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面輿情對輿論引導的積極意義

2016-12-27 14:17陳曦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9期
關鍵詞:輿論引導

摘要:應對公共危機,輿論引導是重中之重。如果輿論引導不當,就會導致危機事件進一步惡化,使局部問題變成全局問題。在危機事件中,重視正面宣傳對輿情危機引導力的提升,有助于消除公眾的疑慮,切實增強政府輿論引導力,幫助盡快解決危機事件。然而,我國政府、媒體對正面宣傳還存在一些誤區。正確科學地理解正面宣傳對輿情危機引導力提升的作用,有利于構建和諧、良好的輿論環境,更快、更好地化解輿情危機。

關鍵詞:正面宣傳;輿情危機;輿論引導

一、正面宣傳提升輿情危機引導力的原因

在提升輿情危機引導力方面,正面宣傳在本質上屬于輿論導向的范疇。輿情危機事件具有突發性、復雜性、破壞性、偶然性等特點,一旦發生,會使它當前所覆蓋的社會范圍進入一種未知的狀態,導致化解危機的各個環節的急速失范。因此,實現輿論的有效引導是十分有必要的,它可以起到以下幾個重要的作用:

1.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化解謠言、穩定民心。危機事件中,正確的輿論導向必然是有利于危機事件的解決的,而尊重公眾的知情權,及時、準確地發布消息正是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的前提。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將流言的空間擠壓到最低,另一方面可以安撫民眾的情緒,有助于凝聚民眾力量,團結人心,形成強大的社會動員力量,從而更好地戰勝困難,解決危機。

2.有利于事件本身的妥善處理、解決。公共危機事件爆發后,正確地引導社會輿論,能夠起到一定的社會動員作用,同時也有利于迅速調集力量,及時開展救助工作,形成有助于危機化解的輿論氛圍,從而高效處理公共危機事件。只有緊緊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清掃獵奇、低俗的輿論,倚靠正面宣傳,才能“成風化人,凝心聚力”。

3.有助于防范同類危機再現。公共危機事件是各種矛盾激化的結果,牽一發而動全身,一個公共危機事件經常會導致一系列連鎖危機事件的發生。在危機結束后,政府和媒體對危機發生的原因、背景,以及應對中的經驗、教訓等進行的及時的總結,能夠在全社會提高公眾的危機防范意識,降低今后再次發生類似危機的風險。

二、正面宣傳提升輿情危機引導力存在的誤區

“以正面宣傳為主”是我黨在新聞工作上一貫堅持的重要方針,這是黨的新聞工作性質和任務所決定的。然而,我們的新聞工作在這個問題上卻經常出現一些認識上的誤區。

誤區一:一些人認為,正面宣傳就是指只能報道正面的人與事,這是一種狹隘、片面的理解。新聞的客觀性和真實性要求新聞應當是現實社會的原貌反映,輿論引導和宣傳亦是如此。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新聞媒體要直面存在的問題,直面社會的丑惡現象,同時發表批評性報道要事實準確、分析客觀?!盵1]“問題”和“社會丑惡現象”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若不對它們進行客觀的報道,就難以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誤區二:有的人認為,輿論監督和引導過程中帶來的負能量,會破壞社會的團結性。事實上,輿論監督類報道所遵循的原則通常是:通過對負面信息進行分析,挖掘隱含在其中的錯誤的根源,從而起到警醒受眾的目的。由此看來,高水平的輿論引導的作用并不是消極負面的,而是積極的,是正面宣傳所不能代替的。

誤區三:有一部分人認為,正面宣傳意味著管理部門應該嚴格地“控制負面報道和輿論”,這顯然是不符合時代發展的實際的。問題和矛盾是時代中普遍存在的,無法避免,只有發現問題、正視矛盾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問題。[2]必須使人民群眾充分認識負面人和事的危害性,并增強他們的辨識力,避免他們之后再被不實的負面信息所誤導,甚至因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三、正面宣傳提升輿情危機引導力的對策

(一)政府策略

1. 及時公布危機最新動態,保障公眾的知情權。通常情況下,當公共危機事件發生時,政府往往是正規信息的唯一出口,與其他的信源相比有著無可比擬的權威性。英國危機公關專家里杰斯特曾經提出關于危機處理的“3T”原則:以我為主提供情況、盡快提供情況和提供全部情況。顯然,這三條原則都是和輿情危機的處理息息相關的,并且,危機事件的突發性和緊迫性決定了“及時”應該是處理的首要原則。危機事件剛剛發生時,不明真相的公眾對信息需求量是極大的,若政府拖拉遲緩,刻意隱瞞事實,就會給流言蜚語可乘之機,給輿論引導帶來難度。政府在危機事件發生后,應當采取“先發制人”的態度,及時履行自己的職能,滿足公眾最基本的知情權利。

