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職校服裝專業“校企合作”的困境與對策

2016-12-27 00:22聶偉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9期
關鍵詞:校企合作困境農村

聶偉

摘要: "校企合作"狀況與農村職校服裝專業發展關系密切。采用文獻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制約農村職校服裝專業"校企合作"深入開展的困境進行了深入研究,結果發現:政府行為缺失,相關政策、制度不健全;"校企合作"的體制、機制不靈活;企業參與的動力不足、合作關系難以持久等問題較為突出。同時提出了不斷健全和完善相關法規、政策;農村職業學校要根據企業的用人需要和服裝市場發展狀況開展人才培養等對策。

關鍵詞:農村;職校服裝專業;校企合作;困境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識碼: A

隨著我國推進職業教育政策的陸續出臺,我國職業教育迎來了新一輪發展勢頭。對于農村職業學校服裝專業而言,國家政策的支持無疑起到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但在農村職業學校服裝專業迎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的問題與困境,需要認真面對和解決。特別是農村職業學校服裝專業"校企合作"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更不可回避。加強農村職業學校服裝專業"校企合作"的理論研究也顯得非常重要。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農村職業學校服裝專業"校企合作"的現狀與出現的問題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獻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農村職業學校服裝專業"校企合作"的現狀與面臨的困境進行分析與研究。

2 結果與分析

2.1 農村職業學校服裝專業"校企合作"發展簡述

"校企合作"是指職業學校為了提高教育質量,采取與企業合作的方式,通過定向培養,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人才的一種教育模式。這種模式實現了招生與招工、教學與生產、實習與就業的有機結合。隨著我國經濟穩增長、產業調結構的穩步實施和職業教育的持續發展,通過"校企合作"實現職業院校和企業的共贏發展顯得越來越重要。但在服裝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不少服裝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招工難"的問題較為突出,尤其是技術崗位工人短缺,影響了企業的轉型發展步伐。而另一方面,由于農村職業學校服裝專業辦學水平偏低,學生普遍存在理論強技能弱的現象,[1]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還較為欠缺。另一方面,農村職業學校服裝專業在"校企合作"方面的力度不夠深入,模式較為單一,學生的就業質量不高,學生的技能水平跟不上企業的發展,[2]學生"就業難"問題又突出??梢?,雖然"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已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動力,但對于農村職業學校服裝專業而言,在"校企合作"方面既有發展的經驗與優勢,也存在隨著時代發展而出現的困境與不足。這些困境與不足是制約農村職業學校服裝專業"校企合作"進一步開展的阻路石,必須多方合作、共同應對,克服挑戰,以推動"校企合作"的穩步、持續深入發展。

2.2 農村職業學校服裝專業"校企合作"的困境

2.2.1 政府行為缺失,相關政策、制度不健全

雖然我國為了促進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提高勞動者的素質,鼓勵學生積極到中等職業學校就讀,制定了免學費、享受國家助學金、設立貧困生助學金等優惠政策,但在實踐過程中,中等職業學校尤其是農村中等職業學校仍然發展乏力,"校企合作"的深度、廣度仍然不足、招生、就業難問題還較突出。就農村職業學校服裝專業而言,僅靠學校與企業雙向聯動、開展合作還遠遠不夠,需要地方政府的積極支持和主動引導,更需要健全的配套政策、制度作為保障與支撐。國外一些發達國家"校企合作"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政府、企業、學校、學生家長、新聞媒體等都應是"校企合作"的參加者,共同推進"校企合作"的發展。

2.2.2 "校企合作"的體制、機制不靈活

無論高等還是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都需要充分發展"校企合作"的作用與功能,可以說,"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發展的生命線,是職業教育持續發展的源動力。就農村職業學校服裝專業"校企合作"的發展而言,當前確實存在需要解決的困境,那就是"校企合作"現行的體制、機制過于僵化,亟待進行改革與發展。從當前信息化時代的要求看,校企之間一定要開展深度的溝通與合作,學校要深度了解企業的文化、發展方向、所需的人才類型,并開展相應的課程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企業要深度了解學校的教學質量、師資水平、實踐條件等方面的狀況,校企之間要在產、學、研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才能建立適合二者共生、共贏的合作機制。因此,所有過時的、不符合時代要求的、不利于"校企合作"深入開展的、僵化的體制、機制都需要拋棄和改革。

