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尋根文學審美形態的多樣化

2015-07-12 08:58中山大學文學院廣州510275
名作欣賞 2015年21期
關鍵詞:雞頭尋根文化

⊙孫 瑩[中山大學文學院, 廣州 510275]

論尋根文學審美形態的多樣化

⊙孫 瑩[中山大學文學院, 廣州 510275]

80年代的尋根文學使中國當代文學的格局發生了“雪崩式的巨變”,它以向傳統回歸的方式掙脫了文學創作被時代語境所束縛的尷尬局面,借助“文化”的外衣,實現了文學向自身回歸的歷史性轉變。尤其是尋根作家對文學藝術的執著追求,使附著在民族文化內蘊上的審美意識在當代得以復蘇,并促進其審美形態的多元化的產生。

尋根文學 審美形態 多樣化

1985年前后尋根文學的崛起,在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歷程中有著特殊的意義。它不僅帶來了“中國當代文學的精神轉向和審美空間的大量釋放,也導致了中國當代文學表現領域的轉移和疆域的大規模拓展”①。

以韓少功、李杭育、賈平凹等為代表的尋根作家們將藝術視野投至歷史悠久的民族傳統文化之中,找尋其源流與精華,接上了地氣。而這種文化尋根不僅是審美意識里潛隱著的歷史因子的蘇醒,更是其以現代意識來審視并重鑄民族自我形象的努力。由于作家主體的獨特感受和各自文化背景下的不同的審美理想,致使“‘尋根文學’作家創造出的審美形態也是多種多樣的”②。

一、人格境界的美感塑造

作為尋根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的阿城曾于1985年在《文化制約著人類》一文中提到:“若使中國小說能與世界文化對話,非要浸出豐厚的中國文化?!雹鬯摹镀逋酢穭t立足于中國道家的文化視角,通過對主人公文化人格的審美塑造,傳達出民族文化的魅力。

知青是“文革”時期的一個特殊的群體。1968年底,毛澤東的一句“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④的指示,掀起了全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的高潮,而“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更是成為對知青們前往農村前程的大膽預設。至此,勞動、革命成為知青們日常生活中的全部內容,而關于對吃、穿、住乃至情愛等最基本的人類欲求,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卻被視為“資產階級的腐朽之物”,予以否定。但是,阿城的《棋王》卻塑造了一個有著正常生存、生理欲求且與政治意識形態保持距離的“奇人”王一生,而他與傳統道家文化的相交融,則體現出一種追求無為而為、曠達淡泊的人格境界。

《棋王》里的主人公王一生在日常生活中只關注兩件事情:“吃飯”與“下棋”。他生逢“文革”年代,是位下放知青。由于家境的貧困,他常常饑不擇食,于是將自己所有的生存欲望都集中在“吃”上??梢哉f,王一生當時離開城市,下放去農村的根本目的并非是受“文革”的思想去接受所謂的“貧下中農再教育”,實則是為了“填飽肚子”。由于父母“走”得早,即便是初中畢了業,要想在城里混口飯吃也絕非易事。因此,他去農村插隊就是為了“吃”。

由于“文革”的劫難,許多知青都承受著身心上難以言說的“不痛快”,他們或“沮喪”“迷?!?,或“頹廢”“哀怨”,而此時的王一生卻總表現得與眾不同——“何以解不痛快,唯有象棋”⑤。王一生雖也身處“文革”這亂世,但紅衛兵的派系沖突、農村生活的清苦等等,絲毫都沒有侵擾他平靜的內心。他只愿“呆在棋中”,將自己與世俗的“不痛快”統統隔離,遁入別一自足的精神世界。此時,“棋”就成了他的全部生命,而“下棋”也就成為他唯一的追求;反過來,“棋”因為他的生命貫注成為一種靈體,“下棋”也同樣顯示為一種生命的展現,并蘊含著傳統道家的精神:下棋與道家一樣,是要講陰陽之氣的?!瓣庩栔畾庀嘤蜗嘟?,初不可太盛,太盛則折?!薄叭魧κ质?,則以柔化之??梢诨耐瑫r,造成克勢。柔不是弱,是容,是收,是含。含而化之,讓對手入你的勢。這勢要你造,需無為而無不為?!雹拚怯捎谕跻簧鷮ζ宓烙兄毺氐念I悟,在棋賽之時,才可表現出爐火純青的棋藝。小說中,政治事件與社會矛盾被作者淡化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家思想卻真正影響到王一生的為人處世乃至精神世界:道家文化中的淡泊寧靜、無為而為、身處俗世、不恥世俗的“超脫境界”,這是王一生們夢寐以求的人生理想,更是小說所要建構的文化立場,尤其是在那個“派仗遍地”“烽火連天”的動亂現實中。王一生把他的全部精神貫注于“棋道”,并以這種特殊的生存方式贏得了人生,也贏得了自我。

