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題性報道如何“走心”?

2016-08-14 09:57王丹河南電視臺發展研究部研發科副科長
傳媒 2016年11期
關鍵詞:走心主題性家國

王丹河南電視臺發展研究部研發科副科長

主題性報道如何“走心”?

王丹
河南電視臺發展研究部研發科副科長

主題性報道肩負著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傳播主流新聞輿論的作用。但在新型傳播環境里,人們對信息的需求更豐富多樣,傳統思路指導下的主題性報道,常常被認為是政治味、宣傳味過濃,因而在傳播效果上大打折扣。

如何優化和強化主題性報道的傳播效果,關系到新聞欄目的收視率和口碑,更關系到能不能履行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這一重要職責。筆者以中央電視臺在清明時節推出的“家國清明”主題報道為例,從主題、人物、故事、表達、編排五個方面對主題性報道的創新路徑予以闡述。

主題:宏觀視野與微觀視點的巧妙結合。主題性報道的基本特點是主題鮮明。事先策劃組織好的主題,在很大程度上節約了記者在主題選擇和設定上的時間成本,也使報道本身以其強烈的主題意識給受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但過于單一的主題也讓記者在報道內容的拓展與豐富上面臨難題,想把黨和政府的聲音、老百姓的口頭輿論場與媒體的職責使命有機地融合,就需要將宏觀視野與微觀視點巧妙、順其自然地結合。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故人的重要日子,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文化延續的一大紐帶。央視每年都會推出相關主題的新聞報道,今年因有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為背景,報道在主題的選擇上更顯新意,圍繞懷念與追思做文章,將“家國清明”為主題詞,將“清明時節,慎終追遠,家國情懷,民德歸厚”作為注釋,將四個全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鄉愁、鄉賢等主題融會貫通。

設定主題的過程,其實也是分解主題的過程。央視在設定“家國清明”這一主題的同時,也從形態和內容上對主題進行了分解,通過“長征:信仰的力量”等一系列報道,通過講述故事、描繪人物、再現事件、表達情感,將宏觀視野的高度與微觀視點的溫度結合在一起,從不同角度對“慎終追遠”和“民德歸厚”進行闡釋,讓觀眾更深刻地理解和體味了傳承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的“家國情懷”。

人物:大人物的“小”與小人物的“大”。生動的人物是主題性報道好看與否的關鍵所在,但如何發掘和塑造典型人物則考驗著記者的能力水平。央視“家國清明”主題報道里不僅關注了那些“奉獻給祖國的人”,也關注了生活在你我身邊的普通人,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吸引和感染著每一位觀眾。在展現這些閃光點方面,記者做到了一“小”一“大”。

第一,發現大人物的“小”。對英雄先烈的新聞報道,大多有著“臉譜化”模式,頗有點不食人間煙火的意思,某些方面夸大的報道埋沒了英雄本身的個人魅力,影響了人們對英雄先烈的真正認知?!凹覈迕鳌敝黝}報道沒有著力刻畫典型人物的英雄形象,不再貪大求全,而是從個性化的細節和故事著手,讓觀眾對英雄生活化的另一面有了更多認識,從而引起觀眾對英雄人物的偉大與平凡更深刻的情感共鳴。

第二,展現小人物的“大”?!澳氵€在我身旁”講述的大多是發生在普通人身上的不平凡故事:為圓兒子遺愿,母親易解放毅然回國種樹200萬棵;尊重女兒決定,父親王志勇把別人捐助的沒有用完的錢一一退還;捐出自己全部器官和遺體的二林兄弟等,小人物的大愛心、大作為、大力量讓觀眾不自覺地為大時代里的小人物喝彩,也能感受到作為小人物的榮耀與夢想。

故事:鳳頭豹尾與起承轉合的模式切換。新聞報道要講故事,經常會被強調和重視。如何講故事,如何把握講故事與編故事的分寸,做到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報道新聞,是央視“家國清明”主題報道中的又一創新點,《跨越時空的守候——梅庚年醫生“長眠”非洲41年》這篇報道集中體現了這個特點。

首先,發掘動人的故事。報道開始是以《澤吳迪:梅醫生的義務守墓人》這一人物報道作為切入點,與梅醫生素未謀面的澤吳迪繼承了父輩的傳統,義務為長眠于此的中國醫生梅庚年守墓,這一守就是41年,故事本身就足夠吸引人。

其次,注重細節的描寫。澤吳迪的故事之后,報道以一組數字來回顧以梅庚年醫生為代表的中國援外醫生救助當地人的故事,18批中國援外醫療隊中有50人奉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鮮活的故事加上數字,讓觀眾對中國醫生的偉大有了更直觀的認知。畫面一轉,報道繼續關注梅醫生的兒子梅平在清明時節對父親的紀念和懷念,為這場跨越半個地球的共同祭奠做足鋪墊,尤其是記者對梅平為父親報喜,新添小孫子的這一細節呈現,濃濃的人情味撲面而來。

最后,講究情節點的安排。報道以一場現場直播來收尾,將遠隔萬里、對同一人的祭奠在一個畫面里呈現,時空感和生命意識帶給觀眾的震撼到達高潮,但記者并沒有戛然而止,繼續以緩緩的語調報道“當地村民稱巴吉村為‘中國墳’,自發前來祭掃”,“中方為梅醫生進行清明掃墓”的同時,也組織中國醫療隊對當地人進行義診,以更好地“傳承梅醫生精神”。

