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人文內涵,讓課堂“綠”意盎然

2015-10-21 19:38黃愛姑
教育藝術 2015年3期
關鍵詞:凡卡人文精神語文課程

黃愛姑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闭Z文教師應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挖掘語文教材的人文內涵,發揮語文課程對學生價值觀的導向作用,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既學語文,又學做人,實現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落實課標精神,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一、發掘真味,提升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的“教材編寫建議”中指出:語文教材選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難易適度,適合學生學習。我們教師都知道,教材是語文教學的憑借,縱觀現行小語教材,我們可以看出教材的選文都是一些文質兼美的作品,語言有典范性、文學性,內容有思想性、文化性。在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我們要善于把握時機,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內涵,發掘出文章的真味,引導學生去體味和感悟,使學生受到感染,于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人文意識。如教學《我家住在大海邊》這一課時,教師可抓住詩歌的音韻美,讓學生通過多次不同方式的朗讀,體驗詩中蘊含的人文精神。首先,應騰出時間讓學生試讀、互讀,在讀中整體感知,然后借助圖片,重點指導朗讀“天藍藍,海藍藍”和“海邊有個月亮灣?,在讀中理解體會天空、大海的顏色美和形狀美。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主研讀,讓他們伴隨著海鷗叫聲、波濤翻滾聲進行欣賞閱讀,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這樣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在感受到詩歌的文字美、音韻美的同時,既產生了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進而懂得:愛護大自然,就是愛護我們人類自己。在這樣的教學中,教材中的人文內涵得到深層挖掘,學生由此受到了保護環境、熱愛人類共同的家園等良好的基本道德規范的教育,為他們長大做—個合格的公民奠定了基礎。

二、引導生活,提升能力

語文與生活聯系緊密,語文是生活的外延,生活是語文的天地和資源。語文教學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課程標準》)。教學中,我們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走向生活,盡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空間;溝通課堂內外,把語文學習指向生活,指向社會,指向人際交往;把語文學習的過程與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升華學生的思想境界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中領略社會的多彩,體悟生活的豐富,不斷地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例如,教學《小鬧鐘》一課,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之后,我并沒有就此給教學過程畫上句號,而是通過讓學生說說學了這篇課文之后最喜歡誰,激起學生情感的浪潮。當學生爭先恐后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師及時點撥:“你們平時是不是也能體會到別人的辛苦呢?我們自己該怎樣做呢?”于是就有了學生“我媽媽通宵上班,早上在家睡覺,我不吵醒她?!薄拔覟閶寢屗蜕弦槐??!薄拔規蛬寢尨反繁??!钡瘸錆M人情味的回答,學生的道德情感在回答中得到了升華。在學生有了情感上的認知后,我又趁熱打鐵,讓他們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媽媽、對家人的愛。一段時間后,家長們普遍反映,孩子變得懂事多了。顯而易見,通過這樣的延伸拓展,學生從課堂走向課外,從教材走向生活,他們已經把情感轉化成具體行為,關心他人、孝親敬長的人文精神的種子已在學生的心田生根。

三、寬容學生,體驗博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以上表述強調語文教學要立足學生實際,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到語文課程的涉及面非常廣,許多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著較大的距離,學生對課文的情感體驗常常難以與作者的情感同步、有時甚至相悖這一實際,要注意到對文本的理解存在開放性,不同讀者可以有不同看法,也會有各自不同的理解角度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多給他們以寬容,讓學生體驗到平等、和諧、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愛、理解,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才會成為一種發自內心的充滿信心和激情的生命過程,而教材也才能成為促進學生充分發展、有效激活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一種憑借。如教學《凡卡》一課,我讓同學們反復朗讀凡卡向爺爺呼救的句子時,有個同學突然飽含深情地脫口而出:“快來吧!親愛的爺爺……”。本是一次充滿人文關懷的感情朗讀,卻引得同學們哄堂大笑。面對這突然爆出的笑聲,此時教師如果沉下臉來進行一番嚴肅的評說,那么課堂氣氛肯定會變得僵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因此而大受打擊。我想,學生未必缺乏同情心,只是他們“泡在蜜罐里”,缺乏對苦難生活的感性認識,隨著對課文理解的深入,他們的情感也會逐步產生共鳴的。所以,我對這笑聲采取了寬容的“冷處理”,稍作停頓之后,我用低沉的語調對同學們說:“是啊,親愛的爺爺再不快來的話,凡卡會怎么樣?”并引導學生繼續朗讀體驗。同學們讀道:“我只有死路一條了……”這時大多同學沉浸在對凡卡的深切同情之中,不少同學聲音哽咽,雙眼閃著淚花。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習充滿了信心和激情。課末,當我讓他們發揮想像,寫寫“凡卡來到爺爺身邊”時,一句句對凡卡美好的祝福從他們的筆尖流淌而出。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充滿了人性的寬容,學生在平等的氣氛中自然而然地體驗到博愛的人文精神,并在具體的想象中進一步得到內化。

四、多維思考,挖掘人文底蘊

多元智力理論告訴我們,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強項;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是多維的,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也是多元的,對同一問題,往往會有不同的見解?!墩Z文課程標準》也指出:語文教學“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要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留給學生廣闊的、自由的思維空間,引導學生多角度思維,從而充分挖掘語文的人文底蘊,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例如教學《我的戰友邱少云》,對“邱少云在烈火燒身的情況下,心里可能怎樣想?”這一問題,學生經過討論,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大部分同學都認為邱少云可能這樣想:為了這次戰斗的勝利,我不能動,否則整個作戰計劃就會全部落空。但是,有的同學卻認為:邱少云可能會想,如果我跳起來,就算活下來,也太沒面子了。學生這樣的回答,乍一聽,似乎走上了岐途,但仔細一想,學生這樣的想法也是合理的。于是我對同學們說:“這位同學的想法也有道理,就算活下來,也太沒面子了,以后誰還信賴他呢?所以,我們要做個值得……”學生自然而然地接著說:“值得信賴的人!”無形中,也對學生進行了一次生動的誠信教育。這一教學案例告訴我們:教學中允許學生多維思考,不僅能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而且能使我們的課堂充滿人文氣息,使學生獲得更多感受人文內涵的機會,并由此內化成他們的自身素質,成為學生內在的人文精神。

總之,語文教學必須以人為本,充分利用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努力為學生提供表現人文精神的機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

(本欄責任編輯 項珍)

猜你喜歡
凡卡人文精神語文課程
醫學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實施路徑研究
《凡卡》續寫
新文科背景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教學改革研究
如何在高中歷史學習中培養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種文化的自信
以端午節為例談傳統節日作為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實施
站在語文課程的高度教學
克隆快樂
豐富情感,打造朗讀底座
集中掃描動詞,想象透視畫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