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土地流轉與農業保險分析

2016-12-07 02:07晉穎王香蘭趙君彥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6年24期
關鍵詞:土地流轉

晉穎+王香蘭+趙君彥

[提要] 土地流轉背景下,傳統農業保險經營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的發展環境,農業保險發展速度和規模、承保和理賠效果均受到制約。本文在分析河北省土地流轉和農業保險發展現狀背景下,對具有代表性的七省市農業保險投保理賠情況及土地流轉意愿進行實證分析,從代表性省份農業保險保費及賠款變化情況、農戶有關收入狀況、農戶土地流轉意愿度等角度,分析河北省土地流轉與農業保險之間關系及相互影響。

關鍵詞:農業保險耦合機制;土地流轉;土地流轉意愿;政策性農業保險

基金項目:2015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年度項目:“土地流轉背景下河北省農業保險模式創新研究”(HB15YJ077);2015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生豬產業鏈風險管理的金融路徑研究”(HB15YJ056)

中圖分類號:F32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10月25日

一、河北省土地流轉及農業保險發展現狀

(一)河北省土地流轉現狀。2015年7月25日,河北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閉幕,會議以民主表決方式通過了《河北省農村土地承包條例》?!稐l例》規定,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或者其他方式進行流轉。根據農業部統計數據,2014年底全國家庭承包耕地流轉面積達到4.03億畝,流轉面積占家庭承包經營耕地面積的30.4%,比2013年提高4.7個百分點。據此推算我國家庭承包經營耕地面積從2007年的12.31億畝增長至2014年的13.26億畝。從河北省范圍來看,2012年底河北省農村土地流轉面積達到1,251萬畝,占家庭承包耕地總面積的15.1%。截至2015年9月底,河北省農村土地流轉面積共達2,144萬畝,占家庭總承包耕地面積的25.7%,至此,全省有1/4的耕地開始進行規?;姆N植。

(二)河北省農業保險發展現狀。2014年,河北省農業保險保費收入17.9億元,全國排名第7位,為1,285.9萬戶次農戶提供473.7億元風險保障,承保各類農作物9,698.5萬畝,畜禽1,009.1萬頭。河北省財政補貼農產品保險達14種,小麥種植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政策性能繁母豬保險覆蓋率達到14.0%,政策性育肥豬保險覆蓋率達到9.4%,政策性奶牛保險覆蓋率達到17.0%。

河北省政策性種植業保險產品主要有小麥種植保險、玉米種植保險、水稻種植保險等十個險種;商業性種植業保險主要有瓜果種植保險、辣椒種植保險、谷子種植保險等十個品種。河北省政策性養殖業保險產品主要有政策性能繁母豬保險、政策性育肥豬保險、政策性奶牛保險;商業性養殖業保險產品主要有肉牛成本價格保險。

從保險金額來看,政策性農業保險以保成本為主,保險金額的確定均不包含勞動力成本、土地流轉成本以及農產品的價格因素;從保險費率來看,農作物保險的費率在4%~6%之間,森林保險的費率為0.38%,養殖業保險的費率在5%~7%之間;從保費的財政補貼來看,除了設施蔬菜大棚中央不承擔保費補貼,農戶需要自己承擔50%外,購買其他農業保險的農戶一般只需要承擔保險費的10%~20%,中央財政補貼比例一般在30%~50%之間,省級財政補貼比例一般在15%~50%之間,市級財政補貼比例在10%左右,縣級財政補貼比例在5%~15%之間,省直管縣的省級和縣級補貼比例略高一些。

二、河北省土地流轉與農業保險耦合機制分析

(一)土地流轉過程中增加或集聚的風險

1、土地流轉背景下土地的規模經營增加了傳統農險所沒有的技術風險。土地規?;洜I意味著農業經營模式由傳統模式向集約化、機械化方向轉變,新型經營方式對新品種、新技術的應用需求加大,而“新農體”由于種植新品種、運用新技術時間不長,缺乏一定經驗,或者農業技術本身不成熟,將造成實際收益沒有達到預期收益,高額投入無法順利轉化為預期利潤。

