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學分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及對策

2017-01-06 02:37谷照亮
關鍵詞:育人模式學分制高等教育

關鍵詞:學分制;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育人模式

摘要:學分制在我國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進程中陸續被推行,是適應大學生個體差異化的彈性教學方式。學分制在有效促進大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同時,也給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以下挑戰:紛擾偏重教育主體、忽視個性教育的教育理念;沖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挑戰忽視學生精神成人的教育內容和以班級為單位的固定教育載體。為應對挑戰,高校需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打造多課堂并舉的育人模式,在教育內容上進行更新,以適應學分制的內在要求,進而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圖分類號:G4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9-4474(2016)05-0080-06

Key words: new type of credit syste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talent developmend mode

Abstract: The new type of credit system has been gradually introduc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he new type of credit systems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 is adaptable to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t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promote undergraduates personalized learning, but also bring great challenges to the moder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The concept overstresses the educational subject but neglects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not only shaking the teachercentered educational pattern, but also challenging the fixed classbased educational carrier which overlook the students spiritual teaching content. To counter the challenges, universities need to establish studentoriented education ideas, to create multiple mode classes, to update the carrier and content of education, and to adapt to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the new credit system.

伴隨我國高等教育改革,高校學分制得以推廣和實施。厘清學分制的內涵及踐行情況,充分了解學分制推行后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挑戰,探討針對挑戰的相應對策,對學分制下有效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重要。

一、學分制的內涵及踐行學分制的出現是近代高校教育發展的需要,是大學生差異化學習的應然要求,它能夠有目的、有計劃的對大學生進行差別化的培養,充分發揮大學生的內在潛力,使大學生能夠具備一定的政治修養、道德品質、自主能力和創新精神。

(一)學分制的內涵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7卷第5期谷照亮論學分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及對策學分制是教育模式的一種,它以選課為核心,教師指導為輔助,通過績點和學分,衡量學生學習質和量的綜合教學管理模式〔1〕。具體來說,學分制是通過大學生選修課程為主要途徑,教師指導為輔助方式,通過績點和學分來衡量大學生學習質量的綜合教學管理制度。學分制與班建制、導師制合稱為三大教育模式。19世紀末,美國哈佛大學首創了學分制,1918年,北京大學在國內率先實行了“選課制”,1978年,中國一些有條件的高校開始陸續推行學分制,截至目前,學分制已經在我國全面執行。

學分制主要分為學年學分制、完全學分制、績點學分制、加權學分制和附加學分制〔2〕。學分制還明確了每個學分的收費金額,制定了收費管理辦法,使學生學習收費透明化。此外,學分制具有計量功能、流通功能、資源配置功能、契約功能和分類分流功能。學分制的內在屬性體現出了自身的優點,對教師來說,增強了教師的競爭意識,督促教師改進課程的質量和教學水平,否則,自己所任教的課程會因無人或較少人選擇而面臨淘汰;對于大學生來說,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來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實現“選我所愛,愛我所選”。

(二)學分制的踐行

學分制主要是以選課為核心、采用目標管理的彈性教學方式對大學生進行差異化培養。大學生入學后,高校教學管理部門根據各專業的情況,組織教師開設各種公共和專業選修課,告知大學生選修課的流程和操作規范,大學生可以登錄選課系統進行選課。選課試聽期間,大學生可以充分了解選修課程老師的教學風格以及教授方式,若是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和要求,可以在一周內退選,一個月之內可以更改自己的選課申請。高校采取差異化的彈性學分選修模式,讓大學生在選修課時對所選課程的上課時間、地點、任課老師以及課程的知識面寬度和授課進度有了更多的選擇自主權。大學生在學校期間,只要選修夠規定的學分就可以申請畢業答辯。若是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只要提前修夠了規定的學分,還可以申請提前畢業。

二、學分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學分制的實施,一方面順應了中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要求,結合了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提升大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質、有效促進大學生差異化學習、促使大學生順利成人成才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給當前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陣地和教育內容帶來了挑戰。

(一)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改變

在我國高校傳統教育中,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取的是以教師講授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在這種教育模式中,充分強調了施教者的地位和權威,教師在施教過程中,往往強化并偏重于施教者的主體地位和絕對權威,大學生作為受教一方,其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得不到彰顯,進而抑制了大學生的差異化學習和發展,很容易使德育工作與大學生的健康發展相脫節〔3〕。此外,傳統的教育模式過于重視共性教育,而關注大學生的個性發展相對比較少,忽視了大學生的個性培養。

