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驅動產業國際競爭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2015-09-22 14:34孫曉張少杰
經濟縱橫 2015年5期
關鍵詞:產業競爭力

孫曉 張少杰

摘要:顛覆性創新是弱勢競爭者基于低端市場,通過創新對主流市場在位者地位的顛覆與革命,是快速提高競爭力和實現超越的有效途徑。顛覆性創新具有起點低、錯位競爭、易于接受及平民化等特點,不僅可有效降低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而且可以產生利益再分配及獲得超額利益,對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實施顛覆性創新戰略、選擇產業突破口及差異化競爭策略,是提高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顛覆性創新;產業競爭力;錯位競爭;差異化戰略

中圖分類號:F06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7685(2015)05-0035-04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通過發展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產業,打開國際市場。但我國多數產品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較低,因而長期被鎖定在產業價值鏈低端,競爭處于劣勢。國際金融危機以后,發達國家相繼開展結構調整,重新制定制造業發展戰略,我國曾經積累的一些產業競爭優勢正面臨嚴重挑戰如何發掘新的競爭優勢,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顛覆性創新的內涵

當前,創新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層出不窮,不僅深刻影響人類的?;?,也時刻改變企業的競爭環境。許多曾經具有很強競爭力的大企業失去競爭優勢,最終被淘汰的原因,足被一些非流的低端市場的“顛覆性創新”“打敗”。

(一)顛覆性創新的概念

顛覆性創新是Lj維持性創新相對應的概念。維持性創新指對現有主流市場上產品性能改進做出貞獻的創新,維持性創新可以是連續的,也可以是非連續的,但無論這種創新跨度有多大,只要其本質依然是按照既有技術軌道改進已定型的產品性能,都稱之為維持性創新。如,微軟公司從win98系統升級至winXP、wln7、win8、winl0系統,提高的只是wlndows本身的性能,并非是對計算機系統顛性的變革。主流市場在位企業往往受價值體系、路徑依賴、組織慣性、資源依賴等原因影響,傾向丁在小斷提高產品性能的既定軌道卜^做維持性創新。

與維持性創新完全不同,顛覆性創新立足的市場往往是非主流低端市場,目標也并二是向現有主流市場提供更好的產品,而是通過成功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或新商業模式,顯著地轉變主流市場的需要,并破壞在位者的競爭力,使其喪失原有的競爭優勢,實現對主流市場的顛覆。顛覆性創新不一定是跨度大、難度高的創新,有可能是很微小的創新,但其核心特點在于其創新不是沿著原有、既定的軌道進行,而是另辟蹊徑。所以,顛覆性創新往往從被主流市場在位者忽視的非主流、低端市場起步,并隨著產品性能的不斷提高、需求的不斷增長,最終進入主流市場,實現對主流市場在位者的顛覆。S型曲線可以直觀地表現維持性創新與顛覆性創新的區別(見圖1)。主流市場在位企業往往沿著原有S型曲線持續維持性創新,竭力保持自己已有的地位,而顛覆企業通常利用后發優勢另辟蹊徑,開拓新的“藍?!?,并最終實現對在位企業地位的顛覆。

(二)顛覆性創新的類型

一般講,從產品和技術層面看,顛覆性創新分為兩種類型,即新市場顛覆和低端顛覆。4新市場顛覆通過顛覆性新產品滿足那些由于缺乏購買能力無法在主流市場消費或主流市場產品性能無法得到滿足的客戶群體,從而開辟一片新市場;低端顛覆是給現有產品提供一個更簡單、更低價或更方便的替代品,從低端市場發起對主流市場的攻擊。另外,工藝、服務及商業模式的創新都可以產生破壞性的顛覆。

綜上,顛覆性創新可分為:新技術顛覆、新產品顛覆、新市場顛覆及新商業模式顛覆。新技術顛覆是在技術層面上做文章,通過創新、開發及組合形成一種全新技術,這種技術能填補原有技術的空白,滿足原有技術無法滿足的市場需求,最終形成對原有技術的替代。新產品顛覆是在技術不變的前提下,改變產品性能,使其更簡單、更低價或更方便使用,因此,容易讓客戶接受,并廣受歡迎,最終通過積累實現對主流市場的沖擊和破壞。新市場顛覆是充分利用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偏好轉變等時機,開辟被主流市場在位者忽略的新市場,通過開發新市場的方式實現顛覆。新商業模式顛覆是通過對價值體系的重新組合或拆分,利用全新商業模式賺取超額利潤,并逐步反客為主實現超越。

