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時期我國檢驗檢測服務業發展戰略研究

2015-09-22 14:34王臘芳李細夢何江
經濟縱橫 2015年5期
關鍵詞:市場化改革十三五技術創新

王臘芳 李細夢 何江

摘要:檢驗檢測服務業被定義為八大高技術服務業之一后,面臨許多重大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十三五”期間,應明確我國檢驗檢測服務業發展的五個具體目標:即明晰國有和民營檢驗檢測機構的邊界;加快檢驗檢測服務業資源整合;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優化和完善相關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落實檢驗檢測服務業發展的五項主要任務,即加快國有檢驗檢測機構股權多元化改革;營造有利于檢驗檢測機構技術創新的制度環境;加強檢驗檢測與認證信息化服務平臺建設;加強檢驗檢測相關人才培養;形成各產業與檢驗檢測服務業“雙拉動”的增長格局。應以提高檢驗檢測服務業的對內對外開放程度為手段,以檢驗檢測市場屬性改革為重點,加快發展檢驗檢測服務業。

關鍵詞:檢驗檢測服務業;十三五;技術創新;市場化改革

中圖分類號:F1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7685(2015)05-0011-05

近年來,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發展高技術服務業的指導意見》和《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確定了檢驗檢測服務業作為八大高技術服務業之一的突出地位,部署了產業發展的主要任務,并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措施,使檢驗檢測服務業取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成就,但仍有許多重大問題需要解決,同時面臨一些復雜的新形勢。因此,進一步加快檢驗檢測服務業發展將面臨重大機遇和挑戰。

一、我國檢驗檢測服務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檢驗檢測機構規模小且重復建設問題突出

近年來,我國檢驗檢測服務業擴張速度明顯加快。持有汁量認證(CMA)證書的檢驗檢測機構從2011年的2.2萬家增加到2013年的近3萬家,獲得我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可的檢驗檢測機構由2012年的5000余家增加到2014年11月底的6820家,國家產品質檢中心數量從2011年的476家增加到2013年的556家。然而,檢驗檢測機構布局分散、規模偏小、同類型機構重復建設形成不良競爭等問題逐漸凸顯,并且專業性、高水平檢驗檢測人員占比較低,造成現有資源整體利用率不高,不利于檢驗檢測服務業的可持續發展及其經濟增長貢獻率的提升。根據全國檢驗檢測機構認證調查結果,2012年國內2萬余家檢驗檢測機構平均營業收入僅為500萬元/家,而SGS、BV、Intertek等國際知名檢測機構年營業收入均在百億美元以上。

(二)標準化及前沿技術領域科研力量較弱

我國檢驗檢測機構認證領域不斷擴展,獲證范圍遍布農產品、食品、汽車、化工、建筑、消費品、能源、工業制造、醫藥、物流、礦業、石油及天然氣、船舶海洋技術、電子電器、生命科學等多個領域,獲證機構的檢測范圍也不斷擴大。但當前檢驗檢測所涉領域和業務規模呈現不均衡狀態,更多資源配置在傳統產業領域,標準化及前沿技術領域資源明顯不足。2013年,我國質量監督科技人員合計超過9萬人,但主要集中在計量、質量檢驗等領域,這兩個領域專業人員分別約為3.3萬人、2.5萬人,占科技人員總數的比重分別為36.5%、27.3%。而標準化領域科技人員僅3349人,占科技人員總數僅3.7%。標準化領域及前沿技術領域科技人員匱乏,將嚴重影響我國相關領域技術水平的提升。

(三)科研成果推廣轉化能力和國際標準產出能力弱

2013年,我國質監系統科研成果鑒定(驗收)數達2361項,科研成果登記數達1564項,質監系統制修訂及發布各類標準合計4964項,申請各類專利1448項,授權各類專利1071項,幾項指標較上一年均有所提高,反映出質監系統檢驗檢測機構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但2013年,我國檢驗檢測服務業相關科研成果推廣轉化數僅為474項,只占鑒定(驗收)總數的1/5,制修訂及發布的國際標準總數僅75項,只占全部制修訂及發布標準規程總數的1.5%,反映出我國檢驗檢測機構的科研轉化能力以及國際標準的制修訂能力有待提高。

