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外漢語教學中易混淆詞辨析的立場與原則

2016-11-14 22:25王丹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6年10期
關鍵詞:近義詞辨析

摘 要:易混淆詞辨析與中國本體語言教學中的近義詞辨析不是相等的概念,易混淆詞作為站在中介語立場劃分出來的詞語類型,在辨析時更強調學習者母語與目的語之間的對比,以及在目的語學習過程中學生因各種原因造成的詞語運用中的偏誤。本文根據在詞匯課學習過程中進行的易混淆詞辨析實踐,結合相關資料和已有的研究理論與成果,總結了對外漢語教學中易混淆詞辨析的立場與原則,并在此基礎上獲得了對外漢語詞語教學的感悟。

關鍵詞:易混淆詞 近義詞 辨析 立場與原則

一、引言

張博先生曾說,漢語中介語“易混淆詞”指的是“站在中介語的立場、著眼于目的語理解和使用中的詞語混淆現象并根據混淆的普遍程度歸納出來的詞語類聚”。對于母語為漢語的學習者而言,我們在漢語學習中涉及詞義辨析時用到更多的是“近義詞”這個概念,近義詞指的是意義相近的詞語。從近義詞與易混淆詞這兩個專有名詞的釋義上,我們就可以發現,近義詞與易混淆詞在定義時的立場就是不同的。近義詞的辨析更傾向于漢語的本體研究,而易混淆詞辨析,則是站在中介語的立場,為母語為非漢語的學習者在學習詞匯時掃清障礙。因此,過去的對外漢語教學中,將近義詞辨析的方法直接應用于易混淆詞辨析的做法是不科學的。易混淆詞的辨析從對外漢語教學的角度而言,比母語為漢語者的近義詞辨析更為復雜。易混淆詞辨析除了要考慮詞語之間意義上的差別,還與學習者的學習順序、學習環境、出生國別、民族文化等很多因素有關。在完成了詞匯課易混淆詞辨析的小組作業之后,本人對易混淆詞辨析這一課題有了新的認識,本文將著重闡述對外漢語教學中易混淆詞辨析的立場與原則。

二、易混淆詞辨析的立場

(一)目前對外漢語教學界對易混淆詞辨析的研究

隨著對外漢語教學事業的不斷發展,無論是對漢語的本體研究,還是對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研究,亦或是對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研究,都在1978年學科體系建立之后有了長足的發展。對于易混淆詞的研究,對外漢語界的起步并不晚。但是早期的易混淆詞辨析研究,并沒有打破將易混淆詞辨析置于近義詞辨析框架之下的局限,在易混淆詞的辨析中,缺乏針對性與目的性,沒有找到易混淆詞辨析與同義詞辨析的本質差異。2013年,張博先生在《世界漢語教學中》發表了題為《針對性:易混淆詞辨析詞典的研編要則》的文章,闡述了易混淆詞辨析詞典編纂時抓住針對性的重要性。近年來,很多對外漢語教學工作者也對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詞義辨析作了專題研究,如郭志良、劉叔新、張占山等。

(二)易混淆詞辨析的立場

1.對外漢語教學工作者的立場

易混淆詞辨析是在中介語研究的立場之上提出的概念,因此,易混淆詞辨析涉及母語與目的語兩方面的學習。就漢語中的易混淆詞辨析而言,在辨析過程中考慮的絕不單單是漢語本體的部分,更有學習者母語的干擾以及中介語給我們提供的暗示。也就是說,易混淆詞辨析時,研究者必須站在對外漢語教學工作者的立場,以一種大的語言和文化研究意識,不僅注重漢語的本體研究,更多的是結合學習者的母語特點以及易混淆的詞語內部的聯系,而不僅僅是研究詞語之間意義上的差別。

2.客觀、科學的立場

易混淆詞辨析的前提,是明確什么是易混淆詞。如張博先生在《外向型易混淆詞辨析詞典的編纂原則與體例設想》中提到的那樣,過去的研究中,我們對易混淆詞的選取有很多不科學之處。易混淆詞并不是對外漢語教師或者詞典編纂者本人僅僅依據個人的教學經驗而確立的易混淆詞,而應該是在搜集大量語料的基礎上,根據非漢語背景的學生在實際的漢語運用中的實例,來發現當用詞與誤用詞之間的使用規律,從而確定哪些詞對留學生而言是易混淆詞。僅從易混淆詞的確立上,我們就可以看出,易混淆詞的辨析,必須站在客觀、科學的立場上,要避免主觀定義和推斷。

3.學習者母語環境的立場

易混淆詞的辨析,不能一概而論。在具體的操作中我們不難發現,不同的易混淆詞,他們的易混淆點是不同的,混淆原因也有很大差異。比如“關心”“關注”這兩個詞,韓語背景的學生出錯較多,因為韓語中沒有“關注”這個詞,學生受母語的影響,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當用“關注”時卻總是用“關心”代替。與“關心”“關注”這對易混淆詞的例子相似的是,許多的易混淆詞與學習者的母語遷移密切相關。因此,對外漢語教學中易混淆詞的辨析,要想真正做到弄清混淆點,疏通混淆點,為漢語學習者提供有效的辨析參考,就要真正做到站在學習者母語環境的立場上,將其母語與漢語進行對比分析,才能達到對癥下藥、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的易混淆詞辨析也才有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三、對外漢語教學中易混淆詞辨析的原則

