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行合一 學生先行

2015-05-11 02:37李鑫娟
關鍵詞:最值變式直線

李鑫娟

教師應該是一個有思想的行動者,優秀教師與眾不同的“研究”方式,加速了他們的專業成長.其中,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他們在“知行合一”中提高專業水平.“知行合一”強調“知”和“行”的同步交互與“悟性自足”——在“行”中“知”、“行”和“知”齊頭并進,注重主體悟性的發揮和行為的同步跟進,也就是在課堂拼搏中學會教學,在問題的驅動下提高自身的水平以適應學生的需求.筆者有幸參加2014年寧波市教壇新秀評比,現就課堂評比“兩直線的交點坐標和距離公式”,探討一下在“知行合一”理念下,如何在一個個問題的驅動中,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提高課堂實效,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陳永明教授在《評議數學課》中曾說:“導入知識不應該馬馬虎虎,馬虎了,學生就不知道知識的來龍去脈了.”可見導入知識的重要性.源于本節是高二復習課,為了課堂自然流暢,應注重回歸本源,凸顯本真數學教學,關注課堂生成,解決“學生獨自面對數學問題時能想能做”這一根本問題.本節課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問題驅動 引發思維

提出問題 我們知道點P(x0,y0)到直線l:Ax+By+C=0(A2+B2≠0)的距離公式是d=,那么怎樣推導呢?請從幾何、函數、向量和不等式的角度進行研究.

設計意圖 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是解析幾何的“核心內容“,其結果很重要,推導過程本身也很重要.問題的提示是一種情境的創設,為學生指出可能的探究方向.用不同的方法推導,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加強知識的融合和綜合,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散性和深刻性.

學生探究 要求學生獨立思考,以小組為單位,給出推導過程,教師巡視和指導,查看研究結果.

推導過程1(幾何法) 過P作PM∥y軸交直線l于點M,過P作PN∥x軸交直線l于點N,過P作PQ⊥l于點Q,線段PQ即為點P到直線l的距離.(如圖1).

教師點評 這種解法借助幾何圖形的數量關系,利用面積公式和直線交點坐標求法等相關知識,在知識的應用過程中促進了知識的融合和創新,形象直觀,過程簡潔,此種方法應該值得大家借鑒.

推導過程2(函數法) 點P到直線l上任意一點的距離的最小值就是點到直線的距離.在l上取任意點Q(x,y),點P到直線l的距離即為PQ的最小值.

用兩點的距離公式可求PQ,但在計算中學生化簡難度比較大,教師在巡視過程中提示,對運算過程和方法進行優化.為了利用條件Ax+By+C=0可對其變形為A(x-x0)+B(y-y0)=-(Ax0+By0+C),

PQ2=(x-x0)2+(y-y0)2=(x-x0)2+

=

可以轉化為關于x-x0的二次函數求最值問題

當x-x0=-時,[PQ2][min]=

所以最小值就是d=.

教師點評 本解法是解析幾何的基本方法即通法. 能否進行過程和方法的優化,要有盯住目標的意識和不斷優化的意識,這是重要的數學素養. 經常反思的同學才可以掌握此方法.此時學生并沒有因為算不出而沮喪,反而群情激昂,越挫越勇.在這個愉悅、和諧的教學情境中,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而在解法的探究過程中,我啟發學生給他們作了幾個鋪墊,使探究的過程更自然一些,這樣使學生的思維最大程度得到“釋放”,思維過程也更自然.

推導過程3(柯西不等式) 點P(x0,y0)到直線 l上任意一點Q(x,y)的距離的最小值就是點P到直線l的距離.由柯西不等式,得

(A2+B2)[(x-x0)2+(y-y0)2]≥[A(x-x0)+B(y-y0)]2

=(Ax0+By0+C)2. ∵Ax+By+C=0,∴≥,當且僅當A(y-y0)=B(x-x0)時取等號,所以最小值就是d=.

進一步創設情境,對于方程A(x-x0)+B(y-y0)=-(Ax0+By0+C),你能從向量的數量積角度解釋這個等式并得出相關結果嗎?這個問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經過思考、交流、討論,有個小組給出了如下解答.

推導過程4(向量法) 設直線l:Ax+By+C=0(A2+B2≠0)的一個法向量n=(1,),設M(x,y)為直線l上任意一點,則=(x-x0,y-y0),從而點P到直線l的距離為d===,∵點M在直線l上,∴Ax+By+C=0,從而d=.

復習課對基礎知識的引入,我摒棄了常規的復習引入,而是從公式的推導入手,將本節課的知識點都融入到知識的推導過程中,讓學生自由體驗、創新、比較.面對問題,學生經過獨立思考,自由調用包括幾何、三角、函數、向量和不等式等知識解決問題,有許多的方法和知識都涉及領會、探究層次.在交流的過程中,使學生經歷了方法的不斷優化過程,有嘗試、有比較、有反思,可以更好地促進知識的同化和順應,促進知識的理解和融合,因為應用就是最好的理解.

二、再次設疑 激活思維

例題 已知直線l1:ax-y-4a=0,l2:x+y-2=0,l3:2x-y-10=0,若三條直線不能構成三角形,求a的值.

這是學生作業中的一道題,大家不陌生,入口較寬,反應也很迅速,可以說是一步到位,順利完成.

學生探究 學生分類討論可知,本題有三種情況:

①直線l1∥l2時,a=-1;

②直線l1∥l3時,a=2;

③直線l1經過l2,l3的交點(4,-2)時,a無解.

