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藝謀影片中的抽象色彩運用

2015-10-21 16:59郭巍
作家·下半月 2015年11期
關鍵詞:張藝謀運用

摘要 色彩作為一種藝術語言,具備極強的視覺沖擊力,能夠快速地傳遞給人們文字所無法表達的情感,激發觀看者產生與創作者一致的情感,升華作品的內涵?,F階段,人們已經感知了色彩的作用,而很多優秀導演更是將色彩合理地應用進了自身的影片之中,不僅強化了影片的色彩感,豐富了影片的背景,還提升了影片的可觀賞性,升華了影片的主旨中心。本文概述了電影色彩,分析了張藝謀影片中色彩運用的作用,并就張藝謀電影中抽象色彩的運用進行了分析,希望能為相關人士提供幫助。

關鍵詞:張藝謀 影片 抽象色彩 運用

色彩能夠傳遞語言信息,是電影中非常重要的語言之一。色彩能夠被用來營造氣氛,傳遞情感,揭示電影主題,升華影片主旨,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覺刺激。張藝謀是影視藝術行業里一位非常善于運用色彩的導演,他借助色彩向人們傳遞獨特的審美,不僅提升了電影的美感,增加了影片的藝術氣息,更為“張氏色彩運用藝術風格”奠定了基礎。

一 概述電影色彩

1 色彩具備象征性與情感性

色彩是事物的基本屬性,反映進人眼中能夠使人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進而激發人不同的情感。通常情況下,紅色代表了熱情、吉祥、火和熱;藍色代表了寧靜、理智、水和湖;而黃色則代表了希望、高貴、地位以及金錢。想要表達積極的情緒可以選擇明亮、艷麗的顏色;想要烘托悲傷、壓抑等消極情緒則可以選用陰暗、沉悶的顏色。色彩伴隨人類實踐發展,主要作用包括三個:印象、表現、結構。其中色彩的結構也就是象征。象征是色彩特有的藝術品格,是人類思想意識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共識,因此,因地域、文化差異,可能會存在較大的差異。

2 電影中的色彩

電影誕生的最開始,只有黑白兩個顏色。黑白顏色隔斷了電影與人們的生活,給人一種不真實的感覺。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增強影片的表現力和吸引力,藝術家們從未放棄對色彩及其運用的追求。在黑白電影之后,藝術家們也曾采用手工辦法對影片著色,但工作量巨大,且效果不是很好。上個世紀30年代,彩色在電影中的運用已經不受限制,然而彩影制作對繪畫有極強的依賴性。上個世紀50年代,彩色膠片開始投入使用,為電影色彩表現創造了條件。再到上個世紀80年代后,人們對色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色彩在電影中的運用越來越多,影響越來越大,并逐漸成為電影中的重要的藝術語言。

二 張藝謀影片中色彩運用的作用

1 體現歷史、年代

在色彩表現方面,張藝謀的手法極具張力,并極善于利用色彩體現歷史以及年代。例如,在影片《黃土地》中,張藝謀大量使用廣角鏡頭拍攝漫天的黃土地,不僅暗示了故事發生的時代,更為影片想要表達的樸實、蒼茫、悲慘、苦難情緒埋下伏筆。一旦觀眾在看到漫天的“悲涼黃色”之后,也更容易進入影片情緒。例如,在影片《紅高粱》里,張藝謀用一望無際的高粱地,泛著油光的桐紅色皮膚,甚至是空氣中漂浮著的淡淡的紅色迷霧,渲染出影片中人們鋪天蓋地的沉重、壓抑感。作為暖色調的一種,紅色具備極強的張力,反映在泛著油光的桐紅色皮膚上,可以帶給人心靈震撼,而反映在空氣中漂浮著的淡淡迷霧上,則讓人感覺到壓抑。張藝謀用紅色一張一弛的表現力宣泄了壓抑在人心中的“隱秘”,帶給人一種爆發的暢快感,充分體現了封建社會里處于壓抑環境的人們在遭遇外來侵略時的本能反應。再如,影片《活著》講述了主人翁徐福貴在大時代背景下從一個游手好閑的富家公子變成一貧如洗的苦難老人的過程,為了反映歷史、年代、時間的發展以及主人翁生活的變化,張藝謀在人物服裝上下足了“功夫”,新中國建立前夕到解放戰爭時期后的大煉鋼時代,張藝謀用主人翁衣著的變化以及黃綠色、藍灰色這些較為灰暗的色調,表現了大煉鋼時代人們的盲目、愚昧,再后面出現的紅袖標,又進一步地強調了人們的盲從心理,將觀眾帶入了那個特殊的灰暗年代,讓觀眾感知了當時壓抑的歷史環境。

