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央廣對農廣播傳播力建設的思考

2016-08-14 09:57文/張
傳媒 2016年11期
關鍵詞:三農廣播

文/張 磊

加強央廣對農廣播傳播力建設的思考

文/張 磊

傳播力是指傳播主體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實現有效傳播的能力。只有原創的、富有個性的、有吸引力的傳播內容才是對受眾有價值的,才能產生好的傳播效果。媒體要在市場競爭中勝出,就必須具備自身獨特的傳播力。在當今媒體數量如此巨大,各類信息如此復雜的時代,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要構建一個高品質的傳播機制、傳播途徑,如果沒有這樣一個機制和途徑,媒體就沒有傳播力。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鄉村之聲(以下簡稱央廣鄉村之聲)是2012年9月正式開播的對農公益廣播頻率,作為中國對農廣播的“旗艦”,其受眾主體是9億鄉村大眾。頻率開播3年來,日益得到農民聽眾的認可,收聽率和影響力提升顯著。但在傳播力建設方面,筆者認為央廣鄉村之聲還可以在如下幾個方面有所作為。

打造央廣鄉村之聲高品質的傳播隊伍

提升傳播力,要“接地氣”。央廣鄉村之聲是服務“三農”,面向鄉村大眾的綜合性頻率。對頻率的采編播人員來說,深入鄉村“接地氣”,切實感受濃郁的鄉土氣息是辦好節目的重要前提之一。只有這樣,才能熟悉體會農村生活,才能近距離了解農民朋友關心什么,也才有可能創作出符合鄉村特點的農味十足的作品。

目前,央廣鄉村之聲的采編人員平均年齡不到30歲,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來自城市,對農村農民的了解,大多停留在影視、書本上,缺乏鄉村生活的親身體驗,欠缺對農民生產生活的關心關注。頻率每天播出的對農專題節目,比如《致富青年幫》《三農中國》《鄉土鄉情》等,很多是依靠向地方臺約稿、電話采訪、網上下載再加工等方式來制作完成的。在向下走、“接地氣”這方面還明顯不足。因此,要提高對農廣播的傳播力,首先要建立一支具有新聞理想、新聞敏感性強、關注“三農”發展的職業新聞隊伍。這就需要解決兩個問題。

一是加大策劃力度。尤其是策劃部門及各專題欄目,需要將“接地氣”的對農策劃作為一種常態,并入日常的工作考核。將對農的選題和節目的來源實現從“喂”到“覓”的轉變,形成央廣鄉村之聲獨有的對農廣播的風格特色。

二是要 “走下去”。目前央廣鄉村之聲采編人員相對較少,一些欄目的編播人員甚至只有2~3人。編輯們常說,保證每天的正常播出就很緊張了,基本無暇“走下去”。因此,積極探索央廣鄉村之聲的調配運行機制,讓更多的采編人員有更多的時間走下去,是保證節目質量穩定向上、提升對農廣播傳播力的重要途徑。

提升傳播力,還要“接天氣”。筆者認為,采編人員除了需要走入鄉村,熟悉農村的生產生活外,還要隨著即時新聞走,隨著“三農”領域重大研究問題走。例如,在不違反宣傳要求和新聞原則的前提下,可以將臺風、旱情、洪澇災害、農民工維權、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等涉農領域的突發新聞事件,快速納入需要“走下去”的范疇。這類調查報道與農民利益、農村的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向來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熱點。

那么,怎樣才能“走”得更順暢?怎樣盡快了解這些新聞事件的發生、進展情況呢?這就需要“接天氣”。即下功夫與農業部、國家環??偩?、民政部、水利部、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等國家職能部門之間,搭建一條便捷暢通的溝通渠道,了解各類信息主體的變化和發展,及時確定報道的角度和方向。建立這樣的渠道,不僅加強了對農廣播與權威職能部門之間的業務聯系,還能及時關注“三農”領域各類典型問題、事件。

