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研究的歷史語境

2016-03-16 18:04王習勝
皖西學院學報 2016年6期
關鍵詞:關懷人文政治

王習勝

(安徽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安徽 蕪湖 241000)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研究的歷史語境

王習勝

(安徽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安徽 蕪湖 241000)

以時代課題面相出現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命題,并不簡單的是黨和國家意識形態教育的頂層設計或行政命令的產物,而是有其特殊的歷史語境與意蘊的:思想解放和改革開放是該命題出場的宏觀歷史背景,馬克思主義哲學之人學探索是該命題出場的思想先聲,經濟社會生活人文缺位是該命題出場的現實動因,黨和國家的頂層設計是該研究漸成氣候的根本保障。全面而且深刻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命題的歷史語境,對于我們全面而且深刻地把握這個時代課題的內涵特質,切實而且富有成效地落實和實現這個時代課題的基本理念和根本任務是有助益的。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歷史語境;頂層設計

“思想政治教育”因其較多文論缺乏厚重的學理性而飽受其他領域研究者“耍嘴皮”的詬病,同時,亦因其意識形態乃至其政治教育的特殊任務而被一些人有意或無意地被貼上“政策注釋學”的標簽。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課題的研究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著這樣的情況,比如,我們從媒體上搜索“人文關懷”詞條[1],大多都將其歸因與歸置于中國共產黨第十七代表大會報告。這些詬病、錯解和誤讀,一方面在提醒我們要以嚴謹的科學精神認真對待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問題研究,另一方面也在促逼我們要以嚴肅的科學態度認真清理那些錯解與誤讀。就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課題研究而言,我們首先要做的便是對這個命題的出場作必要的歷史語境澄明。

一、思想解放和改革開放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命題出場的宏觀歷史背景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研究出場的宏觀歷史語境應該是“文化大革命”之后的思想解放運動,以及黨在實踐中實施的改革開放政策。我們知道,在當代中國歷史上有多次思想解放運動,每次思想解放運動都是針對特定的思想問題而開展的。比如,“五四時期”的思想解放運動針對的是孔學和封建禮教對中國社會發展現代化的束縛,要破除的是“祖宗之制不可違”的思想禁錮;延安時期以“整風運動”為標識的思想解放運動,針對的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問題,要破除的是把馬克思主義當作教條的思想禁錮;而“文化大革命”之后開展的以“實踐是檢驗真理標準”為主題的思想解放運動,針對的是“文化大革命”之后仍然存在的“兩個凡是”①,要破除的是個人迷信的思想禁錮,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的歷史性轉折,為開創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奠定基礎;1992年以鄧小平南巡講話為標識的思想解放運動,主要是針對改革開放中“左”的思想,破除市場經濟姓“社”姓“資”的思想禁錮。此后又開展多種形式的思想解放運動,比如,社會主義混合所有制形式是姓“公”還是姓“私”的問題等,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起到了思想開導的重要作用。

我們這里所談的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課題之歷史語境的思想解放運動,主要是指“文化大革命”之后的那場思想解放運動。這場思想解放運動不僅僅是破除了個人迷信的思想禁錮,更是否定了“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的政治路線,給百廢待興的中國帶來了改革開放的新天地。改革開放政策不僅挽救了瀕臨崩潰邊緣的中國經濟,不僅給科學技術帶來了“春天”,也為國人了解世界,反思歷史,為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帶來了“春天”??梢院敛豢鋸埖卣f,沒有這次思想解放運動,以“現實的人”為對象的,包含著尊重人的個性差異及其主體地位,關心人的多樣性需求和情感性期待等多重語義的“人文關懷”這個全新的概念,不可能在中國內地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出現,更不可能出現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之中。

我們今天討論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課題的前提,沒有思想解放和改革開放這樣一個概念生成的歷史背景,沒有這樣一個對歷史背景的共識性前提,便無法具體地討論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思想生成的歷史語境問題,也就不可能準確地找到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所針對的乃至所要解決的問題癥結,更不可能找準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研究的未來拓展方向。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之人學探索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命題出場的思想先聲

