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放式網絡課程的建設與實踐

2016-05-30 10:48唐志航李慧王睿
黑龍江教育·高校研究與評估 2016年11期
關鍵詞:網絡課程高校

唐志航 李慧 王睿

摘 要:文章針對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資源分配不均、學生被動學習等問題,從網絡課程建設現狀出發,依托虛擬云平臺和世界大學城云平臺,提出了開放式網絡課程建設的路徑。

關鍵詞:高校;網絡課程;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6)11-0047-02

精品網絡課程共享平臺建設以網絡技術為支撐體系,具有先進的功能模塊及模塊布局等自定義功能,擁有無限的容量,可以實現遠程教學、網絡辦公、全民媒體個性化數字圖書館等功能,為高校建設了一座既虛擬又真實的學校社區平臺。精品網絡課程共享平臺是一個教育資源共享、教師教學、學生展示的平臺;學生還可根據自身工作或愛好需求,開展自主性、合作式、探究性學習。并且,空間也為師生提供了一個平等地展示自我的平臺、終生學習的平臺等[1]。

應用型本科主要培養面向基層和生產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其課程具有工程實用性強、內容復雜、難度大的特點,由于學制、學時、知識更新迅速等原因,同其他工科專業一樣,它存在教育滯后于現實需要的問題。精品網絡課程共享平臺的建設正好提供了一個創新網絡課程,促進課程建設,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運用信息技術分析解決問題。開發、應用和共享優質教育信息資源的平臺,為計算機類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因此,基于精品網絡課程共享平臺建設的研究具有重要而現實的意義。

網絡課程建設圍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網絡課程建設目標、建設內容、建設內涵,形成依托精品網絡課程共享平臺建設新模式[2],研究以程序設計開發類課程網站為紐帶的學生學習方式;從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應用體驗出發,研究高校網絡課程建設的應用效果,為提升專業的整體水平奠定基礎,為應用型本科課程建設探索新途徑。

一、網絡空間課程建設的意義

網絡空間課程是傳統的課程在網絡信息環境下的重新建設,是教師、學習者、媒體教材和網絡環境相互作用的內容和過程的總和,對推動教育改革和促進遠程教育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3]。

1.現代網絡教育應用發展的普及促使網絡課程推

廣網絡教育。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網絡教育成為一種速度更快、空間更大的新的教育形式。

空間課程作為網絡教育教學資源建設中最為核心的部分,是網絡教育發展的必然需求。

2.建設網絡空間課程可以推動素質教育。網絡空間課程有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能夠提高網絡教學質量。網絡課程建設拓寬了教學的空間,促進了教學模式的改革、教學手段的改革以及教學方法的改革,從而提升了教學質量。

4.推動網絡課程教育信息化。網絡課程建設有利于共享優質教學資源,解決了高等教育大眾化下教學資源緊缺的問題,是高校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

5.國家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的發展需要相關理論技術的支持和普及,而網路課程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的優勢。

探索開放、共享、應用和互動的網絡課程建設方法和教學應用模式,探索以世界大學城云空間為平臺的工科專業課程建設與教學新方式,課程與信息化結合,提高教學與學習效果,探究高校網絡課程教學應用的策略,將傳統課堂教學與網絡課程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應用于高校網絡課程,為高校網絡課程的教學應用模式提供參考,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二、網絡課程建設現狀

國外的網絡課程建設源自1999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提出的“知識分享”計劃,2001 年MIT 開放課程運動正式啟動,將所有課程的教學資料公布于網上,供全世界求知者免費使用。其開放共享理念、運作模式被各國諸多高校及組織機構所認同和效仿,并以各種形式展開研究。網絡視頻課程是開放課程運動中的新興力量,美國高校網絡視頻課程資源建設在眾多國外高校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其在全世界范圍內免費公開自己的教學資源,包括講義、作業、課件和課堂視頻等。美國高校在網絡視頻課程資源構建方面意識較敏銳、實踐經驗豐富,有很好的示范作用[4]。