高校學分制的實施,使得大學生在選擇自己課程的時候,需要認真分析考慮自身的特長和需求,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這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學分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特長,挖掘學生的潛能。舉個例子,整個大學的選修課就像一個大型超市的“商品”,每個大學生就是到超市選擇商品的“顧客”,上什么課程,何時上課,選擇哪位老師,在學校設定的范圍內都可以進行選擇。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的傳授和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方式、方法上,學分制要求以大學生的特長發展和內心需求為出發點,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挖掘大學生的內在潛力;改變了傳統的育人理念,逐步由“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由原來的主體性逐步轉向雙主體性抑或主體間性〔4〕。這對高校思政教師和學生工作隊伍已經習慣的“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管理為中心”的“三中心”傳統教育理念帶來了沖擊。

(二)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沖擊

目前,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是大學生所在的自然班級、學生宿舍、黨團組織和各種大學生社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大學生專職輔導員、班干部、宿舍長和各社團負責人在這些固定的陣地上,通過召開黨團會議、進行學術研討、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等多種方式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這些陣地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也取得了顯著成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諸多陣地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最依賴于大學生自然班級這個固定陣地。在新生入學后,高校按照學號進行編班,隨機形成自然班,并按照班級情況劃定固定教室作為自然班級的學習、交往和活動的場所。在這種以自然班級為主陣地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具有場所固定化、教育方式模式化、教育效果顯著化的特征,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成效。

然而,隨著學分制的推行和不斷實施,大學生可以相對自由的選擇課程、任課教師、上課時間和上課地點,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的以班級為固定教育場所的教育模式,使自然班級的固定特征逐漸消失。選修課學習中的學生大多來自不同的學院,出現了“大雜燴”的大課堂〔5〕。在這些新建的教學班級中,我們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同原來的自然班級是有很大區別的。原來的自然班級中整個班的學生所學的是一個專業,同學們之間相互認識并充分了解,班級有穩定的班委,輔導員和班主任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時可以充分依靠班委開展工作。然而學分制下教學班級的學生大多來自不同學院的不同專業,難于在臨時的教學班級中組建起一個相對穩定的班級委員會,即便是組織起來,教學班委會也主要是負責學習方面的事務,很難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6〕。在臨時的教學班級上,來自不同學院不同專業的同學們一起上課,同學們相互學習和交流的時間是比較短暫的,下完課后大家各自忙各自的事情,選修課使得每位同學的自我調控、自我安排的時間多了起來,使學生在選擇專業、課程、進程、教師等各方面都有了更大的自主權和靈活性,即使是同一個專業,也可能會出現并非師出一門的現象〔7〕,這對原來以大學自然班級為陣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帶來了挑戰。

(三)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挑戰

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設計上,高校大多采用整齊劃一的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使用統一的教材和課件,運用統一的方式和方法。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日常行為的養成,高校一般多采用傳統的方式和方法進行教育和管理,教育重心較多放在大學生的專業和技能培養上,而在理想信念教育上則下功夫不夠。有的高校單純重視專業成才(即所謂“專才”),在一定程度上把培養“專才”等同于培養“人才”,即過分強調專業訓練和職業導向,過分強調與市場接軌,忽視了大學生的精神成人〔8〕。部分教師對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不強,導致部分大學在所謂的培養“專才”的口號下“墮落”成為功利化的職業培訓機構,培養了為數眾多的“精致利己主義者”。

學分制實施的目的就在于打破目前高等教育在大學生培養方面的單一模式,支持和鼓勵大學生結合自身的特點自主選擇課程,選修學分;倡導大學生具備一定的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能力,并擁有良好的自我判斷和自我選擇能力,做出正確的判斷,選擇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課程〔9〕。學分制實施后,大學生可以結合自己實際情況來選擇課程。興趣的驅使和個性化教育培養的需要勢必要打破機械的、單一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式和方法,取而代之的是靈活、多元、多變和生動的教學方式(采取開放式教學、討論互動式教學)和一些新的教學方式(慕課、翻轉課堂、微課等)。

新時代下,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也需要同大學生選修課程有機結合起來,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依據大學生的不同性格和內在需求采取不同的教育管理方法,使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能夠入腦入心,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在學分制下,這些都對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學內容帶來了沖擊和挑戰。

三、學分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一)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在學分制實施后,結合大學生在選課、上課、課后作業、自我定位和自我發展等各方面情況,高校應更新教育觀念,滿足大學生自身的內在本質需求,改變以前教師總是唱主角,學生作為配角的情況;要改變以前教師臺上授課一頭熱,學生臺下受教一頭冷的現象。