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更是解放思想的急先鋒。改革開放打開了封閉的國門,給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也帶來了國際性力量的挑戰。就馬克思主義哲學而言,西方人本主義學派便是其最為尖銳的挑戰者之一。他們指責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是機械的物質決定論,在社會歷史領域是經濟決定論,不論在自然觀還是歷史觀上馬克思主義都是非人道的,是只見“物”而不見“人”的,是“人”的缺場。在回應西方學界的批判和質疑的中,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者“沖決了‘談人色變’的思想束縛”,在依據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對“人”的問題論述的同時,對“文革”中出現的“踐踏人的尊嚴、人的價值、人的權利、人的自由”[2]等現象進行了全面反思,在反思中逐漸深化了對人的本質和價值的理解,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理念的出場奠定了觀念基礎。

這場關涉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解放的哲學和哲學的解放”、關注的核心是“人的解放”問題[3](P7-14,20)的討論中,有幾個標志性事件和歷史性節點是值得我們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課題時認真回顧的。其一是1981年2月12日王若水發表在《光明日報》上的《認識論不要忘掉了人》一文,該文在肯定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標準的同時,指出“離開了人的標準、人的利益,就無從區別事物的益與害,好與壞”[4](P212-213)。雖然這篇文章中的“人”所指謂的仍然是類主體性質的“人民群眾”,并不是我們今天“人文關懷”所指謂的具體的、現實的人,但不要忘了“人”的提法,已經反映出學界開始重視和關注“人”的問題,而不僅僅是物質本體論或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問題?!叭恕币呀浽谡軐W研究中被凸顯出來;其二是1982 年學界就“人”是否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而展開的論爭。這場論爭雖然當時并沒有分出誰對、誰錯與誰勝、誰敗,但對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核心問題就是“現實人的解放”,對這個問題認識逐漸得到了學界的普遍認同和重視,而且,要努力矯正過去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只見規律不見人,只見‘理’不見人的做法”[2],也已成為學界的一個不可罔聞的聲音;其三是理論界開展的人道主義和異化問題的大討論。這場討論持續多年,在馬克思逝世100周年之際的1983年得到高峰。這場討論起初是就人道主義的本質、勞動的異化與人的異化等學理性問題展開的,后來卻涉及在當時社會中如何認識人的本質、人的解放、人的價值等現實問題,為理論界認識“人”——具體的、現實的“人”,而不是作為類之存在的抽象的“人”,為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確立“人學”研究的領域揭開了序幕;其四是對人性、人生以及人的尊嚴觀、價值觀、權利觀、自由觀、幸福觀等敏感話題展開的探討,逐漸形成了重視并滿足人的精神需要之正當性的重要認識。比如,有的學者就人生價值問題提出,這是“主體人的目的、需要和才能在與客體相聯系中,所表現出來的肯定性質和積極意義”[5];“人的價值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個人通過主體性和主體能力的發揮,創造社會財富,向社會做出貢獻;另一方面是社會尊重人的主體地位和權利,滿足人的需要,提高和發展個人的主體性和主體能力”[6],等等。到1995年前后,馬克思主義人學探索已經漸成氣候。有一個例證,那就是北京大學舉辦的人學高級研討班時不僅時長達4個月,而且有20多所高校的骨干教師參加。在研討班舉行的人學理論研討會上,關于生命價值的評估問題已有人提出了三重尺度的意見,即物質與精神的綜合尺度、貢獻與享受的對比尺度,以及動機與效果的相關尺度[7],相對于以往的生命價值評估只講“貢獻”不敢講“享受”而言,這在認識上是非常大的進步。此后的1997年4月26~28日,“首屆全國人學問題學術論壇”研討會在北京成功召開,“人”的問題研究不再是禁區,研究成果也不再是一家之言,而是呈現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良性局面。

這些研究成果及其共識的達成,雖然與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所要實現的訴求,比如,由關注“現實的人”而深入到“現實的人”的精神世界,由呼吁生命的隸屬權而拓展到人的心靈自由領域;由社會的人而深入到個體的人,由對大寫的“人”的尊重而拓展到從“自我”的角度認識人的價值觀念、思想癥結等,還有較大的距離,但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人的本質及其價值等反思和討論,畢竟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出場開啟了叩問致思的大幕。我們可以設想,如果沒有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人”的問題如此廣泛而富有影響的論爭,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能不能提出“具體的人”“現實的人”的概念,乃至合法地談論個人生存的意義和生活的價值問題仍有可能是未知的謎題。畢竟,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傳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之中定位的,是以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為其理論底蘊和人生價值導向的,是在社會主義革命的時代背景下生成的,在這種歷史語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具體的人及其精神需要和價值訴求是難以在其系統中找到存在之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充分依據的。

