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種復合蛋白源對黃鱔生長、肌肉氨基酸組成及血清部分生化指標的影響

2017-01-05 08:26胡亞軍郇志利何艷林
飼料工業 2017年20期
關鍵詞:黃鱔魚粉豆粕

■ 胡亞軍 胡 毅* 郇志利 陳 團 何艷林

(1.湖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湖南長沙 410128;2.水產高效健康生產湖南省協同創新中心,湖南常德 415000)

植物蛋白和動物加工副產物(肉骨粉、雞肉粉、羽毛粉等)由于價格低廉、來源廣,被廣泛用做魚粉替代蛋白源。單一的植物蛋白源氨基酸不平衡,礦物元素缺乏,并存在敗風味物質和大量抗營養因子。從而影響適口性和飼料消化率,降低生長性能、引起肌肉品質劣化[1-5]。與植物蛋白源不同,動物加工副產物富含?;撬岷往Z肌肽等具有誘食效果的小分子含氮化合物,能改善飼料風味[6-7],但其脂肪和灰分含量高,當高比例替代魚粉后,會影響水產動物的適口性,降低對營養物質的利用,進而阻礙生長[8-9]。如果將植物蛋白和(或)非魚粉動物蛋白原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可一定程度上解決單一蛋白源適口性差、消化吸收低、氨基酸不平衡和礦物質元素含量不足等問題[10-11]。有研究表明,單一玉米蛋白粉可替代羅非魚(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飼料中25%魚粉,將棉粕與菜粕(1∶2)復合后替代魚粉比例可提高到46%,而用四種植物蛋白源(棉粕、菜粕、玉米蛋白粉、蠶豆)按1∶1∶1∶1比例配置的復合蛋白源替代魚粉比例可達75%,復合植物蛋白(雙低菜粕∶大米蛋白粉∶玉米蛋白為5∶3∶2)可替代飼料中80%魚粉,而不影響凡納濱對蝦(Litopenae?us vannamei)的生長和飼料效率[12-15]。本試驗前期研究發現,豆粕和肉骨粉替代飼料中魚粉比例分別高于36%和37.5%會顯著降低黃鱔生長性能[16-17]。鑒于當前魚粉資源緊張[18],通過氨基酸互補,將幾種蛋白源混合配制成復合蛋白源,是提高黃鱔飼料中蛋白源利用效果、降低飼料配方成本的一種潛在方式。

本試驗以黃鱔為研究對象,評價三種復合蛋白源與膨化豆粕對黃鱔生長、肌肉氨基酸組成及部分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為減少黃鱔飼料中魚粉使用,降低黃鱔飼料配方成本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飼料

以基礎飼料為對照組(含55%魚粉),以復合蛋白Ⅰ、復合蛋白Ⅱ和復合蛋白Ⅲ替代基礎飼料中48%的魚粉(CPⅠ48、CPⅡ48和CPⅢ48),膨化豆粕替代基礎飼料中24%、48%的魚粉(SM24和SM48)做對比,配制6組等氮、等脂的試驗飼料。在前期研究基礎上[16],以膨化豆粕營養價值與蛋白性價為基準,依據氨基酸平衡原則,配制復合蛋白Ⅰ(豆粕∶肉骨粉∶玉米蛋白粉∶棉粕∶菜粕為8∶3∶3∶4∶2)、復合蛋白Ⅱ(豆粕∶玉米蛋白粉∶棉粕∶菜粕為4∶3∶2∶1)和復合蛋白Ⅲ(豆粕∶肉骨粉∶棉粕∶菜粕為4∶3∶2∶1)。飼料原料經粉碎并過80目篩后,按試驗配方混合均勻,室溫下風干至水分含量低于10%,再置于-20℃冰箱中保存備用,投喂前加水調成面團狀使用。膨化豆粕與復合蛋白源營養價值見表1,飼料配方見表2,飼料氨基酸組成見表3。

表1 膨化豆粕與復合蛋白源營養價值(%干重)

