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計問題及對策

2016-05-30 10:48王凌峰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課程體系對策

摘 ? ?要:完善課程體系是高校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面,文章從高校課程體系設計包括的主要內容出發,主要探討了二本院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計中的七個共性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二本院校;課程體系;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16)02-0022-04

一、高校課程體系設計的內容

課程體系是高校教學體系的核心構成要素?!罢n程設置指一定學校選定的各類各種課程的設立和安排,是一定學校培養目標在一定學校的課程計劃中的集中體現?!盵1]我國高校擴招過程中,盡管專業設置和專業課程設置都與勞動力市場需求存在錯位與脫節,但是最主要的問題是專業課程設置與勞動力市場需要脫節[2]。因此,完善課程體系是高校提高辦學質量的重要方面。

高校課程體系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1)課程面向的勞動力市場類型與層次定位,回答“培養的畢業生去哪里工作,滿足勞動力市場何種需要”的問題。(2)總課時與畢業學分要求為多少,課時在各學年和各學期內部如何分配,課程之間時間先后如何安排?回答“學生在校期間學習任務如何安排”問題。(3)課程分類與結構,回答“課程滿足勞動力市場對畢業生的何種知識技能與思維素質具體要求”的問題。(4)專業課程如何具體開設,回答“學生在校期間具體學什么”的問題。(5)教學過程管理、教學效果評估與考核。本文主要討論前三點內容,部分涉及第四點部分內容。

截至2014年初,全國有428所高校開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同時由于人口紅利逐步消失、員工離職現象加劇、員工維權意識增強等原因,用人單位、勞動力市場對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筆者2013年起負責所在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本科課程體系制定,注意到一些典型問題,本文擬進行初步總結與思考。

二、課程體系與勞動力市場類型和層次的合理匹配

目前中國高校辦學層次大致分六個層次:985高校、211高校、省屬重點(俗稱“老二本”,基本上為1999年擴招之前即舉辦本科的高校)、2000年后由??粕竦摹靶露尽?、獨立學院(三本)、高職高專?!袄隙尽?、“新二本”、三本雖然都是本科院校,但“老二本”大多是省屬重點高校,有一定規模的研究生教育(每年招收數百人甚至上千人),而“新二本”、三本研究生教育基本為零或規模很小,因此“老二本”不宜與“新二本”、三本混在一起討論,但“老二本”、“新二本”在課程體系設計方面存在若干共性問題,本文不作進一步區分。

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二本院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大部分本科畢業生主要就業去向是到所在省份和周邊區域中小企業從事基層與中層工作,這就要求課程設置以及教學內容不能過于理論化和學術研究導向,實踐教學課時比例應保持必要程度,課程教學內容應滿足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不能過多以跨國公司和大型企業資料作為案例進行教學等。

三、課程總課時的設定

二本高??傉n時偏多是一個老問題,早在1998年教育部就提出適當壓縮課時。一本院??傉n時顯著低于二本院校,以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而言,武漢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140學分左右、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144學分,該校1學分17課時,合計2380課時。筆者所在高校1學分16課時,2012級人力資源管理專業195學分,合計3120課時,2014年下降到184學分,合計2944課時,甚至仍然高出部分東部同類高校,如溫州大學商學院2011級本科專業168學分(合計2688課時)。

本文認為,若按照每周教學5個半天,一個半天上4節課,剩余半天學生消化理解以及做作業等假設進行計算,一周20節課,一個學期20周,扣除考試周,一個學期19周,課時為19×20=380節課,按照16課時一個學分計算為23.75學分。按照大學6.5個學期計算(大四視為0.5個學期),大學四年要求154學分。以此類推,每周上課5.5個半天學分為170學分,每周上課6個半天為185學分。也就是說,按照16課時1學分計算,本科學分在150—185之間比較合理。一本高??梢钥紤]150—160學分,二本高??梢钥紤]170—185學分。

四、各學期課程與課時的均衡安排

大一、大二課時不宜過少,進大學后一部分學生出現放松放縱心態與行為,需要以適當強度的課時課程來進行抑制、引導。人力資源管理的專業課應集中在大二第二學期、大三第一學期開設。

大三第二學期課程應略少于大三第一學期,因大三第二學期學生要為求職、考研、考公務員、申請出國或者創業等做準備。大三第二學期應側重安排整合大二第二學期、大三第一學期開設課程知識的綜合性課程,比如“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英語”、“管理咨詢”、“創業管理”等。