如果說阿城的《棋王》通過塑造具有生命活力的人格形象,傳達出傳統文化所獨特的魅力,藉此完成了對人格境界的美感塑造并實現對當代生存困境的解脫與超越,那么,李杭育的創作則在歷史與現實、傳統與現代的激流碰撞中,挖掘著“生活的深”,用飽含深情的筆墨記錄著生活在“葛川江”上的“最后一個”,展現著他們身上所特有的質樸、堅毅、忠誠等人格魅力,“做一部關于‘葛川江文明’的大文章”⑦。

在李杭育的《最后一個漁佬兒》中,當現代工業文明正以快速的步伐侵襲著古老的小柴村時,許多漁佬兒們都已紛紛上了岸、轉了業,而唯獨??蝗斯虉痰貓允卦诮?,靠著最原始的生存方式——捕魚為生。盡管,此時的葛川江已被年年的污染弄得面目全非,江中的魚兒更是寥寥無幾,就連跟他在一起生活了八年的阿七也終因嫌他不能養家而離他而去??杉幢闳绱?,??膊辉缸龀鋈魏紊罘绞缴系母淖?,他“情愿死在江里,死在這條像個嬌媚的小蕩婦似的迷住了他的江里”⑧,甚至將江里最名貴的鰣魚喂貓也不愿去巴結曾敲詐過他且有權有勢的表外甥。對于???,逢迎他人,為世俗利祿而勞形苦心,“照著鐘點上班下班,螺螄殼里做道場,哪比得上打魚自由自在!”⑨

李杭育筆下的“最后一個”意味著一種生活方式的逝去,它讓我們看到了現代工業文明對生態的破壞、對傳統文明及傳統行業的沖擊,從中表達出了作者對傳統文明終結的哀嘆與惋惜?!白詈笠粋€”所做的一切,往往是一種向往自由、堅守忠誠的人格魅力的體現。從這層意義上來講,“最后一個”的行為便具有對抗所謂現代文明的價值與意義。在他們的人生信仰中,權利、金錢、欲望、利潤等是丑陋的,而勇氣、魄力、自由則成為他們的生存美學與精神理念,但這一切對于深陷現代工業文明泥沼中的個體而言,卻顯得那么蒼白無力。

如果說,現代工業文明取消了“個體”及其個性自由的話,那么,尋根文學則嘗試著重新解放“個體”并釋放個體的能量,尤其是讓我們看到了那些置身于工業文明社會之外的、那些從事于古老行業中的“最后一個”們所呈現的自己獨立于世的人生價值與人格境界,而這也正是對現代工業文明的一種療救與慰藉。

二、生存意義的深刻探尋

韓少功的《爸爸爸》與王安憶的《小鮑莊》是以古老的神話傳說為素材、以偏遠的山村邊寨為背景、以原始人情心態為內容及蠻荒的奇觀異俗為表象,在“尋根”意識的觀照下,對積淀于人們心理深層中的民族原型進行重塑的審美化創作,進而營構一個在藝術結構上趨于超現實的神話世界。神話傳說的引入不僅增加了故事言說的神秘感,更體現了歷史表向的縱深性,展開了作者對生命本體、生存意義的深刻省思與獨特思考。