2、土地流轉背景下土地規模經營增加了“新農體”的金融風險。新型農業經營需要進行大量資金融通,這些資金用于購買農業機械、新的生產技術或品種,一方面從融資渠道來看,本身農戶由于缺乏抵押資產、自有資金不足,從金融機構可以貸款的額度非常有限,大部分的種糧大戶、家庭農場需要向親友籌措資金;另一方面一旦遭遇自然風險、價格風險等因素影響,不但自身要面臨損失,還要面臨無法償還金融機構或親朋借款的困境,致使經營“雪上加霜”。

3、土地流轉背景下土地的規模經營帶來了種植大戶、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還有龍頭企業收入的規?;?,在大量農產品收獲季節如果遇到市場價格下跌,將比傳統農業生產者面臨更多的市場風險。價格因素是制約農業生產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雖然“新農體”抵抗價格波動的能力比傳統生產者要強,但因為市場價大幅下降帶來的豐產不豐收,比自然風險、技術風險帶來的損失更大。

(二)土地流轉與農業保險耦合機制研究。耦合機制主要指二者之間相互促進,螺旋上升的關系,農地流轉和農業保險之間要想達到相互促進、螺旋上升的良好發展機制,前提是建立適合當地農業發展的農業風險分散機制,創新農業保險發展模式。否則在土地流轉各種風險放大和集聚的背景下,將會對傳統農業保險模式帶來挑戰,農業保險模式不及時調整和創新,不僅不會助力土地流轉,反而會對土地流轉的發展產生制約。

1、土地流轉營造新型農業保險發展環境,促進農業保險發展。(1)形成新的農業保險需求主體,為農業保險發展提供新契機。隨著我國農業經營方式的轉變,“新農體”數量不斷增加,傳統農業保險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實際需求,農戶對高保障、創新型和多元化農業保險產品有著較強的需求,土地流轉背景下隨著農業走向規?;?、集約化、機械化的經營模式,將對農業保險在經營模式、保障程度、產品創新等方面創造更多發展契機。(2)減少農業保險承保、核保及查勘定損難度,降低農業保險經營成本。我國傳統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業生產方式規模小、土地分散,為農險的承保、查勘和理賠帶來諸多困難,無形中加大了農險的經營難度,提高了經營成本;土地流轉的結果將形成種植大戶、農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主等“新農體”,其農業生產范圍廣、專業性和技術性強、有豐富的農業生產管理經驗。一方面其農業自然災害的抵抗力高于傳統農業保險模式,降低農業風險發生概率,從而降低經營成本;另一方面集約化、規?;慕洜I減少了單個風險單位內保險單位數量,將有效分散傳統農險經營成本。(3)提高信息透明度,有效降低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農業保險中由于農產品的鮮活性、農業生產的特殊性導致道德風險發生高于一般的財產保險,傳統的分散化、家庭化生產方式使得道德風險顯得更加嚴重。由于農戶對農產品生長環境、生長習性、氣候特點的熟悉,導致在農業保險中更易發生逆向選擇。土地流轉轉變了傳統農業經營方式,“新農體”有更加先進的管理理念和風險管理意識,一方面其交易的約束力相比分散農戶更強,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道德風險;另一方面集約化的土地經營也較好地避免了逆向選擇。(4)刺激農業保險轉型升級,加快建立符合地方實際的新型農險發展模式。土地流轉給農業保險發展帶來新風險的同時也帶來發展的新契機,積極推動農業保險由供給決定型向需求導向型轉變,在河北省加強農業保險供給側結構改革的背景下,土地流轉就像一劑催化劑,促進農業保險本身的轉型升級,加強農業保險在承保、理賠等方面的精細化管理,進一步加快建立符合地方實際的新型農業保險發展模式。

2、農業保險為土地流轉提供較高層次風險保障,促進土地流轉和農業轉型升級。首先,農業保險能夠分散土地流轉過程中增加或積聚的風險;其次,農業保險促進我國農業建立“專業化、標準化、規?;?、集約化”的生產模式;最后,健全農業保險是構建科學高效農業風險分散機制的重要一環。

