學校體育的功能價值提升到國家層面的生產力、單位層面的凝聚力、個體層面的生命力和思想力3層四維的戰略高度,凸顯出身體社會學對青少年健康身體的高度關注程度,延長和拓寬青少年“身體造反有理”的時間和空間;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應重點規避信息消費時代網絡化問題,以便為青少年營造“身體造反有理”的足夠時間和空間,為青少年健康身體的造反有理建構常態化模式。

關鍵詞: 基礎教育;體育課程;身體社會學;課程改革;身體造反

中圖分類號: G 807.0文章編號:1009783X(2015)06050507文獻標志碼: A

Abstract:By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applying the theory of body sociology,and employing “body rebel”,the body sociology context,as the logical thread of the research,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of fundamental education in a hundred years dynamic evolution process in China.The research shows that “body rebel” refers to the situation where the stat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in charge of education influence and interven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the adolescents,strengthen the bodys productivity at the national level,the cohesion at the group level,the vitality and thought power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thus 3level and 4dimension function value) with sports ideology,means and methods;the four stages of pragmatism,imprisonment of sports thoughts,communication of sports thought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and multivariate and common ?sports thoughts are taken to explain the time traits of “body rebel” at the national,group and individual level as the carrier of social existence.In the end,two revelations are proposed for sports curriculum reform of fundamental education:the value function of school should be promoted to the 3level and 4dimension strategic height of national level of productivity,unit level cohesion,and individual vitality and thought power in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of fundamental education,highlighting the close attention of body sociology to the physical health of adolescents,and prolonging and widening the time and space of “body rebel”;the fundamenta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should focus on avoiding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network in the information consumption era,so as to create enough time and space for the “body rebel” of adolescents and constructing a normal mode for the physical health of adolescents.

Keywords:elementary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body sociology;curriculum reform;body rebel

在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百年演進歷程中,學校體育形成身體教育的各種理念、各種政策文本,都與身體文明進程和與人的發展相關聯,是身體社會學研究的良好形式和實質載體。從身體社會學視域研究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演講的歷程具有前瞻性的價值和意義。

1引入身體社會學研究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的前瞻性價值和意義

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身體是社會存在的載體。身體社會學是研究身體與社會之間復雜互動關系、強調身體與心理經驗在個體與社會中重要地位的社會學分支學科[1]。在體育功能價值得到極大挖掘和拓展的后工業時代背景下,在基礎教育學校體育課程對學生身體、心理、社會適應能力塑造、維護和修復的后現代語境下,基于身體社會學的視域,從身體是社會存在的載體,也是體育教學改革中最為關注的核心命題,論述體育課程作為學校體育改革的中介和載體的客觀存在性,引入身體社會的流行話語“身體造反有理”作為文本分析的邏輯主線,以近百年來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在特定的時空下呈現的觀念作為文本分析的依據,展開對身體社會學視角下我國基

1.1國外有關身體歷史研究現狀及評述

國外專家學者對身體的關注自文藝復興以來越趨激烈,其研究聚焦于 “身體問題意識”蘇醒研究、“身體問題意識”覺醒研究、“身體問題意識”自覺研究3大主體層面。專家學者們在笛卡兒的身體觀、馬克思的身體觀、尼采的身體觀、??碌纳眢w觀、弗洛伊德的身體觀、德勒茲的身體觀的思想指向下,主要注重從歷史學、譜系學視角對身體的歷史進行碎片化的闡釋,強化凸顯了身體在道德領域中是罪惡、在真理領域中是錯覺、在生產領域中是機器的多重關系,也闡明了身體的可變性和身體的可塑造性。此時的研究,人們總是慣常將身體置于哲學范疇的思考中,總想表達身體超越客觀存在的現實性,達到與國家體制、法律等難以剝離的依附性關系,并最終達到身體與意識形態的高度融通。如何將身體研究置放于理論與實踐相契合的范疇內進行討論,如何表述身體作為歷史集體記憶的文化符號和標識,法國年鑒史學派的研究成果值得參考和借鑒,如《身體的歷史——從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身體的歷史——從法國大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戰》《身體的歷史——目光的轉變:20世紀》[24]?!渡眢w的歷史——從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突出身體在歷史發展維度上的雙重張力,既有歷史學的縱向功能,又有社會學的橫向功能,突出了身體在集體強制性中的符號韻味,強調身體個體解放的泛符號化蘊含,見證了束縛與解放混合在一起的2種動力演繹出身體研究輪廓,身體一直在造反,造反體現在主動性和被動性2大層面?!渡眢w的歷史——從法國大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重點將身體放在解剖學和顱相學學科視域研究麻醉術對身體痛苦的減緩、身體與性的相關性、身體在體育運動中的展演,研究工業革命后身體所扮演的生產性工具屬性等問題。這些研究表達著人們對身體存在的高度關注,要讓“身體造反有理”,就得對身體施加各種新的刺激和負荷,以便達到身體造反后的愉悅?!渡眢w的歷史——目光的轉變:20世紀》審視了身體的醫學和基因知識的構成、性別身體的欲望與社會控制準則之間的張力、關于非正常身體的觀念演變以及確定危險個體的必要性。上世紀戰爭與暴力對身體所造成的血腥悲劇,身體展演給人類留下的文化符號樂趣。該研究的話語紛爭體現在身體的健康與病態、正常與非正常的身體區別、醫學化的社會中的生與死的關系、身體的戒律與禁忌、健康的權利,個人身體與集體身體的對抗與沖突、私密生活的身體接觸、性幻想等??v觀其以上研究成果,作者們獨到的視野是將身體置于特定的社會載體層面,認同身體是超越心理的客觀存在,身體造反有理也是客觀存在的,身體的反抗超越心理而被歷史所解析,人類的文化史和文明史,其本質就是人類身體的反抗史。身體是幸福與痛苦博弈的唯一載體,政治、軍事對身體的束縛和摧殘、經濟對身體的挖掘、醫療及體育手段對身體的呵護、人文學者對身體的關懷等諸多方面,其本質都是尋求“身體造反有理”的理由,其本質均是強化了身體作為社會載體的重要性,凸顯出身體客觀存在與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難以剝離的依附性特征。

