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部隊與人的成長小說
——重評劉白羽中篇小說《火光在前》

2015-07-12 08:58廣東財經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廣州510320
名作欣賞 2015年21期
關鍵詞:渡江戰役火光渡江

⊙許 峰[廣東財經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 廣州 510320]

關于部隊與人的成長小說
——重評劉白羽中篇小說《火光在前》

⊙許 峰[廣東財經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 廣州 510320]

劉白羽的中篇小說《火光在前》以渡江戰役為背景,講述解放軍某部戰“天”斗“地”,克服重重困難,最終突破國民黨軍隊長江西線防線并南下追剿殘敵的英雄故事,反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革命進行到底”、統一河山的豪情壯志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反映出遠道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江南廣大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軍民魚水情,更反映出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戰火和硝煙等重重考驗中,不斷革命化、正規化,最終成長為一支名副其實的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火光在前》所反映的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更重要的是部隊的成長和人的成長,而這實際上也就是新中國、新政權的成長,《火光在前》乃是一部貨真價實的成長小說。

《火光在前》 渡江戰役 成長小說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1949年4月20日深夜,在以李宗仁為代總統的南京國民政府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后,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了氣吞山河的渡江戰役,不僅在短短三天之內就全線突破了國民黨軍隊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而且更粉碎了南京國民政府和美帝國主義妄圖倚仗長江天險,讓國共兩黨“劃江而治”,再現“南北朝”分裂局面的陰謀。

在中國歷史上,大江大河尤其是長江曾不止一次成為左右戰局的關鍵所在。蜀漢和東吳之所以能和曹魏分庭抗禮,東晉、南宋等多個朝代之所以能偏安一隅,都不能不感謝長江這扇天賜的屏障將北方的鐵騎擋在國門之外。不難想象,風雨飄搖的南京國民政府有多么希望歷史能在1949年再一次重演。到底是劃江而治,從此南北分裂、骨肉分離,還是乘勝追擊、一統河山?渡江戰役和過去1948年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最大區別在于,它已成為關乎兩種民族前途、兩種國家命運之大決戰。無論是毛澤東主席“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元旦致辭,還是蔣介石與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之間的勾心斗角,美帝等西方國家的騎墻觀望及威逼利誘,以及曾三進延安的“和平將軍”張治中在國共之間奔走游說……1949年的長江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劉白羽的中篇小說《火光在前》正是以渡江戰役為背景,講述解放軍某部戰“天”斗“地”,克服重重困難,最終突破國民黨軍隊長江西線防線并南下追剿殘敵的英雄故事,反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革命進行到底”、統一河山的豪情壯志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反映出遠道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江南廣大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軍民魚水情,更反映出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戰火和硝煙等重重考驗中,不斷革命化、正規化,最終成長為一支名副其實的威武之師、文明之師!

說人民解放軍戰“天”斗“地”,絕不是文學上的修辭?!痘鸸庠谇啊方o讀者最強烈的印象,與其說是渡江戰事的激烈與殘酷,不如說是行軍過程之艱辛,其艱苦程度,絲毫不亞于長征時期紅軍爬雪山過草地。不僅僅是因為湖北曾經是“云夢澤”,湖沼遍地、大河當道,“那時這些湖沼便于打游擊,今天卻成為前進的障礙”①;更重要的是“自從這次攻勢開始以來,太陽一熱熱得半死,雨一來又淋得像水雞子,湖北西部村莊零零落落,追擊敵人的部隊從出發以來就夜夜露營,竹林子里蚊子嗡嗡——嗡嗡,比東北的蝎子還毒,他媽的!你咬吧!老子賣給你啦!誰知道跟蚊子打了一夜架,天快亮正好睡,露水又刷刷地淋得像小雨一樣。原來王春還常常想把衣服曬曬、洗洗,可是兩天過來,他已經失去了這種信心”②。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殊不知楚道之難,同樣也如此。人們總是用“摧枯拉朽”“勢如破竹”“一往無前”等詞匯來形容渡江戰役之輝煌,仿佛在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勝利后,江南地區的解放就如同探囊取物一樣,殊不知在這場波瀾壯闊的渡江及南下戰役中,有解放軍戰士多少的犧牲,又有解放軍戰士多少的辛勞!豈是幾個形容詞就能輕易概括的?