除此之外,辦好對農廣播,還要與國家級農業科研機構和農業大學等重點農業院校的專家學者“交朋友”,了解他們正在關注、研究“三農”領域哪些重點問題?這些問題的功效和社會意義是什么?是否適合在節目中報道推送?這些研究類選題也應是對農廣播涉獵的重點,能很好地提升節目的品質和新鮮度。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對農廣播只有上接天、下接地,從多渠道汲取“營養”,才能豐富選題思路、擴展報道內容,不斷提升鄉村節目的厚度和影響力,才能為進一步提升央廣鄉村之聲的傳播力創造更好的條件。一言以蔽之,打造央廣鄉村之聲高品質的傳播隊伍,“接天接地”,缺一不可。

打造央廣鄉村之聲豐富的支撐點和落腳點

在當今媒體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對農廣播要發展壯大,僅靠自家的打拼是遠遠不夠的。對農廣播的服務對象,主要來自基層鄉鎮農村,這里孕育著對農廣播豐富的素材資源。能否從廣袤的鄉村大地及時發現挖掘新鮮、生動的報道資源,是考量對農廣播傳播力的重要標準。怎樣挖掘才更高效?必須要學會“借力打力”,建立一套城鄉聯動的協作網絡,打造對農廣播豐富的支撐點和落腳點。

將央廣鄉村之聲合作的“觸角”伸向縣市級廣播電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記者站分布在全國各省及副省級城市。記者站的同人們,與當地縣市級廣播電臺長期保持著良好的業務合作關系。因此,央廣鄉村之聲應加強與各地記者站,尤其是與農業大省的記者站的合作,探索建立采編發一體的業務聯通合作機制,進而將合作的“觸角”伸向縣市級廣播電臺,行成一個由下至上穩定有效的信息提供平臺、稿件發布網絡。這樣做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各地發生的重要涉農信息,增強央廣對農報道的及時性、獨家性以及與基層的貼近性,讓央廣鄉村之聲的“新聞眼”遍及四面八方。

建立央廣鄉村之聲應急延伸機制。一個時期以來,在涉及“死豬漂流”“假化肥坑農害農”“臺風洪澇災害”等重大涉農事件的報道中,央廣鄉村之聲第一時間得到的信息,往往來自于農業部、民政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等國家職能部門。他們所提供的信息,雖然有助于及時確定報道的思路和角度,但往往是很直觀和宏觀的。而此時前方新聞現場的發展變化、新聞背后的新聞,才是媒體記者們更想了解和調查的。

因此,央廣鄉村之聲要提升報道的關注度、影響力,還要逐步建立一套新聞廣播應急延伸網絡。在新聞事件發生后,能及時直播連線或電話采訪地方民政、衛生、食品防疫檢疫等職能部門。爭取讓那些記者不能及時到達的新聞現場,也能發出權威真實的聲音。

調動發揮央廣鄉村之聲獨有的資源優勢。央廣鄉村之聲成立3年來,逐步建立了“三農”專家評論員團隊、農產品市場分析師團隊、涉農維權律師團隊,以及由農民、農民工、農民企業家組成的農民觀察員團隊。這些團隊是央廣鄉村之聲獨有的資源優勢,對豐富節目內容、提升報道品質、加大鄉村廣播的傳播力度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但是,當前央廣鄉村之聲對于這些團隊的使用還處于相對被動的階段,沒有充分發揮團隊成員的主觀能動性。主要表現在:只是根據自己采制的節目,請相關團隊人員圍繞節目主題來參與、點評。他們大多只起到畫龍點睛、烘托主題的作用。比如,“三農”專家評論員團隊成員,大都是農業大學及“三農”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在業界有很高的知名度。他們頭腦中裝有城鎮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農民工城市化等“三農”各類領域的前沿性課題。但在實際操作中,央廣鄉村之聲往往忽視他們正在研究什么、關注什么,而是按照節目的需求請他們為節目來量身打造。這種做法對報道本身來說固然沒有錯,但無形中卻失去了對“三農”領域更多新問題、新現象、新發展的關注機會。

這些“三農”專家不是為鄉村廣播來“打工”的,央廣鄉村之聲應當學會從他們身上汲取更多的創作靈感,以此來豐富報道內容。央廣鄉村之聲要成為中國對農廣播的“旗艦”,應該具備吸納百川的傳媒意識,前瞻性的媒體眼光。

