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科學教育中教師角色定位的思考

2015-05-30 21:51伊廷庫
新課程學習·上 2015年4期
關鍵詞:科學教育角色定位

伊廷庫

摘 要:近年來,社會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教育模式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和深入,傳統的教育理念及模式得到了變革,取而代之的則是現代科學教育,科學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為學生傳遞知識,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將學生的好奇心逐漸引向對科學的探究欲,使其產生熱愛科學的情緒。在幼兒科學教育工作中,教師則需要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法,學會引導及評價幼兒的學習,使教師教轉變為幼兒學。對此,幼兒教師要明確在幼兒科學教育中的角色定位,更好地進行幼兒教學。

關鍵詞:探究行為;科學教育;角色定位

社會經濟的發展,帶動了各個方面的發展。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腳步,我國教育制度也得到了與時俱進的改革。隨著教育理念的變化,現代幼兒科學教育也得到了新的發展,并且改變了傳統幼兒教育為其賦予的內涵及特點,從而為幼兒的發展帶來了重要意義,也是培養幼兒求知欲及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對于幼兒教師而言,要想適應這一發展,就要明確自己在幼兒科學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使幼兒教育最優化。

一、支持兒童的科學探究行為

幼兒園的教學內容及活動應該是豐富多彩的,特別是科學活動,很容易激起幼兒的興趣及好奇心,因此,教師要有目的地給幼兒創造多樣的科學探究活動,并為其布置適合探究活動的環境,以便幼兒在活動中逐漸體會科學探究的奇妙性及趣味性,逐漸產生科學探究的興趣及能力,更好地獲取科學知識,并逐漸具備尊重自然事實、敢于發現、善于探索的科學品質。幼兒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試著從多個方面為幼兒創造科學探究活動的機會,并且創建利于開展科學探究活動的環境,同時要確保在整個科學探究活動中,幼兒可以具備足夠的活動時間、空間及材料,從而使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順利完成科學探究活動。

1.活動材料應具備結構性

科學探究活動是否可以順利完成,和活動材料是否足夠具有直接關系。因此,具備充足的活動材料,才能在一定時間內為幼兒組織科學探究活動,并且確??茖W探究活動能夠順利、深入開展。在此前提下,幼兒教師在活動開展之前,要對教材或者活動內容進行深思熟慮,具有可行性之后再設計相關的科學探究活動,并做好相關準備工作,投入足夠數量的探究活動材料,按時組織幼兒參與到有結構材料的科學探究活動中。比如,教師要學會巧妙地設計、組織科學探究活動,讓幼兒運用多種感官走進自然、親近自然,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在科學實驗探究活動和探究游戲中讓幼兒對自然現象、科學知識產生興趣,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興趣,激發幼兒的探索精神。

2.探究時間要充足

兒童的學習注重過程的參與,當幼兒親身體驗或者感受到科學探究的過程及其帶來的樂趣,才能夠在心靈深處留下深刻印象,而幼兒獲得的此種深刻體驗,也會在幼兒腦中根深蒂固。因此,幼兒教師為幼兒組織科學探究活動之后,還要多為幼兒創造科學探究的機會,并且讓幼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具體探究。假如幼兒在科學探究活動中缺乏足夠的時間,沒有對科學探究活動進行全面分析,就無法完成證明試驗,進而難以形成清晰的論斷,這也就失去了科學探究活動的意義,從而使科學探究活動流于形式,無法發揮其存在的價值及作用。

3.科學學習要具備足夠的空間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要始終以幼兒為主,并且時刻為幼兒的正常學習提供空間上的方便,也就是在安排幼兒座位、組織學習小組以及學習環境的布置等多個方面,讓幼兒有足夠的便利。以往的科學教學活動在組織形式上通常采用的是傳統座位模式,也就是所謂的插秧式編排座位,所有幼兒都有固定座位,從而使幼兒的科學學習成為孤立的活動,毫無新意,更談不上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為使幼兒的科學探究活動更有意義,教師可以在空間上進行相應的調整,把幼兒個體巧妙安排成由多人組成的學習小組,從而組成探究群體,讓幼兒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談論,試著發表自己的見解,并學會傾聽、尊重他人意見,完成知識建構,最終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