2 記錄、反映生活

色彩不僅可以向人們傳達優美的畫面,還能夠幫助人們認知客觀世界。色彩是生活中客觀存在的,能夠對人的直覺能予以肯定。因此,將色彩合理地應用進電影藝術領域,可以有效替代文字,以一種更具藝術性的形式向人們傳達信息,幫助人們將現實中的感受移嫁于電影,讓人在記錄電影內容的同時,在頭腦中形成正確估量故事發展情節的“潛意識”??v觀中外電影,我們可以發現很多“相似”的場景,在我們的頭腦中“真實化”感覺,讓我們產生“這就是生活”的錯覺。不得不說,色彩記錄客觀現實的作用在此過程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電影《我的父親母親》描繪了一個由死亡開始的愛情故事。黑與白,記錄了20世紀90年代我國農村傳統葬禮的風俗習慣,張藝謀用顏色表達了葬禮的莊重與純潔,而葬禮又是對一個生命消亡的記錄,或者是祭奠。再來分析紅色,故事中的母親有一件紅色的棉襖,只有在重要的場合才會被穿在母親的身上,20世紀50年的愛情,沒有更多的手法表達浪漫和愛情,可張藝謀善用了“母親”衣著的異同,僅用一件紅色棉襖就輕易地渲染了少女年代“母親”對愛情的向往。再加上影片當中出現的紅圍巾以及淡綠色的頭繩都向我們暗示了故事的大團圓結局。影片《我的父親母親》的主色調是金黃色的深秋以及銀白色的隆冬,但草原、樹葉、樺林、白雪、紅襖,美人,卻無一不讓我們聯想到愛情,聯想到美好、幸福。影片中男女對話雖然不多,可是通過畫面的色彩以及背影音樂的渲染,卻能夠讓觀眾或喜或泣,色彩展示了自身“無聲勝有聲”的魅力。

3 營造意境氛圍

色彩具有魔力,如果將之合理地應用進電影藝術,色彩的迷幻特征將會為觀眾創造出意想不到的意境。借助色彩營造意境氛圍是色彩語言表達的最高境界。在電影藝術中,氣氛的營造、烘托主要借助于色調、色彩的對比。利用色調的對比,觀眾不僅能夠感知藝術家的情感,也能夠體會藝術家的創作意圖。在影片《英雄》中,張藝謀將黑作為了主色調,在服裝上則使用紅、藍、綠、白、輔助。在影片中,秦王自始至終都是單一的深重色,不僅呼應了秦王宮,更將秦國的霸氣、秦國的實力渲染得淋漓盡致。除秦王外,其余人物的服裝無論從顏色角度分析還是從明暗度角度分析,都相對較弱,這里不僅用黑色代指了權威和政治,也從側面表現出秦朝崇尚黑色的風俗習慣。在影片刺殺階段,張藝謀選用了紅色作為主色調,為刺殺活動蒙上了一層熱血激情,觀眾甚至可以從無名眼中看到他刺殺秦王成功,秦王血濺當場的復仇的血性和血氣。當秦王發現真相之后,無名刺殺失敗,希望破滅,張藝謀又選擇了寂靜藍;而當殘劍講述刺殺秦王的故事時,綠色又成了主色調,暗示了超脫仇恨之后的平靜,也暗示了人們對平靜無爭生活的追求。諸如此類的顏色運用還有很多,此處不再一一列舉。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色彩的科學運用可以為觀眾營造極佳的意境氛圍,讓觀眾在觀影的過程中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三 張藝謀電影中抽象色彩運用分析

1 紅色情結

有人戲稱觀看張藝謀的電影就像是參與了一場色彩的旅行。在張藝謀的作品中色彩的作用不僅是突出畫面造型,更是人物情感的宣泄。通過觀看張藝謀的作品,我們會發現幾乎所有的影片片頭字幕都是紅色的,如《英雄》《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等,張藝謀似乎格外偏愛紅色,更或者我們可以說張藝謀有紅色情結。因為除了片頭字幕以外,在服裝、道具、場景等方面,紅色也隨處可見。紅色遍布于張藝謀的影片,無處不在,燈籠(《大紅燈籠高高掛》)、高粱、新娘(《紅高粱》)、紅辣椒(《秋菊打官司》)、染布池(《菊豆》)、母親的紅棉襖(《我的父親母親》)……紅色的最大限度使用有效地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標注了表達的重點,美化了電影場景,也為影片增添了幾分俏皮可愛。當然,在不同的影片中,紅色想要表達的意義是不同的,有些代表了時間,有些代表了特定的歷史,還有一些沒有深刻含義僅僅是張藝謀個人對紅色的偏愛……總之,張藝謀借用紅色,成功地抒發了自身的情感。在《紅高粱》里,紅色象征頑強不息的生命力,是熱烈如火一般的愛情;在《大紅燈籠高高掛》里,紅色不是吉祥喜氣的代名詞,反而成為腐朽與悲劇的化身,讓人同情、無奈;而在《秋菊打官司》里,紅色不僅代表了頑強的生命,更指代了秋菊一根筋的性格特征。

