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古資料所見楚文化對蛇的崇拜與征服

2015-10-13 02:24
紅河學院學報 2015年6期
關鍵詞:人面楚文化山海經

陳 程

(長江大學文學院,湖北荊州 434023)

我國上古文明與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蛇首先所傳遞出的是我國先民的一種文化認同和民族信仰。遠古神話信仰的先祖多是以“人首蛇身”或“人面蛇身”為主要體現。文獻中記載很多,就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女媧人首蛇身為例,最早的文字記載于《楚辭·天問》:“女媧有體,孰制匠之?”王逸注:“女媧人頭蛇身”此后亦有文獻記載,如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載:“女媧蛇軀,伏羲鱗身”。在《山海經·海外西經》中:“軒轅之國,……人面蛇身,尾交首上”。記載了軒轅氏人面蛇身的形象。此外,龍蛇一體也是造成蛇崇拜的主要原因,龍是我國各族共同信仰,蛇成為龍的主體原型,本身是原始民族多元文化相結合的體現,也形成了蛇崇拜的廣泛性。[1]同時,蛇也是災難與死亡,罪惡與禍祟的象征,為人類所厭惡和恐懼,是先民試圖征服的對象之一。

江南之楚地自然條件良好,適于蛇種的孕育、生長。楚人在此篳路藍縷,開疆拓土的艱苦過程中,繼承了中華文化對于蛇這種文化元素的崇拜,同時更多體現的是對蛇的征服?,F結合有關楚墓發掘的考古資料,將楚人對蛇的崇拜與征服問題做一簡論,求教于方家。

一 楚人對蛇的矛盾崇拜

崇拜是人們在長期生活中形成的獨特的心理,包含恐懼和欲望。人們對蛇的崇拜含有吉兇的矛盾、蛇本身性格的善惡的矛盾,這種崇拜被稱為矛盾的崇拜。[2]楚人對蛇的崇拜同時又具有抗拒的心理,正是這種矛盾崇拜的體現。楚人最早對蛇的崇拜體現在對祖先崇拜和蛇神的信仰上。祝融是楚人所崇拜的始祖之一?!妒酚洝こ兰摇罚骸爸乩铻榈蹏扛咝辆踊鹫?,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薄渡胶=洝ずM饽辖洝罚骸澳戏阶H?,獸身人面,乘兩龍?!?986年考古發掘的山東青州蘇埠屯晚商8號墓葬中出土青銅器13 件中有銘文“”的記載。據有關研究,“”的兩邊為蟲,中間為鬲,即為融字,并推斷商代晚期有祝融一支在此居住。[3]而此處之蟲即為蟲蛇之類,獸身人面即為蛇身人面,可見蛇與楚先祖有著某種關聯。此外,楚人眼中的蛇有時會作為地主和社神的形象守衛祖先陵墓,成為楚人陰間的保護神,如《山海經·海外東經》“漢水出附禺之山,帝顓頊葬于陽,九嬪葬于陰,四蛇衛之?!薄逗M馕鹘洝罚骸败庌@之丘,在軒轅國北,其丘方,四蛇相繞?!边@種現象被解釋為祖先陵墓是一種禁地,需要蛇的保護,它是不可被侵犯的,具有神圣性。[4]可以說,楚人將祖先崇拜轉化到了蛇這種地主、社神之類的靈物身上了,其實這是祖先崇拜的另一種形式。出土的資料中,如信陽楚墓中的木雕蛇就寄寓了楚人對于先祖有靈蛇相伴,保護墓地的希望。

楚地多湖泊沼澤,草木茂盛,蛇類眾多。楚人在生產、生活中經常與蛇接觸,蛇的攻擊性又經常給人的生命帶來威脅,因此“蛇的象征符號功能往往是對立的、二元的”。[5]蛇一面是人們心中的神靈,代表著正義與善良,另一面卻是威脅到人生命的破壞與死亡的象征。原始人類為了保護自己甚至刻意將自己刻畫成蛇的形象,即“人的擬獸化”。[6]蛇的破壞性與邪惡的一面使得楚人望而生畏?!冻o·招魂》:“雄虺九首,往來倏忽,吞人以益其心些?!笨梢婒成咧惖膭游飳θ说耐{之大。此外,蛇往往也是災難與死亡的象征,特別是毒蛇、怪蛇往往伴隨著洪水、旱災的出現,甚至給人們留下一種恐怖的蛇患現象。如《山海經》中所載蛇患與災難現象:“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鳥獸莫居。有蛇焉,名曰肥遺,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保ā渡胶=洝の魃浇洝罚皽啘喼?,無草木,有蛇一首兩身名曰肥遺,見則其國大旱?!保ā渡胶=洝け鄙浇洝罚坝亩贾?,浴水出焉,是有大蛇,赤一首白身,其音如牛,見則其邑大旱?!保ā渡胶=洝け贝稳洝罚磅r山,其中多鳴蛇,其狀如蛇而四翼,其聲如磐,見則其邑大旱?!保ā渡胶=洝ぶ写味洝罚瓣柹?,其中多化蛇,其狀如人面而豺身,鳥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見則其邑大水?!保ā渡胶=洝ぶ写味洝罚┛梢?,上古神話中蛇也是一種邪惡的象征??梢哉f早期先民關于蛇的崇拜,主要是通過神話形式保存下來,而神話中的蛇多是災害與邪惡的化身。隨著人對自然觀察,對蛇認識的加深,知道蛇這種動物是可以被降服的。人類開始沖破這種矛盾的崇拜,選擇了對抗與征服。