二、引導兒童的科學探究活動

科學學習的整個過程,需要有良好的學習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獲得過程體驗,最終實現科學學習的目的。要想使幼兒獲得科學學習的創造性、主動性,就要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中注重學習方法的應用,從而使幼兒獲得過程體驗;此外,學習過程的完成,需要三個要素,即幼兒、教師以及學習對象,三者共同實現了教學過程。而探究活動中,教師要學會因生制宜,充分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從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問題及科學探究活動的特點,適當介入幼兒活動中,有目的地引導幼兒發現、思考及解決問題,及時鼓勵幼兒親自進行活動探究,從而獲得特殊的體驗。如此一來,幼兒也會學著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最終結論。

三、幼兒學習科學中的引領與合作

對于幼兒而言,教師在其心中的地位是非常神圣的,而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幼兒模仿的目標,因此,教師要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幼兒發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若僅僅起到指導作用,而不參與到實際活動中,則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整個科學探究活動中,若教師也及時參與其中,和學生一起探究科學的奧秘,才能更好地完成探究活動,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及積極性,同時,教師還可以在活動中注意觀察幼兒的變化,并為活動總結做好準備,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教育。

1.集體探究活動的引領者

每一個科學探究活動都會有多個活動環節,而且還會占據較多的學習時間,因此,教師要在活動開始之前,做好大量的準備工作,并在探究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和幼兒一起完成,適當引導幼兒開展活動,確?;顒涌梢皂樌瓿?,并獲得相應的活動目標。而且教師和幼兒一起進行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及時了解幼兒在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活動設計的不合理之處等情況,從而準備把握活動方向,并且在以后的教學中更好地設計科學探究活動,進而使幼兒獲得情感體驗,進一步完善科學探究活動。

2.區角探究活動的合作者

對幼兒園的科學探究活動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可以發現這些活動通常都會具備較多的延伸活動,而幼兒教師經常和幼兒一起進行科學探索,可以對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繼續探究科學秘密的開展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四、支持幼兒的探究過程

科學活動強調要面向每一個幼兒。這就要讓幼兒在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支持和鼓勵,獲得成功的體驗,擁有自信心,使每一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都有新的發展。首先,教師要引導幼兒傾聽與交流。在幼兒園的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傾聽幼兒的想法,并且和幼兒進行平等交流,從而為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傾聽他人的意見提供了很多機會,通過彼此交流,可以鍛煉幼兒的語言能力,使幼兒對自己有更清晰的認識,實現更好的發展。除此之外,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要多鼓勵幼兒進行思考,及時表達自己的意見,樹立自信心。其次,要培養幼兒尊重事實的態度。個別幼兒在探究過程中出現探究的結果與其他同伴不一樣時,很容易因為從眾心理而改變自己的實驗結果,這時教師要鼓勵幼兒尊重事實。另外,教師在幼兒的探究活動中要激勵每個幼兒所獲得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體驗與成果;激勵每一個幼兒獨特的看法和探究的方式;激勵每一個幼兒的愛好、興趣以及專長。通過激勵來促進幼兒個性和諧、健康地全面發展。

《綱要》《指南》的頒布,要求教師充分尊重幼兒意愿,教師只有在充分認識到科學教育活動理念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及教育行為,在教學活動中以幼兒為主體,才能使教學活動更加靈活,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真正融入科學探究活動的學習情境當中,親身體驗和感受科學探究學習的魅力,才能真正培養出從小形成科學態度的新世紀幼兒。

參考文獻:

龐建萍.3~6歲幼兒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幼兒教育,2011.

猜你喜歡
科學教育角色定位
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角色定位
論足球教練員的角色定位
用“科學教育”澆灌祖國的花朵
理工科高校加強人文教育的研究與建議
在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中克服小學化傾向
STEM對我國科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啟示
科學教育與藝術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電視新聞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出鏡記者在新聞報道中的角色定位
淺析《南方周末》網絡版的角色定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