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飼料學參與式教學模式及其應用效果分析

2015-08-15 00:45孫小琴曹雨莉龔月生
畜牧獸醫雜志 2015年6期
關鍵詞:飼料原料教學效果飼料

孫小琴,曹雨莉,王 平,龔月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動物科技學院,陜西 楊凌712100)

為了進一步改善和提高飼料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在結合多年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構建了一套飼料學參與式教學模式體系。本文通過分析飼料學課程性質與教學現狀,明確了參與式教學模式概念,闡述了參與式教學模式的構建過程和特點,并結合教學實踐分析了該模式的應用效果,同時指出不斷修訂和完善是參與式教學模式在飼料學課程中長期、有效應用的前提和基礎。

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戰略目標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提出的具體要求,而現代畜牧生產和飼料工業的發展對相關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要求,且當代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教育特點也與以往不同,如何根據這些新特點、新要求來改變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從理論知識傳授和實踐能力培養兩個角度提高飼料學的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標,是當前飼料學教學改革面臨的重要課題。為此,我們將“參與式”教學法引入飼料學教學,構建了一套特色明顯、可操作性強和應用效果好的參與式教學模式,現將其總結如下。

1 飼料學課程的性質及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飼料學課程的性質

飼料學是是一門研究動物的食物——飼料的營養特性及其與動物營養需要之間關系的科學,是培養從事現代動物生產和飼料生產專門人才的重要課程。飼料學我國高等農業院校動物科學、草業科學和水產養殖專業的必修專業課,該課程主要講授飼料原料的分類、各類飼料原料的營養特點、飼用價值,飼料產品的科學配制、生產和飼料資源開發等內容,是一門實踐性和實用性極強的課程。同時,飼料學的課程內容不僅是從事現代動物生產和飼料生產的必要理論基礎,同時也是推動我國飼料工業和養殖業健康發展,保證畜產品、食品和環境安全的重要技術指南。

1.2 飼料學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飼料學是教學體系中理論聯系實際的典型課程,同時也是培養和鍛煉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啟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重要課程與實踐環節。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們發現,以往的飼料學課程教學過分強調飼料原料部分的講授而導致飼料產品和配方設計部分課時不足,且整個授課過程以課堂講授為主,學生基本沒有接觸飼料生產和動物飼養實踐,對學習對象如飼料原料、飼料產品、飼料企業、加工設備和動物飼糧等缺乏起碼的感性認識,學習的目標差。而由于不熟悉學習對象,學生往往感覺授課內容或空洞虛無或枯燥乏味,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果不好,導致課程結束后很多學生仍然不認識飼料原料、不認識飼料產品、不會做飼料配方。針對上述問題,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確實提高飼料學課程的教學效果,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教學目標,我們將“參與式教學法”引入到飼料學課程的教學中,構建了一套飼料學課程的“參與式”教學模式體系。

2 參與式教學模式簡介

參與式教學法(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明確的教學目標指導下,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積極主動且具有創造性的介入教學活動,接受教育、獲取知識并發展能力的教學方法。該法鼓勵、促使學生主動思考、親身體驗、共同參與、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實現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內化和情感態度的培養。

參與式教學模式的這些鮮明特點與飼料學的教學理念、教學目標完全吻合。因此,我們根據飼料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將“參與式教學法”引入教學,構建了以“參與式”為基礎的飼料學教學方法,形成了一套能夠確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教學模式,以實現改善和提高飼料學教學效果,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教學目標。

3 飼料學參與式教學模式的特點

3.1 飼料學參與式教學模式的構建過程

飼料學參與式教學模式的構建是在課程教學目標修訂,教學內容調整及學時分配合理化的基礎上進行的。譬如,我們通過座談討論、課程總結、調查問卷等形式,首先明確了以往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應采取的改進措施。然后,在此基礎上,修訂了飼料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大綱和學時分配方案,從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兩方面對課程教學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特別強調了授課過程中注意樹立學生的飼料安全意識,將學生了解和會用飼料原料、會設計飼料配方、了解飼料產品的設計和生產過程、具有飼料安全意識確定為飼料學課程的四大教學目標,并以此為依據構建了一套完整的飼料學參與式教學模式體系。

