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漢語轉折類關聯詞語在口語和書面語中的應用對比

2015-06-29 14:43黃敏
課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6期
關鍵詞:書面語口語

黃敏

【摘要】本文在語料庫定量分析法的基礎上,通過對現代漢語轉折類關聯詞語在口語和書面語中出現次數、使用頻率和搭配情況的數學統計揭示兩者差異化的使用情況,并嘗試從語體、語用等角度對這種差異化現象進行分析解釋,為進一步研究現代漢語轉折類關聯詞語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轉折類關聯詞語 口語 書面語 應用對比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217-02

一、研究綜述

1898年《馬氏文通》中的“反正之句”是最早出現的對轉折類關聯詞語的研究,其后還有王力《漢語語法史》和邢福義《漢語復句研究》等研究著述的出現,這一階段的研究說明了哪些詞語屬于轉折類關聯詞語以及轉折類關聯詞語的部分語法特征,但這種研究更多的是將轉折類關聯詞語視為某種句型句式的標志,因此很難形成對轉折類關聯詞語具體深入的理解。隨后的研究重心逐漸轉向單個詞語的研究,例如王霞《轉折連詞“不過”的來源及語法化過程》、沈家煊《說“不過”》等,此外還有對比研究,例如劉清平《“卻”與“但是”的語義、句法和語用比較》、張水香、盛新華《“其實”與“但是”句的語義語用認知分析》等,這一階段的研究很好的梳理了轉折類關聯詞語的發展演變以及語法特征,也為系統的總結歸納奠定了理論基礎,隨之出現了郭志良的《現代漢語轉折詞語研究》。對書面語中轉折類關聯詞語的研究尚且經歷了如此漫長的過程,對口語中轉折類關聯詞語的研究更是稀少,而這其中以趙元任《漢語口語語法》為代表。

二、語料庫

北京口語語料庫http://yys.blcu.edu.cn/6_beijing/6_beijing_chaxun.asp和BCC漢語語料庫http://bcc.blcu.edu.cn/index.php?corpus=1是本文口語語料和書面語語料的來源。北京口語語料庫包括“184萬字據錄音轉寫、校對、整理后的北京口語語料”② ,北京話作為北方方言的代表,其口語語料很具有代表性與權威性,而2014年9月3號上線的BCC現代漢語語料庫作為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現代漢語語料庫,其150億字數包括“報刊(20億)、文學(30億)、微博(30億)、科技(30億)、綜合(10億)和古漢語(20億)等多領域語料,是可以全面反映當今社會語言生活的大規模語料庫”,本文所選用的文學(30億)部分作為書面語語料也具有代表性與權威性。

三、使用頻率

使用頻率考察的是在口語和書面語中,人們對轉折類關聯詞語不同的偏好性。使用頻率=所查詢的關聯詞語在相對應的語料庫中出現的次數/相對應語料庫的小句總數,即要得到某個轉折類關聯詞語的使用頻率,首先需要計算出相對應語料庫的小句總數,然后將這個轉折類關聯詞語出現的次數除以小句總數即可。根據統計,北京口語語料庫共62556個小句,而BCC現代漢語語料庫中文學部分共20563644個小句,因此以表1中“居然”為例可知其在BCC現代漢語語料庫中出現了242651次,將242651除以BCC現代漢語語料庫的小句總數20563644可知其使用頻率約為1.180%(此處為保留3為小數),口語中與此類似。

表1 轉折類關聯詞語在口語和書面語中使用頻率對比表

根據表1可以繪制出柱狀圖來對轉折類關聯詞語在口語和書面語中使用頻率的差異化情況做直觀的展示。

圖1轉折類關聯詞語在口語和書面語中使用頻率對比圖

以上圖標清晰直觀的顯示了轉折類關聯詞語在口語和書面語中差異化的使用情況,首先從整體上看,書面語中轉折類關聯詞語的使用頻率明顯高于口語,兩者分別為24.001%和6.382%,兩者間的巨大差異說明書面語中更偏好于使用轉折類關聯詞語。從單個轉折類關聯詞語來看,口語中轉折類關聯詞語使用頻率從大到小依次為:可是>但是>不過>倒是>不然>只是>要不然>反而>否則>只不過>不然的話>否則的話>反倒>偏偏、居然>竟然、然而,但書面語中轉折類關聯詞語使用頻率從大到小依次為:不過>只是>可是>但是>竟然>居然>倒是>否則>然而>反而>只不過>不然>偏偏>反倒>要不然>不然的話>否則的話。從這種排序中可以看出,書面語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不過”,使用頻率最低的是“否則的話”,而口語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可是”,使用頻率最低的是“竟然”和“然而”,這種巨大的差異也體現在不同轉折類關聯詞語在口語和書面語中使用頻率的次序,例如排在口語中使用頻率前列的“要不然”只能排在書面語中使用頻率的末尾,而北京口語語料庫中并未出現過的“竟然”,其在書面語中的使用頻率排在第五位。除去兩者對比下的巨大差異外,還有一些共性存在,例如“可是”、“但是”、“不過”、“只是”無論在口語還是書面語中,其使用頻率都排在前列。