2.積極應對媒體,掌握輿論主導權。媒體是政府和公眾進行溝通的必要橋梁,同時也是危機事件中公眾獲知信息的重要渠道。若媒體的采訪權得不到尊重和保障,記者不能在第一時間向公眾傳播信息,那么公眾的知情權就很難實現。政府應當與媒體保持友好的關系,在發生危機事件后,收到采訪請求時積極的響應他們,讓他們掌握官方的話語權,從而使政府進一步掌控輿論主導權。

3.高度重視網絡信息發布平臺?;ヂ摼W具有傳統媒體所不具備的虛擬性、開放性、共享性、匿名性等特點,這些優勢既可以為負面輿論所利用,也可以成為政府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的重要助推力。一方面,政府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更及時、準確地發布一手信息,跟進和傳遞事件的最新輿論動態;另一方面,也可以密切關注網絡上的輿情聚集地,如微博、論壇、貼吧等,對網民的意見進行收集和整理,并組織專門的人員對其中暴露出來的不符合主流思想觀念的輿論進行疏導,對一些歪曲事實的煽動性言論進行嚴肅的處理,并發布正確的消息進行辟謠,以疏導公眾情緒,正向引導社會輿論。

(二)媒體策略

第一,抓好議題設置,有效引導輿論。危機事件的爆發期至延續期,是信息傳播最活躍的時期,也是各類社會輿論最復雜的時期。[3]因此,在這個期間,媒體更需要從始至終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發揮自身引導社會輿論的重要作用,在危機事件不同階段有意識地設置相對應的議題,掌握信息流通的主導權,成為政府化解危機的有力幫手。特別要善于突出傳播正面信息、正面內容,形成積極穩定的輿論氣候,讓公眾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啟示,接受政府和媒體的引導。

第二,改變傳統的宣傳模式,與公眾形成平等互動的良性關系。我國的新聞和宣傳歷來采取單向灌輸的方式,重視廣度,而忽略了深度和效果,因而不能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趥鞑W的效果研究,雙向模式才是輿情危機的傳播中較為理想的一種傳播模式。它以公眾的利益為出發點,注重和公眾的溝通和協商,形成媒體和公眾雙方平等互動的關系。在輿情危機的引導中,大眾媒體必須改變傳統的傳播模式,開通各種對話渠道,變單聲道為多聲道,促成政府、媒介、公眾三方的互信和了解,使危機傳播回歸新聞的本位,最終使各方形成共識,化險為夷。

第三,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實現新舊媒體的輿論共振。網絡媒體已經成為思想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各大媒體必須重視新媒體,加強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在輿論引導上的優勢互補,在危機事件發生后,搶先占領網絡媒體這一輿論高地,準確、及時、客觀而全面地發布各種消息,靈活地設置有助于危機解決的議題,在網絡上形成以正面輿論為主的主流輿論,最終逐步構建新舊媒體共同引導輿論的新格局。

參考文獻

[1]童兵.人民日報大家手筆:新聞輿論工作者的時代定位[EB/OL].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6/0407/c1003-28255375.html.

[2]羅建華.讀懂正面宣傳和輿論監督相統一的深刻內涵[EB/OL].http://view.k618.cn/wlgcy/201602/t20160221_6749596.html.

[3]張勇鋒. 試論政府在危機傳播中的責任擔當[J]. 新聞愛好者月刊, 2011(12):12-13.

基金項目:湖南省委宣傳部與湖南師范大學部校共建新聞與傳播學院項目《正面宣傳與輿情危機引導力提升研究——以習近平新聞輿論觀的運用為視域》;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大數據時代青少年網絡政治參與的有序機制研究》(15BXW029)。

作者簡介

陳曦(1992.11-),女,湖南長沙人,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5級新聞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輿論引導
企業網絡輿情分析及對策研究
網絡時代輿論引導的時、度、效
如何利用新媒體做正面輿論引導
互聯網時代重新審視“輿論”
網絡輿情編輯能力構成因素淺析
大數據時代社會群體心理行為和輿論引導范式
網絡語言暴力現象及對策分析
法制節目策劃的再創新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數據、網絡輿論與國家治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