在《爸爸爸》中,作者通過運用隱喻、象征等手法描寫了一個原始部落雞頭寨的生存方式,并在對這一生存方式的審視中,發掘其文化構成的巨大缺陷——在“文化之根”中缺少著理性的自覺,并且這一缺陷一直延伸至今天的現實生活,而這個文化批判的主題就是通過“丙崽”這一形象塑造來實現的。一群刑天氏的后裔,簇居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小雞頭寨里,他們打冤、祭神、問巫、卜卦、坐樁、毒殺,真是怪誕陸離。更為離奇的是在他們中間還出現了一個名叫丙崽的怪物。他模樣丑陋,稟性白癡,生來只會嘟噥著“爸爸爸”和“X媽媽”這兩句話,他的存在意味著人類生存中的丑惡、頑固和渾渾噩噩的一面。他餓不死、打不死也毒不死,像幽靈般地游蕩著、存在著。而對于雞頭寨的人來說,這個叫丙崽的怪物卻是不可輕易拋棄的。他時而被充作敬獻神靈的祭品,時而又被奉為指破迷津的大仙,是一個被當成民族原型來重塑的怪物。由于雞頭寨是一個具有原始形態意味的社會,而丙崽又是產生于其間,丙崽的存在,是以雞頭寨人的心態為轉移的。因而,雞頭寨人對丙崽的觀照也成為雞頭寨人的自我觀照。由此,缺少正常理性的丙崽也揭示出雞頭寨里人們的精神病態:喪失理性后的無知與殘酷。這也就不難理解雞頭寨中的人們為何要祭告神靈要殺人、與雞尾寨發生你死我活的爭斗并做出那些從現代文明的方面看是毫無人性的事情了。小說將丙崽置于雞頭寨人的心目中而無法拋棄,就是要從這個具有原始形態意味的怪物中,揭示出深埋于我們民族原始心態中的“根”。由于丙崽“二值判斷”的思維模式,即“非爸即媽、非此即彼”的形成,都是被這個雞頭寨所賜予的,因此?!斑@種思維方式不僅是一種文化積淀,而且始終固存并困擾著雞頭寨里的所有人?!雹忭n少功在此注入了他對現代意識的深刻理解,“表達了對民族傳統中積存得很深的小農社會文化遺存物的蠻性與蠢性的理性批判,進而引起人們對這種劣根、文化老根的關注和療救”?。

陳思和在其文《雙重迭影·深層象征》中曾這樣評價王安憶的《小鮑莊》:“從表層上看,它明明白白地呈現為一個直樸無華的現實世界;而從深層上看,它卻隱隱約約地透露出一個撲朔迷離的神話世界?!?這是一個很獨到的見解?!缎□U莊》正文共有四十節,不論是對小鮑莊村中人們生存、命運的描繪,亦或是對其精神氣的刻畫,都采用嚴謹的寫實主義筆法,一氣呵成,達到了相當逼真的程度,完全沒有超越人們現實經驗的范疇,讓我們真實地看到了在傳統文化的支配下,生活在小鮑莊中的人們的生存狀態。小鮑莊是一個有著血緣關系、鮑姓為主的貧困且仁義之鄉。貧困與仁義,密不可分地成了小鮑莊人的物質和精神的雙重負擔,且還是世代經歷、互為因果,越是貧窮就越講仁義,越是講仁義也就越貧困。小鮑莊里的一切一切,都“像是一眨眼那么短,又像是一世紀那么長”?。歷史凝固了,人生也凝固了。不用說,這是在描寫一種超穩定的文化心理,也是在重塑一個超時空的民族原型。正是在此,我們又隱約看到了一個撲朔迷離的神話世界。尤其是在小說前部的這一引子?!靶□U莊的祖上是做官的,龍廷派他治水。用了九百九十九天時間,九千九百九十九個人工,筑起了一道鮑家壩,圍住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畝好地,倒是安樂了一陣?!涣?,有一年,一連下了七七四十九天的雨,大水淹過壩頂,直瀉下來……成了個大湖。直過了三年,湖底才干。小鮑莊的這位先人被黜了官。念他往日的辛勤,龍廷開恩免了死罪。他自覺對不住百姓,痛悔不已……便帶了妻子兒女,到了鮑家壩下最洼的地點安家落戶,以此贖罪。從此便在這里繁衍開了,成了一個幾百口子的莊子?!?雖作為小說的引子,但這已不是可有可無的題外之話,而是對小說全部內容的一種觀照——介紹了小鮑莊的由來,更揭示小鮑莊里人們的生存、命運之“根”:原來,小鮑莊與生俱來就帶有著原罪的含義。因此,村中的人們祖祖輩輩所面對、遭受的一切也是命中注定的,而他們樂講仁義、安守貧困,就是為了贖罪。

《小鮑莊》向我們呈現了中國的人與事,也使我們從一個非現實世界中感受到了其對現實世界的絕妙諷刺。尤其是小說中,一個有著仁義之心的孩子撈渣的死,理應是不帶有任何功利色彩的,但就是他的死,不但令小鮑莊里“仁義”的徹底瓦解,同時也讓村里的人們都擺脫了各種各樣的窘境與困難,給他們帶來了直接的利益與實惠。歷史由于撈渣的死反而變得更加符合情理。究其實質,以“仁”為代表的傳統價值觀和以“禮”為核心的現代價值觀之間的矛盾不僅僅是儒家思想內部的碰撞,更是二者的正面交鋒。鮑秉義倡揚的“忠孝節義”仍在那墜子聲中回響,而今后的小鮑莊還能否重拾丟失的“仁義”呢?作者沒有回答,留下了令人深思的空間。