3.2 飼料學參與式教學模式的特點

3.2.1 “問題引領、主動參與、互動提高、有效發展”是飼料學“參與式”教學模式的總體特征 “問題引領”是指通過帶飼料原料實物進課堂、在課前和課中帶學生走進飼料廠、養殖場等方式,讓學生親自接觸學習對象,促使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帶著問題去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有目的教學;“主動參與”是指改變學生以往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通過讓學生帶問題自學、小組討論、主題演講、答疑小結、課前提問、課后作業、課堂測驗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參與到各個教學環節中來,并查閱資料、調查分析等方式主動去尋找問題的答案,真正去體驗探索知識的新奇、曲折與美妙,激發學生參與和獲取知識的動力與欲望,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互動提高和有效發展”是指在整個授課和參與過程中,保持小組成員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相互協作、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關系,從而使學生在學習和掌握本課程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同時提高協作、交流和溝通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

3.2.2 體系完整、操作性和實現可能性強 已構建的教學模式包含有飼料學課程的“授課思路”、“授課計劃”、“教學日歷”、“導學提綱”和“考核方案”等文件,涉及到了本課程每個章節應講授的具體內容、讓學生參與的方式、參與的具體任務、教師指導或總結的要點、學生自學提綱、自學效果考察方式等細節內容,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可以保證所構建模式在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此外,我們所設計的參與內容和參與方式都極具實現可能性,沒有復雜的程序、不需要過多的額外支撐,所有授課方式均具有現實的可操作性和實現可能性:譬如,通過重點講授典型飼料原料,其它同類原料列提綱讓學生自學和結合實踐學習的方式,就將飼料原料部分的授課學時由原來占總學時70%的比例縮減至30%,從而為飼料產品和配方設計部分教學省出大量時間;而授課順序的調整既實現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一體化”的問題,又在理論-實踐-再理論,或實踐-理論-再實踐-再理論的反復演練中強化了教學效果,譬如在工業原料模塊的教學中,通過先帶領學生參觀飼料企業,在初步了解飼料企業常用飼料原料種類的基礎上,回到課堂講授典型飼料原料,布置任務自學同類原料;然后進入飼料產品模塊學習飼料配方設計方法,接著布置任務讓學生開始配方設計練習,針對配方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再次進入飼料原料模塊,進一步強化各類原料的合理利用問題;此外,整個授課過程只涉及兩次外出,且均在本地,所涉及企業也均是學校的對口實習基地,外出成本低、實現可能性高。

4 飼料學參與式教學模式應用效果分析

我們所構建的“參與式”教學模式在飼料學課程的教學實踐受到了廣大學生和參與老師的歡迎,效果極好:例如,學生對我們制定的參與方式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積極性,課堂上見到飼料原料和產品令同學們興奮不已,而被帶到生產實踐中去后,有同學甚至表示“老師,您能在講課過程中帶我們走入生產我們真是太幸福了”;而當上一級的學生了解到我們授課方式的變化后,他們略帶“羨慕嫉妒”地說:“老師,我們當時上課都沒有這樣的待遇——”。而有學生表示,由于擔心課堂上隨時被抽查測驗或提問,他們都會積極地完成老師布置的自學任務和課后習題,每次課前都要緊張地復習上節課的內容,可見,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都被激發和調動起來了。同時,“參與式”教學模式還將理論課教學中融入到了實踐環節,實現了理論和實踐教學的一體化,并在多種參與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相互間的協作精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實現飼料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授課結束后的調查分析表明,被調查學生100%表示“非常喜歡”這種授課方式,而表示該授課方式相對應傳統授課方式能夠顯著提高學習效果的人數比例也高達受調查人數的98%。

綜上可知,將“參與式”教學法引入飼料學課程教學,運用所構建的參與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改革是成功和有效的。然而,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們知道,對所構建模式的不斷修訂和完善是參與式教學模式在飼料學課程教學中長期和有效應用的前提,因此,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還需要根據生產實踐和學科發展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已構建的模式體系,并繼續發展和創新,才能使飼料學課程的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1] 王成章,王恬.飼料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2] 郭穎梅,蔣永寧.參與式教學方法中學生的引導機制[J].經濟師,2009(11):125-127.

[3] 蘇瑛,黃冠慶,朱紅.基于網絡資源的飼料學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J].高等農業教育,2009(1):61-63.

猜你喜歡
飼料原料教學效果飼料
四種青貯法 飼料新鮮又適口
原來飼料還可以這樣玩!許愿斌用短短1年時間,開辟了飼料創業新賽道
粵海飼料
歐委會批準8種轉基因農作物為食品和飼料原料
掌握“函數的表示”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果
飼料Ⅱ個股表現
如何提高高中聲樂教學效果
提高病理學教學效果的幾點體會
廣東飼料原料報價
廣東飼料原料報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