法國年鑒史學派專家學者研究身體歷史的突出特點是關注史實細節,案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注重敘述方法標新、跨學科綜合和融通能力,強化其碎片化。其局限性是不完全依據時間的縱向發展脈絡來梳理身體作為社會存在載體的問題意識,缺乏觀念的系統演繹,缺乏對未來身體取向的啟示性研究結論,并忽視其國家意志對身體的導向和遷引,即忽略身體與國家意識形態難以剝離的依附性關系。

1.2國內采借身體社會學研究體育文化現象現狀及評述

國內從身體社會學視角研究體育問題和體育現象的成果顯得瑣碎,其關聯性難以突出。如有學者認為我國近代體育的發展與當時的社會環境密切相關,承載了中華民族實現國富民強的民族訴求,也是中華民族在器物發達和典制進步遭到挫折之后實現民族強大的希望所在[5];體育是身體的展演,在對西方身體社會學的理論梳理的基礎上,力求采借和依附秩序化身體的社會建構分析理論、生命態身體的行動導向理論和現象學思路和結構化理論闡釋體育現象和問題[6]。在身體成為一種重要消費產品的符號消費后工業時代[7],對競技體育發展過程中所暴露出的實質性問題的研究[8]、對運動員身體的文化研究[9]、對體育明星的社會化問題的研究[10]等文化社會學和身體社會學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v觀以上研究成果,學者們能從國家層面、民族層面、個體層面探討身體作為社會存在載體的重要性,探討身體作為體育研究的邏輯主線,探討體育與國家政治、經濟、文化要得到極大的發展,必須加強體育與這些元素難以剝離的依附性關系的交融和滲透,認識到體育與這些元素融通的中介和橋梁是身體的客觀存在,尤其在探討身體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消費產品時,人們對健康身體存在的時代訴求,身心的一元化和融通,其對策及思路富含時代特色,對后續研究具有啟示和導向價值?;蛟S對體育在國家層面是生產力,在單位層面是凝聚力,在個體層面是生命力和思想力3層四維的研究具有前瞻性和導向性。

綜上所述,以往諸多專家、學者站在身體社會學視角對體育的關注,多結合競技體育形態、社會體育形態進行。對學校體育形態的研究,雖從教育學、學科教學論的視角入手入手,結合特定歷史場域下對我國體育課程發展的經驗及其啟示進行梳理研究,偶有基于身體社會學的視角對我國近代體育發展問題進行歷史審視。該文在已有研究基礎上,引入身體社會學相關理論,采借身體社會學流行話語“身體造反有理” 的語境,依附法國年鑒派史學派“碎片化”研究范式及其優點。從我國體育課程改革脈絡和譜系中凝練問題意識,強化思想觀念和主張,探討分析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的 “身體造反有理”宏觀規律和微觀癥結,拋磚引玉,為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架構指導思想風向標,為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研究的不斷拓展及深入奠定研究基礎。

1.3關于“身體造反有理”的詮釋

身體是社會存在的載體,身體超越心理、靈魂而客觀存在。一切社會運行的路徑和軌跡,如政治博弈、軍事沖突、經濟發展、文化交流因身體存在而精彩和激烈?!吧眢w是革命的本錢。死是身體的最終作業。懼怕死的欲念,身體造反成為一道很正當的練習題。語言的強符號功能揭開了人們容易回避或模糊的一個問題:身體的造反也許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是非暴力的,但身體史背后畢竟是鮮活血滴的政治史?!盵11]在特定語境和場域下,其一針見血地戳穿了身體與政治、經濟、文化難以剝離的依附性關系。當代體育在發達國家已經成為集政治影響力、經濟生產力、文化傳播力和社會親和力于一體的綜合社會價值整合平臺,體育開始全方位地融入國家競爭戰略、城市競爭戰略。

