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中的現代詩教學

2015-07-12 07:59馬淑英河北省鹽山縣韓集中學061300
學周刊 2015年31期
關鍵詞:再別康橋徐志摩林徽因

馬淑英(河北省鹽山縣韓集中學061300)

初中語文中的現代詩教學

馬淑英(河北省鹽山縣韓集中學061300)

本文解讀了《再別康橋》的創作背景、詩歌特點,在教學設計上有所創新,突出感知作品內涵的意義,提出了詩歌以情感人的可貴之處,最后以引導學生學習詩歌創作終篇。

初中語文現代詩創作背景詩歌特點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分析

《再別康橋》的作者是徐志摩,選出自《猛虎集》。這篇詩歌具有輕柔明麗的特點。它的是音節和諧,意境優美,音節響亮,意境深遠,從而備受讀者的青睞。此詩寫于1928年11月6日,是徐志摩的力作,其構思之嚴謹,表達之精純,描述之細微,堪稱絕響。抒情是詩歌的生命,正如白居易所說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再別康橋》的教學,首先要捕捉詩歌的意象,詮釋其創作背景,與詩人共鳴,通過想象體會詩歌中所蘊含的眷戀依依、凄婉哀愁與灑脫豪放之情。

二、解讀學生

高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現代詩歌,對詩歌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風華正茂的青少年,對文學有與生俱來的酷愛。藝術是相通的,他們從優美簡潔、華麗婉約、形式獨特的古典詩歌中汲取了大量的營養,也從無數直率奔放、錦繡流暢的流行歌曲中感受過歌詞的意蘊,因此具有良好的學習與鑒賞的基礎。不過,學習《再別康橋》仍有兩個難點,首先是對意象的朦朧認知,其次是徐志摩的創作動機。

三、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

《再別康橋》描摹如畫,字里行間愛戀重重,憧憬種種,離愁片片,千愁萬緒,筆莫能罄,不盡之意,盡在言外。學習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讀是基礎。教師應讓學生在讀中品味,在讀中鑒賞,在讀中探究。學生可深情吟哦,熟悉文本,或一人閱讀,眾人擊節應和,或個性閱讀,融入共鳴。大家一起讀詩作、談感受、說體會,把詩句來回揣摩,對意象反復理解,絕不能限于外在的初步認識,要深入作者內心,讀出感覺,品出味道,直至誦之心動,怡悅心懷,讀之再三,味之無極,齒頰留香,直至意蘊悠然,猶如己出,讀至文字中詩人形狀舉止依稀若在眼前,學生宛然如臨其境。如此,學生能夠進一步理解,最后成為終結性認識。當然,不能就此罷休。教師還應介紹詩人創作特點、寫詩背景,或與其他作品交相對照,促進學生的認識不斷深化,以體現教學的有效性。

四、教學過程

(一)感知作品內涵

1.為詩作配樂。選曲配樂朗讀,什么歌曲合適呢?最后大家一致選舒曼的小提琴曲《夢幻曲》?!秹艋们枫皭潩M懷,描寫逼真,簡潔生動,抒情濃厚,輕盈縹渺,似泣似訴,如夢如幻,讓人遐想無限不能自已,傾聽著柔美舒緩的音樂,讀著輕盈柔和的《再別康橋》,珠聯璧合,桴鼓相應,別有意境,從而增加了學生對《再別康橋》的感知。

2.什么樣的歌手演唱才能使詩歌更為動人。說起唱歌,學生頓時群情踴躍。最后,大家一致贊同關喆式的演唱。關喆一貫是自彈自唱,發揮得出神入化無以復加,節奏快慢相宜,表情感人至深,歌唱浸人肺腑。立即有學生模仿,歌喉一囀,全場寂寂,與歌唱藝術結合,確實是震撼人心,尤其是歌曲的特點可以發揮極致:精粹處反復演唱,結尾處“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一唱三嘆,真摯的感情得到充分抒發,使得學生對詩人在詩中所寄托的感情感同身受,淪肌浹髓。在這種情況下,大家能夠對《再別康橋》有了更深入的把握,學習的興致再掀高潮。

(二)從意象中感受情感

舊地重游,縷縷情思化作凄美婉約的詩句,整首詩的情感充滿了似水柔情,第一節連用三個“輕輕的”,似隨手拈來,但“看似容易卻艱辛”,其中有多少的依戀,有多少的難舍。學生認為作者究竟是和誰道別呢?只是向母校告別嗎?那何必“輕手輕腳的,生怕驚醒夢中人一樣”?他向喜歡的人道別?不敢驚擾意中人的美夢,輕輕的來了,又輕輕的走了?或者,作者是和“另一個我”道別,和“記憶中的我”,抑或“留在此地的我”。作者是和自己的心靈溝通,所以輕聲細語,繾綣呢喃……字里行間,跳躍著詩人無限的激動,真想引吭高歌,一唱為快,但是歌聲到喉嚨又能被咽下去了,這說明詩人是獨自回味了,而且情感極其厚重,只能是自己獨享,只能是自我陶醉。詩人的情懷感染了夏蟲,夏蟲也為詩人而沉默了……

(三)了解詩作背景

徐志摩曾經在《猛虎集·序文》中做過詳細的自我剖析:在24歲以前,他對于詩的興味遠不如對于相對論或民約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他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1928年,詩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歸途的南中國海上,《再別康橋》問世,成為不朽的名作。此外,徐志摩曾經與20世紀中國公認的才女林徽因漫步于劍橋。徐志摩對林徽因一見鐘情。1928年3月,林徽因與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在加拿大結為伉儷。得知心上人名花有主以后,徐志摩故地重游,千頭萬緒,百感交集,揮毫賦詩寫下了這篇不朽的名作。了解了詩作背景,就能夠“知文論事”,更準確、深入地把握這首瑰麗的詩篇。

五、結語:認真學習,進行詩歌創作

《再別康橋》感染了我們,大家反復閱讀、男女同學交叉閱讀,我們全部沉浸在詩歌的意境里,大家都深受感動。我進一步引領學生學習徐志摩的創作手法,并布置作業,要求學生進行詩歌創作,題目可作《再別……》。我對學生闡述說,詩歌的創作是一種經驗的表達,是真情感的流露。如果沒有經驗,缺乏情感,絕對寫不出璀璨瑰麗、撼人魂魄的詩篇。寫詩,不要違背詩道。思想豐富,情感高尚,境界高卓,別出心裁都屬于詩道。很多人寫詩,盡心雕琢,語甚工麗,唯內容空洞,吟花哦草,缺乏新意,這是古今詩界的大病。詩道重氣節、靈魂,惟其如此,才能夠寫出千古的絕唱,不朽的詩篇。如果學生有驚人之作,哪怕是出人意料的句子,我也一定給予獎勵。

(責編 張翼翔)

猜你喜歡
再別康橋徐志摩林徽因
林徽因《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節選)
淺析詩歌翻譯中的移情——以《再別康橋》韓譯本為例
《林徽因傳:一代才女的心路歷程》:且以優雅過一生
花牛歌
林徽因VS陸小曼:富養的女兒差別在哪里
林徽因比張愛玲幸福的秘訣
小評《徐志摩論》
《雨巷》與《再別康橋》比較閱讀
徐志摩的詩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