由于口語和書面語是兩種區別很大的語體,而同一關聯詞語的語言功能相對一致,因此本文主要從語體角度探究差異原因??谡Z“嘆詞、語氣詞、象聲詞、兒化詞、疊音詞等的使用頻率較高;句法結構較為簡單,成分省略多”,書面語與口語恰好相反,以下例子很好的反映了兩種語體的特點:

應該,應該繼承,還是應該發揚,應該給青年要灌輸這個東西。你要不然的話,現在都是,無論你什么叫長輩,什么叫,什么的一概不管,是哇。(北京口語語料庫)

這些家伙看上去象是江湖中人,但是一個個表情肅穆,又缺少了那種江湖人慣有的匪氣。蕭然一時猜不透虛實,心說多一事不如少一時,于是看了一眼也沒再說什么。(BCC漢語語料庫)

由于口語多未經嚴謹思考,因此語句的連貫性不強,多出現重復、停頓等現象,例如例子中多次出現“應該”,這種語句通過加入關聯詞語可以改寫為“不僅應該繼承和發揚,更應該給灌輸這個東西”,但書面語講求邏輯條理,而“關聯詞是專門用來起銜接作用的詞,是語篇銜接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們能表明語言成分之間的語義關系”??谡Z的這種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關聯詞語的使用,這也很好的解釋了上面數據所顯示出來的書面語相較于口語而言,更偏好使用轉折類關聯詞語,這實際上是語體的制約作用,“語體制約著連詞的出現頻率,口語特征越典型,語篇中連詞的單位個數就越低;書面語特征越典型,連詞的單位個數就越多”。

語體的制約作用只是解釋了書面語和口語在轉折類關聯詞語使用總量上的區別,但之所以不同轉折類關聯詞語在書面語和口語中的使用頻率是不一致的,這是因為語體的選擇功能,也就是不同的語體偏好于使用不同的轉折類關聯詞語,本文以“然而”為例進行分析,“然而”是書面語中典型的轉折類關聯詞語,例如:

雖然清貧如斯,然而他敬她愛她,怕她寵她,她想要的一切,他給了大部分,足夠了,所以她是幸福的。(BCC漢語語料庫)

但從表1數據可知,這兩個轉折類關聯詞語在口語中均未出現,這與兩個詞語的歷史演變有關?!叭欢笔怯伞叭弧焙汀岸焙喜⒍?,在古漢語中,“然”和“而”均可表示轉折,例如: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左傳·僖公三十年》)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過秦論》)

但是在語言發展演變過程中,“‘然的回指功能不斷弱化,被迫向右朝‘而字靠攏;‘而的銜接功能逐漸衰落,并使它向左收縮歸向‘然字”,也就是說“然”表轉折的功能逐漸衰落,逐漸轉移到“而”的身上,現代漢語中“而”字仍然可以作為轉折類關聯詞語實際上是古漢語的遺留。通過對北京口語語料庫的檢索可知,“而”字作為轉折類關聯詞語出現了63次,使用頻率為“0.101%”,由此可知口語更偏好于使用“而”,這正是語體的選擇功能,也就是說“然而”更具有書面語的特點,“而”更具有口語的特點。正是由于語體的制約和選擇功能,造成了兩者在轉折類關聯詞語應用上的巨大差異。

四、搭配模式

從根本而言,對轉折類關聯詞語搭配模式的考察方法與“使用頻率”部分的方法是一樣的,即使用頻率=所查詢轉折類關聯詞語搭配模式在相對應的語料庫中出現的次數/相對應語料庫的小句總數。需要指出的是,在使用北京口語語料庫和BCC現代漢語語料庫時,所設定的兩個詞語之間的間距都是20個字,也就是只有當轉折類關聯詞語搭配模式的兩個詞語之間的間距在20個以內,才會被納入本次的數學統計之中。

