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及應用效果評價

2015-10-21 16:40安中成
中國醫學人文雜志 2015年10期
關鍵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建立應用效果

安中成

【摘 要】目的:探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及應用效果。方法:本縣在2002年1月至2003年1月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觀察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前后主要傳染病的發病率、罹患率及二代發病率情況情況。結果:與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前相比,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后,呼吸道傳染病、消化道傳染病、蟲媒傳染病的發病率明顯降低(p<0.05)。與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前相比,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后,甲型肝炎、麻疹的罹患率及二代發病率明顯降低(p<0.05)。結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可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具有良好的預防及控制作用,值得推薦。

【關鍵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建立;應用效果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已經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的、對公眾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損失的傳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疫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發公共事件[1-2]。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害極大,不僅對人民的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而且不利于社會的穩定。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對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本縣在2002年4月至2003年4月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觀察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前后主要傳染病的發病率、罹患率及二代發病率情況情況?,F將具體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的人口數字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疫情資料來源于國家疫情監測報表。在2001年,我縣共有人口數465400人,在2002年我縣共有人口數472600人。

1.2 方法

我縣建立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為:(1)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組織、應急預案及應急指揮系統(包括應急指揮室及應急工作隊)。(2)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組織、應急指揮室及應急工作隊人員的培訓工作及演練工作,強化其應急事件處理能力。(3)建立和完善應急網絡情報系統,加強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理,避免時間蔓延擴大。(4)配備先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實驗室檢測設備、加強實驗室建設、配備專業實驗室檢驗人員,提高應急事件檢測水平及應急防控能力。(5)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儲存充足的應急事件接種疫苗,配備應急事件專用車輛,保證應急事件后勤共做有條不紊地進行,為應急事件的處理提供保障。

1.3 觀察指標

觀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前后主要傳染病的發病率、罹患率及二代發病率情況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我們采用SPSS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并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并作t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前后主要傳染病的發病率比較

與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前相比,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后,呼吸道傳染病、消化道傳染病、蟲媒傳染病的發病率明顯降低(p<0.05)。見表1。

表1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前后主要傳染病的發病率比較

組別 人口數 呼吸道傳染病

(/十萬) 消化道傳染病

(/十萬) 蟲媒傳染病

(/十萬)

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前 465400 526(113.0) 248(53.3) 15(3.2)

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后 472600 329(69.6) 180(38.1) 3(0.6)

χ2 146.1 89.6 36.5

P <0.05 <0.05 <0.05

2.2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前后爆發疫情的控制效果分析

與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前相比,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后,甲型肝炎、麻疹的罹患率及二代發病率明顯降低(p<0.05)。見表2。

表2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前后爆發疫情的控制效果分析

組別 爆發(起) 罹患率(%) 二代發病率(%)

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前 甲型肝炎 5 9.9 2.0

麻疹 13 19.0 5.2

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后 甲型肝炎 2 3.1* 0*

麻疹 7 7.6* 0*

注:*表示與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前相比,p<0.05。

3 討論

近年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國內外頻繁發生。國際上第一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香港發生,在以前僅能感染禽類的禽流感病毒亞型感染人類,導致6發生死亡。在2003年,“非典”疾病爆發后,更加暴露了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無完善健全的應急處理機制,應急處理效率低、處理效果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具有巨大危害,例如在流行性疾病爆發后,大批的患者被感染,患者的身體健康受到了嚴重危害,嚴重者甚至導致患者發生死亡,此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爆發后,容易造成人們恐慌,嚴重破壞了社會的穩定與和諧。正是由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嚴重危害,所以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顯得迫在眉睫[3]。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的建立,建立了應急事件組織機構,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落實了組織保證;應急處理預案的完善為應急事件的處理提供了方案支持,做到有條不紊地進行應急處理;應急指揮系統的建立,在應急事件的預防及爆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疫情控制中起著指揮領導作用;疫情情報系統的建立,能夠加強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控,在事件發生后能夠第一時間了解事件發展動態情況,并采取有效應對措施,防止疫情擴散;改善實驗室條件,配制先進檢測設備及專業檢驗人員,能夠提高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能力;后勤保障工作的完善,能夠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提供支撐及有力保障,保證應急措施的實施能夠順利進行。

本市在2002年之前未制定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在2002年1月至2003年1月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將2年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情況比較后發現:與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前相比,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后,呼吸道傳染病、消化道傳染病、蟲媒傳染病的發病率明顯降低(p<0.05)。與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前相比,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后,甲型肝炎、麻疹的罹患率及二代發病率明顯降低(p<0.05)。本研究說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的建立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具有良好的預防及控制作用,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趙飛,傅承主,矯涌本.國內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系統建設研究[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2012,9(2):25-29.

[2]邸澤青.我國衛生應急現狀和發展策略探討[J].中國公共衛生信息管理,2008,24(5):639-640.

[3]譚國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建立及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3,4(21):50-52.

猜你喜歡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建立應用效果
基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衛生應急人力資源管理分析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微博、微信的議題呈現異同
建立良好的公證質量保證體系措施研究
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品德與生活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C 語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化療聯合CIK細胞治療卵巢癌的臨床觀察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四肢創傷復雜創面的臨床應用分析
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談森林管理管理體制的創新
企業核心能力理論在三星電子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