三、鄉野大地間的別樣情致

尋根創作絲毫不隱藏其對鄉野大地的愛戀,誠如,賈平凹如此誠懇地告白:“我喜歡農村,喜歡農村的自然、單純和樸素,我討厭城市的雜亂、擁擠與喧囂?!?或許,只有民風淳樸、充滿詩性的“商州”,方能喚起賈平凹生命中美好記憶與特殊情感。他以清新質樸的筆觸,書寫著來自鄉野大地間的美好人情。

界于陜南關中之間的“商州”,不僅是賈平凹生活成長之地,也是其精神向往的家園;是他凝視歷史與人生的法門,更是他呈現對民族文化思索與讀解的窗口。由一段“引言”與十四個短篇系列構成的《商州初錄》是賈平凹尋根文學的代表作。他以一種擬筆記體的文筆、“文學導游”之方式呈現了商州這一“美麗、富饒而充滿著野情野味的神秘的地方,和這塊地方的勤勞、勇敢而又多情多善的父老兄弟”?。

在《商州初錄》里,那里的山水皆有靈性,不但自然風光神秘而靜謐,且更凸顯著商州兒女古樸的民風與簡單的倫理關系。由于人的精神狀態與其人生形式是密切相關的,因此,長期生活在這淳樸且又有著田園情調中的人們,大多愛憎分明,具有質樸的人生情感與重義輕利的美好品德。面對來客,商州人都以好酒好菜熱情款待。倘若遇到天冷路滑時,他們也會攙扶著你,做到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扶持與幫助。小說中的黑龍口鎮,雖是商州最貧窮之地,但居住在那里的鄉親們都將過往的旅客視作親人,即便是在飯館吃飯,常?!耙煌胨孛驽X就能吃到一碗紅燒肉”?。馮家灣里的摸魚捉鱉人,盡管長得丑陋,三十三歲都尚未成家,但善良而忠厚的他依舊每天將真誠的求愛信放入瓶中任河水漂流,期待未婚姑娘能夠拾得,盼來好姻緣,那里裝著他對美好愛情的向往與執著。莽嶺溝里的十六戶人家集體籌資共修山路,雖已過半年,才修八里,但他們有信念、有毅力一直修下去?!斑@一輩人修不起,還有娃輩,娃輩不成,還有孫輩,人是絕不了根的,這條溝說不定還要修火車呢!”1⑧……賈平凹的《商州初錄》不僅向我們呈現了秦漢文化中的風土人情,而且其筆下商州兒女的詩意地棲居,更是成為商品經濟浪潮中日益浮躁的都市人的靈魂家園,而這些在現代文明的社會中,顯得尤為珍貴。

莫言在他的尋根文學的巔峰之作《紅高粱》的開篇曾提到:“高密東北鄉無疑是地球上最美麗最丑陋、最超脫最世俗、最圣潔最齷齪、最英雄好漢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愛的地方?!麄儦⑷嗽截?,精忠報國,他們演出過一幕幕英勇悲壯的英雄劇,使我們這些活著的不肖子孫相形見絀,在進步的同時,我真切地感到種的退化?!?⑨這里所呈現的不僅僅是莫言本人,幾乎是所有的尋根作家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典型性認知,即留存于民族文化中的國人形象,一種沒有退化的中國人的原始生命力?!八坪跆幵谝幏段幕舛覍σ幏段幕纬闪藦娏业臎_擊力,讓那么些似乎進步了的現代人,感到了一種渺小,一種對自身萎靡的生命力?!?