身體存在在國家層面是生產力,在單位層面是凝聚力,在個體層面是生命力和思想力。生產力、凝聚力、生命力和思想力的縱橫交錯,演繹了生命結束之前身體造反有理的研究價值和意義。身體造反是身體作為社會載體的社會學術語,是指身體作為社會客觀存在載體與國家政治意志、群體集體認同和個人理想高度融通的身體價值學說?!吧眢w造反有理”是身體造反的價值取向術語,是基于哲學、教育學和體育學的學科統合視域對身體這一特有的社會載體的社會學論域闡釋。在后現代語境下,目前我國身體教育的研究主要基于宏觀哲學層面、中觀教育學層面和微觀體育學層面。三者的協同融通滲透構成了身體教育研究的系統。身體教育宏觀哲學層面具有代表性的學者是張之滄先生。張先生身體教育的內容包括體育、技藝教育和審美教育;身體教育的理念有理性主義身體觀和后現代身體教育觀;身體教育的目的為啟蒙身體意識,激發身體潛能,促進身體的健康、自由與美麗。支撐張先生身體教育思想的理論主要是柏拉圖的身體教育觀、尼采的身心一元論、梅洛·龐蒂的現象學、約翰·杜威的實用主義、米歇爾·??碌纳婷缹W、吉爾·德勒茲的身體創造學、理查德·舒斯特曼的身體美學及當代身體的認知科學等。身體教育中觀教育學層面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學者是張良華先生。其主要基于對身體的全新認識,認為身體教育就是對身體的教育過程,內容涉及身體意識、身體技術、氣質風格、生活習性、道德踐行等,其價值取向是尊重和關懷身體、解放和發展身體。支撐理論為梅洛·龐蒂的現象學、布萊爾·特納的身體社會學、??碌囊幱柵c懲罰理論、布迪厄的場域論、埃利亞斯的文明進程理論及馬塞爾·毛斯的人類學等[12]。體育學理論界呈現出身體教育研究的二元論思想和身心一元論思想。身體教育研究的二元論思想的代表人物林笑峰、韓丹、王學峰等。二元論思想認為體育之真義就是身體教育,目的是增強體質、促進身體健康,手段是規律性的運動鍛煉。理論支撐體系是生理學、教育學,在身體觀方面則立足于笛卡爾的身心二元論,將身體認定為軀體。身心一元論指導下的身體教育思想代表人物是賈齊、王水泉、吳沛京、趙岷、謝廣山等。認為身體教育的根本在于啟蒙健康、理性的身體觀,進而使每個人能尊重、悅納、呵護、贊美自己的身體,并能推己及人,過一種自由、主動、健康、理性、合乎倫理德性的價值。身體教育之于身體價值,不僅表現在健康的促進方面,還表現在身體運動能力的提升、身體智慧的激發、身體感知能力的促進等方面,在身體教育實踐過程中更加注重身體的主動性、能動性。從以上研究可以看出,無論是哲學層面、教育學層面還是體育學層面對身體的論述,均可以看出體育作為身體社會存在載體和中介的重要性,身體是心理和靈魂的高度聚合體。在國家政治意志、民族紛爭、群體利益的牽引和導向下,身體被動選擇身體造反;在個體生命力展演下,身體主動選擇身體造反。主動與被動的高度融通成為身體造反有理的正能量,否則身體造反則成為被束縛和限制的對象。

誠然,體育是身體與智慧相交融的運動。在體育的任何博弈中,貫穿著智慧。體育活動是“身心”的耦合,是由“身”至“心”的交融滲透。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感覺和運動是認知發展的重要基礎,體育活動中的機制表征了“身心關系”內在統一性。已有研究表明,發生于孩童身上的“感覺統合失調”癥,與忽視身體運動有著直接的關系。要消除這種癥狀,不應僅僅停留于癥狀本身,應回到身體操作水平上去,以肢體性的體育運動方式來解決問題。我們以往對體育學的認識大多從純生理的角度出發,這樣可能會使它的價值受到很大限制,如能從體育活動與人的心智發展關系上來思考,從顯意識(身體意識水平)與潛意識(導致感覺統合失調癥的原因水平)的關系上來考察,則可能給人們帶來更大的益處[13]。這樣的思維方式的轉變,對身體造反有理是有力的解析。

綜上所述,該文論述的身體社會學流行話語“身體造反有理”是指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以體育的手段和方法從心智上影響和干預青少年的身體,并力求使身體在國家層面、群體層面、個體層面高度融通和匹配,并最終強化身體在國家層面生產力,群體層面是凝聚力,個體層面生命力和思想力3層四維的整合功能價值。生產力的發展、凝聚力的增強、生命力和思想力的挖掘正是新時代學校體育挖掘體育功能價值、實現中國夢、譜寫時代篇章尚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進一步對“身體造反有理”進行詮釋??烧J為凡在哲學層面認識到身體在位的客觀重要性;在教育層面上贊同對身體自身自然改造的可塑造性,在體育層面上贊同身體在位展演的生命力價值功能。在國家生產力層面、群體凝聚力層面、個體生命力層面對健康促進具有導向的“身體教育符號”指導思想、政策文件、教學指導綱要、課程標準等,這些“符號載體”對基礎教育學生具有健康意識培育、健康意識促進、健康意識塑造等重要功效。

