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北朝統治者對儒學的政策詔令及其導向

2016-05-30 00:41趙彤
北方文學·下旬 2016年1期
關鍵詞:導向政策

趙彤

摘 要:儒家思想在中國歷代王朝中久經考驗而不衰,歸根結底是因為自身已經衍化成為統治階層進行封建統治的有力武器,能潛移默化中使人自我規范,保持社會穩定。而非漢族的北朝統治者,仍在一定程度上采取推崇漢儒思想、崇敬尊奉孔子、倡導儒學教育等政策,亦對儒學有所重視。

關鍵詞:北朝;政策;導向

經過漢代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統”以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措施,中原地區儒學深入人心。這種群眾基礎決定了由武力侵入中原的北朝少數民族統治者,必須延續中原地區儒學的統治思想。實際上,北朝統治者在儒學方面的政策詔令在一定程度上對國民思想建設產生了影響,從以下三方面簡要說明:

一、推崇漢儒思想

北魏政權在北朝歷史中持續時間最長,其中與其統治者自身對于儒家思想的必行性有著深刻認識,甚至其本人自覺或不自覺對儒學有著較高重視,孝文帝堪為典范?!侗笔贰の罕炯o第三》有言:

(孝文帝)雅好讀書,手不釋卷?!段褰洝分x,覽之便講。學不師受,探其精奧,史傳百家,無不該涉。善談莊、老,尤精釋義。才藻富贍,好為文章,詩賦銘頌,在興而作。有大文筆,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自太和十年已后,詔冊皆帝文也。

這種帝王之愛好導致上行下效,甚至從王朝父子祖輩之間代代相傳的傳統來講,無疑是一種示范,后世仍有遺風?!段簳ば㈧o紀》:

(孝靜帝)帝好文學,美容儀,力能挾石師子以踰墻,射無不中。嘉辰宴會,多命郡臣賦詩,從容沉雅,有孝文風。

史料中多次提及統治者對于儒家經典《孝經》、《禮經》的提倡,對于儒家的“禮制孝道”十分重視并發揚。由于初入中原,鮮卑語與漢語語言不通,這對于理解和統治中原有弊害。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漢語教育,甚至強制族人說漢語。針對儒家經典,他曾經令人將《孝經》翻譯成鮮卑語以便族人學習。

據《北史·魏本紀第三》記載:“十一年春正月丁亥朔,詔定樂章,非雅者除之?!睂τ诙Y制的重視,可從此類北魏針對樂制的改革略窺一二,表明其對雅正的追求。另外,在人才的任用以及選拔方式上,北朝的統治者也多根據其儒學才名定斷。比如,齊文襄王改變前朝擢取人才的范式,唯才是舉。尚書郎一職,擇取各地優質才人補位,只要是因才華出眾而得名的人士,皆被推薦提拔。甚至有才之士即使沒有位至高位,皆被收于門下,每當山園游宴之時,聚于一處,各展所長。這種統治者禮賢下士、重視漢儒文化的現象在北朝歷史中十分常見,如《北史·儒林傳上》的敘述:“劉芳、李彪諸人以經書進,崔光、邢巒之徒以文史達?!鄙踔撩獬俾殨r,也依據此原則?!侗笔贰の罕炯o第五》中:“戊申,詔百官舉士,舉不稱才者,兩免之?!?/p>

儒教在北朝后期,逐步走上一個較高地位,這種地位的確定,與帝王的偏好與支持密不可分。周武帝于建德二年十二月,召集群官以及沙門道士等人,于正堂高座,帶領眾人辨釋三教的先后排位,并確立“以儒教為先,道教次之,佛教為后”的次序。奠定了儒教的至尊基礎。與此同時,從培養下一代統治者的方面進行文學教育,設立了太子諫議四人,文學方面輔助十人,學士六人。而對于佛、道二教進行進一步打壓,周武帝于丙子年開始詔令禁斷佛、道二教,將經像盡毀,罷除沙門、道士等,令其還俗。種種統治者詔令使得儒教在其過程中奠定了重要地位。

二、崇敬尊奉孔子

北朝統治者對于儒家思想的推崇,也通過一定的儀式化手段達到尊儒的目的。統治者主動尊崇儒家至圣孔子,采取“確立圣人地位,厚賞圣人后代”的措施,漸趨漸進、步步為營。首先,尊孔復禮以正民心?!侗笔贰の罕炯o第三》記載:“二月乙巳,詔曰:‘頃者,淮徐未賓,尼父廟隔非所,致令祠典寢頓,禮章殄滅,遂使女巫妖覡淫進非禮。自今有祭孔廟,制用酒脯而已,不聽婦女雜合,以祈非望之福。犯者以違制論。其公家有事,自如常禮?!庇钟小熬拍甏赫挛煲?,詔禁圖讖秘緯及名《孔子閉房記》,留者以大辟論?!币哉哉撍枷?。

