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各族居民對當前社會貧富差距的認知研究

2015-10-13 02:24赫劍梅馬忠才
紅河學院學報 2015年6期
關鍵詞:貧富差距富人窮人

赫劍梅,馬忠才

(西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學院,蘭州 730030)

一 社會心態與社會和諧

馬克思主張客觀存在決定主觀意識,階級分化導致階級斗爭。西北民族地區在現代化、市場化進程中,個體或群體之間因社會經濟地位的分化而產生了經濟資源、權力資源和聲望資源分配和占有的不平衡。那么,各階層是否會因此而形成相應的階層意識,并有進一步發展為集體行動的可能?

韋伯對馬克思的觀點表示質疑。他認為,主觀意識與客觀地位沒有必然的、決定性的聯系,主觀意識與社會行動之間同樣并非決定性的聯系。換言之,階層分化、資源分配和占有的不平衡未必會促使社會主體產生階層意識,未必對社會不滿,而集體社會行動就更不確定。韋伯強調,階層分化、資源的分配和占有和社會態度、集體行動之間發生關聯,但關系并不確定,相應的因果關聯、連鎖反應需要一定的社會條件。[1]也就是說,資源占有的不均衡,可能導致階層意識的生成,進而導致階層之間的集體性對抗。但是,也可能正好相反,因為,階層意識和行動的生成和發生還需要滿足其他社會條件。

那么,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是如何看待當前的貧富差距的?我們將在下文中對以上兩種觀點進行檢驗,考察西北民族地區的少數民族是如何看待地位分化、貧富差距的。在檢驗過程中,我們先將所有樣本作為一個總體來分析各種社會態度的分布情況,然后引入各類社會客觀和主觀自變量進一步探討不同類型群體的社會態度差異。①

二 西北各族居民對收入差距的認知

本項研究從民眾對收入差距、差距大小、窮人和富人比例變化的預期、當前差異的態度、高收入者評價以及貧富歸因等若干方面,分析民眾對當前收入差距的認知和態度。

表1(單位:人;%)羅列了西北各族居民對收入差距的看法。其中,21.0%和27.1%的人認為收入差距是“完全合理”和“有點合理”,同時有32.8%的民眾認為不太合理,甚至有13.9%的人認為完全不合理??傮w而言,認為差距合理的人口比例相對更高,人們對收入差距基本上能夠接受。

表1 西北地區各族民眾如何看待收入差距

在回答“當前市縣之間的收入差距是太小了、太大了還是適中”的問題時,相當一部分人覺得收入差距太大了,其比例為64.0%,而26.9%的民眾認為差距適中,僅4.4%的人認為差距太小了(見表7)。然而,當我們問到當前單位里的收入差距時,而只有33.2%的人認為差距太大了,大部分人覺得單位里的差距適中,見表2(單位: %)。這與中國社會分層的基本特點是吻合的,即行業之間、地域之間、城鄉之間、職業之間、單位之間的差距往往較大,而單位內部、行業內部、職業之內等收入差距往往較小。這也是中國傳統社會“差序格局”、“不患寡而患不均”在當代社會的新演義。

表2 對差距大小的評價

我們還問了一些其他問題,如“您認為未來5年內中國的窮人和富人比例會減小、不變,還是增大?”認為窮人比例將會減少的人數(39.3%)與持增加觀點的人數(42.6%)只相差三個百分點,差別不大,說明民眾對窮人比例增減的預期較為中肯。然而,對富人比例變化的估計卻差異極大:62.2%的民眾認為富人比例會增加,僅11.7%的民眾認為富人比例會減少,見表3(單位: %)??傮w而言,民眾對社會貧富差距的發展趨勢的估計并不消積,甚至還有積極的一面,即認為經濟發展對大多數人的經濟地位的提高有益。當然,也不能忽略42.6%的民眾對未來的憂慮,他們認為窮人比例會增加。

表3 窮人和富人比例的預期

在表4(單位:%)顯示的社會態度中,也可看到不容樂觀的一面。有44.7%的人對“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的觀點表示贊同,甚至還有21.8%的人表示非常贊同。53.0%的人認為“差距對富人有利”,這一比重的數值偏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現實,民眾也表達了一種社會情緒。在問到“差距是否對社會安定有威脅時”,73.9%的人認為差距會對社會安定有威脅,人們普遍表示擔憂。這就奇怪了,盡管人們對未來經濟發展與自我地位的評價中肯,甚至略為積極,那么對差距的看法卻又較為悲觀,這反映出人們對未來的總體預期是好的,但是對一些社會問題仍心存疑慮,尤其是官員腐敗、資源分配不公、收入差距等社會問題的一種負向認知。