一方面要積極轉變教育理念,充分認識到大學生是高校辦學發展的一切根本。追根溯源,辦好高等教育需要牢固樹立“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的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等都要圍繞大學生的內在需求展開,要改變過去教師講授知識“大水漫灌”的情況,積極轉變教師的知識傳授方式,結合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精確滴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動適應學分制的內在要求,及時轉變教育觀念,確立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在學分制下,高校要充分依照學分制的內在要求和相關規定對大學生開展差別化教育,要充分認識到大學生是高等教育的主體。在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開展中,也要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人翁精神。

第二,在施教的出發點上,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圍繞學生的個性發展開展教育,針對不同學生的需求,采取“一對一、點對點”的教育和指導。比如在大學新生一入學就制定興趣愛好調研表,提前進行調查研究,然后按照不同的興趣進行分類,成立各類興趣小組,每個小組設置小組長,由各小組長邀請對口特長的專業課教師擔任小組指導老師,進行“一對一、點對點”的指導和幫助,這樣可以培養大學生的興趣,發揮大學生的特長,爭取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發揮自身的優勢,克服自己的缺點,揚長避短,從教育理念的層面上,真正把每一個學生的內在需求視為教育工作者的根本追求,把為學生服務作為教育者的崇高追求,力爭做到以學生的內在合理需求為教育指導核心,切實轉變教育理念。

(二)構建以第一課堂為主、其他課堂為輔的多維育人模式

1.把第一課堂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第一,學分制下大學生可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和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選修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分,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獲得相應的學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緊密結合大學生的不同特點,牢牢抓住大學生思政課教學班級這個第一課堂主陣地,及時在教學班級中選舉成立臨時班委會,成立臨時班級管理和教育小團隊,負責臨時教學班集體的日常管理、學習引導和活動組織,牢固建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通過在選修課班級中構建大學生的臨時管理模式和管理體系,使得日常管理和集中管理有機協調,做到科學化、制度化、合理化,主動占領陣地,牢牢把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

通過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和創新,主動將大學生的教學班級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試驗田”。如積極采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三三制”的教學方法,即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教學中,理論課時學分占1/3,實踐學分(主要通過發放實踐教學筆記記錄本,實地走訪、現場調研、觀摩學習紅色基地及紅色文化資源等方式獲得學分)占1/3,創新學分(主要通過劃分創新調研興趣小組,針對社會現象進行創新調研并形成調研報告,期末進行調研匯演、講評等方式獲得學分)占1/3,從而發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第一課堂的主陣地作用。

第二,要積極發動和號召大學生專業教師在臨時班集體中切實履行教書育人的主體責任,積極動員有經驗的各領域知名教授、青年教師擔任選修教學班的名譽班主任和學習生活指導員,制定好科學規范的名譽班主任和學習指導員實施細則,規定其相對應的任務,扎實開展引導工作。重點通過名譽班主任在思想引領、專業講解等方面的引導和指導,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遠大的目標和志向。通過青年教師擔任學習生活指導員,在學習、生活上積極指導大學生掌握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生活上給予關心、關愛,具體來說,在學習上,因材施教,給予個性化的指導和幫助;實踐上,因人而異,分類幫扶,樹立專業信心;生活上,結合實際,關懷備至,促使大學生在選修教學班級中身心健康發展,身心充滿正能量,擁有積極健康的心態。老師們在課程的講授、知識的傳遞、人才的培養、思想的引導等各方面,以正能量傳達為主,以負能量消除為輔,積極引導當代大學生形成良性互動的教學氛圍,要逐漸改變以教師授課為中心的灌輸模式,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逐漸引導并發揮好大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把大學生課堂這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發揮好。

第三,在學分制下,大學生有自身的特點,絕大多數大學生不再像以前那樣以自然班級聚集在一起等待輔導員老師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這種新的形勢下,就迫切需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靜下心來研究學分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點,摸清楚其中的新規律,結合規律,抓住第一課堂這個主渠道,并利用其他陣地進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重點抓住大學生新學期開課、期中檢查、期末總結的有利節點和時機,將大學生第一課堂的主陣地作用發揮好,認真切實做到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內容入課、入腦、入心,做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此外,還應采取靈活的方式,利用新媒體(比如微信、微博和微視頻等建立網上“微陣地”),因地制宜地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扎實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課堂教育。