(一)詞義辨析與搭配差異相結合的原則

盡管近義詞與易混淆詞不是相等的概念,很多在漢語本體研究中被認為是近義詞的詞匯之間不一定構成易混淆關系,但我們仍然必須認識到詞義上的相近仍然是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在學習和使用中造成偏誤的重大原因。與此同時,搭配上的差異也十分重要,漢語中許多詞語由于其詞義特征的差別而存在許多搭配上的限制。近義詞辨析中因為針對的是母語為漢語的學生,我們不會將過多的重點放在詞語之間的搭配上,但對第二語言學習者來說卻并非如此。明確不同詞語的搭配原則或固定的搭配結構,能夠大大降低第二語言學習者在詞匯使用中的錯誤率。

如:“產生”與“生產”是一對易混淆詞,“產生”指從已有的事物中形成新事物,“生產”是指用工具創造各種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在搭配上,產生多與抽象事物搭配,如“產生興趣”“產生好感”,生產多與具體事物搭配,如“生產糧食”“生產食品。通過詞義重點的辨析以及搭配上差異的闡述,我們就大致可以將易混淆詞的混淆點區別開來,讓非漢語背景的學習者對這兩個詞的差異有所理解。

因此,對待對外漢語教學中易混淆詞的辨析,我們首先要堅持詞義辨析與搭配差異相結合的原則。詞義辨析時,只選取容易使第二語言學習者產生混淆的詞義部分,同時將詞語間搭配上的特點進行對比,為進一步辨析做好鋪墊。

(二)抓住混淆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

易混淆詞辨析的入手點有多個方面,從釋義、搭配到學習者國別、學習順序、使用頻率等多個角度,我們都可以找到易混淆的原因。但是,對于不同的詞語來說,引起混淆的原因不盡相同,總有一個最主要的聚焦點造成了第二語言學習者在使用時出錯,產生當用詞與誤用詞之間的混淆。所以,在易混淆詞辨析的過程中,我們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找到學生用錯的最主要原因,并且通過大量的語料分析,確定是單向誤用還是雙向誤用,然后展開進一步的辨析。如“認識”與“了解”這對易混淆詞最主要的差異在于語義程度不同,“了解”的語義程度更深,所以將兩個詞隨意替用經常會出現錯誤。又比如“關心”與“關注”,混淆的主要原因是非漢語背景的學習者在學習時先學“關心”,后學“關注”,加之母語的影響,最終造成了詞語運用中的偏誤。所以,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易混淆詞辨析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切不可一概而論。

(三)精細講解與針對性練習相結合的原則

易混淆詞的辨析工作,一方面是為了易混淆詞詞典的編纂服務,一方面是為了方便實際的漢語詞匯教學。因此,易混淆詞的辨析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還要與教學原則相結合。對于教學原則,中外教育學學者與心理學學者,在長期的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的支撐下,曾經提出過多項效果優良的教學原則。比如量力性原則、個體差異原則、科學性原則、趣味性原則和精講多練原則等。其中,精講多練原則是中國的對外漢語教學者,在長期的對外漢語教學實踐中提出的一條教學原則?!熬v”就要求講得準確、生動、條理;“多練”即要求在精講之后務必包含有效的練習環節。我們自己的學習經驗也表明,單純的聽課很難達到有效掌握知識的目的,即使對外漢語教師在課堂中將易混淆詞講得足夠清晰透徹,但若缺乏行之有效的聯系,仍然無法保證學生在應用時的準確性。因而,必須要在講解的同時加強練習,可以通過選詞填空、造句、互相糾錯等方式,來鞏固和檢驗易混淆詞辨析的講解成果,增強我們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實踐性和交際性,使學生不僅能掌握知識,更能靈活地運用知識,這才是我們對外漢語教學的最終目的。

四、結語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易混淆詞辨析是一個大的課題,值得每一位從事相關專業的學者與教學工作者深入研究。中國對外漢語教學事業的發展,近年來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仍面臨著眾多的挑戰。謀求中國對外漢語教學事業的新發展,必須在各個環節精益求精,做深入細致的研究。易混淆詞的辨析從提出至今,仍然缺乏科學權威的研究成果。我們必須擺脫以往內向型詞匯辨析的缺陷,明確易混淆詞的辨析是一種外向型的詞匯辨析,要有從漢語本體與其他語言不斷聯系過渡的意識。如今的語言學習對教師與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需要多個學科的支撐,更需要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易混淆詞辨析作為對外漢語教學這個大的學科體系下的一個研究與實踐課題,必須在現有的研究成果之上,結合實際條件與學生的動態學習過程,推陳出新,找出更好的操作方式,編纂出真正能對非漢語背景的學習者漢語學習有幫助的參考書冊,也將我國的對外漢語事業推向新的發展高度。

參考文獻:

[1]張博.同義詞、近義詞、易混淆詞:從漢語到中介語的視角轉移[J].世界漢語教學,2007,(03).

[2]張妍.歐美學生漢語中介語易混行為動詞、心理動詞及其辨析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語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3]周琳.對外漢語教材同譯詞語及英語背景留學生使用偏誤研究[D].北京:北京語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4]齊春紅.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詞語搭配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5,(02).

[5]李曉琪.關于建立詞匯—語法教學模式的思考[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4,(01).

[6]劉叔新.同義詞詞典怎樣處理詞性[J].辭書研究,1983,(03).

[7]周薦.同義詞語聚合是否須語法屬性一致[J].固原師專學報,1994,(02).

[8]郭志良.對外漢語教學中詞義辨析的幾個問題[J].世界漢語教學,1988,(01).

(王丹 北京語言大學 100083)

猜你喜歡
近義詞辨析
同系物和同分異構體辨析
“論證說理”與“溝通說服”:高考論述類與實用類寫作之異同辨析
找找近義詞
辨析與判斷:跨媒介閱讀的關鍵
正誤辨析一例
同義詞組辨析練習
近義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