要把央廣鄉村之聲獨有的資源優勢發揮好,必須探索構建央廣鄉村之聲的“智庫”系統,即建立暢通有效的溝通平臺,形成常態聯系機制,請智庫專家為央廣鄉村之聲的建設發展出謀劃策。

在媒體林立勃發的時代,央廣鄉村之聲僅靠自己的打拼努力是不夠的,還要建立多條線路暢通的溝通平臺,打造對農報道豐富的支撐點和落腳點。唯有如此,才能不斷提升傳播力、提升節目品質和受眾的認可度。

革新央廣鄉村之聲新媒體運營的管理機制

新媒體無疑正在主導當前的傳播環境,包括央廣鄉村之聲在內,傳統廣播的傳播力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那么,央廣鄉村之聲該怎樣適應時代的需求,走好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深度融合道路呢?筆者認為,目前,亟須在以下三個方面實現突破與創新。

實現傳統廣播與新媒體運行機制的一體化。當前,央廣鄉村之聲的節目部門與融媒體部門,還沒有建立直接、緊密的業務聯系。日常大部分的廣播節目,往往是節目部門采制發播后,才將節目內容以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形態呈現。在這個過程中,負責以新媒體方式整合推送節目的央廣鄉村之聲融媒體部,經常處于附屬、被動的地位,他們所推送的廣播新媒體產品也明顯比播出時間滯后1~2天。這就使得央廣鄉村之聲新媒體的傳播力、影響力受到很大制約。

要改變這一狀況,推動傳統廣播和新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首先必須推行央廣鄉村之聲節目運行機制的一體化。為此,需要組建統一的節目指揮中心,目的就是讓鄉村廣播的選題申報、節目策劃、報道采訪,以及制作播出的全過程,處處體現出新媒體的存在和作用,實現傳統廣播與新媒體相互提攜、高度融合的一盤棋運行體系,開創央廣鄉村之聲與央廣鄉村之聲新媒體之間優勢互補、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新局面。

實現業務部門人員流動的常態化。央廣鄉村之聲已成立3年多了,很多節目部門或新媒體部門的采編人員,從來到央廣鄉村之聲之日起,就一直在一個部門甚至一個崗位上工作至今,崗位間缺乏交流互動。新媒體時代,需要廣播人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加強交流、學習、互動。新時期的廣播人要成為既熟悉傳統廣播的運作模式,又諳熟新媒體展現方式的多面手。因此,實現央廣鄉村之聲業務職能部門人員流動的常態化,是互聯網時代對廣播傳媒的基本要求。

把握先進理念,做好新媒體發展的評估規劃。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指出:“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惫P者認為,央廣鄉村之聲要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除了頻率內部要施行符合深度融合要求的改革外,還要重點加強與外部的溝通聯系。主要包括:一是請知名高校新媒體研究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來確診把脈,評估當前央廣鄉村之聲新媒體運行狀況,共同制定短期及中長期的央廣鄉村之聲新媒體發展規劃。二是請百度、搜狐、新浪、網易等知名網絡運營公司的知名專業人員,定期交流新媒體的市場運行經驗、發展變化態勢,讓央廣鄉村之聲新媒體的發展脈絡更加貼近市場和貼近鄉村受眾。

打造央廣鄉村之聲高品質的傳播隊伍、打造央廣鄉村之聲豐富的支撐點和落腳點、革新央廣鄉村之聲新媒體運營的管理機制,是提升央廣鄉村之聲傳播力的重要手段,是鄉村廣播在新時期的新聞生產規律、管理運行機制的探索實踐。

作者單位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社教節目中心

猜你喜歡
三農廣播
數說2021“三農”新變化
商務部:多措并舉惠“三農”
“五個堅持”做好“三農”工作
《走進三農》電視欄目
2020年“三農”十大新聞
40年,時光軸下的“三農”演進
廣播發射設備中平衡輸入與不平衡輸入的轉換
周二廣播電視
周三廣播電視
周六廣播電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