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從《鄉韻》到《云裳訴》的音樂表現和藝術特點

2016-12-06 02:50王藝潔吉林藝術學院藝術研究院
民族音樂 2016年4期
關鍵詞:云裳慢板古箏

■王藝潔(吉林藝術學院藝術研究院)

探析從《鄉韻》到《云裳訴》的音樂表現和藝術特點

■王藝潔(吉林藝術學院藝術研究院)

箏又名古箏,素有“東方之鋼琴”的美譽。東漢劉熙撰寫的《釋名》曾記載:“箏,施弦高急,箏箏然也?!币虼?,根據其音效特點,將其命名為“箏”。箏,是具有著濃厚傳統文化的漢民族樂器,其顯著特點可以歸納為“以韻補聲”,用古箏為詩詞加以配樂,通過靈活多變的演奏技巧,如揉弦、顫音、刮奏、搖指和上下滑音等等,更加能夠詮釋詩詞中的意境之美和聲韻之美。鋼琴,是極具表現力的西方樂器,與古箏的音色和音響效果截然不同,鋼琴是以十二平均律劃分高音,而古箏則是運用中國傳統的五聲調式。近年來,鋼琴被大量運用在古箏作品中,輔以伴奏的形式更好地演繹了許多古箏經典之作,如《臨安遺恨》《楓橋夜泊》《望秦川》以及《云裳訴》等等。

古箏協奏曲《云裳訴》是當代陜西箏曲的代表作品之一,由周煜國先生創作完成,是在其早期作品《鄉韻》的旋律基礎之上,輔以鋼琴伴奏改編、擴展而成,重新賦予了作品更深刻的意蘊。這首箏曲中巧妙地融合了陜西民間音樂素材,加入了全新的創作手法,其豐富的演奏技巧和藝術表現力,既呈現了古箏的優美旋律,又營造了生動的音樂氛圍?;诖?,筆者結合《云裳訴》的創作背景和音樂結構對其音樂表現和藝術特點進行探討和分析。

■《云裳訴》的音樂表現及演奏風格

《云裳訴》是一首以古箏演奏為主、鋼琴伴奏為輔的大型古箏協奏曲,是周煜國先生在其創作的古箏作品《鄉韻》的基礎上改編、擴展而成。這首古箏協奏曲無論在結構、篇幅的改編上,還是在音色、技法的運用上,都比《鄉韻》有很大的突破,體現了箏曲創作的時代感,加上陜西民族音樂“碗碗腔”的融合,更賦予了作品鮮明、濃郁的地域風格,淋漓盡致地發揮了古箏的樂器特性,更體現了作曲者對人生的感悟和情感的釋放。

1.創作背景

每個樂曲,都有其不同的表現目的和演奏風格,《云裳訴》是典型的以陜西音樂風格創作的一首古箏曲,這首樂曲展現出了陜西的人文文化及鄉土人情。在古箏協奏曲《云裳訴》的創作時,周煜國先生亦是以《鄉韻》作為創作基礎,加以改編擴展,在曲調上運用了陜西地方戲曲中的“碗碗腔”,其獨特的音高特點賦予了本曲獨有的韻味和美感。

“婉婉鄉音,悠悠鄉情,道不盡對故土的眷戀,訴不盡對故土的深情”,是古箏獨奏曲《鄉韻》所表達的情懷?!多l韻》將哀怨、委婉、纏綿、細膩的感情表露無遺,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對故土的眷戀之情。周煜國先生將深深的思鄉之情譜寫在旋律中,作品以陜西地方音樂為素材,創作手法簡練明暢,生動的旋律,濃郁的韻味,跌宕的情緒,使這首作品感人至深,蕩氣回腸,難舍故鄉親,更難舍故鄉情。古箏協奏曲《云裳訴》的取名來源于李白所創作的《清平調》三首里的第一首的首句,即“云想衣裳花想容”。在這里,“云”被比作“衣裳”,將故鄉的山水河流、故鄉的泥土芳香想象成飄飄云彩披在身上,寄托的一位漂泊在外的游子對遠處故鄉的親人的思念。家鄉是一曲悠揚的箏曲,總是讓人魂牽夢繞;家鄉是一捧輕盈的浮云,總是讓人心動不已;家鄉是一串永恒的記憶,總是讓人想起就思念。家鄉的那些人、那些事,是曲中最美妙的,是云中最迷人的,是記憶中最深刻的周先生即是借以此情來抒發內心對故鄉的思念,以情傳情,思念故鄉的山水河流,也思念故鄉的人。仰天望云,盡是思念,云隨風動,情意綿綿?!对粕言V》正是在《鄉韻》的思鄉之情中加以對寄托之意,使思鄉之