三、經濟社會生活人文缺位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命題出場的現實動因

馬克思主義人學并不否認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筑的決定性作用,只是要用辯證的思維方式認識二者客觀存在的關系。同樣,在經濟社會生活中我們也不能只是看到歷史規律的決定作用而忽視了社會生活中的人及其人文精神的存在及其作用。當代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革來自于改革開放政策的制定和實施,而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將國家基本的經濟制度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通過市場機制調節而不是按照一些主管部門的主觀意志配置社會資源。成熟的市場經濟既是道德經濟②也是法制(治)經濟③,當然包含著通過這樣的經濟方式實現人之全面發展的良好愿景,但是,中國社會嘗試的市場經濟是在沒有任何歷史經驗的情況下“摸著石頭過河”的,是在極為貧困的情況下開展的經濟運行模式的改革,這種特殊的歷史境況決定了它的“兩面性”之間的沖突無法避免:一方面,它激發了全社會成員的智力潛能,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另一方面,它也給新中國成立以來建立的道德信念和價值信仰體系帶來了極大的挑戰。一些人誤讀鄧小平提出的“貓論”——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片面地理解“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為“一切向錢看”披上了不應有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外衣。市場經濟試行初期,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坑蒙拐騙現象頻頻發生,貪贓枉法、行賄受賄幾乎成為“理所當然”,過去“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人格操守反而成為食古不化的笑柄,勤儉節約的品格被能掙會花的觀念取代,艱苦樸素的作風遠遠不及炫耀消費那樣能夠博得更多人的“眼球”,“革命”時期的道德不能適應“建設”時代的問題,人們的道德信念和社會信仰出現了歷史性的危機。在擁有越來越多的物質財富的同時,人亦由外而內被“物”所化,墮落為馬克思曾經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生活中的“拜物教”教徒,人生價值觀扭曲了,理應追求崇高的精神世界空乏了,忙碌的心靈無所安頓,人們只能看到冰冷的錢在激情飛舞,靈魂卻無所皈依,迷茫游蕩。于是,封建迷信沉渣泛起,歪理邪說活動猖獗,④這種不正常、不健康的精神生活的現象不僅在追憶也在真真切切地呼喚著曾經起到振奮人心、凝聚力量之“生命線”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再度勃興,使之在新的歷史境況中發揮其應有的安頓心靈的精神導引。

與現代經濟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科學技術,因為缺乏人文精神的充盈,也曾成為造成現代性社會生活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說來,科學與技術并不是一回事??茖W是理性的研究,是以知識體系的方式存在。作為人類理性的追求,作為一種嚴密的知識體系,科學的本義是要揭示研究對象的規律,以方便人們認識規律進而利用規律,彌補人們以直樸的方式生存和生活之不足,真正實現人對人自身、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本質性認識,從而實現人自身的和諧,實現人與社會之間的、人與自然之間和諧協調地發展,所以,“科學就其本性來說,具有真善美的品格”[8]??茖W之真,是求事物、事實之“真”,求事物、事實現象背后的內在規律之真??茖W理論就是對事物、事實發生、發展與變化的規律性表述,科學要呈現的是客觀對象存在和發展的真實圖景。由于每一個時代的科學家的認識能力和研究手段是有限的,因而每一時代的科學理論總是避免不了錯誤的存在,但科學卻以“真”誠的態度對待錯誤,所以,科學在本質上是反“假”的,反不能揭示事物、事實之規律性的“假”的理論,也反“虛假”的探究態度;科學之善,是目的善,是要體現科學研究活動之目的的“善”。求真的科學研究其目的不是為了求真而求真,而是為了人類美好的生活理想,為了人類的幸福生活去求真的,所以,科學的求真活動本身也是在踐履善行的活動;科學的美,既有體現其內容的形式美,也有其表達人類道義精神的人性美。其形式美表現在研究對象的深奧規律能夠被其用簡明的形式揭示出來,而這種揭示是在尊重和順應研究對象內在邏輯和存在方式的情況下進行的;科學的美還體現在對人類道義精神的追求上,有一位科學家曾經說道:應該感謝科學,科學不僅使生命充滿了快樂和歡欣,而且給生活以支柱和自尊心。真正的科學,其自身是充滿著人文和人道的社會活動。

