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從西方幾次歌劇改革縱觀歌劇創作特點

2016-09-20 13:42王曉云
考試周刊 2016年72期
關鍵詞:瓦格納莫扎特

王曉云

摘 要: 歐洲音樂發展上三次歌劇改革格外引人注目:格魯克的歌劇改革、莫扎特的德國歌唱劇和瓦格納的“樂劇”形式。這三次歌劇改革是音樂史上發展的三個恢弘時期,這三次歌劇改革給歌劇注入了新生命因素,使得歌劇在前進的軌跡中有著質樸、自然和朝氣蓬勃的特征。研究這三次歌劇改革,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歌劇創作的發展。

關鍵詞: 西方歌劇改革 格魯克 莫扎特 瓦格納 歌劇創作

1.引言

歌?。╫pera)是將音樂(聲樂與器樂)、戲?。▌”九c表演)、文學(詩歌)、舞蹈(民間舞與芭蕾)、舞臺美術等融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通常由詠嘆調、宣敘調、重唱、合唱、序曲、間奏曲、舞蹈場面等組成(有時也用說白和朗誦)。

2.歌劇早期的發展軌跡

在西方人的眼里,歌劇——經歷了音樂藝術領域中一場真正的革命后,形成的一種新的體裁。這一體裁使得所有15世紀和16世紀的復調音樂杰作很快就被人遺忘了。戲劇風格同時被允許闖入了教堂音樂和器樂音樂。這個新興的流派發展的是如此意外和突然。

3.歌劇改革的動因及格魯克的歌劇改革

歌劇的成長曾一度走向一個怪圈,閹伶們不顧音樂和戲劇表現,一味地炫耀歌唱技巧,將歌劇的美聲意義曲解為華而不實的賣弄,因而迎來了音樂史上三次重要的歌劇改革之18世紀格魯克(Gluck)的歌劇改革。

格魯克在歌劇《阿爾切斯特》的題詞中指出:為了戲劇的表現需要可以搞一些花招,但是要追求自然、真實,不要使用一些華彩性的歌唱技巧破壞歌劇情節的發展,音樂一定要配合歌劇情節的發展,內容強調自我犧牲精神,愛的力量可以戰勝神的力量。他積極地發展宣敘調,縮小宣敘調與詠嘆調之間的差距,廢除以往的通奏低音,明確寫出各個聲部。

純樸、自然、真實是格魯克的歌劇特色,那么莫扎特歌劇音樂具有優美輕快、音樂形象豐富多樣,同時富含民族性藝術特色,正是因為這些音樂特征使得莫扎特歌劇生命力旺盛,他在歌劇創作發展上有偉大的貢獻,不論是他的歌劇音樂還是題材,都具備主體創作的個性特色。

4.從格魯克的意大利式歌劇到莫扎特的德國歌唱劇

在莫扎特之前,意大利歌劇風靡整個歐洲大陸,德國及歐洲很多國家的歌劇風格,題材形式都是隨從意大利化,包括演唱也用的是意大利文。這些國家對意大利的歌劇有一種頂禮膜拜的傾向。為此,莫扎特很鄙夷并極為憤慨地大聲疾呼:“認真地開始像德國人一樣思想,像德國人一樣地行動,說德國話,并用德文歌唱?!睂懸徊康聡鑴〕闪怂嗄陙淼囊粋€熾熱愿望,將意大利人從德國的舞臺上趕下去。他是德國民族歌劇的奠基人。莫扎特的一部小歌劇《巴斯汀與巴斯汀娜》,是他12歲時以法國盧梭的《鄉村奴仆》為藍本,用德文寫出的一部歌劇,張洪島曾經評論:“莫扎特的《魔笛》最富有民族精神和民間氣息,即便是宣敘調,他也將德國式宣敘調接近于巴赫受難曲中的那種深刻抒情?!?/p>