正是因為條件出奇的艱苦,于是乎“原來自部隊進入湖北邊境后,戰士們一般求戰心情極高,可是一部分戰士思想上也暗暗發生了一種變化”③。以王春為代表的東北戰士因為遠道而來水土不服,對南下作戰逐漸從積極響應走向消極動搖。一方面是渡江在即,勝利在望,另一方面大戰當前,人心浮動,而這遠比長江洶涌的波濤,比敵人密不透風的攔江炮火更為可怕?!痘鸸庠谇啊氛鎸嵍怃J地暴露出渡江戰役及南下作戰時,部隊內部所存在的思想矛盾,都知道要“將革命進行到底”,但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僅僅憑指揮員的一聲令下或一句簡單的“奮勇前進”?思想上的革命如果不能進行到底,軍事上的革命又如何能進行到底?更何況解放軍戰士本身就是以“解放者”“拯救者”的姿態出現的,但現在問題恰恰是出現在自己身上?!痘鸸庠谇啊诽岢隽司裎C這一尖銳的問題。這不能不說是劉白羽的高明之處,也是《火光在前》直到今天也依然值得細細品味的價值所在。

事實上,王春之所以鬧情緒,烈日、暴雨、毒蚊等惡劣的自然條件只是誘因,對于長期風餐露宿、出生入死的解放軍戰士來說,這些其實都是家常便飯。之所以水土不服,與其說是因為生活條件惡劣,不如說是由于無法與當地群眾溝通交流而造成的精神上的苦悶,由此對南方無法建立起認同感和歸屬感,自然也就對渡江南下提不起勁。王春與師政治委員梁賓一起抽煙時就這樣說:“——現在講打仗,咱沒什么思想,就是在南方的生活不好過,他媽的,跟出了洋一樣,老百姓們話都聽不懂,在東北拉一拉,打了兩年跟在自個家里一樣,這里……咳,同志,咱們是翻了身的人,把革命進行到底是有決心?!雹?/p>

與王春形成鮮明反差的是湖南戰士楊天豹。自從開始南下作戰,楊天豹便如同脫胎換骨一般,從在遼西戰場時的“念家想老婆,成天把腦袋窩在腿襠里”⑤變得活躍無比,他甚至還教會了全班戰士游泳,“只要誰一提起南方,他渾身勁兒就上來了”⑥。王春和楊天豹一反一正,無非都是鄉土意識在作怪。很明顯,能不能與當地建立起“家”的認同感,關乎軍隊士氣的好壞,關乎軍心的穩定。在王春言不由衷、前后矛盾的話語中,明顯可以感受到他的無奈與壓抑,可以感受到精神交流的缺失對他造成多大的打擊,可以感受到沒有人民群眾在物質上的支持和在精神上的慰藉,會對軍隊的士氣造成多大的傷害!而這也再一次證明毛澤東主席在《論持久戰》中所指出的“兵民是勝利之本”⑦。毛主席的這一著名診斷,不僅在抗日戰爭中成立,在解放戰爭及以后的戰爭中同樣也成立。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蓖醮阂蜃愿须y以與當地群眾交流而備感失落,而部隊最后能克服千難萬險渡江南下,正是得益于江南游擊隊和當地老百姓的鼎力相助。正當大家在為無船渡江而發愁時,指導員李春合能夠在江邊巧遇一位船家老大爺,并由這位老大爺在河汊子里喊來六條準備多時的好船供部隊過江。就在渡江當晚,當師長陳興才“需要一個理想的向導,能在登陸后立即把部隊引向正確的攻擊方向時”⑧,來自江南的游擊隊員魏金龍抱著塊門板浮水渡過了早已被重重封鎖的長江,及時為部隊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更巧的是,在江邊首先發現魏金龍的不是別人,就是正陷入到激烈思想斗爭的王春。這時的王春,一方面想在渡江戰役中搞出點名堂立功入黨,另一方面又因為艱難的行軍和無法與當地百姓溝通而打退堂鼓,魏金龍的出現無疑成為王春思想上的轉折點,尤其是他說的那句話“快去吧!——老百姓在受刑呀!流著血等你們呀”⑨,給了王春強烈的觸動。魏金龍的及時“浮出水面”,不僅使情報問題迎刃而解,推動了戰局的發展,而且為彷徨之中的王春打了一針強心劑。當部隊渡過江進入龍溪場追擊逃竄的敵人時,“鐵打的龍溪場”讓偵察排的偵察員們都無計可施,卻有一位獨臂老人自告奮勇地前來當向導。他不僅對附近的地形了如指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對如何排兵布陣也講得頭頭是道。原來這位獨臂老人并不是尋常的山民,十幾年前曾經是“賀龍的紅軍戰士”,在黃龍山上堅持打游擊。最后正是依靠著這位“賀龍的紅軍戰士”在萬山叢中指出一條地圖上都沒有的小路,幫助部隊發動奇襲,將龍溪場的敵人一網打盡。當王春在湖南境內掉隊,孤立無援之際,也是當地游擊隊員送他找到部隊,并讓他認識到‘天下受苦人是一樣的’”⑩,“我耳朵里總聽著那沒解放的地方有人在哭叫——那里人在受苦,比我們在‘滿洲國’受得還要苦……”?可以說,每一次勝利的取得,都離不開當地游擊隊、當地百姓的支持和幫助。沒有船戶們的鼎力相助,把自己賴以為生的船只都提供給部隊渡江,部隊只能望江興嘆;沒有魏金龍冒死浮水而來,部隊渡江作戰肯定會蒙受巨大的傷亡;沒有“賀龍的紅軍戰士”指點迷津,部隊圍剿龍溪場的敵軍時會無從入手。游擊隊和當地群眾的及時相助,不僅提供了船只、情報等有形的幫助,更重要的是極大地提振了部隊的士氣,增強了戰士們的勇氣和信心,就連一度消沉的王春也因此重新抖擻精神。這正是“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很明顯,每次當部隊陷入困境時,都會碰到“貴人”出手相助,扶上馬,送一程。渡江部隊真的就是逢兇化吉,遇難呈祥。如果說解放軍吉星高照,那么這個“吉星”、這個“貴人”不是別人,正是當地的游擊隊、當地的人民群眾。部隊每次都能化險為夷,這在寫作技巧上固然是巧合,是“設懸”與“解懸”的需要,但也是人民解放軍得道多助、軍民魚水情深的真實寫照。正是因為得道多助、軍民情深,解放軍的百萬雄師能以摧枯拉朽之勢打過長江,解放軍的小米加步槍能最終打敗國軍的飛機加大炮。渡江戰役的勝利再一次證明了正如劉禹錫所說的“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金陵懷古》)。決定戰爭勝負的,不是武器裝備,也不是天氣和地形,根本上是人心的向背!