2 追求濃郁色彩

色彩是張藝謀導演電影中最具個性特征的元素。多年來,張藝謀一直嘗試著利用色彩沖擊人的視覺,并將之付諸于行。利用夸張大膽的暖色帶給人視覺沖擊,再將色彩與故事聯系,借助色彩表達人物內心,推動電影情節發展。例如,《紅高粱》里的紅糖果實、紅高粱酒、紅臉漢子、身扎紅色束帶的迎親隊伍,濃郁的紅色貫穿了整部影片,帶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也使得人物的形象更為鮮明。再如,《滿城盡帶黃金甲》中,奢華的皇宮,雄偉的建筑,門窗立柱,甚至是玻璃裝飾,一切都是金燦燦的,光芒四射。黃色被打造成了畫面中的主色,就仿佛給所有的物品都披上了一層黃金外套,隨處可見皇家奢靡之像,給觀眾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張藝謀的影片中,色彩隨著環境情感以及故事發展的情節變化,而張藝謀想要實現的就是色彩與上述之間的有效融合。張藝謀的每一部作品中都包含了獨特的色彩基調,一脈相承的色彩運用方式特點在于不斷嘗試濃郁色彩鋪陳,力求色彩運用能實現突破。

3 冷暖色調對比運用

故事情節是色調選擇的依據,營造氣氛渲染環境的最佳方式是運用冷暖色調的強烈對比。在這種較為極端的顏色沖突下,觀眾的視覺會產生震撼,最大限度地集中觀眾的注意力,引發觀眾與創做人在思想上的共鳴。冷暖色調對比在張藝謀的影片中非常的常見,例如,在《大紅燈籠高高掛》里,紅色的燈籠與灰色的高墻形成對比,燈籠渺小卻個性張揚,帶給人暖意,高墻強硬冷清,包裹著燈籠,卻也有可能隨時將點點燈光吞沒。冷暖色調像是主人翁發展的兩個對立的極端,可能是主人公克服困難,從逆境中崛起,完成了自身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有可能是主人翁最終失敗,頹廢失意的人生。又如,在《我的父親母親》中,張藝謀運用了大量的對比色渲染回憶氛圍,用黑白色的葬禮與回憶中父母美好愛情相對比,用彩色象征浪漫與美好。

四 結語

作為藝術語言的色彩具備表現自身獨特的內在和外在形式的能力。相對于人類而言,色彩沒有國界限制,沒有地域限制,它以自身特有的形式向人們傳遞語言信息,而且很多信息的傳遞效果甚至比語言信息傳遞的效果還要具備優勢,色彩可以描述文字無法描述的信息,解決文字無法解決的問題。因為我們在用眼睛看的時候,我們在利用心靈進行溝通,理解和解釋。正因為色彩引發的情感共鳴勝過千千萬萬的言語,這也就是為什么張藝謀導演的很多并沒有太多語言對話的電影能夠取得令人振奮的票房收入的原因。張藝謀是電影界一個座豐碑,而張藝謀電影,更像是一把幫我們打開世界電影藝術大門的鑰匙,使我國電影走出國門面向世界。

注:本文系黑龍江省藝術規劃課題(2013B064)。

參考文獻:

[1] 薛秀平、宋艷峰、王錚芳:《張藝謀影片中的色彩心理分析》,《電影文學》,2010年第19期。

[2] 萬莉:《淺談張藝謀導演影片中的色彩運用》,《美術教育研究》,2013年第20期。

[3] 田一然:《淺談張藝謀影片中的象征主義因素具體運用及生命意義》,《戲劇文學》,2010年第5期。

[4] 印婭:《意象的符碼——張藝謀影片中象征手法的運用》,《電影評介》,2012年第8期。

[5] 周明霞:《解讀張藝謀電影〈紅高粱〉中的色彩運用》,《電影評介》,2011年第17期。

[6] 張榮美:《解讀張藝謀電影中色彩的運用——以〈紅高粱〉為例》,《電影文學》,2010年第23期。

(郭巍,牡丹江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講師)

猜你喜歡
張藝謀運用
不會打哈欠的張藝謀
70歲那年會在干什么
張藝謀,越輕松越出色
“贊賞發現”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游戲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巧用插圖,注入課堂活力
張藝謀的摳門
張藝謀歸去來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