特別是大四課程如何安排比較合理?[4]有文獻指出,大四學生面臨求職、考研、申請出國等壓力,而保研成功、工作已定的學生則開始實習、準備畢業論文,故大四學生上課積極性普遍不高[3]。本文建議大四第一學期開設2—3門課比較合理。且盡量提高課程與畢業年的相關度,求職、就業指導相關課程可以安排在大四。授課時間建議安排周一、周二或者周四、周五,安排在周末更好。如此安排,2—3門課通常課時大約在100課時左右,一天早中晚可安排11節課,則連續兩天22課時,4—5周也就是一個月左右即可結課,最晚10月份上旬結課。學生每周有五天的完整自主安排時間,10月上旬所有課程結束后可以有三個月的完整自主安排時間,能夠大大消除大四上課與學生求職、考研、實習之間的矛盾。

五、課程類型與課時比例:通用課程、通識課程、專業課程與政府規定課程

課程分類角度很多,但首先應體現課程與人才培養之間的內在聯系。結合我國國情,本文認為二本院校本科課程可以分為四大類:通用課程、通識課程、專業課程、政府規定課程。

第一是通用課程(General Purpose Curriculum),旨在傳授跨職業與跨領域,遷移度大、學習周期較長、學習難度較大、學生難以獨立或者畢業后難以抽出足夠成塊時間學習的知識與技能,通用課程強調“用”。在職業變動次數增加的無邊界職業生涯時代,要授人以漁,向學生傳授滿足跨職業要求的知識、技能、思維方式,提高學生高等教育投資回報率。

加拿大社區學院聯合會(The Committee of the Association of Canadian Community Colleges)提出基本就業技能(Essential Employability Skills)概念,指 “無關學生學科或專業,在工作、日常生活和終身學習方面發揮關鍵性作用的知識與技能”。加拿大安大略省高等教育與職業培訓廳(Ontario Ministry of Training,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要求安大略省管轄所有高校畢業生必須通過基本就業技能考核方能畢業,基本就業技能具體內容如下。

表1 ?加拿大社區學院聯合會高校畢業生基本就業技能的分類及要求

本文認為二本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應設置的通用課程有:管理溝通(管理技能)、心理與健康教育、職業規劃、漢語水平、英語(學習程度與學生專業和就業層次相匹配)、定量分析、信息技術(主要是信息技術概論、辦公軟件與通用編程)等。

漢語水平與定量分析課程需要單獨討論。筆者在2015級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設置調研中,很大一部分用人單位指出畢業生的漢語水平需要提升。華中科大要求學生參加中國語文水平達標測試,學生未達標不獲學位,值得借鑒。定量分析課程方面,國內二本院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均開設微積分課程,一些二本院校甚至達到160多課時,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實際工作中使用統計學的場合遠多于使用微積分,微積分應壓縮到64—80課時為宜。

第二大類是通識教育課程(多種譯法如博雅教育、自由教育、普通教育等),與通用課程強調“用”不同,通識課程強調“識”?!巴ㄗR教育”內涵因不同時代、不同討論者而有所不同,通識教育長期以人文學科為核心,關注文化多樣性、人文經典原著學習、道德與價值觀等主題[4]。但是,由于科技在人類文明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美國人文社會科學促進會1984年發表《挽救我們的精神遺產——高等教育人文社會學科報告》、美國高等教育協會1985年發表《大學課程的融合》、1988年發表《通識教育的新生命力》,不再強調人文學科應該在通識教育中占據主導地位的傳統觀點,而是主張人文學科與科學技術互補[5]。

第三大類是專業課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兩大設置原則是:(1)充分體現事務性人事管理向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轉移的趨勢。IT技術不斷發展,事務性工作不斷減少,人力資源管理需要發揮組織內部管理顧問與變革推動者角色,著眼于從全局著眼,預見性地解決組織管理中與人有關的問題,需要開設企業經營各模塊方面課程如運作管理、財務管理、市場營銷以及管理咨詢等課程[6]。(2)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門邊緣、交叉學科[7],主要的一級支撐學科有管理、經濟、法律、心理學,多學科性要在課程設置中充分體現。

第四大類課程是政府規定課程,主要包括政治課程(俗稱“兩課”)、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廳規定課程、公共英語等。

二本院校課程課時分配目前存在的弊端是:(1)通用課程開設數量與課時不足。(2)一部分通識教育課程存在娛樂化傾向,課程深度不夠,開課價值不大,如廣州某大學開設生死課教寫遺書、立遺囑。(3)政府規定課程課時太多,導致專業課時被過多占用。(4)公共外語課時太多。筆者認為通用課程、通識課程、專業課程、政府規定課程四大類課程之間課時比例以20%:20%:50%:10%為佳。