中國開放教育資源協會在2003年將這一理念帶入國內,部分高校在網絡視頻課程資源建設中積極嘗試,力求突破。2011 年 3 月,復旦大學 《執拗的低音》講座亮相網易,成為國內首個在門戶網站上推出公開課的大學。5 月份西安交通大學在其校園網主頁上發布消息“西安交通大學網絡公開課開通”。6 月份,浙江大學推出中國首個由大學獨立設置的公益性課程開放平臺:開放課程網站和移動互聯網平臺,共享優質的教育資源。其后各 “985 工程”高校積極參與教育部組織的 “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項目,身居象牙塔的大學課程 “免費”走向社會大眾成為一種時尚、一種姿態、一種服務。國家級或省級精品課程、專業資源庫建設、校園網應用和優質核心課程建設與使用應運而生,盡管精品課程、資源庫、優質核心課程在建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理念先進,內容系統全面,但是由于缺少更新和交流互動,好看而不實用,沒有活起來,教師和學生使用不便,資源的應用效果不理想,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精品課程和資源庫重視申報建設,不重視后續使用、完善補充,重視理念創新,不重視應用交互,取得的成果不多。本科院校在網絡課程的建設方面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其在提高本科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方面的效果并不顯著,嚴重制約了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

三、開放式網絡課程建設的路徑

(一)開放式網絡課程建設的路徑

1.構建基于web3.0的主題學習模式。通過學習者參與主題群組活動,能夠構建具有共同學習興趣和需求的網絡學習共同體。

2.構建基于web3.0的自組織學習模式。提高教學資源建設的效率,豐富了教學資源的內容,能夠更加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學習興趣。

3.構建基于web3.0的開放教學模式。借助網絡環

境,在教師的組織幫助和引導下,學生充分利用原有的認知結構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主動解決問題,有效實現對所學知識意義的構建,充分體現“雙主體”作用。

(二)開放式網絡課程建設的實踐

主題開放式網絡課程主要是研究采用線上和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以提高教育質量。在主題開放式網絡課程學習模式下,傳統教室將成為學習的會所,集體做作業、答疑;教室在云端,學校在云端;教師成為會所的輔導員,與學生直接交談的時間增加;教師以研究為主,優秀教師可能成為自由職業者;學習內容以學生自選為主,考試針對學生自主選擇;課程體量小,分知識點學習,講課精,可重復學;大班授課轉變為小組討論。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互為師生;學習過程可在任何地方,學習方式靈活;數字教材輔助材料充分;在線作業、在線考試。

1.線上分為教師端與學生端兩大功能板塊。教師端:教師通過教師端上傳、制作微教學視頻,分享學習資源,梳理知識體系與公布對應學習進程,進行主題課程問答交流,通過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資源,提高教學知名度。

學生端:通過學生端學生可利用課余時間了解、選擇自己喜愛的教師的課程,與同課程學生進行在線PK,分享課程筆記,異地直播互動學習交流,利用題庫鞏固知識,了解職業并可進行職業規劃。

2.線下分為課程學習與學習交流兩大部分。通過線上了解教師在校課程安排,可利用課余時間上相應教師的課程,與教師線下交流,彌補線上交流的缺陷,增進師生感情。

通過線上認識在校學生,線下建立學習小組,進行學習討論、學習經驗分享與學習督促,并可參與各大高校的學習交流活動。

3.主要對象為大學生,針對大學課程安排開設各種主題課程學習板塊,通過微課教學,用最簡單的方式了解一門好課程,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讓教、學、評、測、練、小組、社交、職業規劃完美結合。

4.充分利用在校資源,將教師的線下課堂利用互聯網優勢上線,有效解決學校教師網絡教學視頻方面有很大空白的問題,讓學生足不出戶享受優秀的教育資源,同時為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5.建設空間網絡課程,進行課程資源的積累、教學方式的改革,包括空間資源積累、課程重構、教學方式、交流互動、課程考核、實踐教學、虛擬仿真、學習方式等內容。

依托虛擬云平臺和世界大學城云平臺,借鑒國內外院校網絡課程建設的先進經驗,以網絡課程建設為載體,以教師、學生為主體,按照邊研究、邊實踐、邊完善的思路,探討網絡課程建設的新理念,通過實踐驗證,改革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既有理論研究視角的創新,又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盧川英.基于慕課的網絡互聯課程混合式學習教學模式 研究[J].軟件工程,2016,(1).

[2]陳小燕.淺析在線開放式教育新模式——MOOC[J].計算 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3).

[3]劉曾,劉敏.席卷全球的新型在線教學模式[J].中國培 訓,2014,(3).

[4]李玲.MOOC分析及前景展望[J].才智,2014,(7).

猜你喜歡
網絡課程高校
云技術在士官職業教育中的應用研究與探索
網絡課程在學校教學中的作用
虛擬化技術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
網絡課程設計中學習動力培養策略研究
高校思政課網絡教育陣地開辟的探索與研究
淺析混合學習模式下的教師培訓網絡課程設計策略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