科學是理性地認識客觀對象的活動,這種認識活動需要轉化為可以操作的技術才能將其所揭示規律之潛在功能展現出來,將其可能的意義和價值表達出來。但是,人們在運用技術時是持有其特定目的的,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科學是一種強有力的工具。怎樣用它,究竟是給人帶來幸福還是帶來災難,全取決于人自己,而不取決于工具。刀子在人類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來殺人?!盵9](P56)愛因斯坦的話所要表達的含義是:科學因其具有的改造認識對象的強大功能,如果應用得適當,它能給人類帶來福祉,如果應用不當,它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所以,應用科學的人是需要具備人文精神和道義德性的。但遺憾的是,在謀求財富增長以滿足占有欲的現代性社會,科學理性被人們執拗地降格為工具理性,淪落為人們滿足貪欲的手段和工具。馬克思在1856年發出的悲觀話語仍然適用于描述當代社會的某些景象:“在我們這個時代,每一種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夹g的勝利,似乎是以道德的敗壞為代價換來的。隨著人類愈益控制自然,個人卻似乎愈益成為別人的奴隸或自身的卑劣行為的奴隸?!盵10](P775)的確,失卻了人文精神關照的現代技術,猶如是失控的“潘多拉魔盒”,倒置了科學的目的與技術手段之間的應當關系,技術淪為一些滿足貪欲的幫兇,而另外一些被技術控制的人卻異化為技術的奴隸,成為麻木的動物。失卻了人文關懷的技術,不論是多么先進的技術,也難以給社會帶來與其物質產品豐富程度相匹配的精神產品,而沒有精神產品的先進技術造就的社會只能是追逐物質財富的“單向度”的社會,人也不再是物質和精神的統一體,而成為“物化”了的“單向度的人”,自然界的春天也不再是萬物萌動、生機盎然,被破壞了生態平衡、飽受污染的春天只能是“寂靜的春天”——嚴重的能源危機、環境污染、人倫道德的畸變……現代技術造就了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焦慮癥候。這種癥候也在呼喚著人文精神的歸來,在等待著人文關懷對茫然的心靈進行撫慰和安頓。

為應治焦慮等現代性癥候,首先出場的實踐科學是心理學。心理學率先打破了“文革”時期“偽科學”的禁錮,在作為一門實驗科學堂而皇之地邁入科學的殿堂的同時,它的應用領域——心理咨詢也摘掉了“江湖騙術”的帽子,摒棄了“資本主義腐朽沒落的象征”的惡名,浸入尋常百姓的心理生活。

心理咨詢發端于20世紀初美國的。早在19世紀后期,美國資本主義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其工業化和城市化等現代化建設在獲取了巨大的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導致了大量的社會問題,尤其突出的是人們在求職就業和職業適應性等方面所面臨的諸多難題。一些社會賢達試圖幫助民眾解決這些難題,由此而發起了一場“指導運動”。當時的“指導”內容主要限于求職就業中的疑惑問題,試圖幫助求助者解決選擇職業時所面臨的困難,同時也涉及如何改善學校的職業教育問題。由于其工作領域局限在“職業指導”方面,這個運動的倡導者雖然也使用了“咨詢”這個概念,但與正統的心理學研究的關系并不緊密。20世紀四五十年代之后,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開始介入“指導運動”。心理學家的介入不僅使得職業“指導”活動得到心理科學的學理支持,而且還大大擴展了“指導”的范圍——將原先的求職就業指導擴展到人生問題包括人生態度的指導。與此同時,指導的方式也發生了較大變革。比如,就指導者與被指導者之間的關系而言,不再是權威者與接受者,或者是家長與子輩之間的直接教導關系,而是成為真正的“咨詢”關系,即詢問與商量的關系;再如,咨詢的依據也不再過分依賴于某些指標的測驗,更不再濫用測驗,而是基于求助者的心理狀況的分析[11],等等。隨著心理咨詢得到科學化的發展,咨詢工作也越來越受到了人們的歡迎。每當人們有了生活的煩惱、人際的矛盾或心態上失衡時,很多人都會想到要去“看心理醫生”。20世紀 50年代末,心理咨詢開始走出美國本土,在世界范圍推廣和發展。1957年,我國臺灣地區率先引介了美國興起的心理咨詢工作,臺灣師范大學成立了首家心理健康中心,之后,臺灣地區又設置了心理衛生輔導部門。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香港地區開始推廣心理咨詢工作。改革開放后,我國大陸地區開展國際學術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多,心理咨詢也在因應社會轉型需要中迅速走過了由引介到參與再到自主創新的發展歷程,在學校、醫院和社會服務等領域漸次引用和推廣,并逐漸得到人們的認同和接受。