綜上可知滿足條件的a的值是-1或2.

本題考查直線和直線關系的判定,兩直線交點坐標的求法,分類討論思想,是一道值得探究的好題,探究是數學課堂教學的生命線.充分利用此題,深入探討,達到一題可破萬題山的境界.

三、變式探究 優化思維

變式1:若三條直線l1,l2,l3能圍成三角形,求a的取值范圍.endprint

生1:本題可以采取補集思想,利用例題的結論,輕松解決.滿足條件的a的取值范圍是{[a] a≠-1且a≠2}.

變式2:若三條直線l1,l2,l3能圍成三角形,且圍成三角形的面積為,求a的值.

設計意圖 學生不難發現三條直線中,l2,l3固定,l1是過定點(4,0)的動直線,l1的轉動,引發三角形形狀的變化,l1的轉動正是因為a的變化,從而a的變化引發三角形面積的變化.在三角形面積的計算中,重點考查了兩點間距離和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是解析幾何中的常見問題,適合對通行通法的提煉.章建躍先生在編后漫筆中指出在解題中注重通性通法的提煉,才是追求數學教學的“長期效益”.

學生易求得交點B

,

,C

,,BC==,設d為A到l1的距離,則d=,S==,即a=或a=. 大家進一步提煉得到以下優化解法. S=ADxB-xC=xB-xC=

-

=.

利用圖象簡化計算,化二維運算降為一維運算,簡化運算是解析幾何中的一項基本技能.

變式3:若0

設計意圖 解析幾何中最值問題中常用的解題思想就是函數思想,精選變量,構造目標函數,轉化為函數最值問題,使學生“夠得到”,符合他們的“最近發展區”.

生2:S==-=≥.(0

變式4:若三條直線l1,l2,l3能圍成三角形,此三角形的面積有無最值?若有,請求出最值;若沒有,請添加適當條件,保證三角形面積有最值.

設計意圖 開放性問題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催動a,從而引發三角形形狀的變化,利用數形結合思想,根據待求量的幾何意義使三角形的面積最值問題得以解決.同時,幾何畫板的應用,使靜態的推敲變成動態的演示,更加簡單、直觀,體現數學的嚴密性和幾何的直觀性.(如圖2、3、4)

數學中的一些題目可以進一步探究、延伸與拓展,有利于學生將這一類問題整體把握.引導學生對命題作推廣,可將條件和結論作相似變換,由特殊到一般,由靜態推廣到動態.這種對知識的延伸和拓展,有利于學生思維的變異和發散.將問題定位在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使問題的變式、知識的遷移和學生思維的自然延展相吻合,遵循自然之道.在變中出彩,在變中提升課堂實效.

四、有效小結 升華思維

師:請大家歸納一下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生3:(1)三種距離:兩點間的距離、點到直線的距離、兩條平行直線間的距離.

(2)三種位置關系:平行、相交、重合.

(3)三類題型:①直線與直線位置關系的判定;②參數值的方程求法;③最值問題求解.

(4)三種思想:①數形結合思想;②分類討論思想;③函數和方程思想.

師:大家總結的這些思想方法引導我們進行解題,快捷地尋找解題突破口,形成解題思路.

設計意圖 總結與反思是學生思維升華的關鍵,引導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包括例題、變式的解題思路和方法等進行反思和總結,并站在一定的學科高度上加以審視地看,從中看清問題的本質,領悟數學思想方法的內涵,學會用理性思維去思考數學問題.

對復習課教學的啟示 復習課的解題教學中常蘊含三部曲:選題、講題、變題.選題就是要在準確把握考試范圍和要求的基礎上,緊緊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緊扣考試重點、熱點的題型進行選題,并不是難度越大越好,一道好題之所以可以引起大家的共鳴,不是因為其獨特的解題技巧,而是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講題一定要注重解題思路的分析,充分暴露思維過程,并把“通性通法”放在首位.教師不僅要從自己的角度研究給出的題目,還要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題目,更要從命題的角度去審視題目.而變題,就是變式教學,就是改變題目的設問方式或對題目進行拓展延伸,歸納出一類問題的本質解法,從而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目的.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要有一定的探索性、師生的互動性、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從而可以看出只有教師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教學,才可以適應學生的不同需求.

課程改革的關鍵是課堂改革,課堂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構建高效課堂,構建高效課堂則更多地需要教師的智慧.教師和學生的“課堂對話”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構建高效課堂和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必然要求.數學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每一節課都是師生的激情與智慧互動生成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間、學生間進行動態的平等對話與交流,實現課堂中的師生互動.在對話與交流中,教師與學生討論與補充,表達與傾聽,爭論與溝通,在交流中分享探索的喜悅,共享思維的成果,學生的智慧在對話交流和思維共振中生成.教師應敏銳地捕捉課堂互動信息,形成充滿活力和智慧的數學教學.在課堂上,只有教師問出水平,學生才能答出精彩,只有教師不斷提升課堂效率,學生才能在數學學習上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實力和氣魄!

猜你喜歡
最值變式直線
單調任意恒成立,論參離參定最值
聚焦圓錐曲線中的最值問題
一道拓廣探索題的變式
巧用不等式求最值
數列中的最值題型例講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變式在高考中的應用
畫直線
課后習題的變式練習與拓展應用
兩條直線 變變變
畫直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