《火光在前》不僅反映了人民解放軍在廣大群眾的支持下,勝利渡江并南下追擊的歷史壯舉,更反映出部隊在實戰中不斷革命化、正規化,最終成長為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可喜變化!

盡管長江天險已經被突破,但南下的道路并非從此一馬平川。進入湖南境內,大河再一次成為了前進的阻礙:“原來炸彈并不是嚴重事情,嚴重是這幾天河水暴漲,把前面部隊過河架設的碼頭沖毀了。這些車輛在這岸上已經蹲了兩日兩夜,后面只管往前擁,前面眼看河水在漲、在漲。單身人可以渡過,河上的船也并不少,不過大家都在指揮船只,反而等于沒人指揮船只,因為哪個都想自己和自己這一部分先過去,水手們忙碌不堪,疲累無力,船動得十分遲緩,效率很低。為了勝利,為了前進,戰士們急躁地想不出辦法來,不過,不管怎樣說,渡口變成了通不過的渡口?!?湘地和楚地不僅一樣是路難行,而且也是烈日當空,干渴難耐:“開頭,路邊還流有一點積水,不管干部怎樣勸阻,甚至嚴厲制止,戰士們還是一擁而上,前去拿手捧著往嘴巴里送?!?擁擠的渡口、混亂的指揮、目無軍紀的放任,再加上隨意施放的槍聲,當初威風凜凜的渡江部隊此刻儼然淪為一群烏合之眾。眾所周知,一支沒有紀律的部隊是沒有戰斗力的。戰事越是艱苦,就越是需要嚴明的紀律來作為保證。1947年10月毛澤東主席就親自起草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關于重新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其中第一條就是“一切行動聽指揮”?。面對部隊出現一盤散沙的不良狀況,師政治委員梁賓清楚地意識到如何有組織地渡河、有紀律地行軍,這關乎部隊的作風建設,不僅是軍事問題,更是嚴肅的政治問題。他不僅親自指揮渡河并且嚴厲地批評了亂放槍彈的士兵,指導員李春合盡管自己也唇干舌燥,但依然嚴厲制止王春等戰士們為了解渴就不顧一切狂飲路邊污水的行為,違反紀律的士兵們也心悅誠服地接受了批評。梁賓說得好:“什么時候,我們能把這一切組織好了,我們就真正正規化了”?,“咱們靠什么戰勝敵人?……我們靠這個——有覺悟,有領導,有組織”???梢?,在解放軍首長眼中,部隊的組織紀律、部隊的正規化問題始終比單純的軍事勝利更為重要。事實證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支紀律嚴明、訓練有素的威武之師、文明之師,不是無組織、無紀律的散兵游勇。艱難困苦并不能使解放軍戰士喪失理智,喪失軍紀。

