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陜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思考

2016-10-20 00:33郭益欣
藝術科技 2016年5期
關鍵詞:陜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摘 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國家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狀況受到了較大的沖擊,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已經刻不容緩。本文詳細介紹了陜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和問題,引人深思。

關鍵詞:陜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1 陜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現狀

作為一個文明古國,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從祖先保留至今的。陜南是偉大的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有著五千多年的文化歷史。其文化積淀之深邃,為世人所矚目。陜南豐富多彩、深邃迷人的文化歷史,與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歷史和積蓄已久的文化底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陜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蘊含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與陜南地區的民風、民俗、文化、傳統等息息相關,值得我們去研究和傳承。眾所周知,本地傳統音樂能極大程度地反映一個地方的民風、民俗,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與研究的。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田青研究員說過,我們必須小心謹慎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杜絕輕保護、重申報的現象,從根本上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此我們卻常常面臨難題和挑戰:首先是傳承人生活狀況的良莠不齊以及老齡化問題。根據調查發現,一部分傳承人的生活水平較低,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外出打工賺錢,沒有能力將自身背負的文化傳承并發揚光大。他們僅將非物質文化作為一種娛樂方式,不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文化傳承上。但對于中國來說,傳承人是歷史的活化石,是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傳承下來的重要人物。其次,年青一代會因為此類音樂“不好聽”“太土”而缺乏學習的興趣,使得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去學習傳統技藝。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夠流行,也不能帶來太多經濟利益,難以帶動中青年的學習積極性。為此,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缺少繼承人的情況,甚至到了“一徒難求”的地步。

如今,我國越來越注重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通過改善傳承人的生活條件,使其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同時也可以得到利益。這一措施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狀態得到了較好的改善。傳統剪紙這樣的文化遺產在旅游景區受到了人們的歡迎,但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傳承人自身的經濟狀況和缺少依賴物質形態承載的商品性和生產性,仍舊發展得十分艱難。

2 陜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存在的問題

首先,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人們心中的分量不夠。如今許多人對自己的傳統文化沒有形成認同感,并未看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不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情況。就拿筆者自己的情況來說,雖然筆者是地地道道的陜南人,但是對陜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只是略懂一二,對《陜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教學中的傳承研究》也只有初步了解。由此也反映出了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冷漠狀態,認為它沒什么吸引力。

葛劍雄先生說過,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剛開始是“熱申報”的狀態,可是由于世界文化遺產是需要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投入的,因此很多非物質遺產文化都不了了之,這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中出現的一大重點問題,必須及時有效地解決。由此可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是一項長期的工程,需要熱情的投入和足夠的耐心,并且必須把傳承看作是一件有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3 陜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地方高校中傳承的意義和價值

必須要有繼承人的存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才能代代相傳下去。它需要傳承人的不斷發揚光大,所以選擇合適的傳承人是至關重要的。地方高校聚集著非常多的優秀的年輕人,高校教育是各種文化傳承的主要途徑。高校同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極大的聯系和意義。

3.1 現實意義和價值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進步,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了外來文化的沖擊,甚至走入了舉步維艱的困境。如果任由這種局面發展下去,傳統文化會無法得到繼承,會逐漸消失在歲月的長河里。陜南音樂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愿意學習和發揚這門文化的年輕人越來越少,現有的傳承人大多年邁,再找不到合適的繼承人。而單憑自身的力量要想發揚這門藝術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如今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地方高校尋找繼承人,可以在高校挑選出專門人才,將其培養成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佳人選。如果要想這樣做,首先必須加強大學生對本土文化基因的理解和認識,推廣文化知識傳播上的多元化。在如今大學的課程體系中,只有添加這些元素,才能反映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多樣性。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從中感受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增強他們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信心與決心。

3.2 理論意義和價值

現代流行文化的價值取向正在使當代學生疏遠自己的民族、地方文化。把陜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引進地方高校的課堂,可以讓新一代年輕人感受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所在,本土音樂有著自身的閃光點,繼承與發揚民間音樂勢在必行。2000年7月,人類學家費孝通先生在蘭州參加社會高級討論班時提出,我們必須繼承和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尤其是在西部大開發事業中更應該這樣做。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對脆弱的民間傳統音樂進行保護,從選擇合適的繼承人、鼓勵人們多聽民間音樂、改善繼承人的生活條件等多方面下手。他的這些闡述深刻而有內涵,充分體現出當下對傳統音樂的重視,以及當今保護傳統音樂的難度。在高校音樂教學過程中,往往偏重西洋化的音樂,甚至在課程設置上,也是對國外的一些教育模式的遷移。

3.3 實踐意義和價值

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旦消失,是沒有辦法再出現的,它是不可再生資源。然而此時此刻,我國傳統音樂的發展極其艱難,甚至到了夾縫中求生存的地步。從短期看,把非物質文化遺產引進高??梢允垢咝R魳方逃虒W的內容更加豐富,使學生接觸到本土音樂文化;從長遠的角度看,在高校里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神,有利于對傳統音樂的保護和傳承。

4 結語

非物質文化遺產從古流傳至今,是我們人類的心血和智慧的體現,是經過長時間的積淀而留下的精華,值得子孫后代好好地珍藏和保護。雖然中國經濟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但隨之而來的環境問題和文化遺產喪失問題也越發嚴重。為此我們需要不斷地努力,使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生不息地傳承下去。

作者簡介:郭益欣(1980—),女,陜西漢中人,藝術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音樂學。

猜你喜歡
陜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黨建地圖·陜南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陜南柑橘老果園改造關鍵技術
春帖的歷史記憶及其在關中、陜南的活態傳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