表4 對于當前差異的態度

在對“哪三種人最容易獲得高收入”問題的回答中,有助于我們理解上述結果的矛盾特點。在第一位的排列中,56.1%的人認為“當官的人”最容易獲得高收入,只有17.7%的人認為是“有文化/學歷的人”,其他答案的比例都偏低。在第二位的回答中,有25.4%認為是“有資產的人”,同時21.5%的人認為是“有社會關系的人”。第三位中排在前面的是“家庭背景硬的人”。這表明,人們對當前社會中的分配不公和腐敗現象的認知和評估超越了社會現象的實際狀況,這與民族地區的市場發育不成熟有關。因為,大多數就業機會、生財之道、資源獲得都與“權力”的尋租行為分不開,能夠把握機會的人是與“權力”接近的人。然而,在對“哪三種人應該獲得高收入”問題的回答中,結果截然不同。排第一位的就是“有文化/學歷的人”,贊成比例高達55.1%,排第二位的是“有技術專長的人”,第三位的是“吃苦耐勞的人”,見表5(單位:%)?;卮鸾Y果與我們大眾的社會價值觀念中的正義觀、公平觀是一致的。民眾認為市場經濟時代,有差距是必然的,但是應該是公平和公正的,有學歷、有技術應該在勞動力市場占有優勢,通過勤奮努力獲得高收入,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通過不正當手段取得的非法或不合理收入是應當被禁止的??傊?,期望與實際之間的鴻溝,往往會引起人們的焦慮和不滿。

表5 對高收入者的看法

最后兩個問題與上一個問題是相互聯系的,即“為什么有些人是窮人”?在人們的意識和觀念中,首先是因為“缺乏能力和才干”,所以在社會中淪為“窮人”;其次是因為“運氣不好”,再次是“學歷低”,之后才是“機制不公平”和“社會上存在偏見和歧視”。由此可見,盡管社會不公,大多數人只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才干,仍然會成為中間階層或上等階層,不至于成為“窮人”,而只有那些在社會不公的環境下自怨自艾、怨天尤人的懶漢才會成為窮人,見表6(單位:%)。在為什么有人是富人的因素中,能力和素質仍然是首要因素,其次是因為“有門路”,再次是因為“勤奮”。我們把“能力和才干”、“品行”、“學歷”、“勤奮”歸類為個人績效因素,而將“運氣”、“社會上存在偏見和歧視”、“體制”、“有門路”歸類為社會外部因素。綜合上述研究結果發現,當前西北民族地區的居民在回答為什么有人窮或富時,都認為個人績效因素是最為重要的,強調個人的能力和素質、學歷、努力程度。不過,“有門路”也被列在了富裕因素的第二位,因此在強調個人績效因素的公平性時,也注意到了外部因素對社會公平性的干擾,見表7(單位:%)。

如上所述,西北各族居民對收入差距的合理性基本上表示認可,并指出盡管市縣之間的收入差距較大,但同一縣域內,特別是單位、行業、職業內部的差異都較小。民眾將貧困和富裕主要歸因于個人績效因素,但同時也注意到了社會外部因素的存在,大家認同公平競爭、合法經營獲取的收入和財富,以及由此形成的貧富差異格局,而對于那些由于腐敗、違法等造成的機會不平等、貧富差距持反對態度。

表6 對為什么有些人是窮人的歸因

表7 對為什么有些人是富人的歸因

三 結語

本研究的結論與已有研究有一致的方面,也有差異的地方。如以往認為中國社會中的不滿情緒如同“社會火山”,這一點被研究結果證偽了。但是,改革開放后利益受損群體包括農民、無業者等,相對而言,對“差距”的情緒更大。這些情緒都是由社會不正當競爭引起的,人們接受那種因為“個人能力和才干”、“個人努力”等獲得的收入和財富,而對于那些“走后門”、“拉關系”、“靠門路”的權力尋租行為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我們對于整體狀態良好的結論應該感到欣慰,但同時不應麻痹大意,盡管表達不滿情緒的人口比例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數大,加之群體行為有突發性和擴散性,我們應該從長治久安的角度來考慮,社會態度的關鍵在于是否公平、公正,這些都是制度建設的深層次問題。

注釋:

① 本文使用的數據來自兩次問卷調查。2009年8月,我們在寧夏吳忠市運用空間概率抽樣方法,采用調查員代填問卷的方式,共獲得有效問卷650份。2010年8月,課題組在青海實施問卷調查,具體操作與寧夏一樣,獲得553份有效問卷。

[1]李強.社會分層十講[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2]沈紅.中國貧困研究的社會學評述[J].社會學研究,2000,2(9):91-103.

[3]李培林.中國貧富差距的心態影響和治理對策[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01, 2(7).

[4]王培剛.當前各社會階層對貧富差距狀況的動態認知研究[J].社會科學研究, 2008, 6: 115-122.

[5]孫輝.貧富差距對社會和諧穩定的影響及其對策[J].思想戰線, 2006, 31(6): 1-6.

[6]朱光磊.如何認識目前中國貧富差距問題[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 2005 (4): 35-37.

猜你喜歡
貧富差距富人窮人
“富人治村”:好得很,還是糟得很
你是時間的窮人嗎?
像富人一樣去思考——讀《富人是如何思考的》
漸富人群
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中縮小我國貧富差距的幾點思考
窮人的尊嚴
針針見血罵哭窮人
報告
蔡昉:富足的“窮人經濟學家”
資本占有量差異、收入機會不平等與財產性收入增長——基于擴大貧富差距的機制分析和實證檢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