如何判斷一條新聞報道是否“走心”,也許有多種標準,但重要的一點是在觀眾心中對報道的內容能否形成長久記憶,對報道的輿論導向是否保持認同。

有人物、有細節、有畫面、有行動,這組懷念“梅醫生”的報道說明了講好故事并不是編,而是將真實的故事以飽滿的情感帶有技巧地講述,畢竟真實才是打動人心的不二法寶。

表達:自我表達與公眾意見的有效對接。新聞的表達力是記者核心能力的體現,是決定新聞報道影響力的核心因素。表達是技巧也是藝術,新聞表達說得通俗點,就是在報道中把話說得漂亮,這當然不是自說自話,也不是齊聲共語,而是將自我表達與公眾意見有效對接。

第一,選用典型人物的話。在“長征:信仰的力量”系列報道里,記者采訪了很多紅軍后人,通過他們的轉述來重溫老紅軍在那個年代里的革命話語,具有強烈的激勵意義?!白蠲滥怪俱憽毕盗袌蟮览锝榻B了眾多藝術大家的墓志銘,如老舍的“文藝界盡責的小卒睡在這里”,這些大家所堅守的人生哲學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屏幕外的受眾。

第二,巧用普通網友的話?!凹覈迕鳌钡闹黝}報道中,特別設置了“網友故事”板塊,摘錄部分網友的留言,講述發生在網友身上真實的緬懷故事,有的網友思念帶自己長大的姥姥,有的網友懷念疼愛自己的爸爸,有的網友懷念自己的好朋友,網友的真實話語并不是句句對仗、字字珠璣,但真實的情誼卻最能感動人。

第三,讓記者說自己的話?!凹覈迕鳌钡母鱾€系列報道里,現場記者的出鏡讓整個主題報道變得鮮活起來,也因為有了記者對現場的親身感受,使報道顯得更加真實,帶給觀眾的體驗感也更強烈。

編排:價值規律與節奏韻律的搭配取舍。新聞編排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媒體對新聞價值的判斷,體現著一檔新聞節目的個性。對主題性報道而言,同樣需要編排的藝術,不同的順序與搭配給觀眾帶來的感受完全不同,好的編排產生的是“1+1>2”的傳播效果?!凹覈迕鳌敝黝}報道在編排上充分尊重了新聞價值規律,同時也注重了不同系列報道之間相互配合的節奏感。

第一,與其他新聞報道的配合。作為在清明節推出的重量級報道,央視并沒有將其放在每檔新聞節目的開頭播出,而是根據每檔新聞節目的特點和當天新聞的重要程度,進行重新編排。這樣的編排,既尊重新聞價值,又保證了觀眾收看的連續性,兼顧了視覺的觀賞性。

第二,主題報道內各系列之間的組合?!凹覈迕鳌敝黝}報道中,有對人物的報道,如“逝者”;有對事件的報道,如“跨越時空的守候”;有回訪式報道,如“長征:信仰的力量”;有關鄉愁的報道,如“鄉關何處”;有網友故事的陳述式報道,如“網友故事”,等等,各系列之間風格不同,內容也各有側重,為了提高新聞報道的可看性,編輯在每天播出的報道中,會進行重新整理,排列順序也是靈活多變。

第三,一條新聞本身所具備的節奏感。記者在新聞編輯時,調動了多種手段來突出節奏感,比如用小片頭隔斷,比如增加主持人點評等,集納式、組合式編排手法被熟練運用?!犊缭綍r空的守候:梅庚年醫生“長眠”非洲41年》的報道里就用了組合式手法,對跨越半個地球的祭奠這一事件進行了多角度、多側面的觀察報道,形成集束力量;而在“逝者:你的堅守 我的平安”里用了集納式手法,將為保護人民群眾而犧牲的多位消防官兵故事編排在一起,制造相應的聲勢。

如何判斷一條新聞報道是否“走心”,也許有多種標準,但重要的一點是在觀眾心中對報道的內容能否形成長久記憶,對報道的輿論導向是否保持認同。在推出“家國清明”系列報道后,央視新聞新媒體發布的報道閱讀量逾1.27億,相關微話題閱讀量近5億次;互動話題“你還在我身旁”閱讀量6天內超過1924.5萬。從數據上看,受眾對“家國清明”主題報道保有了足夠的關注度和參與度。

在信息多維化的環境里,公眾需要的不僅僅是單純意義上的信息,而是有記憶點和關聯點的信息。在主題性報道中,記者編輯只有更加用心、用情、用腦,作品才能夠深入人心,打通不同輿論場,彌合社會觀點的沖突與分歧,切實提高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能力,更好地完成成風化人、凝心聚力的職責與使命。

猜你喜歡
走心主題性家國
主題性美術創作的意義生產與傳播效應——以山東“腰斬黃河寫生活動”為例
詩人心底的家國情懷
走心的廣汽Acura厚積薄發
家國情懷
敢問,“走心”的美術創作和研究路在何方?
但為家國 無問西東
圖案之于空間:概念性圖案設計課程教學實踐
主題酒店客房空間的主題性設計研究
匠心制造來自走心的細節專注
特效電影中的音樂表現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