在體育實踐中,關于身體造反的問題,屬于“身體危機”研究范疇。身體受到不合理的體育改造,會導致整個身體的基本結構和功能發生變異、失衡乃至破壞,致使身體的存在與生長面臨嚴重的結構和功能性困境或危險。既然身體危機是人不正當的體育行為所致,那么拯救身體危機,我們就應該反思自己的體育實踐。主要包括2個方面,一是反思體育實踐本身,二是反思體育實踐目的。前者主要涉及改造身體的體育理論、訓練方法和手段等是否科學的問題;后者主要涉及身體價值的欲求合理性問題。身體造反就是在這樣的雙重張力下,完成身體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1.4研究的意義

社會是多解的。一種反思性的思維方式和研究范式的雙向契合,對研究體育社會問題具有前瞻性的價值和意義。該文梳理剖析國內外有關身體歷史的研究成果,對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演進歷程進行反思性研究,對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及深化具有較大的啟示和突破意義。其一,我國依據體育工作的需要而設置和劃分的四大體育形態(學校體育、競技體育、群眾體育、軍事體育),其中學校體育最能凸顯其對學生的身體健康發展所具有的促進和維護作用,在特定的歷史階段與政治需求是重疊而不可分割的;其二,不同時代體育課程的命名和課程內容(項目)的采借和篩選,從政府管理的藝術性和體育專家學者的學術理性結合程度,演繹出學校體育課程對青少年健康的關注(對青少年身體“造反有理”的關注),啟示著我國各級教育管理者和專家學者對學科發展動態及趨勢的人文關懷,體現了身體、政治、社會的三位一體,身體“造反有理”具有歷史功能價值和社會屬性;其三,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演進的脈絡和譜系折射出了身體“造反有理”的縱橫歷程,即體育功能價值在國家層面的生產力功能,在群體層面的凝聚力功能和在個體層面的生命力和思想力功能,“四力”的實現最終通過社會存在的載體——身體而實現。這種“三維四層”力的屬性對建構我國學校體育課程改革框架體系具有動態性和趨勢性。

2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演變的身體社會學分期透析

近代以來,西方列強試圖重新瓜分中國,國家、民族整體上面臨著生存危機。新中國成立后,體育發展思想受蘇聯牽引和導向。文化大革命期間舉步維艱。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全面改革開放。進入21世紀后,學生身體素質下滑,國家從戰略高度頒發了一系列維護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文件??v觀我國基礎教育體育發展的歷程,其演變主要涵蓋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的采借,體育教材的研制、體育教學內容的篩選,體育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體育教學評價方法的運用等諸多方面。而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的采借具有宏觀性和整體性。以體育教學指導思想作為“碎片”,探討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演變的歷程。該文從以下3個階段對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演變的身體社會學進行分析。