三、七省市農業保險投保理賠情況及土地流轉意愿比較分析

(一)具有代表性的省市農業保險需求及賠款變化比較。近七年具有代表的七個省市農險保費收入呈遞增趨勢,不同省市農險保費規模、增長速度、賠款支出都有很大差異,但近幾年河北省保費收入呈現明顯快速增長模式,2012年農險保費收入增長率為169%,2013年增長率為131%,2014年增長率有所放緩為106%。從保費收入來看,河北省在近幾年一直穩居第二位,保費收入最高的是黑龍江??;從保險密度來看,2014年河北省保險密度為47.84元,北京市為154.48元,河北省排名第二;從保險深度來看,2014年河北省為6.08%,黑龍江省為17.28%,河北省保險深度僅次于黑龍江排名第二;從農險的賠付率來看,2012年河北省農險賠付率為44.32%,2013年為51.46%,2014年為48.56%,同其他省市比較,河北省農險成本控制比較合理,同其他省市比較(北京市2014年為94.47%,黑龍江省2013年為114.6%,山東省2013年為107.6%)賠付率近幾年基本保持在一個合理水平。

(二)具有代表性的省份土地流轉意愿比較。參照曹建華等采用的近似方法,土地流轉采用土地流轉意愿來衡量。農戶土地流轉意愿和行為選擇可以通過構建一個農戶土地流轉意愿度的指標進行評價。

D=(R1/δ1)/(R2/δ2)=(R1/R2)×(δ2/δ1) (1)

公式1中,D為流轉意愿度指標,D值越大,農戶土地流轉的意愿越大,該指標由兩個比值組成:相對收益比值R1/R2和相對風險比值δ2/δ1。R1為非農生產經營活動的凈收益和土地的流轉凈收益;δ1為非農生產經營活動的風險;R2為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凈收益;δ2為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風險。

根據上述公式,對北京、河北等七個省市的土地流轉意愿進行分析,以農戶工資性收入作為農戶非農生產經營活動的收益的近似指標,以農戶經營性收入作為農業生產經營收益的近似指標,以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的波動標準差作為衡量風險的指標。土地流轉意愿指標僅僅是土地流轉的前提,作為社會保障功能的土地,其最終流轉除了土地流轉意愿外,還要取決于其他一些因素。(表1、表2)

根據表2的計算結果,北京、上海、黑龍江農戶土地流轉意愿度高,上海為1.38、北京為0.95、黑龍江為0.9,上海和北京主要是因為農戶工資性收入較高,而經營性收入相比工資性收入很低,即使農戶沒有獲得土地流轉的租金也愿意流轉土地,并且這些地方的農戶除了土地還有更高的社會保障渠道;海南農戶土地流轉意愿為0.55,流轉意愿居中,主要是因為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風險接近;而河北省在所調查的七省、市中土地流轉意愿最低,為0.37,雖然河北省工資性收入略高于經營性收入,但河北省工資性經營收入波動很大,經營性收入風險指標較低,所以并沒有表現出較高的流轉意愿度。另外,河北省農戶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相比,2008~2014年有逐年遞增的趨勢,并且河北省毗鄰北京、天津,外出打工機會較多,在逐年增高的工資性收入背景下,本應有較高的流轉意愿度,但是考慮到河北省農戶的社會保障程度遠遠低于北京、天津和上海,所以土地流轉意愿度指數不高,僅為0.37。

主要參考文獻:

[1]曹建華,王紅英,黃小梅.農村土地流轉的供求意愿及其流轉效率的評價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2007.5.

[2]樊增強,張迎濤.農村土地流轉制度下農業保險發展路徑的現實選擇[J].當代經濟研究,2012.2.

[3]石曉軍,郭金龍.城鎮化視角下我國農業保險發展的若干思考[J].保險研究,2013.8.

[4]夏云,龍文軍.農村土地流轉與農業保險發展關系[J].中國農墾,2015.2.

[5]毛偉.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對農業保險發展影響研究[D].沈陽:東北財經大學,2013.

猜你喜歡
土地流轉
淺談土地流轉中農民權益保障的現狀及對策
新化縣農用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加強農村土地流轉經營 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城鎮化過程中土地流轉對農民土地權益影響問題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