表2 轉折類關聯詞語搭配模式在口語和書面語中使用頻率對比表

表2中列舉的只是經過選擇的部分轉折類關聯詞語搭配模式,從表中數據歸納可知,轉折類關聯詞語在書面語中共出現45169次,使用頻率為0.577%,而口語中出現的轉折類關聯詞語只有290次,使用頻率為0.466%,這部分數據很明顯的反映出書面語相較于口語而言更多地使用轉折類關聯詞語搭配模式??倲瞪铣尸F出了懸殊的差異,盡管頻率相差不是太大,但這主要是由于兩個語料庫規模相差太大所造成的。

從具體情況來看,“雖然……可”在書面語中的使用頻率最高,而口語中則是“雖然……但是”。無論是在口語還是書面語中,都有許多轉折類關聯詞語搭配模式的使用次數為0,其中書面語有“雖然說……然而”,口語中有“雖然說……然而”、“雖然說……卻”、“雖然說……只不過”、“雖然說……只是”、“盡管……然而”、“盡管……只不過”、“只是……才”、“雖說……不過”、“雖說……其實”、“雖說……然而”、“雖說……只是”、“雖說……而”、“雖說……只不過”。除去出現次數為0的轉折類關聯詞語搭配模式之后,按照使用頻率從高到低依此排列可知,書面語中轉折類關聯詞語搭配模式使用情況為:“雖然……可”>“雖然……但”>“雖然……只是”>“只是……才”>“雖然……但是”>“雖然……不過”>“雖然……可”>“雖說……而”>“雖然……其實”>“雖說……只是”>“雖說……不過”>“盡管……但是”>“盡管……可是”>“雖然說……只是”>“雖然說……不過”>“雖說……可是”>“雖然說……卻”>“盡管……只不過”>“雖然說……可是”>“雖說……其實”>“雖說……只不過”>“雖然說……只不過”>“雖說……然而”>“盡管……然而”;口語中轉折類關聯詞語搭配模式使用情況為:“雖然……但是”>“雖然……可是”>“雖然……可”>“雖然說……可是”>“盡管……但是”>“雖然……但”>“盡管……可是”>“雖說……可是”>“雖然……只是”、“雖然……不過”、“雖然……其實”、“雖然說……不過”。由此可知在書面語中使用頻率高的轉折類關聯詞語搭配模式是“雖然……可”,出現12576次,使用頻率為0.161%,口語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轉折類關聯詞語搭配模式為“雖然……但是”,出現170次,使用頻率為0.272%。

對轉折類關聯詞語搭配模式在書面語和口語應用情況的差異化分析要立足于前面對單個轉折類關聯詞語的分析,因為搭配模式是由單個的轉折類關聯詞語組合而成,單個轉折類關聯詞語使用情況的差異必然會造成搭配模式使用情況的差異,例如口語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兩個轉折類關聯詞語為“但是”、“可是”,而在搭配模式之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兩個為“雖然……但是”、“雖然……可是”。

五、結論

在一系列數據分析的基礎上繪制而成的圖標清晰直白的表現出轉折類關聯詞語在口語和書面語中差異化的使用情況,通過這種對比研究,不僅能夠進一步了解不同語體的語言特征,同時也能更好的把握實際運用中的轉折類關聯詞語的差異性。本文主要從語體特點的角度對這種差異性原因進行了初步分析,但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差異性的產生離不開轉折類關聯詞語及其搭配模式自身的特點。書面語最初本不存在,書面語的出現不僅使語言能夠以實物的形式得以保存,同時也促進了語言的發展演變。轉折類關聯詞語在口語和書面語中差異化的應用情況實際上正是語言演變的證據,對這種差異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語言學意義。

參考文獻:

[1]刑福義:《現代漢語》,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

[2]張文賢、邱立坤:《基于語料庫的關聯詞搭配研究》,世界漢語教學,2007年第4期

[3]崔建新、張文賢:《不同語體下連詞使用率的統計與分析》,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選,2004年

[4]劉利:《“然而”的詞匯化過程》,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5期

猜你喜歡
書面語口語
口語步步高:樂說節假日
“口語和書面語轉換”備考指導
關于初中學生書面語感的思考與提升策略
酒中的口語詩
漢語書面語與口語的特征
提高口語Level 讓你語出驚人
口語對對碰
中國英語學習者書面語中“引言”部分的結構模式分析——基于語料庫的研究
從語法范疇視角解釋日本學生英語書面語錯誤
基于語料庫的不同水平書面語的言語失誤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