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吟誦,擁抱經典

2016-12-05 08:41馬瑞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6年29期
關鍵詞:吟誦理解美感

馬瑞

摘 要:目前,中國古典詩詞在中小學語文課本里的比重日益增大,但當下的古詩詞教學還存在許多問題。比如古典詩詞教學普遍停留在翻譯句意的淺層次上,重文學常識、背景知識、主題思想、藝術特點的講授,重表達式的分析和結論,而輕詩詞本身的審美價值和情感內涵,輕學生個性的情感體味,使原本充滿無限生命活力與審美意蘊的詩詞藝術在教師的講解中成了枯淡寡味的文字符號。那么,我們怎樣才能充分展現古典詩詞的文字之美與意蘊之美呢?吟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們可以在教學中通過吟誦的手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在吟詠中體驗美感,在誦讀中擁抱經典,向語文知識的高峰不斷攀登。

關鍵詞:吟誦 興趣 美感 理解

吟誦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對漢詩文的誦讀方式,自先秦開始,口心授、代代相傳、流傳至今。它是古代教育系統中唯一的誦讀方式,也是創作詩詞文賦的方式。因此,中國古典詩歌之生命,原是伴隨吟誦之傳統而成長起來的。古典詩歌中的興發感動之物質,也是與吟誦之傳統密切結合在一起的。所以,讀古詩詞一定要吟誦。李白就有“吟詩作賦北窗里”這樣的詩句。中國的詩詞文賦,大部分是使用吟誦的方式創作的。吟誦,在詩詞的教學中加以推廣,反復練習,有利于回歸創作者本來的意圖,理解名篇佳作的內涵,體會古典詩詞獨特的神氣和韻味,培養審美能力,提高文化素養。[1]

一、借助吟誦,激發興趣

當下的高中語文教學,古詩詞教學成為一大難題。古詩詞內容比較深奧,字、詞、句不容易讀懂。加之學生文學和歷史知識有限,又缺乏背誦時間,我們離“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目標越來越遠。

生活是學生最鮮活最感親切的課堂。吟誦可以使學生對年代較為久遠的古典詩詞感到親切,使它們能融入到鮮活的生活中去。在教學中,我總是想方設法地把古典詩詞的吟誦融入到我們的生活實際中來,這樣就可以激起學生的興趣,使枯燥的詩詞變得鮮活起來。

如講到實踐和認識的關系,這個抽象的問題要聯系到哲學,我們可以讓學生吟誦“春江水暖鴨先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如講到愁緒,我們可以讓學生吟誦“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如講到春夏秋冬的交替精彩紛呈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吟誦“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使學生吟得搖頭晃腦,誦得興趣盎然。[2]

這樣的吟誦課堂拉近了生活和詩詞的距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學生不覺得詩詞是遙遠的、枯燥的,記憶詩詞也就會事半功倍。

二、以誦入境,享受美感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音是這項藝術不可或缺的手段。通過語音不僅可以傳情達意,而且可以讓人們貼近美,感受美,獲得一種愉悅。[3]

柏拉圖說:“美是難的”。過去,我們的學生總覺得詩詞雖是經典,但離我們久遠,如《離騷》甚至相距幾千年。和白話文相比,生澀難懂。要理解內涵,發掘美感更無從談起。比如我們在學習張繼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從字面上我們的解讀是一名落第的舉子的凄涼?!霸侣洹?、“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在靜夜中忽然聽到遠處傳來悠遠的鐘聲,一夜未眠的詩人有何感受呢?可能是落地之后的痛苦惆悵,也可能是對未來的擔憂。美雖美,卻是一種凄美。

這首詩用吟誦的方法輔助,兩聯都是閉口音——開口音——閉口音。四五個開口音或閉口音的字連在一起,結果吟誦起來就會口型變化少,體現的是一種悠長抒情。由于其中開口度大的字在中部集中出現,加上韻字的反復出現(除了押韻的地方外還有兩處,另還有兩個仄聲字是同樣的韻母),使得這首詩讀來不像字面意思那么凄涼,而是意境開闊,所以愁思也就超越了眼前,有感慨人生之意。

吟誦的方法把音效的渲染引入課堂,使得古詩詞的意境不再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在課堂是適當地使用吟誦,既可以在學生和創作者之間搭一座橋梁,很好的再現意境,也可以讓學生獲得美的享受,使他們心馳神往。

三、細斟慢酌,披文入情

詩歌是詩人們傾注了自己全部生命的作品,而閱讀者與鑒賞者也需要無條件的感情投入。教師的責任應是引導學生披文以入情,把作者之情、教師之情、學生之情三者合流,讓語文教學成為一種深刻的情感體驗的過程。而吟誦可以聲激情、以聲傳情,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葉圣陶先生曾指出:“讀得其法,不但能理解作者寫什么,而且能與作者心靈相通?!?/p>

比如我們以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為例: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學生閱讀這首詩歌時把目光鎖定在“愁”上,因為受到“憂”“愁”“不稱意”這樣的字眼影響。那么這首詩歌只表達了作者的“愁”么?

這首詩押的是平聲尤(iou)韻,這個韻比較悠長、低回,是很抒情的一個韻,最后兩句中的“不”“發”是入聲字,集中體現了作者的不甘心而又無奈的憤懣之情。

又如辛棄疾的《丑奴兒》一詞: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我們通過吟誦的方式來分析:這首詞用的是“尤韻”(iou),這個韻里的字有“秋、游、留、羞、樓、流、悠、求、囚、憂、愁……”,這個韻平聲悠遠深長,入情入心,最適合表達愁緒綿長,揮之不去。作者回顧少年不知什么是愁苦,襯托今天已經深深領略愁的滋味,卻沒辦法說出來?!皡s道天涼好個秋”把一腔的愁緒轉到天氣上是何等的壓抑和無奈!

古詩詞的創作是靠吟誦出來的!作者通過反復吟誦直到滿意才會記錄下來。在詩詞教學中,吟誦可以成為教師的一大助力。運用恰當可以讓學生積累大量的詩詞知識,感受古典詩詞的無窮魅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文學素養。師生真正接近經典,擁抱經典。

參考文獻

[1] 吳式穎主編,《外國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2] 馮忠良主編,《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3] 徐建順,《古詩聲韻之美》,2012年.

猜你喜歡
吟誦理解美感
兼具力度與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關于書法美感問題的幾點思考
大橋下面:我喜歡被遺忘的美感
吟誦國學經典,提升語文素養
靖江吟誦的采錄以及初步研究
談科學故事促進學生對科學本質的理解
尹雪艷,永遠的上海夢
偏遠地區高三英語學習方法探究
小學高段語文語感教學之我見
韻兮境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