(四)國有檢驗檢測機構主動開拓市場的能力較弱

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國檢驗檢測市場長期由國家主導。198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的頒布意味著我國商品檢驗檢測市場開始對民間資本開放。2001年我國加入WTO后,國內檢驗檢測市場開始向外資開放。但目前我國檢驗檢測市場上國有檢驗檢測機構仍然占據市場主體地位,其市場份額約為60%,外資和民營檢驗檢測機構則分別占據30%和10%的市場份額。盡管我國檢驗檢測服務業市場化程度日益提高,但國有檢驗檢測機構主動的市場開拓能力仍較弱:一是機構運營對政府撥款依賴性強,運用社會力量和市場機制吸引資金的能力弱。多數檢測機構傾向于完成指令性檢驗檢測任務,習慣于利用行政和強制手段,缺乏服務意識和能力,面對客戶時往往充當技術專家角色而不是服務角色,重檢驗收費而輕檢后服務。二是國有檢驗檢測機構仍存在政企不分問題,既擔任檢驗檢測市場管理者,又參與市場化委托檢測,既管行政又管生產經營和檢驗,造成機構效率低下,缺乏可持續的長期競爭優勢。

(五)大部分國內檢驗檢測機構缺乏品牌國際影響力

檢驗檢測服務業作為技術密集型產業,服務網絡、信譽和品牌是其主要的進入壁壘,也是行業內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和國際領先檢測機構相比,盡管國內部分發達地區也涌現出一批全國范圍內具有一定網絡優勢和品牌影響力的知名檢驗檢測機構,如中檢集團、譜尼、華測等,但我國檢驗檢測市場條塊分割明顯,導致絕大多數機構尚未形成網絡優勢,整體品牌影響力較小,服務業品牌化建設滯后。雖有少數檢驗檢測機構已建成區域性品牌,但在全球范圍內仍缺乏品牌影響力。如,我國2萬余家檢驗檢測機構僅獲得162張境外機構頒發的證書與國外認可證書,國際公認資質缺乏使境外采購商一般不認可我國檢驗檢測機構出具的商品檢驗報告,而是指定出口商必須持有具有國際公信力的外資檢驗檢測機構(如SGS、In-tertek等)的檢驗檢測報告。這導致國內73.6%的貿易符合性檢測市場被外資檢驗檢測機構所占據。

(六)高技術人才嚴重匱乏

2013年,我國國家質檢系統擁有各類正式在編科技人員10萬多人,非在編聘用科技人員近4.9萬人,正式在編與非在編人員比例為1:0.49,這意味著每3個科技人員中就有一個是非在編聘用人員,導致檢驗檢測人才引不進、用不長、留不住問題長期存在。在科技人員職稱方面,目前我國國家質檢系統中大部分仍是初級及以下職稱的科技人員,中高級科技人員2012、2013年占比均在40%左右,而正高級職稱人員所占比例只有1.5%左右。在科技人員學歷方面,盡管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逐漸上升,但截至2013年,大專及以下學歷人員占比仍高達43.8%,而研究生(含碩士和博士)占比則只有10%。以上數據表明,我國檢驗檢測服務業技術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問題突出,研發創新型高技術人才嚴重缺乏。

