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016-09-20 14:22陳育娜
考試周刊 2016年72期
關鍵詞:創新能力數學知識思維

陳育娜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主旋律,也是新時代對教育提出的要求。課堂教學是培養創新素質的主渠道,工作在一線的我們必須改革傳統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方式,寓創新素質的培養于課堂教學中,實施創造性教學,努力營造創新型人才成長的“土壤”和良好的環境。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包含著豐富的創新內涵。為此,我們必須結合教學內容,積極播撒創新的種子,努力營造創新的氛圍,勇于提供創新的機會,善于啟發創新的心靈。

一、參與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親其師,信其道”,在教學中只有當學生真正參與教學活動時,學生才會產生學習的責任感,才會有自主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為此,我們要營造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愉悅氛圍,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實際的具體的學習方法。根據訓練要求,我們在學習之前要注意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從而增強自主參與意識,為達標而積極地參與學習全過程,并引導學生根據教材內容,自主選擇學習方法,使之揚長避短,加快學習進程,而且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信任,從而激發自主參與的熱情。我在教學“你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一粒蘆柑的體積?”時,先讓學生討論:“蘆柑的形狀不規則,我們要怎樣才能計算它的體積呢?”經過討論,學生提出不少有效的方法,我便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操作計算它的體積。由于學習方法是學生自主選擇的,因此他們自主參與的熱情很高,培養學習能力,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實踐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在課堂中,讓學生“做”數學,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的過程,享有足夠的親身實踐時間和自主探索的空間,從而使我們的課堂呈現出無限生機,時而迸發出創新的火花。

如:學習20以內退位減法時,我創設了生活中“購物”問題情境:一共有13支鉛筆,小紅買9支,還剩多少支?教學時利用多媒體再現這一情境,向學生提供信息,讓他們根據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并鼓勵學生解決問題,列出算式:13-9=4。到底對不對呢?你是怎樣想的?說一說或借助學具擺一擺,然后再與同桌交流。同學們各抒己見,積極主動地探索。匯報時出現了多種算法:

生1:我是用小棒代替鉛筆,一根一根拿走的。

生2:我先用10-9=1,再用1+3=4,所以13-9=4。

生3:我把9分成3和6兩部分,先用13-3=10,再用10-6=4,所以13-9=4。

生4:我是這樣想的,9+( )=13,9+4=13,所以13-9=4。

生5:我想13-10=3,10比9多1,多減1個,得數+1=4。因此13-9=4。

生6:我是這樣算的,先用9-3=6,再用10-6=4。所以13-9=4。

學生通過獨立操作,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發現了解題策略,對于學生的不同見解我都給予鼓勵,使學生敢于動腦。一道普通的退位減法,就得出多種解法,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發揮,學生有了創新的機會,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比較中培養創新學生能力

數學教材中有許多內容,存在聯系和區別。因此,在教學中運用比較方法顯得尤為重要。這可以幫助學生全面、準確、深刻地了解不同知識內容的本質特征及各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時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辨別能力,避免新舊知識間的干擾,防止舊知識的負遷移,促進新舊知識的積極遷移。采用這種方法,關鍵是精心選擇復習的內容并編排習題,使之成為與新知識緊密聯系的“聯結點”。

例如,在教學“比的基本性質”時,先讓學生說說比、除法、分數的聯系,再設計復習題3÷4=30÷( ),學生練習后,提問:你是根據什么知識解答的?讓學生復習已學過的“商不變的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然后把式子的除號改為比號,讓學生觀察,提問這個式子還成立嗎?為什么?再揭示課題,使學生在頭腦中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自然而然地利用遷移規律學習新知識,學生很快就能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質”。這樣設疑,形成了懸念,直指了學生的思維興奮點,驅使學生帶著滿腔的熱情和熾熱的追求,投入獲取新知識的思維空間。通過分析比較,才能使學生認識到它們之間的差異,有效防止負遷移的產生,較好地掌握新知識。

四、應用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教師不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在學生的實際中引入數學知識把生活問題數學化,而且要善于把課堂中書本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把數學問題生活化,以實現通過知識的運用、實際問題的解決,又反向促進學生對知識更深層理解的目的,成一橫排做投沙包的游戲。教師問:“這樣站你們有什么想法?”學生說:“這樣站隊不公平?!苯處熃又鴨枺骸霸趺凑娟牪殴??”學生應用剛學的同圓半徑相等的知識說出應該圍投沙包的目標站成一個圓,或固定好投包的站立點排成縱隊一個人投完后下邊的人再依次投,這樣距離相同才保證了競賽的公平性。

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體現了數學問題生活化,體現了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體現了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運用數學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在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輕松愉快地學習數學。

數學教學要達到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目的,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走向實踐,即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說,學生的數學能力不僅在于他們掌握數學知識的多少,而且不在于他們能解決多少道數學難題,而是看他們能否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思維方式遷移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形成學習新知識的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陶行知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迸囵B數學應用意識,是增強數學實踐能力、培養創新意識的良好途徑。

猜你喜歡
創新能力數學知識思維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節拍器上的數學知識
創新能力培養視角下的無機化學教學研究
推進軟件產業創新能力提升
如何將數學知識生活化
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高職音樂教育改革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