熱烈而悲愴的“紅色”是小說《紅高粱》中的主色調,莫言以富有靈性而張揚的文筆建構了一個自由、充滿著野性的紅高粱世界,并藉此審視生活在高密東北鄉這一鄉野大地上的中華兒女們的生存狀態?!凹t高粱”象征著旺盛生命力的精神圖騰,更寓意著一個偉大民族的血脈和精魂。莫言將“我爺爺”“我奶奶”狂野的生命力與“紅高粱”這一生命意象相融合,抒發了作者對先輩們野性而不可遏制的原始生命力的追崇。在小說中,除了日本侵略者外,沒有任何負載著政治道德標準的“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形象,這里有的只是男人與女人以及他們身上所特有的充滿野性的原始生命力。而這也是莫言所要找尋與推崇的。因為在現代社會中,這種強悍的原始生命力已經蕩然無存,剩下的只有約束與規范,人性與生命力都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扼制,根本就找尋不到像“我爺爺”“我奶奶”那樣具有的敢愛敢恨、自由自在的精神氣魄。

坐在轎子中的“我奶奶”一想到即將與自己根本就不愛的且患有麻風病的男人拜堂成親,便放聲大哭??烧沁@悲切的哭聲,喚醒了“我爺爺”心底早就蘊藏著的憐愛之情,“有一種不尋常的預感,像熊熊燃燒的火焰一樣,把他未來的道路照亮了”。而當這生命的火光熊熊燃燒時,現存的生活規約、倫理道德、善惡觀念等等都已了無意義?!拔夷棠獭钡目蘼曌層兄癖┬愿?、生命野性的“我爺爺”勇敢地邁出了人生尋求的第一步,“余占鰲走過來,彎腰,輕輕地,輕輕地握住奶奶那只小腳,像握著一只羽毛未豐的鳥雛,輕輕地送回轎內”。這一握,更是激起“我爺爺”體內那股狂野的欲望與沖動,并且讓他不顧生命的危險,殺害了有錢有權、貪婪猥瑣且要強娶“我奶奶”的單氏父子?!拔覡敔敗焙汀拔夷棠獭北拘缘哪懘笸秊?、放任不羈,讓他們在紅高粱地里瘋狂而盡情地野合。這也是人類本性的自然流露。在莫言的心里,此時的鄉野大地已然成為一個理想化的生存狀態,這里不受任何倫理制度的規約,是一個充滿著勃勃生機的非道德、非法律的逍遙之地?!拔覡敔敗薄拔夷棠獭睙o視舊社會的三綱五常,大膽地依著自己的性情去追求愛情,是對摧殘人性與生命強力的封建制度與倫理道德的有力控訴。他們狂放不羈的生命力與生機勃勃的血性往往讓現代人相形見絀。中國傳統文化之根性,也正在于此。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空虛、萎靡正充斥著現代人的靈魂。因此,莫言創作的這部寓意深刻的《紅高粱》,要將先輩們體內那股充滿野性的血液重新注回到我們這群“不肖子孫”的老態龍鐘的身體里,呼喚著狂野生命力的回歸,使我們年輕并振奮起來,發出勃勃生機,以高昂的姿態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尋根作家對藝術生命的執著追求,使附著在民族文化內蘊上的審美意識在當代得以復蘇,促進了新時期文學的藝術革新,更實現了文學的自主性與現代化的夢想。

① 曠新年:《寫在當代文學邊上》,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頁。

② 陳思和:《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280頁。

③ 阿城:《文化制約著人類》,《文藝報》1985年7月6日。

④ 余昌谷:《當代小說家群體描述》,安徽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85頁。

⑤⑥ 阿城:《棋王》,作家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33頁,第38頁。

⑦⑧⑨ 李杭育:《最后一個漁佬兒》,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5頁,第35頁,第33頁。

⑩ 劉再復:《論丙崽》,《光明日報》1988年11月4日。

? 余昌谷:《當代小說家群體描述》,安徽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114頁。

? 陳思和:《雙重迭影 深層象征》,《當代作家評論》1986年第5期,第16頁。

?? 王安憶:《小鮑莊》,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年版,第243頁,第244頁。

? 雷達:《賈平凹研究資料》,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年版,第95頁。

??1⑧ 賈平凹:《賈平凹中篇小說選》,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頁,第18頁,第40頁。

1⑨ 莫言:《紅高粱家族》,南海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2頁,第42頁,第43頁。

? 陶東風等:《中國新時期文學30年(1978-2008)》,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240頁。

[1] 曠新年.寫在當代文學邊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曹文軒.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

作 者:孫 瑩,中山大學文學院2013級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

編 輯: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

猜你喜歡
雞頭尋根文化
唐冠玉:尋根筑夢秉初心 砥礪奮進獻僑力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我的鎮江尋根之旅
從頭說起
誰遠誰近?
10年雞頭勝砒霜?
千人祖國尋根傳承中華文化——2017“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即將啟動
尋根稽古德祚綿長
雞頭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