就心理咨詢的本義來說,其主旨是幫助求助者分析其情緒、情感困惑的原因,幫助但不干預其消解其困惑的路徑選擇,所以,心理咨詢師既要能夠與前來求助者在情緒上達致“共情”,營造良好的咨詢關系,又要在問題解決的路徑選擇上保持“價值中立”,不能向求助者灌輸價值立場,干預求助者的選擇取向。這種咨詢規則在大陸地區受到很大的挑戰。據心理咨詢師歸類分析,在大陸地區,前來咨詢者大致有四類需要,其一是遇到了挫折,遭受了痛苦,需要得到心理安慰;其二是有煩惱和隱衷,需要傾吐宣泄;其三是遇到了生活困難,需要得到解決的辦法;其四是面臨兩難選擇,需要得到定奪性的意見[12]。求助者希望心理咨詢師能夠幫助其想辦法、出主意,這樣的咨詢需求顯然與美國心理咨詢師所要恪守的“非指導性”“價值中立”等職業操守是相悖的。換一句話說,如果嚴格按照美國心理咨詢的原則要求,中國式的心理咨詢不僅在操作規程上有違規之嫌,在實際中也很難得到求助者的認同。這種困境也同時說明,在面對中國語境中的中國求助者,在面對中國求助者中國式的問題時,要真正解答他們的問題,僅僅依賴心理學知識是不夠的,進一步地說,僅僅依靠心理咨詢是難以完成這項工作的,它需要用帶有濃厚中國特色的中國式方法去解決。而在解決這樣的問題時,以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為主要內容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應在思想觀念層面擔當起解答者的角色責任,并發揮其獨特的人文學科的應有作用。顯然,這個作用除了必要的正確的“三觀”教育之外,當然地包含了對具體的人之差異性的需要及其情感期待的人文關懷。

四、黨和國家的頂層設計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研究漸成氣候的根本保障

黨和國家對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所作的頂層設計,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抓精神文明建設,即“兩手抓”階段,這是從精神文明建設的高度整體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人文關懷的階段;第二個階段是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培育和儲備人才階段,主要是培養能夠專門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人才和高端人才;第三個階段是在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中明確提出“注重人文關懷”的階段。這三個階段之間在思想政治的主旨方面是一脈相承的,第一個階段是第二個階段工作的前提,第二個階段是第三個階段工作的基礎,第三個階段是前二個階段工作目標和任務的深化和拓展。當然,第一和第二個階段也可以看成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課題生成的前期階段。

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課題生成的第一階段,鄧小平對思想政治工作的極大關注和高屋建瓴的指導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制度的總設計師,而他所設計的改革開放制度本身就內蘊了人文關懷的情結,這種關懷不僅以“中國人民的兒子”對貧困中中國民眾的物質關懷,也包括了對民眾合理利益需求的精神關懷。早在1978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他所做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報告,就非常鮮明地體現了人文關懷的精神。在那個物質財富極度貧乏、思想政治教育只能講奉獻不敢言索取的特殊年代,鄧小平能夠非常明確地指出:“不講多勞多得,不重視物質利益,對少數先進分子可以,對廣大群眾不行,一段時間可以,長期不行……如果只講犧牲精神,不講物質利益,那就是唯心論?!盵13](P146)這番話語真可謂石破天驚!試想,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夠對廣大群眾切身利益有所關照,又何談對受教育者人格和尊嚴、需要和情感的人文關懷?當然,那時鄧小平還沒有能夠使用“人文關懷”的概念,而更多的是從精神文明建設高度來談這個問題的。在20世紀80年代初建立經濟特區時,他就談到了“兩手抓”問題。后來,他在不同場合所講的“兩手抓”的內容雖在側重點上有所不同,但歸結起來就是既要抓物質文明建設,也要抓精神文明建設。1983年他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問題,而且“最根本的是要使廣大人民有共產主義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14](P28)。理想、道德、文化和紀律,正是中國社會特定歷史階段所需要的人文精神。