2.1拿來主義階段

2.1.1軍國民體育思想的采借階段

在艱船利炮的挾持下,西方列強進入中國,身體教育的綱領性文件隨即頒發。1903年清朝政府頒布施行《癸卯學制》,亦稱《奏定學堂章程》,該章程設置體操科,開啟了近現代體育課程的雛形。中華民族認識到身體“造反有理”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如何與西方列強身體進行對抗。對“身體”的規訓進入了愛國人士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嚴復的視野。他們從近代教育的角度提出了明確的體育救國的思維方式及富國的思想觀念和主張,認同國人必須從國家和民族的戰略高度選擇身體造反,方能救亡圖存。其中,康有為的《大同書》、梁啟超“習體操”、 譚嗣同的“動”論、嚴復的《遠強》等觀點和著作代表了資產階級改良派的體育主張[14]。此外,愛國民主主義者和進步知識分子也開始用近代科學的觀點研究和提倡體育,代表人物為毛澤東、惲代英、陳獨秀、徐一冰及魯迅等。毛澤東《體育之研究》、惲代英《學校體育之研究》成為不朽之作。1915年10月陳獨秀在自己主辦的《新青年》第一卷二號上撰文指出:“強大之民族,人性、獸性同時發展……獸性之特長謂何?曰意志頑狠,善斗不屈也;曰體魄強健,力抗自然也;曰信賴本能不依他為何也;曰順性率真,不飾何自文也?!薄八窘逃吲c夫教育者,其速自覺覺人”。毛澤東同志“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蠻其體魄”。觀點充滿了民主和科學精神。魯迅在《新青年》上也批判“靜坐”和“新武術”,主張兒童要“動”“萬不可向靜的死胡同走去”,可看出身體對心理的超越。蔡元培在《對教育方針之意見》一文中指出:“在他國已有道消之兆,在我國,則強鄰交逼,巫圖自己,而歷年喪失之國權,非憑借武力,勢難恢復。且軍人革命以后,難保無軍人執政之一時期,非行舉國皆兵之制,將使軍人社會,永為全國中特別之階級,而無以平均其勢力。則如所謂軍國民教育者,誠今日所不能不采者也?!边@樣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其主要體現于1922年頒布“壬戌學制”,1923年北洋政府頒布的《新學制課程標準》,從體育實踐操作層面來看, 1923年北洋政府設置體育科強化政府對青少年身體的關注。從《新學制課程標準》的理念設計和實踐操作層面來看體育課教學內容,政府強化和表達了對軍國民體育思想的采借,認識到身體造反是對國家效力,是民族存亡的優化路徑。在這樣的軍國民體育思想指引和導向下,此時的學校體育課程項目,主要采借瑞典、德國、日本體操和游戲,尤以基本體操和兵操作為具體內容。軍國民體育思想的采借,西方體育項目進入中國學堂,符合當時的時空場域。對青年一代進行“身體”規訓的軍國民主義思想,對抵御外來侵略、打破國內軍閥擁兵獨霸天下的局面,為民族救亡圖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軍國民體育思想對“身體”的規訓,拯救了民族危機,振興國事,凸顯了學校體育的“身體”規訓與政治難以剝離的依附性關系。政治家、教育學、思想家試圖通過體育手段對身體造反有理的吶喊,具有跨時空性和超越性。此時,國人身體造反的價值取向具有民族和國家導向,強化了民族的集體意識、具有民族和國家救亡圖存的導向性,為中華之民族奮斗具有不可估量的歷史意義和價值。

2.1.2蘇聯勞衛制牽移階段

新中國成立后,為了塑造馬列主義的“身體”規訓形式,接受馬克思勞動力價值學說,身體是可以標價的,即勞動力,沒有“身體”的勞動,就沒有財富。勞動產生了財富,勞動力創造價值。勞動的異化本質上是身體的異化。身體造反具有國家的整合意識,一切以符合國家利益為終極目標,其認為身體是社會的細胞、社會的矯正器及“社會機器”運轉的螺絲釘。毛澤東同志以“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作為政治宣傳口號,將體育活動的推演上升到政治的戰略高度。1950年教育部頒布施行《中小學體育課程暫行標準(草案)》,1956年 教育部頒布施行的《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1961年教育部制定的《十年制中小學體育教材》,從理論層面和實踐操作層面凸顯了體育課程完成身體培育和塑造的導向性。在馬克思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此時的體育教育思想受蘇聯的影響和牽引,體育課程全面接受蘇聯的勞衛制,其具體的形式是蘇聯體育專家通過“身體位移”來到中國傳播勞衛制體育思想,中國也派出留學生“身體位移”到莫斯科進修學習體育理論思想。此時體育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全面復制于蘇聯。全國施行統一的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重視共產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并面向全體學生。此時,身體造反有理是將身體置于社會場域中,奠定為共產主義“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理想境地。對“身體”規訓最具有影響的體育理論由3大部分組成,即馬列主義思想、巴甫洛夫條件反射學說、凱洛夫教育學原理。勞衛制時期的“身體造反”,必須將自己的身體與階級立場協調和匹配,將自己的身體扮演為勞動的“工具”。其身體“造反有理”的2大屬性為階級性和“工具性”,其造反有理凸顯其身體為國家層面的生產力功能,集體的凝聚力功能,而個體的生命力和思想力功能受到弱化。

2.2體育為階級斗爭服務和體育思想禁錮階段

新中國成立后,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我國體育理論主要是照搬與模仿蘇聯,體育課程指導思想延續至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赫魯曉夫上臺后,蘇聯撤走各領域專家,體育專家也受到較大的沖擊。此時,國內體育專家曾提出結合本國實際情況,挖掘、繼承、宏揚民族文化精髓,將中國的民族文化精髓武術列入體育教材,進入學生課堂,體現民族特色,并提出在增強學生體質的基礎上,對有體育才能和天賦的學生施于體育業余訓練,提高他們的運動技術和技能,開展普及與提高并重的體育教學改革,開始了我國運動訓練本土化探索,新中國成立時“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指導思想深入人心,得到人民的認同。此時,體質教育體育指導思想得到了較好的發展。體育課程采借的運動項目也受蘇聯專家影響。蘇聯對中國的幫助,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在體育課程方面,規訓學生“身體造反”有理的組織紀律性,忠誠于馬克思列寧主義、忠誠于黨的社會主義事業和共產主義事業。此時,身體造反有理主要體現在忠誠于組織利益,集體的凝聚功能得到凸顯,集體無意識的社會功能導向,導致身體的個體生命力展演受到極大的束縛和限制。