表2 試驗飼料組成及營養水平(干重)

表3 試驗飼料氨基酸組成(%干重)

1.2 飼養與管理

試驗用黃鱔來源于洞庭湖區的規格整齊的野生黃鱔(Monopterusalbus),初始體重(19.70±0.18)g。黃鱔入箱饑餓48 h后進行馴食,首先投喂少許1∶1的蚯蚓和鮮魚漿,根據攝食情況逐漸增加鮮魚漿的比例及投喂量,直到黃鱔能完全攝食鮮魚漿,再添加粉狀飼料(鮮魚漿∶試驗飼料=4∶1),并依照攝食情況增加粉狀飼料的比例,直到黃鱔完全攝食粉狀飼料。馴食結束后,饑餓24 h,挑選健康、體格均勻的黃鱔隨機分為6組,每組3個重復,共18個網箱(1.5 m×2.0 m×1.5 m),每個網箱放養100尾黃鱔。養殖試驗在常德西湖區黃鱔養殖實驗基地中進行,試驗期間,每天投喂1次(17:30~18:30),投喂量為黃鱔初始體重的3%~5%,每7 d調整一次投喂量。養殖試驗持續70 d,水溫(28±3.5)℃,溶氧高于5.0 mg/l,氨氮低于0.5 mg/l。飼養結束后,停食24 h后進行采樣。

1.3 樣品收集、分析與計算

1.3.1 生長指標

試驗前后稱量各網箱黃鱔重量并統計尾數,養殖過程中記錄黃鱔的攝食量,計算成活率(survival rate,SR)、增重率(weight gain rate,WG)、飼料系數(feed conversion rate,FCR)、增重成本(weight cost,WC)。

成活率(SR,%)=Nt/N0×100;

增重率(WG,%)=100×(W2-W1)/W1;

飼料系數(FCR)=W/(W2-W1);

增重成本(WC,元)=F/1 000×W0/(Wf-Wi)。

式中:Nt——試驗魚結束尾數;

N0——試驗魚初始尾數;

W——試驗魚平均攝食飼料干物質量(g);

W1——試驗魚平均初體重(g);

W2——試驗魚平均末體重(g);

W0——總攝食飼料干物質量(kg);

Wf——試驗魚結束總重量(kg);

Wi——試驗魚初始總重量(kg);

F——試驗飼料成本(元/t)。

試驗結束后,每箱隨機取3尾黃鱔,稱量體重、體長,解剖后,分離內臟及肝臟,稱量肝臟重、空殼重,計算肥滿度(condition factor,CF)、肝臟指數(hepatosomatic index,HSI)、內臟指數(viscerosomatic index,VSI)。

肝臟指數(HSI,%)=100×W4/W3;

內臟指數(VSI,%)=100×(W3-W5)/W3;

肥滿度(CF,g/cm3)=10 000×W3/L3(注:由于計算黃鱔肥滿度數值偏小,故乘以系數10 000)。

式中:W3——試驗結束時魚體重(g);

W4——試驗結束時魚肝臟重(g);

W5——試驗結束時魚空殼重(g);

L——試驗結束時魚體長(cm)。

1.3.2 飼料及肌肉中氨基酸組成分析

試驗飼料制成后,每組飼料于-20℃保存待測;試驗結束后,每箱隨機取3尾黃鱔,解剖后,撕去背皮,取白色肌肉,于-20℃保存待測。

氨基酸含量的測定參照國標(GB/T 5009.124—2003)食品中氨基酸的測定方法。將待測樣品干燥粉碎,取100 mg樣品置于水解管,加入5 ml 6 mol/l的鹽酸,封住水解管管口,在110℃恒溫下干燥水解22 h,取出冷卻,打開水解管,將水溶液過濾,定容至100 ml,取 1 ml稀釋至 10 ml,取樣上機分析(氨基酸自動分析儀,A300,德國)。