二 楚人對蛇對抗與征服

考古資料中所見楚文化對蛇的對抗與征服主要體現在,楚文化考古發掘中的踐蛇、啖蛇、珥蛇、操蛇等現象。這些對于蛇的征服體現了楚人克服了對于蛇的崇拜與恐懼的心理,進而對抗與征服的過程。楚文化中對蛇的征服主要分為自然界鳥獸對蛇的驅逐和神巫對蛇的征服。

(一)禽鳥踐蛇、食蛇

禽鳥對蛇的驅逐、打壓來源于自然界中的踐蛇、捕蛇、食蛇的飛禽。這本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弱肉強食食物鏈的真實體現。而這些飛鳥對蛇的控制大量出現在楚人的墓葬中,體現出的卻是楚人對于蛇的懼怕和征服。在飛鳥中,鷹是蛇的天敵,鷹食蛇是常見的現象,安徽壽縣李三孤堆楚墓出土的攫蛇銅鷹(如圖1),就是楚人對于雄鷹食蛇的真實記錄。禿鶖也是先秦楚地常見的食蛇飛鳥之一,禿鶖亦作“禿秋”,《古今注·鳥獸》:“扶老,禿秋也。狀如鶴大,大者頭高八尺,善與人斗,好啖蛇?!痹诤彪S縣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之內棺漆圖上就有一幅典型的《禿鶖啖蛇圖》(如圖2),此圖意為禿鶖啖蛇,分為兩部分,都為中間兩蛇相互纏繞為一體,左右禿鶖圍而啖蛇之。又如長沙楚墓中出土的鷙鳥踐蛇木雕,有關考學者研究認為這種墓中鷙鳥是為了驅逐,鎮壓墓中邪祟的蛇。[7]楚墓葬中諸如此類的飛鳥踐蛇、啖蛇的現象十分多見。

圖1 安徽壽縣李三孤堆攫蛇銅鷹

圖2 曾侯乙墓禿鶖啖蛇圖

南方鳥類很多,楚地尤盛。鳳鳥是鳥中之首,“楚人的本土文化和自然條件產生崇尚鳳鳥的土著文化?!盵8]楚人將自然界禽鳥踐蛇、食蛇現象升華為圖騰信仰中鳳鳥對于蛇的踐踏與捕食,加入了神話色彩,是楚文化對蛇征服的開始。文獻及考古中關于鳳鳥踐蛇,食蛇的現象屢見不鮮。如《山海經·海內西經》:“開明西有鳳凰、鸞鳥皆戴蛇、踐蛇?!痹诔鐾恋暮苯犟R山一號墓絲錦繡上存有鳳鳥踐蛇紋繡(如圖3),紋繡整體圖案呈菱形,中間為紅棕絹鳳鳥踐蛇食蛇圖,外環七個小圓點,四邊外繡三角形紋的圖案?!傍P鳥踐蛇紋繡紋樣運用綜合式、延長式和內斂式等多種形式的卷云紋,整個紋樣飄逸靈動”[9]圖案整體上,鳳鳥居中噬蛇踐蛇,突出了楚人對鳳鳥這種吉祥物的崇拜和對蛇的抗拒與征服。湖北江陵望山一號墓彩繪漆木雕座屏鳳鳥啄蛇圖(圖4),中間二蛇相繞,成為一體,做保護之勢,蛇的左右兩邊鳳鳥各一只,居高臨下,威風凜凜,作攻擊之勢,形成對蛇的打壓。該墓出土的座屏雕上還刻有鳳鳥、鹿、蛙、小蛇、大蟒等五十多種動物意向,也存在大量鳥啄蛇的雕像。[10]此外,長沙楚墓中出土有大鳥覓蛇漆樽,蛇座鳳鼓架都是對于蛇的打壓,征服。