事實上《火光在前》的深刻之處正在于其所講述的不僅僅是渡江戰役的勝利,更講述了一支部隊在磨礪中成長,這遠比某一場戰役的勝利更為寶貴?!痘鸸庠谇啊贩从吵鰝ゴ蟮闹袊嗣窠夥跑娛侨绾慰朔刂乩щy,在實戰中一步步成長壯大,一步步從勝利走向勝利。在這個艱難的過程中,他們所面對、所擊敗的敵人,決不僅僅是那些荷槍實彈、負隅頑抗的國民黨部隊,也不僅僅是烈日、暴雨、饑渴、毒蚊。他們不僅克服了狹隘的地域鄉土觀念,與當地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而且逐步從自由散漫的無序狀態走上統一指揮、統一部署、統一行動的正規化道路?!痘鸸庠谇啊凡粌H反映出軍事上的勝利,更反映出部隊的成長,人的成長實際上也就是新中國、新政權的成長,是一部貨真價實的成長小說。正因如此,《火光在前》最后一段話可謂是畫龍點睛、一語雙關:“過去,在戰場上我們走過多少路??!多少次風雨陰晴不定的黑夜或黎明,我們看見前進的方向上有火光,那是災難的火光,現在我們到了最后撲滅閃在前面的災難火光的時候了,敵人就要全部、徹底、干凈的覆滅,黎明升起了,在我們前面,那將是新的火光,輝煌的勝利的火光了?!?

劉白羽這篇原載于1949年《人民文學》第1卷第1期創刊號上的《火光在前》,一發表就產生了強烈的反響,被譽為“開了新中國軍旅文學的先河”1⑧。事實上,劉白羽原名劉玉瓚,以“白羽”為筆名,寓意外柔內剛,勇往直前。1⑨年輕時劉白羽攜筆從戎,到過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親身聆聽過毛主席的教誨。作為一名戰地記者,他還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朝鮮戰爭,并親眼在天安門城樓上見證了開國大典。曾經在槍林彈雨中出生入死的劉白羽以手中的筆作為武器,除《火光在前》外還寫下了《政治委員》《戰火紛飛》《無敵三勇士》《記左權同志》《為祖國而戰》《朝鮮在戰火中前進》《第二個太陽》等眾多振奮人心的小說、散文、通訊和報告文學,一生都在為英雄的人民解放軍和偉大的祖國吶喊、歌唱?!痘鸹ㄔ谇啊氛莿子鹑孔髌返膶懻铡,F在盡管戰火和硝煙早已散去,但《火光在前》中那輝煌的勝利火光依然在發放著永恒的光芒!

①②③④⑤⑥⑧⑨⑩?????? 劉白羽:《劉白羽代表作:火光在前》,華夏出版社2010年版,第160頁,第169頁,第168頁,第169頁,第169頁,第169頁,第174頁,第176頁,第212頁,第212頁,第195頁,第201頁,第196頁,第198頁,第218-219頁。

⑦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76頁。

?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41頁。

? 馮玉媛:《劉白羽的軍事記者生涯》,《軍事記者》2006年第6期,第35頁。

? 井艷菊:《劉白羽筆名之由來》,《北京檔案》2006年第9期,第53頁。

作 者:許 峰,博士,廣東財經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海派文學、創意寫作與80后文學。

編 輯:郭子君 E-mail:guozijun0823@163.com

猜你喜歡
渡江戰役火光渡江
渡江戰役中的“紫石英”號事件
《一葉渡江》作品賞析
渡江戰役紀念館里聽故事
人的大地
電影《渡江偵察記》與聶鳳智
姜瑞福:難忘的渡江戰役
呂蒙白衣渡江
追尋
舒同與渡江戰役
百牛渡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