1.3.3 血液指標

試驗結束饑餓24 h后,用2.5 ml的無菌注射器從尾靜脈采血,每箱隨機采血5尾,血液混合于10 ml無菌離心管中,4℃靜置12 h后,4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層血清置于-80℃超低溫冰箱保存備用。

血糖(glucose,GLU)、甘油三酯(triglyeerid,TG)、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總抗氧化能力(TAOC)、總蛋白(totalprotein,TP)、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等含量及過氧化氫酶活性(catalase,CAT)、總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totalsuperoxidedis?mutas,T-SOD)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的試劑盒測定,補體C3、補體C4含量采用浙江伊利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試劑盒測定。

1.4 數據處理與分析

試驗數據采用SPSS統計軟件(19.0版本)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當差異顯著時(P<0.05),采用Dun?can's法進行多重檢驗。分析結果采用“平均值±標準誤(X±S.E.)”表示。

2 結果

2.1 生長性能及增重成本(見表4)

由表4可知,各組間黃鱔的成活率無顯著差異(P>0.05),各復合蛋白源組黃鱔增重率顯著高于膨化豆粕替代組SM48(P<0.05),與膨化豆粕替代組SM24則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CPⅠ48組和CPⅡ48組飼料系數顯著低于SMⅢ48(P<0.05),與SM24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各復合蛋白組黃鱔肥滿度與SM48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均顯著低于SM24組和對照組(P<0.05)。各復合蛋白替代組增重成本低于各豆粕替代組,且CPⅡ48組增重成本最低。

2.2 肌肉中氨基酸組成(見表5)

由表5可知,CPⅠ48組與CPⅡ48肌肉總氨基酸、總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顯著高于SM48組(P<0.05),且CPⅡ48組總呈味氨基酸顯著高于SM48組,尤其是谷氨酸和甘氨酸(P<0.05)。CPⅡ48組谷氨酸、蛋氨酸、組氨酸和精氨酸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和SM24組(P<0.05),天門冬氨酸、纈氨酸含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表4 復合蛋白源和膨化豆粕替代魚粉對黃鱔生長性能的影響及生長成本

表5 復合蛋白源和膨化豆粕替代魚粉對黃鱔肌肉氨基酸的影響(%干重)

2.3 血清生化指標(見表6)

由表6可知,各組間的黃鱔血清中總膽固醇、血清總蛋白、血糖以及補體C4含量和總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無顯著差異(P>0.05),CPⅠ48組、CPⅡ48組和CPⅢ48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與SM48組無顯著差異,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和SM24組(P<0.05)。CPⅠ48組、CPⅢ48組與SM48組間血清尿素氮含量無顯著差異,但均顯著低于CPⅡ48組、高于對照組(P<0.05)。CPⅠ48組與CPⅡ48組間血清總抗氧化能力均顯著高于SM48組(P<0.05)。

3 討論

3.1 復合蛋白源替代魚粉對黃鱔生長及肉品質的影響

表6 復合蛋白源和膨化豆粕替代魚粉對黃鱔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本試驗中,復合蛋白源組生長效果均顯著高于膨化豆粕替代48%魚粉組,與膨化豆粕替代24%魚粉組相當,增重成本比膨化豆粕組低。與在凡納濱對蝦、羅非魚、大菱鲆(Scophthatmus maxi?mus)、半滑舌鰨(Cynoglossussemilaevis Günther)中的結果相似[14-15,19-20]。原因如下:①單一植物蛋白源替代魚粉后由于適口性差,影響動物攝食,而將多種蛋白源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掩蓋了部分敗風味物質,增強了適口性[6];本試驗在投喂期間發現,復合蛋白源組黃鱔的攝食時間均比SM48組短,并且復合蛋白源組飼料中甘氨酸和丙氨酸等呈味氨基酸含量高于膨化豆粕組SM48組,而甘氨酸+丙氨酸組成的復合氨基酸對促進黃鱔攝食效果顯著[21]。②蛋氨酸作為必需氨基酸,在生物體內不僅直接參與蛋白質的合成,還參與體內腎上腺素和膽堿的合成,能補充核酸中的甲基,增強細胞膜流動性和Na+-K+-ATP酶活性[22-24]。本飼料配方中,復合蛋白CPⅠ48組和CPⅡ48組蛋氨酸含量高于SM48組,與SM24組相當,可能是復合蛋白源比單一的膨化豆粕氨基酸平衡性好。③復合后的蛋白源抗營養因子的種類會增多,但各類抗營養因子的比例會一定程度降低,對機體的損傷可能減少。