2.3中西方體育思想融通階段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全方位改革開放,作為青少年身體“規訓”措施的綱領性文件相繼出臺。1978年教育部制定《全日制十年制學校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1987年教育部制定《全日制六年制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1988年國家教委頒發《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中體育教學大綱》初審稿,1990年國家教委 頒布施行《學校體育工作條例》,1992年國家教委頒發《小學、初中體育教學大綱》試用稿,這些綱領性的文件政策對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推動我國學校體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后的體育教學改革理論與實踐,受西方發達國家體育改革的影響,也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時代背景下人們對健康的訴求,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改革探索。2000年教育部頒發《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和2001年教育部頒發《體育(1~6年級)、體育與健康(7~12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為我國體育教學改革與發展提出了具體的施行路徑。在經過10年的分析、描述、實驗和實證后,2011年 教育部 頒發《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該標準作為具有指導性的重要綱領性文件,契合我國體育發展面臨的實際,強化我國區域差異,突出體育的3層四維功能價值,對推動我國基礎教育體育事業的發展富有建設性的意義??v觀我國學校體育改革30多年的發展,從身體社會學的視域下去剖析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的脈絡和譜系,其對身心的加工、改造、塑造、培育主要體現在以下體育思想的完善階段。

2.3.1終身體育思想傳播階段

形成于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終身體育思想”,衍生于法國成人教育家保羅·朗格朗的終身教育思想,在我國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較為盛行?!爸冈隗w育教學中以培養學生從事終身活動的能力和習慣為主導”或者“指一個人終身進行體育鍛煉和接受體育教育”?!敖K身體育思想”在我國的傳播,對提高學校體育的社會地位,對培養青少年體育的意識、習慣、增強學生體質具有積極的意義?!敖K身體育思想”的推演,對青少年身體造反有理價值取向主要體現在國家的生產力基礎上,從人力資本理論來看,身體的存在主要體現于延續生命的長度,增強生命體的高度,拓寬生命體的寬度。而生命體的長度、高度和寬度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都是積極的。若身體英年早逝,身體的社會貢獻率衰減,身體的“科技含量”不高,其對生產力的貢獻率就受到整體影響,民族和國家的興旺就會滯后;因此,身體造反有理就強烈突出為“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最終歸宿上。

2.3.2快樂體育思想輻射運用階段

快樂體育思想是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的研制專家受美國和日本影響而提出的,流行于20世紀90年代。在美國和日本將現代休閑運動項目和現代時尚運動項目大量引入課堂,在美國和日本體育教學俱樂部得到大量拓展的條件下,認為培養學生在運動中的樂趣和體驗學生在運動中的快樂是體育教學的主要目標和價值取向。從身體造反有理的視角來看,快樂體育思想對青少年身體的在場展演,凸顯其個體生命力價值,具有積極的價值意義??鞓敷w育思想在體質持續下滑的大背景下,在“應試教育”對青少年身體造反的約束及限制下,在“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儒家文化思想熏陶感染下,體育手段對身體造反有理的正能量得到凸顯。伴隨著我國學校體育硬件資源、軟件資源和活件資源的不斷改善,伴隨著人們對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的時代訴求,快樂體育思想成為人們對身體造反有理的理性抉擇。

2.3.3素質教育集聚階段

全面提高素質,摒棄“應試教育”的弊端和局限,貫徹落實 “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的教育新理念,認為素質教育是在以增強學生的體質出發,把學生的運動技術、技能和發展身體結合起來,將思想教育、知識教育、社會教育貫穿始終,全面完成體育教學的教育、教養和社會目標。在中國的教育體制大背景下,這一理想化的定義,也一度遭到專家學者及教學工作者的質疑,引發了體育對青少年身體“造反有理”“生物體育觀”和“三維體育觀”的激烈碰撞和爭議。

2.4體育思想多元共享階段

西方競技體育以其強烈的競爭性、競賽規則約束下競賽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追求既定目標的功利性、完整的組織體系和嚴格的規章制度等復合特征,折射出“更快、更高、更強”的競技理念,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共同認同,其表現出強大的集聚和輻射效應,體現出體育的一元性,但過度的功利性,如過度的商業化、興奮劑問題、運動員傷病問題、性別作假引發的道德問題,競技體育自身發展過程中暴露出了諸多實質性的問題,人們越來越發現其本身的局限性。就身體社會學而言,競技體育對運動員的身體規訓,突出身體的“純生物觀”,尤其在科技后面的競技體育,對人道德的藐視,引發了人們對體育多元化的思考。當前,將學校體育項目人為化分為奧運競技項目、現代時尚休閑運動項目、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在體育教學的實踐過程中,選擇現代時尚休閑運動項目、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作為教學內容如火如荼,凸顯出體育多元化的特征,折射出體育思想的自由釋放、體育思想的多元共享。2011年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突出強調要尊重教師和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性,注重教學評價的多樣性,使課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形成勇敢頑強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促進學生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諧地發展,從而為提高國民的整體健康水平發揮重要作用[15]。通過體育課程促進青少年身體“造反有理”進入了全面發展階段,其較完善和表達了其對個體生命力的關注。學生自選學習內容,自主選擇教師。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學生的體育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區別對待。設置體育課程內容,采借篩選體育項目。從當前體育指導思想的動態來看,其身體造反有理主要體現在充分挖掘體育的功能及價值,統合體育在國家層面的生產力功能、在群體層面的凝聚功能、在個體層面的生命力展演功能。這樣的統合功能價值是目前體育專家學者探討的熱點問題和焦點問題。