2.2.3 企業參與動力不足、合作關系難持久

農村職業學校服裝專業"校企合作"效果的優劣不只取決于學校開展合作的態度與積極性,還依賴于企業的參與熱情和參與程度。從目前農村職業學校服裝專業"校企合作"的現狀看,企業參與積極性不高,參與動力不足已成為影響"校企合作"深入、持久開展的關鍵環節。當前,服裝企業所需的人才是兼具實用性、創新性、綜合性等多種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農村職業學校服裝專業所培養出的學生在專業能力、創新意識及工作經驗等方面的很難達到企業的需求,造成"校企合作" 多屬于淺層次合作,企業不能從合作中得到實惠就會影響其繼續合作的意愿,企業參與動力不足往往使得雙方的合作關系不能持久。

2.2.4 "校企合作"模式單一,形式化嚴重

農村職業學校服裝專業在開展"校企合作"過程中,由于受到多種條件的制約,使得"校企合作"的模式普遍較為單一,且合作的深度不夠,合作面狹窄。近年來,農村職業學校服裝專業所招收學生的人數和質量不斷下降,加上農村職業學校服裝專業師資水平偏低,實訓條件較差,學生的思想素養和專業能力無法達到服裝企業的要求,企業不愿意開展深度的合作。另外,從農村職業學校層面看,專業和課程設置不一定與企業的生產實際和發展方向相一致,也影響"校企合作"向深度發展。由于校企雙方在合作的過程中存在諸多的不合拍、對接不暢,從而使得"校企合作"往往走向簡單化、形式化。

2.2.5 缺乏經常性、準確性、建設性的評價考核

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特別是"校企合作"的開展不但需要政府、企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需要國家政策的引領和法規、制度的保障,還需要對合作開展經常性的、準確性、建設性的評價考核。目前農村職業學校服裝專業"校企合作"中就存在評價考核環節缺失的問題,從而使許多問題得不到及時的發現和解決,不利于"校企合作"的深入開展。在農村職業學校服裝專業開展"校企合作"的過程中,校企雙方缺乏專門的評價機構,缺乏從學校、企業、專業、師資、課程等維度開展階段性、建設性地客觀評價與考核。評價與考核環節的缺失造成校企雙方不能及時發現合作中存在的不足與問題,從而使問題越積越多,影響越來越大,甚至使得合作無法開展下去,對合作造成無法挽回的嚴重后果。

2.3推進農村職業學校服裝專業"校企合作"發展的對策

"產教融合、特色辦學"是加快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指導思想,[3]農村職業學校服裝專業的發展也要堅決貫徹這一發展策略。雖然農村職業學校服裝專業"校企合作"的發展遇到一些困境和發展中的難題,但只要采用針對性的、科學的應對之策,"校企合作"的發展前景還是非常令人期待的。這些對策主要包括:國家應不斷健全和完善促進農村職業學校"校企合作"開展的相關法規、政策,消除雙方的后顧之憂;農村職業學校服裝專業人才培養要與就業崗位要求相適應,[4]使培養出的人才能夠滿足企業、市場的要求;企業要在國家相關優惠政策的引領下提高開展"校企合作"的積極性、主動性,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助力,為農村職業學校的發展注入活力;農村職業學校應積極開展課程改革,重新定位培養目標、改變新型培養方案,[5]以提高學生的服裝專業水平和創新意識,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校企雙方經常性、階段性地開展關于"校企合作"的研討與評估,不斷推進"校企合作"邁向新臺階;積極構建政府、企業、學校、媒體、學生家長等相關各方共同推進"校企合作"發展的機制,為"校企合作"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3 結論

農村職業學校服裝專業的長遠發展離不開"校企合作"的持續、深入開展。然而,農村職業學校服裝專業"校企合作"的發展還面臨諸多的困境,其中主要包括:政府行為缺失,相關政策、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校企合作"的體制、機制不靈活;企業參與的動力不足、合作關系難以持久、深入;"校企合作"模式有些單一化和形式化,合作的效果不顯著;"校企合作"缺乏經常性、準確性、建設性的評價考核,缺乏定期考察、維護、糾正的機制。農村職業學校服裝專業在開展"校企合作"的過程中,需要客觀面對發展中的困境與不足,根據學校實際采取得力舉措推動合作向深度、廣度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玉蓉.中等職業學?,F代學徒制的實踐探索--以服裝設計與制作專業為例[J].江蘇教育研究,2016,(15):15-17.

[2] 程雪芳.對中職服裝結構設計教學模式的探索[J].職業,2016,(23):90-91.

[3] 戰慧云.服裝專業"產教融合"教學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5,(50):233-234.

[4] 余瓊蓮.淺談中等職業學校服裝專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J].職業技術,2012,(3):62-63.

[5] 唐怡.服裝結構設計課程與企業人才需求對接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1,(9):143-144.

猜你喜歡
校企合作困境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困境
“鄰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須正視的理論困境
我國霧霾治理的困境與出路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業視域下卓越工程師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析
民辦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對實訓教學體系改革進行的思考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