情才顯得更情真意切、更深入心靈。

《云裳訴》在旋律編排上與《鄉韻》如出一轍,共分4段,即“慢板段落”“快板段落”“華彩段落”和“慢板再現段落”,詮釋了思鄉念情時情緒的波瀾起伏。周先生經過改名擴編之后,在《鄉韻》本身自有一番懷鄉幽古之情之中,加入了一絲人文情懷。曲調則運用了陜西音調中的“碗碗腔”,其音調細膩、優雅、悠揚、清麗、抒情、優美、感人、凄婉、悲哀、耐人尋味,將思鄉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对粕言V》經改編擴展之后,并不僅僅局限于對某種情愫的表達,而是飽含著周先生對歷史、對人生的感悟與冥想,此曲有著更為悠遠和深邃的含義。

2.音樂表現

古箏協奏曲《云裳訴》的“引子段落”是由強勢的刮奏開始,附有極強的陜西音樂特色,表現出了一種強烈的思念之情,預示著全曲的音樂基調。樂曲的第一段是“慢板段落”由鋼琴演奏舒緩引入,引出了主題“思鄉”,此段為抒情的慢板,運用了大量陜西箏派的演奏技巧,在右手的掃搖、左手的顫弦的烘托下,令人熱耳的心酸涌上心頭,音樂清幽、如訴如泣,使人有種親切感,奠定了全曲的感情基調。第二段“快板段落”,運用了大指搖指的演奏技巧,從低音區滑至高音區,以融合鋼琴的旋律,后而緊接小快板,采用了雙手點彈及右手大量的掃搖等技法,右手的長搖配以左手的按滑,旋律熱情、跳躍,與之前的慢板凄涼、哀苦的情緒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三段“華彩段落”,以古箏獨奏為主,鋼琴伴奏為輔,右手搖指配左手按滑顫、刮奏,將情感迸發推向極致,表現出了內心的痛苦與掙扎。第四段“慢板再現段落”,采用了首尾呼應的作曲技巧,旋律上絕大部分重復第一段的內容,是主題的簡縮,再次演繹仿佛回憶般清晰而又遙遠,內心又恢復到了平靜,情緒顯得更加的安靜與內斂。最后的“結尾段落”運用了速度急快的急板,由低音區推向高音區,猶如排山倒海的氣勢迎面而來,將樂曲推向最后的高潮,使內心的情感瞬間迸發,其慷慨之勢,蕩氣回腸。

3.演奏風格

古箏,素有“東方之鋼琴”的美譽,其音色清越、高潔、典雅、委婉動聽。古箏演奏者對箏曲各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受,從而產生了各種演奏形式和技巧的差異,這在箏曲的演奏中是非常重要的。自秦、漢以來,古箏從我國西北地區逐漸流傳到全國各地,逐漸與當地戲曲、說唱和民間音樂相融匯,形成多種各具地方風格的演奏流派。例如,山東箏剛健樸實,潮州箏旖旎嫵媚,河南箏高亢粗獷,浙江箏活潑明快,陜西箏幽怨細膩,客家箏古樸優美,它們之所以各具特色,既與樂曲的地方風格有關,又與演奏技法的處理方式有關。演奏者個人的風格特點建立在其文化修養、審美情趣之上,而古箏的演奏技法主要是個人對“以韻補聲”動態變化的靈活運用,逐漸形成的各自不同的演奏方式,更展現了個人對箏曲作品的不同理解與思考。

《云裳訴》是由著名作曲家周煜國在器樂小品《鄉韻》的主題音調基礎上為改變擴展而成的古箏協奏曲,融合了鋼琴協奏,賦予了作品全新的理念。古箏,發源于秦代(今陜西西安一帶),用古箏來演奏《云裳訴》,充分展現了樂器與樂曲之間的完美結合的音樂理念。無論從文化底蘊、旋律發展,還是演奏技巧來看,這首箏曲都有著濃郁的陜西箏樂特色的獨特的演奏風格,開始的慢板是對愛情的歌頌,演奏過程中觸弦的力度、音色的控制、強弱的感覺,缺少任何一點都不能把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愛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云裳訴》的藝術特點