3身體社會學視域下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的兩點啟示

以往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重點關注體育課程改革存在的硬件問題、軟件問題和活件管理等問題,如何契合時代背景,闡述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場域下,面對我國獨生子女問題和人口老齡化人口負債社會問題,伴隨著信息消費時代符號傳播對青少年身體所帶來的負面問題,提出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的兩點啟示。

3.1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應提升學校體育的功能價值

體育在國家層面是生產力。生產力的首要因素是勞動者,勞動者是生產工具的創造者和使用者,勞動者本身的素質決定生產工具使用和創造的效率。勞動者的素質是其生命活動和勞動能力的物質基礎,所以勞動者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生產力的發展。體育這種強身功能延長了生產力的主體——身體存在的生命數量,從而為身體存在生命質量提高奠定了根本的物質基礎。體育不僅延伸了生命的長度,同時拓展生命的寬度,增加了生命的厚度。體育自身的不斷社會化過程,也是生產力不斷深化和新的增長點出現的過程。

體育在單位層面是凝聚力。學校開展各類體育運動不僅可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能夠增強學生間的凝聚力,最典型的事例就是學校運動會,參加比賽的選手與學生所在的班級凝聚的不是簡單的比賽關注,而是一種情感的共同表達和宣泄。學校搭建各類運動參與的平臺,以學校運動會、體育比賽等為契機,開展學生體育社團活動,以此增強學生間凝聚力,從而提高學校的凝聚力。

體育在個體層面是生命力。體育也是一種培養民族生命力和創造力的教育手段和路徑。薩馬蘭奇說:“由于體育運動有助于將身體置于為心智服務的位置,它在任何文明需求中都值得居有一席之地?!鄙眢w是一切認識、文化藝術的起點和全部價值、審美和道德的標準,亦是獲得知識、成就事業、完善人性、實現至美至樂的人生和推進人類發展的基礎和條件。古希臘德爾斐神廟的入口處鐫刻著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認識你自己?!币胝嬲J識你自己,反觀自身就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認識這個世界,首先要從身體開始。身體一方面作為現實世界的組成部分而存在,另一方面,身體又構成了個體世界的全部。運動學習在把握身體世界時,并非采取概念等符號那樣的分析式,而是基于“身一心”結構通過直觀方式實現對世界的把握,即兼認識與實踐為一體的操作過程;因此,以運動學習為基本形式的體育課程在發展學生認識世界方面具有其他課程所無法取代的價值。體育作為課程之一,不能僅以學生體質健康為目標,而應在教學過程中發掘體育本身所具有的人文內涵,再結合各相關學科,做到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融通,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體育是社會的縮影和聚焦[16]。體育功能價值在以上3大層面的凸顯,彰顯了身體的重要性,表達了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對青少年身體造反有理的迫切性。

3.2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應重點規避信息消費時代網絡化問題

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持續下降的困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國家出臺了扭轉學生體質下降的多項舉措,但健身習慣的養成與堅持不容忽視。健身習慣的養成與堅持與特定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觀念和主張相關聯,但一個勿容忽視的重要問題是信息時代網絡化問題。在信息消費時代,孩子的習慣和樂趣被網絡的機會成本所侵占,其負面影響國家層面應高度關注和重視。以國際互聯網這一人類創造的“潘多拉”盒子來說明青少年身體“造反有理”的困境?;ヂ摼W這一“潘多拉”盒子里呈現了無限的可能性?;ヂ摼W所設構的虛擬空間,讓人的“身體”在時間的維度上和空間的場域里得以無窮盡延伸,“身體”的欲望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而隨意袒露,“身體”欲望的邊界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無限延伸。這樣具有比較優勢的“潘多拉” 盒子,正如阿多諾所預言:知識的產權可能被終結,法律會成為人類社會的最后一個神話。人的精神、靈魂、道德無法阻止“身體”的造反,而身體“造反”卻越來越缺失和迷茫。質疑一,青少年一旦擁有了這只“潘多拉”盒子,國家從政策層面上路徑何從?國家改革進入了深水區,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同樣進入了深水區,歷史可以明鑒,梳理剖析近百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體育教學指導思想,規其利弊,整合出利于青少年身體“造反有理”的新的體育指導思想,是時代賦予國家的責任,是民族興望,實現“中國夢”的優化路徑。質疑二,喬布斯所創始的“蘋果”,僅需要一個簡單的標準化的動作便可完成。這一簡單而重復的動作讓你的精神無法抗拒,身體選擇體育手段“造反”難以完成。這是一場革命的“運動”,不知何時而終結。中國人對“運動”十分感興趣,并愿意參與和“集體無意識”,參與完后便又進行反思和總結。信息消費時代青少年身體造反有理的頂層理念,需要國家從戰略高度進行前瞻性的設計。 在“知識”泛濫成災的“復制”時代,讓知識來限制青少年的體育手段身體“造反”,讓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最新成果來約束青少年的體育手段身體“造反”似乎正在上演一場悲劇。如何轉變人們的思維方式、觀念和主張,體育健身手段和方法的采借是其突破口,也是我國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尚需要深思的重要課題。質疑三,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茖W技術是讓人向前看,向前看必須要透支我們的身體欲望,“身體”自然選擇造反,“身體”選擇造反,而以身體的失敗而終結。人文學科向后看,他起到對人類的終極關懷,身體造反顯得有理而均衡?!绑w育”一詞的締造者盧梭曾認為:“我們的科學和我們的文藝越奔赴完美,我們的靈魂就變得越壞?!贝嗽挼奶N涵正是對信息消費時代的跨世紀預言,倪為國對此問題做出了完美回答:“靈魂”之輕,何以承載“身體”之重。喬布斯逝世前曾規勸年青人:“我愿意用我全部的技術換取與蘇格拉底喝一次午茶的機會?!闭苋撕统晒θ耸康脑捳Z意味深長,如何進行信息消費時代身體造反有理的頂層設計,建構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常態化模式,是當前專家學者研究的聚焦點。