進而,立孔廟,祀孔子,封賞后人。太和十九年夏四月庚申,孝文帝拓跋宏臨幸魯城,并且親自祭祀孔子于廟中。辛酉,下詔立孔氏四人,顏氏二人為官。又下詔選取孔子正宗后人一人封為崇圣侯,邑一百戶,以此為孔子祭祀的一部分。并且詔令兗州當地為孔子建立園柏,修飾墳隴,又立碑銘,以求褒揚圣德。正光二年三月庚午,魏孝明帝行幸國子學,祭祀孔子,并且以顏回配。

三、倡導儒學教育

教育是對人思想進行根本性改變的手段,北朝的統治者對此也下了一番功夫。

首先,完善教育機構。北魏最為典型,因為明理的統治者認為,打天下是可以力取的,可在一時擁有,但是對于文化思想上的統治,還任重而道遠。因而北魏初期始,機構逐漸系統完善,人才逐漸增加,與統治者政策詔令以及思想傾向密不可分。北魏道武帝剛剛平定中原的時候,即使日理萬機,初興建國家都邑,但也不忘在文化上加以重視,以經術為先。他詔令立太學,并置五經博士生員上千人千有余人。天興二年春,國子太學生員增加至三千人,數量之驟增,體現出統治者對儒學的重視程度。延昌元年三月丁卯,宣武帝下詔曰:“遷京嵩縣,年將二紀,博士端然虛祿。靖言念之,有兼愧慨??蓢离酚兴?,國子學,孟冬使成;太學、四門,明年暮春令就?!边@一詔令促使國子學、太學等機構更加規范完善,從而間接促使儒學在較高階級中傳播影響。在北朝對于這種儒學教育機構的完善政策,在《北史·儒林傳》中梳理記載得較為清晰:

明元時,改國子為中書學,立教授博士。太武始光三年春,起太學于城東……太和中,改中書學為國子學,建明堂、辟雍,尊三老五更,又開皇子之學……宣武時,復詔營國學。樹小學于四門,大選儒生以為小學博士,員四十人。雖黌宇未立,而經術彌顯?!颀斨?,將立國學,詔以三品以上,及五品清官之子以充生選……正光三年,乃釋奠于國學,命祭酒崔光講《孝經》,始置國子生三十六人……永熙中,孝武復釋奠于國學……至興和、武定之間,儒業復盛矣。始天平中,范陽盧景裕同從兄仲禮于本郡起逆,齊神武免其罪……及天保、大寧、武平之朝,亦引進名儒,授皇太子、諸王經術?!瓏鴮W博士,徒有虛名。唯國子一學,生徒數十人耳?!T郡俱得察孝廉,其博士、助教及游學之徒通經者,推擇充舉。

其次,時常舉辦重要的儒學活動。天寶七年冬,齊文宣帝舉辦宮廷宴會,詔令朝臣文學者以及禮學官員參加,并令官員相互論議經義,親自臨聽。不僅如此,由于平時對儒學的研究,太子對經義的理解回答,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稱贊。天寶九年,當文宣帝在晉陽的時候,太子監國,還召集諸儒講《孝經》。這類的儒學文化活動比比皆是。如《北史卷十·周本紀下第十》記載:“戊午,幸太學,以太傅、燕公于謹為三老而問道焉?!边@類討論活動促使儒學在不斷發展。

有些時候統治者甚至采取強硬態度與手段,讓子女接受儒學教育。太平真君五年庚戌,魏世祖太武皇帝詔令,自三公已下至卿士的子息,都要到太學進學,而各種工伎騶卒的子息也要沿襲其父兄的手藝,不能上私立學校,違者其老師賜死,其人滅門。甚至這種教育政策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王權繼承者。天寶七年,文宣帝下詔任命國子博士李寶鼎為太子師傅。寶鼎去世后,又詔令國子博士邢峙侍講。太子雖然年紀輕輕,但溫裕開朗,有人君之度?!柏灳C經業,省覽時政,甚有美名?!边@讓齊文宣帝覺得,太子有漢人的性情本質,并不像他,因而想要廢太子立太原王。后來文宣登金鳳臺,詔令太子親自手刃囚徒。太子當時無法下手行刑,文宣帝因此而怒,親自用馬鞭打了太子幾下。這不難看出儒學的價值觀、道德觀對于帝王后人的影響,深入人心。

如此可見,儒學在北朝的影響與帝王的政策詔令以及思想導向是密不可分的。

注釋:

李延壽.《北史·齊本紀上第六》[M].中華書局.北京:1974.

李延壽.《北史·周本紀下第十》[M].中華書局.北京:1974.

李延壽.《北史·魏本紀第四》[M].中華書局.北京:1974.

李延壽.《北史·齊本紀中第七》[M]. 中華書局.北京:1974.

李延壽.《北史·魏本紀第二》[M].中華書局.北京:1974.

參考文獻:

[1]李延壽.北史[M].北京:中華書局,1995.

猜你喜歡
導向政策
以生活實踐為導向的初中寫作教學初探
政策
政策
“偏向”不是好導向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有些政策為何淪為“萬分正確、十分無用”
需求導向下的供給創新
犬只導向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