莫扎特在歌劇音樂創作上極為重視音樂在戲劇中的地位,重視音樂對人物形象的描寫與刻畫作用。在歌劇中,他常常利用音樂的藝術性塑造每個角色的個性。在分析莫扎特的歌劇時會經??匆娮⒂械乃俣刃g語,旋律上他追求自然輕松、精巧、典雅純凈的音樂線條,音色也竭力追求晶瑩透明的、圓潤優美,節奏上強調均勻生動活潑。

此外,莫扎特利用運用重唱刻畫人物形象,發展戲劇情節?!顿M加羅的婚禮》中第一幕第四場蘇珊娜和瑪塞琳娜的二重唱,這是一對情敵互相激烈謾罵的二重唱。兩個人開始的時候,是相敬如賓,不久,就露出了本性,互相破口大罵。莫扎特用切分節奏表現她們開始時的表面相敬如賓內心卻互相敵視的心理。重唱的和聲立體思維在音樂旋律中也以立體性的線條的交織,勾勒了不同人物對同一情景的不同心理感受。因此重唱是莫扎特歌劇創作的一個顯著的特點。

5.瓦格納回歸早期的歌劇改革的特點——成就“樂劇”

當歌劇發展到浪漫主義時期時,瓦格納(Wagner)對歌劇的貢獻是不可忽視的。他認為以往的歌劇用音樂本身作為目的,沒有成為表達戲劇詩歌或詩意的手段,因此他要求創作里詩歌戲劇與音樂完全融合,并稱之為“樂劇”。他批評了意大利歌劇和法國歌劇的陳規舊律,反對空洞的技巧和表面的傾向性,否定一系列以炫技詠嘆調或重唱。他提倡音樂本身或音樂發展是連續不斷的,即“無終旋律”。并且,他重視樂隊的作用,主張利用主導動機表現音樂。瓦格納是格魯克忠實的追隨者,一樣認為音樂是為戲劇服務的,音樂是手段,戲劇才是最終目的。由于厭倦了早期浪漫派大歌劇樣式,因此他認為現實性的歷史性的題材更適用于歌劇內容。這是十九世紀歐洲音樂生活中一件轟動一時的大事,使得瓦格納在很長時間內成為一位舉足輕重的文化人。

6.結語

縱觀音樂史上這三次重要的歌劇改革,格魯克的改革使得意大利歌劇走出了“怪圈”,給人以自然、質樸、清新的歌劇面貌,瓦格納是百年之后對格魯克歌劇理想的一種追隨和完善,莫扎特雖然在歌劇的創作理念上與這二人有相悖的地方,但是對歌劇的成長與發展都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推進了歌劇邁向一個令觀眾嘆為觀止的境界。

參考文獻:

[1][法]保羅·朗多米爾.西方音樂史[M].人民出版社.

[2][美]保羅·羅賓遜.周彬彬,譯.格局與觀念——從莫扎特到施特勞斯[M].楊艷迪校華東師范出版社.

[3][英]杰拉爾德·亞伯拉罕.錢仁康,譯.楊艷迪,校.簡明牛津音樂史[M].上海音樂出版社.

[4][日]屬啟成.名曲事典[M].人民出版社.

[5]李維渤.西洋聲樂反戰概略[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6]劉新叢,劉正夫.歐洲聲樂史[M].中國青年出版社.

[7]尚家驥.歐洲聲樂發展史[M].華東師范出版社.

[8]王志雄.外國名曲名典[M].上海音樂出版社.

[9]林華,錢苑.歌劇概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

[10]管謹義.西方聲樂藝術史[M].人民出版社.

[11]葉松榮.歐洲音樂文化史論稿——中國人視野中的歐洲音樂[M].福建人民音樂出版社.

猜你喜歡
瓦格納莫扎特
當代文化視域中的瓦格納及其超越
霍 金
“遇見”瓦格納(大家拍世界)
莫扎特
你不是莫扎特
莫扎特“賣藝”
聆賞樂劇歌劇22 年全記錄之三——瓦格納的“《指環》系列”(上)
輕淺不是莫扎特
名人相冊 歌劇巨匠:瓦格納
旅行中的莫扎特、凡爾納以及美好百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