4結束語

1)學校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身體是社會存在的載體。體育具有國家層面生產力,群體層面凝聚力,個體層面生命力和思想力3層思維的統合功能價值。站在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的宏觀層面研究身體造反及身體造反有理,其最終取向是挖掘促進青少年身體健康成長的體育觀念和主張,建構其優化路徑,以便應對我國步入人口負債階段問題和信息消費時代我國青少年身體健康的重要問題。

2)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的百年歷程,其演繹了不同時空場域下,國家、民族、管理者及從業人員對青少年身體造反有理的關注和關懷,也映射出了不同時空下體育功能價值的生產力功能,凝聚力功能和生命力功能和思想力的不融通現象。生產力、凝聚力、生命力和思維力的高度融通,正是表達體育的政治影響力、經濟生產力、文化傳播力和社會親和力于一體的綜合的社會價值實現平臺,是新一輪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的頂層設計思路。

3)基礎教育階段學校體育是促進青少年身體造反有理的最佳載體和良好形式,基礎教育階段學校體育是促進青少年身體“造反有理”的文化符號。體育的為人性和人為性,奠定了以其具體符號載體——體育課程對青少年身體規訓的方法和路徑?;A教育體育課程的百年演進展演了學校體育與政治、經濟、文化難以剝離的依附性關系,折射了青少年身體“造反有理”的規訓動態歷程。在各種體育思想的相互滲透下,體育的生產力功能、凝聚力功能、生命力和思想力3層四維功能的高度融通是未來青少年造反有理的最終歸宿。

參考文獻:

[1]李傳奇,田雨普.新世紀我國身體教育思想研究評述[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3):118.

[2]維加埃羅.身體的歷史:從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M].張竝,趙濟鴻,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5.

[3]科爾班.身體的歷史:從法國大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戰[M].楊劍,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3.

[4]庫爾第納.身體的歷史:目光的轉變:20世紀[M].孫圣英,趙濟鴻,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3.

[5]程衛波,孫波,張志勇.中國近代體育發展階段的歷史審視:一種身體社會學的視角[J].體育科學,2011,31(3):93.

[6]宋曉紅.西方身體社會學對體育現象的理論闡釋[J].體育與科學,2013,34(4):60.

[7]汪民安,陳永國.后身體、文化、權利和生命政治學[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134.

[8]張志勇,程衛波.當代競技體育本真價值檢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34(8):33.

[9]張志勇,程衛波.運動員身體的文化解讀[J].體育與科學,2011,32(1):31.

[10]劉哲石,李艷翎.我國體育明星社會化問題探討[J].體育文化導刊,2014(1):12.

[11]倪為國.關于身體“造反有理”的歷史[N].深圳晚報,2013526(A24).

[12]劉少杰.當代社會學理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184.

[13]程志理,薛雨平.奧林匹克文化教程[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7.

[14]龐元寧,何建文.文體育課程新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256.

[15]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3.

[16]盧元鎮.體育是社會的縮影和聚焦[J].中國體育科技,2001(5):2.

猜你喜歡
體育課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拓展訓練納入中學體育課程的可行性分析
野外生存生活訓練引入初中體育課程的可行性解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政策話語的遷嬗
教育均衡發展:現代教育發展的新境界
“中國夢”之中國“自主高考”夢
對高職護理專業體育課程改革的研究
“雙創”形勢下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改革探索
項目教學法在微電影制作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微課應用的專遞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基于創意的對口單招色彩課程改革突破點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