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體把握下“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

2015-07-05 06:00劉景奎
教育管理與藝術 2015年1期
關鍵詞:概念學科區域

劉景奎

地理教學中“整體把握”,從內容層面上理解,其實質是用學科統領性知識來規劃學科教學內容,用地理學科特有的研究對象、地理視角、思想方法、核心概念等作為基本脈絡或主線統攝中學地理教學內容,使每個具體知識點不再顯得零散與孤立。對于每一節課知識的理解,我們要站在整個中學地理課程層面,準確把握特定教學內容在學科體系中的地位,分析其教育價值和意義。

“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以東北地區為例”是中圖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中的重要內容。

一、界定教學內容

課標要求:以某區域為例,分析該區域農業生產條件、布局特點和問題,了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方法與途徑。

課標解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是一個綜合性課題,包括不同的時空尺度,包括自然與人文諸多要素。為了使課題研究可操作化,便于深入,需要對研究的空間尺度予以界定,即以某區域為例。以某區域為單位,綜合區域的地理環境特征,深刻分析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就能更有針對性地研究該區域的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限定語是“以……為例”,行為動詞是“分析……”,這是典型的案例教學,借助精選的示范性材料,從個別到一般,掌握規律性的知識和能力。課標中的農業概念是廣義的農業,包括種植業、牧業、漁業、林業等。一個地區農業生產的發展,與該地區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密切相關;受生產條件和傳統習慣的影響,不同區域農業布局各不相同,農業布局是否合理,對農業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由于農業布局和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影響,會產生制約農業發展的諸如水土流失、土地鹽堿化等生態環境問題。由此可見,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方法與途徑的探尋,必須首先建立在深入分析區域農業生產條件、布局特點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

課標在教材中的體現:本課標在中圖版必修三教材中是以我國東北地區為例呈現的。整個教材的編寫力圖按照課標的表達順序,依次完成,呈現給學生一種分析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思路或方法。一是教材首先從把握區域特征的角度闡述了東北地區農業生產的地理條件,突出主導因素,主要表現在自然條件中的土地資源、氣候資源和生物資源和社會經濟條件中的工業基礎、農業機械化水平方面,顯現出與我國其他農業大區的地理環境差異性。二是農業布局的表達可從地理條件的描述中體現出來,教材在從自然環境整體性方面宏觀上把握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等部門的空間分布。三是對于農業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從人地矛盾和違背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方面,闡釋了各種生態環境問題、農業結構問題、產品質量問題等。四是從可持續發展內涵的角度出發歸納了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措施,但是內容顯得瑣碎、雜亂,不易理解,應該從具體農業部門內部說明實現生態、經濟、環境三者的統一發展,力求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二、闡釋基本定位

不同區域由于地理環境的差異,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困境和采取的策略各不相同,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是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今世界和我國在人類可持續發展方面重點關注的課題。

單元內容教育價值分析:時代價值——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學習具有很強的時代價值。20世紀以來,世界農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伴隨而至的人口爆炸、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生態失衡等顯性危機,不僅阻礙了農業本身的發展,還影響到人類及其后代的生存和發展。面對這些問題,我國與世界都在不斷進行著有關保護資源環境與發展持續農業的探索,逐步走向一條人地和諧之路。實踐應用價值、學科思想價值——“以我國東北地區為例,分析該區域農業生產條件、布局特點和問題,了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方法與途徑”,實際上就是讓學生根據東北地區地理環境特征,將頭腦中已有的農業區位因素、生態環境問題形成機制和可持續發展內涵等理論運用于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們會發現應用地理學基本理論解決現實問題、社會熱點問題的基本方法,感受到學科的實用價值,加深了對高中地理教學中的“空間”“區域”“人地關系”等核心概念的理解,強化著用“時間視角”“空間視角”和“綜合視角”看待現實世界,提升了地理學科思想和學科素養。

三、揭示內在聯系

(一)單元教學中知識的層級關系

地理學習是一個由現象到本質、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在大量地理事實現象的認知基礎上,逐步歸納概括形成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進而提升到學科體系中更具上位、更具統攝力的核心概念和學科觀念,最終達到科學主題。就本單元內容來講,教材中呈現的是東北地區農業生產條件及部門的地區分布、農業開發中的問題、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采取的具體措施等大量事實,在教學中這些大量事實會被農業區位原理、農業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內涵與原則這些地理學專業術語貫穿起來,而這些專業術語又從屬于更高級別的地理學科核心概念:區域、區位、人地關系,再進一步提升則被科學主題“系統”所統攝。

(二)單元教學中知識的內在邏輯關系

1.單元知識與前后內容之間的聯系

2.單元內容內部知識點之間的聯系

結構中“因地制宜 揚長避短 科學生產 確定農業治理與開發的基本內容和具體措施”體現著核心概念“區位選擇”“人地關系”等,而“實現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體現著核心概念區域。

實際學習中,學生缺乏調用地理視角看待和分析現實問題的敏感性,這一切都需要老師的不斷引導和強化。

真正有效的學習,是學生能夠拋棄課本、筆記和瑣碎的記憶,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智慧,領悟學科本質,用地理學科獨特的地理視角和思想方法認識與欣賞我們生存的世界,以及這個過程中形成的正確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的知識超越事實,具有遷移價值,能夠統攝具體知識。智慧的老師幫助學生建構有學科內在邏輯的體現學科教育價值的知識體系,引領學生從具體事實性知識走向概括性的概念、原理、規律,再從概念、原理、規律提升到學科方法、思想觀念。

猜你喜歡
概念學科區域
【學科新書導覽】
Birdie Cup Coffee豐盛里概念店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幾樣概念店
學習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應用
“超學科”來啦
論新形勢下統一戰線學學科在統戰工作實踐中的創新
分區域
基于嚴重區域的多PCC點暫降頻次估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