(七)檢驗檢測服務業對其他服務業的支撐作用較弱

檢驗檢測服務業的發展能夠拉動其他服務業的發展,這一點可從國外檢驗檢測服務業的發展軌跡得到驗證。如,荷蘭應用科學研究組織(TNO)作為一個由14個產業研究機構組成的非營利性技術服務機構,通過降低產業發展成本、提高企業創新能力、提升產品服務質量,以最有效的方式推動應用科學研究為社會服務。相比之下,我國檢驗檢測服務業由于本身存在技術創新不足等問題,無法很好地為其他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技術支撐環境,也未能與其他產業構成良性互動關系。研究表明,我國檢驗檢測機構在高端檢測領域能力普遍不足,70%的機構的檢測業務僅局限于消費品檢測,核電、光電、重大裝備制造業等高技術服務業嚴重缺乏相應領域的檢測服務提供者。

二、我國檢驗檢測服務業面臨的新形勢

(一)國際市場產品或服務業標準要求不斷提高

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持續發展、消費結構的全面升級,仍是“十三五”乃至未來一段時間我國及各地區經濟實現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同時,外部經濟社會環境也正在發生一些新變化。特別是國際貿易中我國遭遇的技術貿易壁壘逐漸增多,凸顯了國際市場產品或服務業標準要求不斷提高的趨勢。這些新變化對檢驗檢測服務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質”和“量”的雙重要求。

(二)規模擴大、業務領域延伸成為服務業發展趨勢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已在世界范圍內出現新一輪檢測認證服務業的兼并浪潮,規模擴大、業務領域延伸將是服務業發展的大趨勢。目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各國間技術壁壘和綠色壁壘越來越隱蔽,要求越來越嚴苛。因此,有效的認證標志成為稀缺資源,從而推動了檢驗檢測機構大規模、寬領域的發展。從國際范圍看,國際大型檢驗檢測機構掀起了兼并或收購其他國家檢驗檢測機構的浪潮。如,SGS收購包括煙臺華健檢測工程有限公司在內的一系列實驗室、單一服務業檢測商,在加大兼并力度的同時向有關檢測服務業的上游延伸;法國必維國際檢驗集團(BV)收購英斯貝克商品檢驗有限公司、東莞北南科技和上海戴維斯測試技術有限公司等;Intertek天祥集團并購摩迪國際集團等;賽默飛成功收購基因檢測設備制造商LifeTech,等等??梢灶A計,這種兼并或收購浪潮將越來越激烈,國內檢驗檢測機構的生存空間將受到沖擊,也給國內發展規模較大、有更強競爭力和更廣業務外延的檢驗檢測機構提出了迫切要求。

(三)行業內新的競爭格局逐漸形成

因定位不清、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等問題,以政府和國有檢驗檢測機構占絕對主導地位的行業格局,已無法滿足生產力發展與科技創新的需求,市場對檢驗檢測技術支撐能力、效率與服務多樣化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這為民營檢驗檢測機構建設發展、國外優質檢驗檢測資源進入我國檢驗檢測市場提供契機。因此,政府主導的檢驗檢測市場格局將逐漸被打破,我國本土檢驗檢測機構亟待形成新的競爭優勢。今后幾年將是我國檢驗檢測機構競爭優勢實現戰略性轉型的關鍵時期,既要強化既有競爭優勢,又要開拓創新思維,培育新的競爭優勢。

(四)迎來政策支持的重大機遇期

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今后幾年轉型速度將更快,這對檢驗檢測機構的科技創新能力提出新要求。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升為國家重大戰略,我國將以需求為導向,以產業為方向,全面推動創新。這一重大戰略規劃將陸續出臺許多相關政策,檢驗檢測服務業將迎來政策支持的重大機遇期,服務業發展空間和潛力非常大。

三、“十三五”時期我國檢驗檢測服務業發展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一)我國檢驗檢測服務業發展的具體目標