從編曲結構來看,全曲是帶再現的3部曲式,主要是由引子、慢板、快板、華彩、慢板主題的再現和尾聲共6部分組成。全曲結構嚴謹,段落層次分明,表現手法簡潔樸實,以D徵調式貫穿全曲,音調以“秦腔”音樂的音樂旋律為全曲主體。音樂主題詮釋了“思鄉之情”,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對故土的眷戀之情。

1.全曲結構

2.結構分析

引子段(1~14小節),樂曲一開始以古箏強勢的刮奏接搖指奏出全曲的骨干音,加上鋼琴狂躁的旋律,瞬間爆發了內心極度壓抑的情感,給人一種悲憤的沖擊力,一開始就把樂曲推到沸點。古箏隨后以強勁有力的級進和跳進錯雜的方式,由高向低連續下行,將旋律停在F音上,隨后由慢漸快、由弱漸強的反復演奏,接以大量的搖指和左手的分解和弦結束引子段落。在該段落中,5、7小節把秦腔的調式淋漓盡致地演奏出來,彰顯了樂曲嶙峋的棱角,極具活力。

第一段“慢板段落”(13~50小節),深情的慢板段落,由鋼琴舒緩的引入,旋律凄婉綿長。這段在編曲上大量運用單音旋律,僅少有幾處運用搖指來展現樂曲的情緒,旋律悠揚動人。在整個慢板部分,運用了大量陜西箏派的演奏技巧,右手的掃搖和左手的顫弦,所有音韻都加以緩慢的、拉長音的慢速處理方式,增加了樂曲的張力,使樂曲帶有聲腔化的特點,最后以鋼琴主奏,古箏伴奏的方式再次呈現思鄉的主題,使鋼琴與古箏融為一體,進而完成整個慢板部分,為接下來激進的快板部分做好感情鋪墊。

第二段“快板段落”(51~191小節),激情的快板段落,在樂曲風格上依舊承接了慢板的陜北秦腔音樂的風格,吸取了秦腔音樂的動感節奏。該段落以鋼琴過渡作為切入點,古箏部分運用了大指搖指的演奏技巧,雙手點彈及右手大量的掃搖等技法,右手的長搖配以左手的按滑,旋律熱情、跳躍,抒情、豪放,體現了樂曲輕松、愉快的風貌。

第三段“華彩段落”(192~201小節),此段是全曲的華彩段落,采用了整段的古箏獨奏,而鋼琴伴奏則較少加入。從聽覺上來看,這一段落與前一段工整緊湊的快板段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古箏的獨奏部分為古箏的華彩增添了獨具特色的器樂表現,為我們帶來了全新的聽覺享受。雙手強有力的和弦干脆利落,接以右手搖指配左手按滑顫,最后右手以強有力的密搖,左手大面積的刮奏,加上鋼琴的切入,將樂曲推向高潮。

第四段“慢板再現段落”(202~236小節),此段是全曲主題再現的段落,在曲式編排上大多重復第一段落,鋼琴伴奏的引導,使樂曲更加飽滿,演奏旋律情緒激昂,迎合著華彩段落的高潮旋律,有著很好的承接作用。隨后,轉為徐緩、深情的