(三)顛覆性創新的特征

第一,顛覆性創新起點低。顛覆性創新開始起步的目標市場往往不是高端的主流市場,而是被主流市場在位者忽略的低端市場。這些市場利潤較低、規模較小。此外,在初始階段,進入者使用的技術簡單,成本較低,利潤不高,因而往往不被主流市場在位者注意。這些都表明了顛覆性創新通常從低端發起。第二,錯位競爭。顛覆性創新并非與主流市場在位者正面交鋒、直接競爭,而是通過新技術、新產品或新的商業模式,開辟“非主流市場”,實現與主流市場在位者錯位競爭。通常對后進入者而言,這一市場往往阻力小、障礙低,容易立足。第三,易于接受。通常顛覆性創新的產品具有操作簡單、方便使用及價格低廉等特點,并且無需顧客改變原有的工作和生活習慣即可使用,因此產品容易被顧客接受,這為市場的擴散提供條件,也為后續的顛覆提供基礎。第四,平民化。顛覆性創新針對的是低端市場,面對的客戶小眾,使用技術簡單,操作難度不大,因此無需高端的專家即可實現,具有平民化特征。

二、顛覆性創新對產業國際競爭力的作用

顛覆性創新不儀能實現小企業顛覆大企業,而且對進一步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具有較大作用。

(一)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內涵及其來源

產業國際競爭力指一國特定產業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中,與他國產業相比較,所表現出來的強于對手的生產效率及獲取財富的能力。邁克爾·波特在其《國家競爭優勢》一書中,將產業國際競爭力定義為:"在國際問自由貿易條件下(在排除貿易壁壘因素的假設條件下),一國特定產業以其相塒于其他國更高的牛產力向國際市場提供符合消費者(包括生產性消費)或購買者需要的更多的產品,并持續獲得盈利的能力?!?/p>

關于產業國際競爭力的來源,以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及赫克歇爾和俄林為代表的傳統國際貿易理論認為,各國產業競爭力的不同,是由于國與國之間在勞動力和自然資源稟賦方面存在的差坤,所導致的生產成本不同形成的絕對式比較優勢。這種比較優勢具有先天性、外在性、被動性和靜態性;以技術差距理論、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及外貿優勢轉移假說等為代表的新貿易理論認為,產業國際競爭力不僅與原始的勞動力要素和自然資源稟賦有關,并且與技術有關。國與國之間的比較優勢可隨著產品生命周期、技術周期的變化,通過技術水平的此消彼長,發生轉移。先前不具有比較優勢的國家可能隨著貿易的往來、技術的轉移獲得比較優勢。該理論認為,比較優勢雖不再靜態不變,但仍具有被動性、外在性。以保羅·克魯格曼、羅默以及盧卡斯等為代表提出的內生增長理論認為,產業國際競爭力不完全來自于外住的比較優勢,而是可通過規模經濟、專業化分工、技術創新、自我學習及經驗積累等方式內在白生,自此人們開始關注這種主動的、內生的比較優勢;波特通過系統研究認為,這種內生的比較優勢,應稱之為競爭優勢。競爭優勢是一種良好的經營環境和支持制度,以確保要素投入能高效使用和升級換代的內在的、自我修煉、自我培育的財富與能力。波特認為,一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強弱與四要素有關,分別是: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及支持產業的表現、企業的戰略結構和競爭對手。此外,機j和政府作用兩個輔助因素也起到一定作用。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自我強化,推動產業國際競爭力不斷提高。其中,生產要素中的高級要素和專業要素對競爭優勢的保持至關重要,很難從外部獲得,只能通過自我培育方式獲取。

從傳統的貿易理論、新貿易理論,到內生比較優勢理論,再到波特的競爭優勢理論,人們對于產業國際競爭力源泉本質的認識不斷深化。從開始的國際貿易競爭主要依靠外在、被動的比較優勢,到依靠主動、內生的競爭優勢,客觀地反映了世界經濟變化和發展的規律。發達國家的工業化歷程,也是從最初的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產業起步,向資本密集型產業進化,最后向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演進。但無論是比較優勢理論,還是競爭優勢理論,歸根結底都是探討一國產業在參與國際競爭中,如何在地界經濟的整個價值鏈條中,獲取比競爭對手更多的利益。

(二)顛覆性創新對產業國際競爭力的作用

顛覆性創新可通過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實現利益再分配及產生超額利益等形式,直接影響產業國際競爭力。