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課題生成的第二個階段,黨和國家在其頂層設計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從制度層面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比如,1983年7月1日,中共中央批轉下發的《國營企業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綱要(試行)》明確提出,要“努力造就一大批思想政治工作能手,一大批精通思想政治工作的專家”[15](P380-381);1984年國家開始設置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招收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本科生,之后又擴展招收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生和博士生;1986年5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國家教委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決定》,強調“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有專職人員作為骨干,以保證工作的連續性,不斷積累和總結經驗,提高工作水平”;1987年5月29日頒布的《中共中央關于改進和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決定》,除了要培養思想政治教育專職人員作為骨干力量,而且強調“要培養和造就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的專家、教授和理論家”。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課題正式生成階段,當以2004 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為標志。因為這個“意見”除了以往多次強調的培養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人才之外, 特別強調了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要“堅持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既講道理又辦實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要“有針對性地幫助大學生處理好學習成才、擇業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體問題,提高思想認識和精神境界”;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教育人、引導人,又要關心人、幫助人”……這些要求和意見已經充分表明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實質。根據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意見”,教育部于2006年7月23日頒布了“第24號”令,公布實施《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此“規定”不僅明確界定了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日常工作的“輔導員”的職業角色,而且非常明確地要求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相對于20世紀初期美國興起的求職就業之“指導運動”,我們應該不難理解,要努力成為學生“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的角色任務,體現了怎樣的人文關懷。據此,我們可以斷定:從“意見”到“規定”,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課題的基本意涵已經確定,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工作路向及其目標任務也已得到黨和國家的明確指定。

“文革”之后,經過30余年的思想解放,在轉變思想觀念、拓廣學術交流、應對社會性狀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黨和國家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審時度勢、與時俱進,兩次將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關懷”寫入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之中。在第十七次報告中,“注重人文關懷”處于報告的第七部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之中的第二節,即“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其語境中是建設“和諧社會”,前提是“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目的是“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在十八大報告中⑤,“注重人文關懷”處于報告的第六部分“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之中的第二節,即“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其語境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在“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的背景中“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目的是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營造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p>

澄明黨和國家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的歷史語境,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其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出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理念和新方法,這個新理念和新方法不是對既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就的否定,也不是要對正在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旗易幟——改變它的主旨和主題,而是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進行著力重點和實現手段等變革,以適應其所面臨的新情況和新要求。其二,從黨和國家提出的“注重人文關懷”的語境看,其目的就是要通過“關懷”體現現代社會中的人所應該具有的“人文性”。比如,在十七大報告中,“思想政治工作人文關懷”的指向是“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而在十八大報告中,則進一步希望現代國人能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能夠具有“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這些指向無一不體現當代中國社會其在現代化進程中所需要的人文精神。其三,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反復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關懷”,其目的仍然是2004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意見”中所強調的,那就是要“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