旋律,內心由明朗、歡快又恢復到了平靜,再次進入深深的思念之情。

結尾段落以快速的急板開始,音色由低音區推向高音區,最后接以強有力的長搖和左手大幅度的刮奏,最終將樂曲結束在調式主音上,將樂曲推向最后的高潮。

3.“碗碗腔”運用的藝術特點

全曲通篇運用了“碗碗腔”的演奏特點,“碗碗腔”是陜西地方戲曲劇種之一,由陜西皮影戲發展而成,流行于該省渭南大荔一帶,唱腔特殊?!巴胪肭弧钡某唤Y構屬于板腔體,唱句一般為七字句、十字句,偶爾也有五字句、八字句和十二字句的出現。唱起來腔隨字走,四聲嚴明?!巴胪肭弧彼赜小耙月晜髑?,以唱制勝”的傳統。其原因除了婉轉動聽和別具一格的唱腔旋律外,還有兩個重要因素:一是真假聲混合通用;二是“4”和“7”的特殊唱法?!巴胪肭弧钡募俾暢?,分“二音子”和“尖音子”兩種?!岸糇印笔且环N翻高八度的假聲拖腔,有時按韻行腔、有時變韻行腔,全部旋律用襯字“咦”唱出來?!凹庖糇印笔潜取岸糇印备飧毜募俾?,是把唱句尾音或“二音子”的尾音翻高八度后,按韻唱出的一種短尾腔?!?”和“7”兩音,是在表現悲痛傷感情緒時經常出現的兩個音。演唱時,“4”音略高但不及“#4”,“7”音略低而不及“b7”。這種音具有與月琴、胡胡等主要樂器的彈奏技巧中揉、滑的彈奏效果極其和諧的特點。這種重要的彈奏技術采用了秦箏的演奏技法,把“碗碗腔”的風格十分突出的表現了出來,地方風格也十分明顯。主題的尾聲音調也很有特點,它采用的是其他段落中的結束句,形成前后一致、首尾呼應的編曲特點。在樂曲《云裳訴》中,大量運用了升(fa)和微降(si),緊緊抓住陜西風格“碗碗腔”的特點,突出了“碗碗腔”的核心音調,使樂曲欣賞起來有級進和跳進的交錯的感覺,這正是陜西音樂的魅力所在,抓住這些特點,酌情的、微妙的演奏特點,才能將樂曲彈奏得惟妙惟肖。

■結語

古箏協奏曲《云裳訴》是一首旋律優美的作品,具有鮮明的地方風格與豐富的藝術內涵,而且充分發揮了古箏的演奏特性。從演奏技法上來看,《云裳訴》很好地詮釋了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它在陜西箏曲傳統的演奏技法的基礎上融入了大量的現代古箏的演奏技法。此外,在民族音樂元素的基礎上,融合了鋼琴伴奏,在和聲、織體等方面與古箏充分配合,極大的豐富了古箏的藝術表現力。從于演奏者角度來看,想要全面的詮釋《云裳訴》的藝術內涵,就要從演奏技法方面對作品的旋律特征、音響效果進行充分的詮釋,熟知秦箏的演奏特點,控制好音響上的強弱變化,通過音色的變化來體現陜西箏曲獨特的音樂風格。同時,想要充分地理解《云裳訴》所表達的音樂內涵,就要深刻地理解樂曲的創作背景和作曲者內心深處深層次的感情世界,更要理解演奏者在演奏時的肢體語言對樂曲的思想內涵進行的詮釋,這樣才能使樂曲具有更好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对粕言V》正是通過古箏與鋼琴結果所發出的優美旋律,詮釋著內心深處對故鄉的一腔情思,將盡數思念賦予箏樂之中,淋漓酣暢,令人回味。

[1]張維.云商以賞花想容——古箏協奏曲〈云裳訴〉探析[J].黃河之聲,2011.13.

[2]姚艷宏.論古箏曲〈云裳訴〉的音樂創作[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27.

[3]戴曉.談論箏曲改編的美學價值——從〈鄉韻》〉〈云裳訴〉[J].民族民間音樂,2012.11.

[4]陳娟.陜西箏曲〈云裳訴〉的演奏技巧分析[J].音樂大觀,2013.9.

[5]趙星.詩與樂的完美融合:古箏協奏曲〈云裳訴〉的創作特色及演奏版本比較[J].音樂創作,2013.2.

[6]趙嵐.箏曲〈云裳訴〉文本中的文化意識與藝術闡釋[J].音樂創作,2014.10.

[7]曹新杰.古箏曲〈云裳訴〉的藝術特征與演奏[J].北方音樂,2015.6.

[8]馬語燕.從〈云裳訴〉中看古箏教學中對箏韻美的把握[J].北方音樂,015.15.

[9]張鈺.從箏曲〈云裳訴〉談秦腔音樂[J].北方音樂.2015.9.

[10]羅穎馨.古箏協奏曲《云裳訴》鋼琴伴奏的藝術特色探究[J].大眾文藝,2015.14.

[11]張蓓.古箏曲〈云裳訴〉演奏技巧和藝術表現力[J].黃河之聲,2015.8.

[12]趙麗.淺談箏曲之“詩,樂,情”——以古箏協奏曲〈云裳訴〉為例[J].考試周刊,2015.

猜你喜歡
云裳慢板古箏
乘鸞云裳
淺談陜西箏曲《云裳訴》的特色音樂風格
第一次上臺表演古箏
遇見古箏,置身竹海
第一次彈古箏
古箏
淺析山東梆子慢板板式
淺析山東梆子慢板板式
基于田野調查的澧水船工號子研究
西皮慢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