一是準確定位,明晰國有和民營檢驗檢測機構的邊界,逐步實現國有檢驗檢測機構的政事分離、管辦分離、管檢分離。二是加快檢驗檢測服務業資源整合,重點做大做強一些專業機構和綜合平臺。以中國檢驗認證集團為核心,力爭“十三五”期末集團年營業收入突破150億元;在全國范圍內重點打造5~8家年收入超過40億元的檢驗檢測認證集團。三是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打破投資渠道單一、業務來源和范圍窄的傳統局限,爭取“十三五”期末,非國有檢驗檢測機構占比超過50%。四是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笆濉逼谀﹪H認可校準測量能力力爭達1800項,國際標準數量相較“十二五”期末增長60%,形成5~8家具有強大國際影響力和先進技術能力的檢驗檢測機構。五是優化和完善相關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轉變政府職能,規范和完善檢驗檢測市場環境,提高國際認可度。

(二)我國檢驗檢測服務業發展的主要任務

一是加快國有檢驗檢測機構股權多元化改革。二是營造有利于檢驗檢測機構技術創新的制度環境。三是加強檢驗檢測與認證信息化服務平臺建設,推進資源共享。四是加強檢驗檢測相關人才培養,提升檢驗檢測行業技術創新驅動能力和服務驅動能力。五是形成各產業與檢驗檢測服務業“雙拉動”的增長格局,實現各產業與檢驗檢測服務業相互促進、相互支撐的發展格局。

四、“十三五”時期促進我國檢驗檢測服務業發展的對策

“十三五”期間,應以提高檢驗檢測服務業的開放程度為手段,以檢驗檢測市場屬性改革為重點,加快發展檢驗檢測服務業。

(一)明確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定位

堅持市場化改革取向,政府的主要職責應在宏觀引導、制定規則和保障公平上,使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作用??紤]到檢驗檢測服務業的特殊性,國有檢驗檢測機構應主要承擔如下責任:一些涉及安全健康的檢驗檢測項目,尤其是涉及國家利益的領域;關于法規、標準的超前驗證工作;開發高、精、尖、快速、便捷的檢驗檢測儀器設備及檢驗檢測方法。司法仲裁需要的檢驗檢測項目包括一些重大或重要領域,如DNA鑒定、興奮劑檢驗檢測、反恐領域等等。對于市場化能力較弱的基礎性、科研性、國家戰略性高端領域的檢驗檢測機構,通過推動政府采購、項目資助等適度競爭方式,由非營利性民間機構為主承擔方。其他業務可考慮向民營檢驗檢測機構全面開放。在資金投入方面,對國有檢驗檢測機構,由政府給予完全經費保障;非營利性機構通過競爭獲得政府采購或項目資金來維持運轉,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而民營檢驗檢測機構則由市場配置其檢驗檢測資源,并允許其合法獲利。

(二)消除不利于構建統一市場的各類障礙

將管理體制改革和政策扶持相結合,打破地區分割,構建統一、有序的國內市場。一是改革現有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消除地方保護主義,強化各級政府部門間的協作,形成檢測信息、認證資源的流動與共享。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實現行政管理體制的規范、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通過構建政府間統一、高效、協調的運作機制,打破條塊分割局面。二是完善相關扶持政策。在糾正扭曲政策、剔除不合理政策的基礎上,強化有利于打破條塊分割、構建統一市場的相關政策。三是消除機構屬性障礙。明確國有檢驗檢測機構與民營機構的平等主體關系,進一步明確國有檢驗檢測機構必須控股或參股的領域及條件,進一步完善現有法律法規,形成有利于各類檢驗檢測機構共同發展的制度環境。

(三)構建行業內多元化競爭格局

利用市場優勝劣汰機制,淘汰一些落后機構,從品牌、設備、人員、認證資質、營銷網絡等資源優化方面,整合一些有潛力、同類型的機構,努力構建多元化的競爭格局。一是依托各區域科研實力較強的重點高?;蚪Y合當地優勢產業,建立大型多功能公共檢測平臺。通過集群優勢,借鑒上海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的成功經驗,力爭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多個集檢測、檢驗、認證、校準、咨詢、安全風險管理等技術服務為一體、分類指導的綜合性檢驗檢測服務平臺。二是結合各地區檢驗檢測服務業發展情況及特點,以地區已有的具備較強競爭力的檢驗檢測機構為中心,推進檢驗檢測機構跨地區、跨層級整合,在全國范圍內培育多個擁有核心競爭力的檢驗檢測品牌機構。三是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在政府政策支持和完善各種服務保障的基礎上,把做大做強國有檢驗檢測機構與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和創造性相結合,有序推進機構與行政部門脫鉤和轉企改制工作。