圖3 馬山一號楚墓絲錦繡上的鳳鳥食蛇踐蛇紋

圖4 望山一號楚墓彩繪漆木雕座屏鳳鳥啄蛇圖

(二)鎮墓獸噬蛇、啖蛇

楚文化中除飛鳥外,獸類也是鎮蛇的一個元素。出土文獻中最直接的體現是“鎮墓獸”?!版偰公F”是楚墓中常見的隨葬物,大量隨葬鎮墓獸是構成了楚墓區別于中原東周墓的標志。[11]鎮墓獸的噬蛇、啖蛇形象,說明楚人對蛇的恐懼。也喻示著鎮墓獸,辟邪之意。楚國的噬蛇鎮墓獸有戰國中期湖南湘鄉牛形山1號墓出土兩件,鎮墓獸作噬蛇狀,獸身,方座,黑色漆器,紅黃云雷紋,將蛇壓的不可動彈。[12]河南信陽長臺關楚墓食蛇鎮墓獸(如圖5),該彩繪木雕鎮墓獸,虎首獸身,頭生雙角,伸舌瞪眼,兩手持蛇,作吞噬狀,猙獰恐怖,雄壯威武,其鎮墓獸就具有驅蛇,辟邪之意。[13]又如湖北九連墩虎座鳳架下,兩虎緊緊踐踏著雙蛇,象征著對蛇的驅趕與征服。長沙馬王堆1號墓中一組鶩鳥銜蛇,怪獸啖蛇圖(圖6)生動體現了古人對蛇的一種防御措施。鎮墓獸作為墓地神獸,噬蛇、啖蛇形象多出現在楚墓發掘中,既是自然界野獸噬蛇的體現,也是神獸與蛇患、神圣與邪惡的對抗。

圖5 河南信陽長臺關楚墓食蛇鎮墓獸

圖6 馬王堆鶩鳥、怪獸食蛇圖

(三)神巫操蛇、控蛇

楚文化中除了飛禽走獸更存在通過人與動物結合的意向來對抗與征服蛇。楚人通過觀察并習得自然界的飛禽猛獸對蛇的打擊,不僅促進了對于鳳鳥的崇拜,更形成了人與鳥結合的神話形象,即為“人面鳥身”珥蛇、踐蛇的“蛇巫”形象?!渡胶=洝分杏写罅棵鞔_關于“人面鳥身”踐蛇之“神”的記載:

東海諸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黃蛇,踐兩黃蛇,名曰禺 。(《大荒東經》);南海諸中,有神人面,珥兩青蛇,踐兩青蛇,曰不廷胡余。(《大荒南經》);西海諸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弇茲。(《大荒西經》);北方禹疆, 鳥身人面,珥兩青蛇,踐兩青蛇。(《海外北經》)。

將人與鳥意向結合,形成“人面鳥身”形象,使人神化,具備鳥的珥蛇、踐蛇的能力。這些形象為“身體面部為人,有動物的神態或身上某些部位帶有動物的特征,則更強調其動物特性。[14]更有人扮成鳥之形操蛇、控蛇的。如河南信陽長臺關1號楚墓出土之錦瑟上的《靈巫操蛇圖》(圖7),圖中人物頭戴鳥首鵲尾帽,寬袖大袍,兩臂外伸,雙手如獸爪之形,各執一蛇。構圖多變,富于想象,極富詭譎神奇的藝術色彩。[13]該圖是《山海經》記載中“把(操)兩蛇”的神化,與書中記載相吻合,圖中人物應該是“蛇巫”。[15]通過蛇巫對蛇的控制。這都體現楚文化中人與鳥形象的結合,也就是前面所述人的“擬獸化”以此對抗蛇。