本試驗結果表明,復合蛋白替代組與膨化豆粕替代組均使黃鱔肥滿度降低,與羅非魚上的研究結果相似[14],這可能是植物蛋白源中抗營養因子影響了黃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25]。

本試驗結果顯示,雖然各飼料組總氨基酸與總呈味氨基酸含量相當,但高比例豆粕替代魚粉(SM48組)使黃鱔肌肉總氨基酸和總呈味氨基酸下降,引起肌肉品質劣化,但復合蛋白能改善單一植物蛋白源引起的肌肉品質下降,其肌肉總氨基酸和總呈味氨基酸達到對照組水平,可能與通過氨基酸互補后的復合蛋白源有比單一植物蛋白源氨基酸平衡有關。與在羅非魚中研究結果相似[14],復合蛋白源替代飼料中的魚粉并不會影響大菱鲆肌肉硬度、彈性和咀嚼性[19]。

3.2 復合蛋白源替代魚粉對黃鱔部分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本試驗結果顯示,各復合蛋白源組與SM48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顯著降低,這與在虹鱒魚(Oncorhyn?chus mykiss)的結果相似[26],其原因可能與飼料中高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的降低影響了黃鱔對脂肪的代謝有關[27],黃鱔肥滿度下降可能也與此有關。

T-AOC能反映機體抗氧化能力,清除體內氧化自由基,保護細胞。本試驗結果顯示,復合蛋白Ⅰ組和復合蛋白Ⅱ組血清T-AOC含量顯著高于膨化豆粕替代48%組(SM48組),與對照組則無顯著性差異,可能是復合蛋白源比膨化豆粕氨基酸和脂肪酸等營養物質更平衡,黃鱔營養狀況更好,從而減少了機體因細胞氧化帶來的損傷[28]。尿素氮是蛋白質代謝后的最終產物,大部分會排泄出體外,小部分經腎小管重吸收返回血液,魚類血清中尿素氮濃度降低,意味著蛋白質分解速度降低,合成速度加快[29]。本試驗中,復合蛋白CPⅡ48組血清尿素氮含量均顯著高于膨化豆粕組,這與在暗紋東方鲀(Takifugu obscurus)上的研究結果相似[30],可能與復合蛋白源替代組有比膨化豆粕替代組高的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從而引起機體的蛋白質合成和分解速率升高所致有關。

4 結論

復合蛋白源均有比單一的膨化豆粕更好的魚粉替代效果,且CPⅠ48、CPⅡ48組與膨化豆粕替代組(SM24組)的魚粉替代效果相當,CPⅡ48組增重成本最低,復合蛋白源可改善單一植物蛋白源引起的肌肉品質下降的問題。

猜你喜歡
黃鱔魚粉豆粕
魚粉普遍上漲100~200元/噸,背后“推手”是什么?
瘋狂!直擊魚粉飆漲,與國外魚粉市場緣何倒掛?
豆粕:養殖飼料需求回升 國內豆粕價格上漲
豆粕:貿易談判持續進行 國內豆粕價格振蕩
豆粕:貿易談判再生變數 國內豆粕價格上漲
魚粉:秘魯A季捕撈良好,國內外魚粉市場穩定為主
黃鱔料占全國的70%,今年特種料將激增40%,看這家企業如何再造輝煌?
魚粉:秘魯B季捕撈良好,國內外魚粉價格下滑
摳黃鱔
2017年第一季度豆粕市場回顧及第二季度展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