有鑒于此,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課題的研究重點不應該在于: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主線和主旨,闡釋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或原則的基本理論,糾纏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層出不窮的舊的或新的基礎概念,宣傳或注解我們黨和國家因新問題、新情況而出臺的系列方針和政策……;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課題的研究重點應該在于:診斷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思想癥結,探索有效的方法甚至是技術性的手段,著力幫助受教育者化解其思想困惑,改善教育對象的思想觀念,在實現其身心和諧的同時,改善其人際關系,培育其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社會心態,以“人文的精神”和“關懷的方式”,為當代中國社會正在實現的物質生活層面的小康社會、精神生活層面的和諧社會而發揮微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如果我們這個論斷是正確的,那么,以此審視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研究的既有成果——闡釋該課題所蘊涵的時代精神、理念內涵、思想資源、實施路徑、運行機制、基本原則等,固然是必要的,但卻是遠遠不夠的。從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課題的生成歷史中我們并不難以理解,這個課題本身是一個實踐課題,并不是一個純粹的理論問題;它需要的是切實可行的方法,以及確實能夠解決教育對象思想問題的實際效果,而不是“宏大敘事”式的觀念構想,繁瑣詮釋的抽象理論,不切實際的“正確”廢話,乃至“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空乏原則。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研究應該拒斥話語上的“假大空”,拒絕行動上的“貼標簽”。否則,那樣的“關懷”便是令人反感的“作秀”,不僅不可能將“關懷”落到實處、取得效果,還在褻瀆其“人文”所內蘊的崇高精神。

注釋:

① “兩個凡是”是指1977年2月7日《人民日報》、《紅旗》雜志、《解放軍報》社論《學好文件抓住綱》中提出的“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

② “打假”成為我國實施市場經濟初期抹不去的記憶。不僅民間有打假英雄,政府也特別重視市場經濟活動中的誠信問題。1995年,針對當時市場上假冒偽劣現象較為嚴重、干部群眾反響強烈等問題,中宣部、原國內貿易部在全國范圍內共同發起了“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試圖以“打假”的方式重塑社會的道德誠信。

③ 改革開放尤其是實施市場經濟之后,這30年是中國社會制定法律并付諸實施的最多最快的歷史時期。

④ 20與21世紀之交,偽科學與邪教在中國社會甚囂塵上,他們所宣揚的事情簡直令人匪夷所思,比如,數萬人在廣場上頭頂鋁鍋,接受外星人的信息,甚至有些人把一些魔術當作特殊人的特異功能不斷炒作,等等。

⑤ 此次報告的時間是2012年11月8日,主題是《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

[1]百度百科.人文關懷[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4377.htm,2016-08-06.

[2]薛德震.再談人在唯物史觀中的地位[J].學習與探索,1982(6):46-53.

[3]李鵬程.人的解放問題是馬克思實現哲學革命的思想綱領[J].學術月刊,1982(4):7-14,20.

[4]王若水.認識論不要忘掉了人[Z].北京:中國哲學年鑒,1982.

[5]萬俊人.論人生價值與人生理想[J].學術論壇,1988(1):33-37.

[6]袁貴仁.人學的基礎和核心[J].江海學刊,1996(1):83-86.

[7]辛世俊.北京大學人學高級研討班人學理論研討會綜述[J].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版),1995(2):121-122.

[8]陳甫金.略論科技異化問題[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6):45-48.

[9]愛因斯坦文集(第3卷)[M]. 許良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10]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陳麒.中國心理咨詢發展的歷史回顧與前景趨勢[J].中國臨床康復,2006(46):158-160.

[12]上官子木.心理咨詢在中國[J].社會,1995(6):46-48.

[13]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4]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5]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O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Study of Humanistic Car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ANG Xisheng

(Research Center of Marxism,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The proposition of humanistic ca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topic of the times, which is not simply the product of top-level design or administrative of our Party and national orders to ideology education. It has its special historical context and meaning. Ideological liberation and reform and opening up are the macro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appearance of the humanistic care proposi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study of the hominology of Marxism philosophy is the first thought to explore the humanistic ca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position. The absence of humanistic spirit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life is the real reason for the appearan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top level design of our Party and country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the study of the humanistic car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 comprehensive and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humanistic ca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bject of historical context is a help for our comprehensive and profound grasp of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issues and effectively implementing the basic idea of the topic of the times and the fundamental miss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umanistic care; historical context; top-level design

2016-09-20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3AKS013);安徽省宣傳文化領域拔尖人才(社科理論類)資助項目。

王習勝(1965-),男,安徽舒城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悖論、辯證法、意識形態和思想咨商。

G641

A

1009-9735(2016)06-0093-07

猜你喜歡
關懷人文政治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政治攀附”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現代就是細枝末節的關懷
人文紹興
情傾贛鄱 殷殷關懷
人文社科
誰來教“醫學人文”課
讓人文光輝照耀未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