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課堂提問中的問題設計

2015-07-05 23:10陳文俊
教育管理與藝術 2015年1期
關鍵詞:琥珀烏鴉思維

陳文俊

課堂提問是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出問題,引導過學生經過思考得出結論,從而鞏固舊知、獲取新知、掌握技能、發展能力的雙邊活動程,是課堂教學普遍運用的一種教學形式。語文課堂提問是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師開啟學生思維的鑰匙和調節課堂氣氛的杠桿。課堂提問對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思維的發揮,進而提高教學水平,特別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都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怎樣才能充分發揮提問的作用,取得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筆者認為,應從問題的設計入手,注意一下幾方面的因素。

一、問題要有趣味性,吸引力要強

好奇是人類求知和學習的最基礎的根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的最大失敗是學生厭學。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提問,可以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從讓我學變為我要學,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因此,設計問題要抓住學生的心理,要有趣味性,通過問題把學生引入創造思維的王國。例如,在教學《奇異的琥珀》一文時,教師提問:“為什么說這塊琥珀是奇異的?”有的學生認為是因為琥珀中包住了兩只小動物才顯得奇異。這時教師進一步點撥:“你們只說對了一半。請大家想一想,一般琥珀多發現于什么地方,而這塊琥珀呢?”由此學生豁然開朗,正因為這塊琥珀發現在海邊,不是在煤層,它為科學家研究一萬年前的自然壞境和地層變化提供了重要的線索,具有特殊的價值,所以稱為“奇異的琥珀”。教師這種激趣式的提問,使學生既感到輕松有趣,又樂于思考,從而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問題要有探究性,難易要適度

探究是新課程所提倡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可以提高思維的創造性,通過提問給學生明確的導學思路、方法、目標。教學《訪問環保專家方博士》一文,教師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方博士說,“21世紀人類將面臨嚴重的水荒!”地球上江河湖海那么多,怎么會缺水呢?學生興趣盎然,津津有味地讀課文,很快從課文找到答案:第一,地球上的淡水資源極其有限;第二,水污染十分嚴重。這時教師又設計這樣一組問題:淡水資源怎么會有限?水污染又是如何嚴重?學生圍繞老師的提問,有的互相討論,有的查找資料,從而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達到了提問的目的。

另外教學的重點是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不僅僅是學習和記憶事實。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是一個由認識的低層次向認識的高層次過渡和發展的過程,因此,課堂提問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促使學生的思維水平不斷向高一級水平發展,最終達到“跳起來摘桃子”的理想境界。所以教師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問題的難易的“度”,問題過于簡單,如用“對不對”“是不是”“行不行”之類的問題,缺乏探討性,學生就無興趣回答,達不到教學效果。反之,問題過難,學生會摸不著頭腦,不知從何談起,失去提問的意義。

在教學《給顏黎民的信》一文時,教師為幫助學生理解“至于看桃花的名所,是龍華,也有屠場,我有好幾個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面,所以我是不去的?!边@句話的意思,教師設計了這樣的提問:魯迅喜歡桃花嗎?他為什么不去呢?這句話表達了魯迅怎樣的感受?第一個問題是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有關語句,明確魯迅是喜歡桃花的。第二個問題是啟發學生理解魯迅不去看桃花的原因。第三個問題是深入追問,水到渠成,是學生理解這句話蘊涵著魯迅對死難烈士的深切懷念,對反動派罪行的憤慨,表達了他愛憎分明的思想感情。如果省去前面兩個問題的鋪墊和啟發,就會把學生問“啞”,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三、問題要有啟發性,表達要準確

啟發性是對課堂提問的基本要求,這一要求使課堂提問成為最能啟迪學生心扉的教學手段。教師設計恰當的問題,就會取得應有的教學效果。教學《狐貍和烏鴉》一文,教師設計了這樣的問題:狐貍看到烏鴉口中的肉饞的流口水,于是它想了想就對烏鴉說了一番恭維的話,誰能根據狐貍的表情和話語說說它當時想的是什么?學生結合圖片,進行想象。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又能很好地理解人物特點。如果教師直接問:狐貍看到烏鴉口中的肉饞成什么樣子?為了騙到肉它對烏鴉說了什么?這樣的問題雖有助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但由于問題簡單,學生不假思索就能答出,達不到啟發學生思維的效果。

實踐證明,問題設計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合理的課堂提問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維,反饋教學情況,優化課堂教學,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猜你喜歡
琥珀烏鴉思維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能浮在水上的琥珀是天然琥珀嗎
琥珀凝光
情厚重斟琥珀杯 琥珀的前世今生
小烏鴉
琥珀誕生記
烏鴉喝水后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