(四)建立科學的綜合評價和管理制度

一是改革檢驗檢測機構考評制度。在傳統的“對檢驗機構的技術能力、儀器設備和質量管理等情況進行符合性審核考核認證”基礎上,把質量監督部門對檢測機構的監督管理結果、客戶的反饋信息等納入檢驗檢測機構動態考核范疇。此外,特別加強事中和事后綜合考評制度,強化檢驗檢測服務的周期性動態互動效果。二是將檢驗檢測相關指標納入政績考核范圍,強化政府對產品質量和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視,樹立政府新的政績觀。在傳統的經濟、資源、環境、科技進步、城鎮化等指標的基礎上,將管轄區內生產產品質量和居民生活質量等指標納入考評體系,促進各級政府提高對檢驗檢測服務業的重視程度,更好推動居民生活品質的穩步提升。三是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分類管理方法。結合資質認定現場評審情況、監督檢查情況、行業主管部門和社會其他群體的評價意見,對資質認定獲證機構實行分級評價、差異化分類管理,實現監管與服務相結合,促進各類檢驗檢測服務業協同發展。

(五)提升行業技術創新驅動力和服務驅動力

明確檢驗檢測服務業的技術創新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轉變,業態創新由以行政區劃為導向向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向產業鏈前后端延伸轉變,模式創新由證后監管模式向證前證后科學的分級評價與分類管理模式轉變的發展方向。一是借鑒國家電工儀器儀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與哈爾濱理工大學合作、上海檢驗檢疫局與上海海洋大學合作的經驗,加強與國內高校、科研院所及國際組織的交流合作,構建產學研檢標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積極開展對國外相關技術法規、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制修汀情況的跟蹤研究,提升檢驗檢測機構的標準研發能力,積極參與主編或參編各類標準。進一步完善食品、纖維等行業的檢測標準,加強通信、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領域標準與國際技術標準的接軌。通過參與標準制汀,掌握檢測核心技術。二是完善檢驗檢測服務業集群式發展軟環境,借鑒北京中關村高新區打造中關村標準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的經驗,依托各區域高新技術園區產業聯盟,加快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的合作研發,建立產業技術信息和標準信息交流平臺,著力解決科研成果產品化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產業升級換代對檢測技術發展的需求。

(六)提高檢驗檢測機構的國際認可度

重點支持已經取得一定國際資質的中檢集團、華測檢驗、譜尼測試等檢驗檢測機構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同時鼓勵其他檢驗檢測機構學習其成功經驗,逐步提升檢驗檢測服務業整體實力。一是鼓勵國內檢驗檢測機構參與國際檢測實驗室能力比對項目,及時發現并借鑒國外先進機構的成功經驗和模式,以此不斷縮小與國際先進機構的差距。二是積極舉辦和參加檢驗檢測領域的國際學術會議,通過引導和了解檢驗檢測服務業的發展趨勢和發展需求,配套開展新的檢驗檢測標準和技術研究,為檢驗檢測服務業走出國門創造更有力的技術支持。三是鼓勵本國檢驗檢測機構積極爭取國際認可資質并開拓海外檢驗檢測市場,通過與國際客戶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不斷提升我國檢驗檢測機構在國際檢測市場上的品牌知名度。

猜你喜歡
市場化改革十三五技術創新
低油價背景下我國天然氣市場分析與展望
技術創新路徑下的產業結構調整機制研究
營改增稅制對鐵路運輸業的影響和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