1.顛覆性創新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有利于獲取更多利益。新產品的開發、新技術的使用,可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或可利用更易獲得且廉價的資源替代不易獲得且昂貴的資源,有效降低成本;顛覆性新技術的使用,更有利于生產,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新工藝、新商業模式的利用,可在技術不變的前提下,對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產生直接作用。

2.顛覆性創新可通過差異化競爭戰略,產生利益再分配。顛覆性創新的差異化戰略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顛覆性創新實施的是技術差異化戰略。顛覆性創新另辟蹊徑,擺脫原有技術路徑,使用不同于主流市場的技術。二是顛覆性創新實施的是產品性能差異化戰略。顛覆性創新的一大特點就是提供與主流市場不同性能的產品。通常這些產品的性能是主流市場忽視的或不被看好的。三是顛覆性創新實施的是市場差異化戰略。顛覆性創新從低端市場起步,滿足的是被主流市場忽視的細分市場潛在需求。顛覆性創新實施差異化戰略,起步在低端市場和利基市場,避開主流市場的惡性競爭,導致利益的重新分配,并最終實現“彎道超車”。

3.顛覆性創新可通過不同的商業模式,獲取超額利益。新的商業模式是對價值鏈的整合和重組。先進的商業模式可使進入者以低于競爭對手的價格提供同等服務,從而獲取超額利益。

三、基于顛覆性創新視角提高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途徑

顛覆性創新理論從全新視角,為處于劣勢競爭地位的后來者,如何通過創新提高競爭優勢,實現超越,提供理論指導;也為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的產業,快速擺脫不利局面,實現趕超,提供借鑒。、

(一)實施顛覆性創新戰略

隨著互聯網及通訊技術的高速發展,我國創新水平不斷加快,當今世界正處于產業技術劇烈變革時代。顛覆性創新為我國利用技術變革,突破傳統產業格局,實現產業跨越式發展,提供機遇。因此,應積極實施顛覆性創新戰略。一是重視營造有利于創新的環境。良好的外部創新環境是企業有效開展顛覆性創新的基石。應掃清制約創新的體制和機制障礙;建立鼓勵和激勵創新的機制和制度;創建有益于創新的文化,形成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風氣。二是建立鼓勵和倡導企業創新的微觀機制。包括:鼓勵企業建立顛覆性創新機構,引導企業建立顛覆性創新機制,幫助企業實施顛覆性創新研究。

(二)選好顛覆性創新突破口

創新的領域應有所選擇,才能有所突破。因此,做好產業發展規劃、選擇好突破口尤為重要。一是重點加強互聯網、通訊及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的開發和建設,搶占產業發展的制高點。新興產業是技術創新頻率較高的產業,恰恰更適合顛覆性創新,最有可能形成突破口。此外,這些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強勁的增長勢頭及廣泛的影響,極有可能引領新一輪的產業革命。發展這些產業不僅有利于我國的產業升級和結構轉型,更有利于未來的長遠發展規劃。二是限制資源消耗大、污染高的產業發展。這些產業大多屬于成熟產業,產業技術、產品性能及商業模式都已趨于成型和穩定,進一步提高和創新的空間不大。

(三)實施差異化顛覆策略

顛覆性創新理論的精華是實施差異化競爭戰略,主張錯位競爭,實現低端顛覆,這符合我國部分產業技術水平不高、競爭處于劣勢的發展狀況。應重點采取兩種差異化策略:一是實施產品差異化策略。我國多數產業特別是高技術產業在國際市場處于相對落后水平,經驗不足,起點較低。利用低端顛覆策略,重點發展與主流市場存在差異、功能簡便、價格便宜、方便使用的產品,可有效幫助我國企業避開主流市場的激烈競爭,通過開拓細分市場和利基市場,快速提升競爭力。二是實施商業模式差異化策略。技術相對落后是我國大多數產業的通病,而商業模式顛覆更多依賴顛覆性思維而不是顛覆性技術。

猜你喜歡
產業競爭力
服裝產業競爭力分析——以東部地區為視角
基于產品層次差異的中美產業競爭力比較研究
長江經濟帶產業競爭力現狀分析
光伏產業技術創新與產業競爭力比較研究
福建省高新技術產業競爭力評價研究
產業鏈、產業結構升級與產業競爭力分析
清遠市飛來峽鎮水禽產業的競爭力分析及對策建議
新興產業成長中需求拉動作用的實證檢驗
黑龍江省旅游產業競爭力研究
西安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競爭力實證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