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心理學理念對心理輔導課的促進意義

2015-07-05 21:35倪振宇
教育管理與藝術 2015年1期
關鍵詞:輔導課內聚力人格特質

倪振宇

積極心理學英文為Positive Psychology,是美國心理學家塞里格曼·謝爾頓和他的伙伴勞拉·金于20世紀末在西方心理學界興起一股新的研究積極心理的思潮,它利用心理學的方法與手段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其研究對象是普通人的心理活動,它要求用一種更加開放和欣賞的眼光來看待人類的潛能、動機和能力。它關注人性的積極面,包括積極情緒體驗、人格特征、社會環境等,提倡對個體或社會的問題做出積極的解釋,并使個體從中獲得積極的意義。

心理輔導課是基于團體心理輔導的基礎上產生的一個新的教學課程,它既具備心理輔導的功能又具有課程的特點。高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的成長期,正是對生活充滿激情,追逐自己夢想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的高中生自我意識發展基本完成,并漸漸趨于成熟,他們基本能夠關注自我、體察自我,這種自我意識的發展為接受積極心理學理念提供了認知基礎,而心理輔導課上的積極價值取向恰好可以滿足高中生成長的心理需要?;诜e極心理學的理念,我們認為在高中心理輔導課中的積極理念有利于帶動學生的積極情緒,營造飽滿熱烈的團體氛圍,幫助塑造學生的積極人格特質。

一、積極理念帶動學生的積極情感

許多研究發現,積極情感對人的行為具有擴展和增強的效能。美國學者曾提出“積極情感擴展建設理論”,認為某些表面上看起來分散的積極情感,如欣賞、滿足、控制、樂觀、感興趣和愛他人等,都有助于使支配一個人在某一時刻進行思想和活動的指令系統得到增強和擴展,也使指令系統變得更加具有積極的特性,還能幫助建立起作用于人的思想和行為的長久資源——積極的身體、智力和社會的資源。研究發現,樂觀與習得性無助一樣,可以通過學習獲得。學會樂觀的態度,有助于避免抑郁和焦慮,提高健康水平。美國心理學教授芭芭拉·費雷德里克森在積極心理學領域里重點探究了人類的積極情緒。她認為積極情緒有10個重大概念,即喜悅、感激、寧靜、興趣、希望、自豪、逗趣、激勵、敬佩和愛。這十大情緒讓我們生機勃勃,可以擴展我們的思維,為自己構建最美好的未來,讓我們面對困難百折不饒,收獲欣欣向榮的生活。

二、積極理念營造飽滿熱烈的團體氛圍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庫爾特·勒溫在他的團體動力學中指出:團體并不是互不相干的單個個體的集合,而是一個由相互聯系的個體所構成的有機整體。由于團體成員對共同目標的追求和對團體內一定價值規范的認同和遵守,使得團體具有個體所沒有的動力特征即團體內聚力。團體內聚力的形成,有助于團體成員安全感的滿足及對團體的認同感和歸宿感的產生。在具有內聚力的團體中,團體內個體成員將自己的動機、需要與團體目標緊密地連接在一起,自覺地為實現團體目標而努力工作,使自己的思想、行為與其他團體成員趨向一致??梢?,通過團體改變其中個體成員的行為要比單個地改變個體的行為更為容易。

積極心理學要求教師用一種更加開放的眼光看待我們的學生,這種開放的眼光就是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價值,真誠公平的交流,不損害個體的人格尊嚴,積極關注他們的語言和非語言的表達。在這種真誠、尊重的團體氛圍中,學生會漸漸忘記自己的拘謹與膽小,“本我”會漸漸浮出水面,逐漸開放自己,主動參與活動,積極投入到團體中。他們不再只是關注自己的言行,為覺得自己無能而羞愧,而是慢慢開始關注組內其他成員的表現,并進行模仿,然后讓自己全身心的投入。這時候的團體氛圍是最好的,飽滿而又充滿激情,熱烈但又不失規則。在團體內聚力中發生的改變,個體自己可能都不能完全察覺,在不知不覺中,團體成員彼此間的依戀與情感紐帶已經形成。

三、積極理念塑造師生的積極人格特質

積極心理學家認為,積極人格特質是通過對個體各種現實和潛在能力加以激發和強化,進而使某種現實或潛在能力成為一種習慣性工作方式,積極人格特質也就形成了。積極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積極人格是預防學生產生問題的最好方式。積極人格理論認為,個體的發展主要歸因于他們是否保持了樂觀的心態,投身于滿意的活動。積極人格特質為個體的行為活動提供了穩定的內在動力。

心理輔導課的教學設計重點強調體驗與分享,在這個過程中很多活動一般采用阿里克賽·F·奧斯本的“腦力激蕩法”,也稱“頭腦風暴法”,這種方法需要遵守的四個原則是:廢止批評;暢所欲言,歡迎隨心所欲;越多越好,想法越多產生新穎獨特產物的可能性就越大;相互補充,參加者應對小組其他人的想法盡可能提出如何改進的建議。這些原則在最大限度上激發了參與者的積極參與熱情,使討論順利進行,也便于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或別人的積極人格特質,培養學生面對困難與挫折,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積極心理學強調人人都有發展的可能性和潛力,強調每個人天賦的潛能在解決自身心理問題、促進自身成長中的積極作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經歷痛苦與挫折,是對他們自身的考驗,我們從積極心理學“積極情感擴展建設理論”可以得知,學生在心理輔導課上的積極的主觀體驗會在生活和學習中得到擴展,從而引發其他的積極品質,達到精神狀態的改觀,最終塑造自己積極的人格特質。

積極心理學認為主觀幸福感、生活滿意度都是心理健康重要的測量指標。心理輔導課的開展為學生帶來喜悅、自豪、敬佩、感激等情緒體驗、讓學生感得到了理解和尊重,認同與肯定,從而帶動了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心理輔導活動中的游戲培養了學生團體內聚力,營造了飽滿熱烈的團體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進行“腦力激蕩”,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積極人格特質。這些在和諧融洽氛圍中的積極情緒體驗,其實就是主觀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的有效組成部分,在這樣的有效組成部分中,我們學生的心理健康就能得以保證,內心的幸福感得以增強,對生活的滿意度得以提高,于是,學生的自我實現就會成為現實。

猜你喜歡
輔導課內聚力人格特質
CRTS Ⅱ型軌道板/CA 砂漿界面內聚力模型研究
撒嬌鬼的作文輔導課
人格特質對企業員工時間侵占行為的影響
基于內聚力模型的輪盤破裂轉速預測方法研究
歡迎來到鉑金不定期在線輔導課
選擇一張神奇的行為藝術照片,秒測你的真實人格特質
大學英語教學中影響閱讀教學的因素淺析
淺談鄉級初中班主任如何開展學生心理輔導課
人格特質對抑制表現的預測研究
關于輔導課教學的體會和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