圖7 靈巫操蛇圖

圖8 曾侯乙墓神巫珥蛇踐蛇圖

從“人面鳥身”形象轉變為神巫形象是楚人對蛇征服的進一步加強。神巫、神人形象擺脫了“人面鳥身”這種對于鳥的依賴,轉向了對神巫控蛇的崇拜,通過借助蛇巫與神人的力量來征服蛇。操蛇、控蛇之神是我國古代神話中的重要神祗。在《山海經》存在有關楚國蛇巫控蛇的記載,“夫夫之山神于兒居之,其狀人身而手操兩蛇?!保ā吨猩浇洝罚?;“洞庭之山是多怪神,狀如人而載蛇,左右手操蛇?!保ā吨猩浇洝罚┏幕哂兄匚椎奶攸c,神巫擁有控制自然,超越常人的能力,其地位非常之高。那么神巫通過對蛇的征服、控制楚人因害怕而崇拜的蛇,也增強了神巫在楚人心中的地位。楚墓中“神巫控蛇”的現象可見一斑,如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漆瑟圖紋上的神巫珥蛇踐蛇圖(圖8),圖中這位神人左右耳旁各有雙蛇,足踏二蛇,胯下還是一對交纏雙首虺蛇。此外,曾侯乙墓內棺圖上武士手拿兵器,威武雄壯,也顯示了對蛇的驅逐。在湖北荊門出土的大武舞戚(圖9)舞具的圖像特點是:神人頭戴長羽,身披鱗皮,左右珥蛇,左手操龍,右手操蜺,腰部飾蛇,雙腿半蹬,足作鳥狀,胯下有龍,足踏日月。[16]又如湖北擂鼓墩二號墓青銅甬鐘上的操蛇神人跨龍圖(圖10),該墓葬是屬于楚文化中的曾國墓葬,圖中神人直腰昂首,雙臂張揚,兩手各擒一蛇,威武霸氣,雙足踏龍蛇形之物。上述之操蛇、控蛇皆為楚人所信仰具有非凡能力的神巫,楚文化中對于蛇的恐懼和征服結合了楚人重巫的習俗,最終在楚墓葬中以操蛇、控蛇之蛇巫的形式加以表現。

圖9 大武舞戚圖像

圖10 擂鼓墩二號墓操蛇神人跨龍圖

上述楚文化中對于蛇的征服主要表現在楚文化中鳥、獸對蛇的鎮壓,鳥的人形化與蛇的對抗,人形神巫踐蛇、控蛇,這也可以說是楚人征服蛇這種特殊動物的三個階段,即吳榮曾所說的“先有神話的鳥踐蛇或銜蛇的迷信神話,接著為鳥的人形化,最后產生了人形神怪踐蛇、操蛇之類的圖像”。[17]

三 余論

在楚文化中,蛇的象征符號功能常是對立的、二元的。一方面,蛇是一種與楚祖先相伴的靈物,是先主陵墓的地主與社神,是楚人陰間的守護神,代表正義與善良,與楚人的祖先崇拜是一致的;另一方面,蛇又是災難與禍患,破壞與死亡的象征,常給人生命帶來威脅。隨著楚人對蛇認識加深,破除了蛇崇拜,轉而對抗與征服。楚文化考古中的“蛇”征服現象,主要表現在楚墓發掘資料中鳥、獸對蛇的踐、噬、啖,鳥的人形化與蛇的對抗,人形神巫踐蛇、控蛇。而這一現象,也為楚文化中的信仰對象問題提供了一種新思考路徑,即楚文化并非“尊鳳貶龍”[18]而可能是“尊鳳貶蛇”。

[1]潛明茲.中國神話學[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4:251.

[2]寇雪蘋.先秦文獻中的蛇意象考察[D].西安:西北大學,2012:15.

[3]代岱.中國古代的蛇崇拜和蛇紋飾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8.

[4]蕭兵.委維或交蛇:圣俗“合法性”的憑證[J].民族藝術,2002(4):48-58.

[5]蔣棟元.善與惡的化身:蛇文化符號的闡釋[J].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1):58-62.

[6]聞一多.神話與詩[M].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31.

[7]孫作云.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漆棺畫考釋[J].考古,1973(4).

[8]曹珊.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鳳鳥紋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3:11.

[9]吳維偉.荊楚藝術文化考[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8.

[10]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陵望山沙冢楚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95.

[11]邱東聯.“鎮墓獸”考辯[J].江漢考古,1994(2):54-59.

[12]湖南省博物館.湖南湘鄉牛形山1、2號大型戰國木槨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

[13]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信陽楚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14]文日煥,等.中國少數民族神話概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67.

[15]王晶.從“蛇巫形象”探源《山海經》的原屬文化系統[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1:39.

[16]馬承源.再論“大武舞戚”的圖象[J].考古,1965(8):413-415.

[17]吳榮曾.戰國、漢代的“操蛇神怪”及有關神話迷信的變異[J].文物,1989(10):46-52.

[18]張正明.楚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298.

猜你喜歡
人面楚文化山海經
湘楚文化之楊家將與太極起源
荊楚文化 漆器之美——項目式美術課程設計的探究學習
秦楚文化交融的結晶:商洛花鼓
人面何去 桃花且笑
青藏高原首次發現人面巖畫
山海經里說了什么
山海經夫諸
第二屆楚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點摘編
西佛東漸宗教信仰對六朝人面紋瓦當的影響
人面桃花新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