六、優化規定課程課時與教學方式

目前我國高校政府規定課程課時過多,以桂林某高校管理類專業課程為例,思想政治理論課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3學分,16課時1學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3學分)、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6學分)、中國近代史綱要(2學分)、形勢與政策(2學分)。根據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意見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文件,各專業在第一學期開設大學計算機基礎,理論教學1.5學分、上機1.5學分,根據教育部《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教高[2007]7號)就業指導課程2.5學分,根據教育部《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的通知(教高廳[2012]4號)要求創業課程不低于2學分。廣西教育廳《關于在全區高等學校開設安全教育課的通知》(桂教安[2011]14號)文件要求開設《大學生安全教育》(1.5學分),再加上公共英語課時,高達40.5學分,占到該校2014級管理類專業總課時的21%之多;專業課反而課時被壓縮。

多年來不乏高校教師、學者和社會輿論呼吁壓縮政府課程學時、壓縮調整公共英語課時,早在1998年就有人指出公共英語“四年不斷線”純屬浪費多數學生時間,非英語專業要培養的是有較強外語能力的專業人才,而不是培養有一定專業知識的外語人才[8]。對于擴招后的二本院校尤其如此,但直到2012年仍然有二本院校在提“四年不斷線”。執政地位以執政實績為充分條件,與“兩課”關系很小。此外,中外合作大學不上“兩課”,享受超國民待遇,于法于理無據。

基本對策:(1)“兩課”調整需要高層決策,短期內無法壓縮,可以采用增加社會實踐、強化經典著作閱讀(如美國杜克大學教授Michael Hardt講授馬克思主義原理即以原著閱讀為主[9],而我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罕見原著閱讀)、講座等方式,減少傳統課堂講授課時。河海大學大禹學院水文水資源工程方向2011年培養方案中“兩課”課堂講授只有10個學分,其余課時采用社會實踐形式完成。(2)國內一些高校已壓縮公共英語課時,如湖北省教育廳2014年公布的“轉型發展試點應用型本科高?!泵麊沃械奈錆h工程科技學院將公共英語以前每學期50個課時壓縮一半。(3)計算機今天已經非常普及,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完全可以自學、教師集中輔導答疑、考試考核即可,不必進行專門的課堂理論講授。

七、操作性較強的課程采用“翻轉課程”方式開課

翻轉課堂(Inverted Classroom或Flipped Classroom)的一般操作步驟是:教師設計學習材料,學生課下自主學習,課堂大部分時間不是講解知識,而是給出學習重難點、討論題目,安排進度,組織學生展示學習體會、答疑解惑、總結點評等。翻轉課堂大大減少了傳統課堂講解時間,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給優秀學生更大的學習自由度。教師有更多時間專注于難度較大課程的教學準備,可以對學生提交的作業、練習等做出更多修改與反饋,更好地平衡教師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工作與生活關系。需要強調的是,翻轉課堂要求教師教學設計思維、教學理念與時俱進,特別是教師工作重心要從講解知識轉移到反饋答疑環節,否則課時減少,學生自主學習也因為自律性不足、教師反饋不足而減少,從而導致教學質量下降。

一般認為,翻轉課堂始于2000年美國邁阿密大學教師Maureen Lage、Glenn Platt等撰文介紹其在《經濟學基礎》課程教學中采用翻轉課堂的積極成效[10]。實際上,我國早有類似教學方法,只不過名稱不同以及出現在基礎教育領域,知名度沒有美國類似實踐高。1998年山東杜郎口中學教學模式中的“高效課堂”實際上就是“翻轉課堂”。在具體實現方式上,與強調互聯網在線課程與IT技術支撐的美國翻轉課堂不同,杜郎口教學模式使用傳統的紙張課本和習題冊。

對于一些課堂講解必要性不大的文字性課程應積極采用翻轉課堂進行教學?!肮芾硭枷胧贰薄吧虅斩Y儀”“中外人事制度”等課程有必要開設,但沒必要進行三四十個課時的課堂講授,此類課程往往存在照本宣科、學生提出“書上都有、都看得懂”的尷尬?!坝嬎銠C基礎”、部分通識教育課程也可以采取翻轉課堂方式開課,如2015年筆者所在高校發布的本科計劃修訂方案中首次出現十多門網絡課程,如浙江大學開發的“物理與人類文明”網絡課程等。

八、實踐性教學課時比例的確定

實踐訓練與理論講授是對舉概念,從學習方式角度對課程進行分類,通用課程等是從學習內容角度分類。理論講授的主要形式是教師在教室中向學生講解、傳授知識,而實踐訓練則采用各種形式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實踐訓練形式主要包括實驗、課程設計、學期論文、學期讀書報告、學年論文、專題講座、學科競賽、實習(又分為參觀學習、定點實習、頂崗實習)以及各種社會實踐等。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的通知》(教高廳[2011]2號)將實踐教學范圍定義為實驗教學、實習實訓、社會實踐、畢業設計(論文)與綜合訓練四大類,要求人文社會科類專業實踐教學占總課時不低于20%。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教思政[2012]1號)要求,高校確保實踐內容占總課時比例人文社會科學類本科專業不少于15%,理工農醫類本科專業不少于25%,高職高專類專業不少于50%。2012年華中師范大學傳媒學院實踐教學課時就達到25%。河海大學大禹學院2012年本科培養方案的實踐教學主要包括教學實驗、技能訓練、工程訓練、科研訓練、社會實踐與創新訓練等模塊、課外參加學科競賽和科技、文體等活動中取得的成果,合占總課時的28.6%[11]。湖北省教育廳2014年批準11所本科高校向應用型本科高校轉型,要求實踐教學課時比例達到總課時30%以上。

基于上述資料,由于各校與各專業辦學情況有所不同,適當考慮前瞻性,目前看二本院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課時占總課時25%—30%之間比較合適。

九、課程設置調整阻力的消解策略

課程體系設計不可避免地涉及課程設置調整,主要包括壓縮課時、增加課時、取消課程、增加課程等四種情況。筆者2013年修訂本科計劃時遇到的典型情況是個別教師堅持自身講授的課程很重要、內容多,不能壓縮課時,背后的利益原因是教師工作量合格要求一定,壓縮課時該教師就需要上新課,備新課,自然不愿意。實際上,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多數課程文字性較強,教師少講精講,32—40節課時已足夠。壓縮課時阻力如此,取消課程設置則阻力更大,這是高校長期普遍存在“因人設課”現象的一大原因。

針對上述問題的可行對策是:(1)第一次講授某門課程(不管該門課程是否第一次開設)的教師,教學效果評價合格,則工作量計算增加新上課系數。(2)課程設置盡量以用人單位調查反饋信息為客觀依據。 通過校企合作關系、私人推薦等方式在全國選定多個區域按比例選擇國有企業、私營企業、民營企業和事業單位等得出用人單位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重要程度的評價排序[12]。有如此用人單位反饋信息,各種反對調整課程、課時的借口和理由自然少很多。筆者尤其建議教育部或者各省教育廳應牽頭組織類似調查,調查結果比教師和高校層面組織的調查更全面可靠,更有權威性和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廖哲勛,田慧生.課程新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283.

[2]羅丹.規模擴張以來高校專業結構變化研究[D].廈門:

廈門大學,2008.

[3]王之月.大四課程如何規劃才更合理[N].中國教育報,

2013-12-17.

[4]宋曉平,梅紅.Liberal Education、General Education

以及素質教育——當今美國大學的教育理念與教育創

新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0,(1).

[5]張紅霞.美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的演變及其啟示[J].清

華大學教育研究,2003,(1).

[6]王凌峰,王朝舉.淺議地方本科院校人力資源管理本科

課程設置[J].現代企業教育,2012,(2).

[7][美]理查德·埃爾伍德;王曉暉譯.人力資源管理開發

[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74.

[8]范誼.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改革的框架構想[J].外語與外

語教學,1998,(7).

[9]林書友.美國學者邁克爾·哈特的“馬克思主義原理”教

學大綱[EB/OL].2015-05-12.

[10]MJ Lage,GJ Platt,M Treglia.Inverting the clas-

sroom:A gateway to creating an inclusive lear-

ning environment[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2000,(1).

[11]錢恂熊.深化實踐教學改革 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河

海大學不斷加強和改革實踐育人工作之一[EB/OL].

2012-07-16.

[12]張飛.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設置與企業需求差

異研究[J].考試周刊,2009,(33).

猜你喜歡
人力資源管理課程體系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以創新課程體系引領學生發展
民法課程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思路*——以中國政法大學的民法課程體系為例
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人力資源管理問題淺析
新形勢下電力企業人力資源優化管理初探
淺析省級人才市場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的具體措施
珠三角高職人力資源管理畢業生就業方向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