2.把其他課堂打造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渠道

在學分制下,應充分利用第一課堂之外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教育,營造好第一課堂之外的其余課堂陣地氛圍圈。在第二課堂等其他課堂平臺上,要重點把握大學生社團、大學生業余愛好正式組織、NGO社會公益組織等大學生團體組織,從組織的申請、建立、監控到注銷各個環節入手,充分抓住這些大學生樂于參與的平臺,結合大學生的實際需要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讓大學生更容易接受,也易于取得更為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這些大學生的社團組織中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易于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是大學生的學生社團組織、NGO社會公益組織等都是由一些志同道合的大學生組建并自愿在一起學習、合作和交流,彼此的興趣、愛好、目標和追求非常相似,一起工作產生了很好的友誼,相互之間的認可度、信任度都很高。

(三)不斷更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將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讓大學生發揮自身優勢,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因此,各高校需要努力建設大學生的教育服務機制,結合時代要求,接地氣地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推動大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1.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

當下,要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需要進一步完善學分制下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以下簡稱“三觀教育”),尤其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關系到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合格與否。在學分制下,要在選課中加入大學生三觀教育的內容,開設專門的章節來強化大學生的三觀教育。在學分的分配上,要特意增加三觀教育的修學學分,并進行嚴格考核。還要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多種方法將三觀教育內容有機融合到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材中去,用鮮活的事例、生動的語言將三觀教育用大學易于接受的方式傳授,使其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

2.重視精神成人教育

在學分制下,應切實重視大學的精神成人教育,做到立德樹人。

第一,要落實精神成人教育,就要著力破除當前大學教育中片面重視專業教育和技術成才教育而忽視精神成人成才教育,忽視對大學生的精神培育的現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結合實際情況,依據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切實加強大學生精神成人教育。在大學生新生入學、在校期間、畢業之際要抓緊安排大學生集中教育,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暑期社會公益自愿服務行動”、“革命老區精神代代傳活動”、“紅軍長征精神學習交流會”等形式多樣的精神培育和養成活動,使大學生做到專業成才,精神成人。

第二,要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編寫和選定優秀教材。要積極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編寫、校對和出版工作,確保出版一大批大學生喜聞樂見、貼近大學生實際的優秀教材;將教材編寫工作引入年終評優評選工作,通過建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優秀教材評選專家庫,進行無記名投票評選,遴選出優秀的教材并對評為優秀教材的專家作者團隊進行獎勵。

第三,要在學分中專門設置大學生精神教育輔導學分,社會公益事業必修學分,樂于助人、見義勇為獎勵學分。各高校要結合學分制將學分設置、課堂授教方式、學生社會實踐融入大學生的成人成才教育內容,使所選課程的形式更加貼近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學分設置也更加合理,更樂于被大學生所接受,真正做到學校成人成才的培養與社會的需要緊密結合,在實踐中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巧妙地傳授給學生,從而錘煉大學生的道德品質,切實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四、結論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內在需求下,學分制應時代要求而產生。學分制的全面實施,對大學生的專業學習和成人成才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本文通過探討學分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及對策,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教育思路,突出了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對思想政治教育陣地進行了梳理和創新,提出了第一課堂為主、其他課堂為輔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臺;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上,提出力求改變原來的枯燥教學內容,力求將經典案例融入到教育內容中去,把新常態、新要求、新政策凝練到教學內容中去;建議多使用鮮活的事例和生動的語言教學,并考慮受教育的對象的特點和內心需求,站在大學生成長成才的角度上改進教材,使教材的內容更加具有自身特色和吸引力。

在今后的高等教育改革中,高校需要不斷地進行探索和創新,充分發揮學分制的優勢,確保有效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朱正茹.學院全面學分制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2013:3.

〔2〕于潔.學分制下新建本科院校班級管理現狀與對策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12:19.

〔3〕劉建清,鄭倫楚.高校實施學分制的制約因素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11,(22):54.

〔4〕林伯海.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學取向〔M〕.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2015:137.

〔5〕劉昕,王振.學分制背景下大學新生入學教育途徑的探索〔J〕.當代教育科學,2011,(11):44.

〔6〕姚軍.我國普通高校實施學分制的障礙與對策〔J〕.江蘇高教,2011,(1):84.

〔7〕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與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EB/OL〕.(19990613)〔20160129〕.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0407/2478.html.

〔8〕徐飛.大學要專業成才精神成人〔N〕.光明日報,20131225(16).

〔9〕鄭若玲.學分制的本質與模式〔J〕.青島化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22-25.

(責任編輯:陳艷艷)

猜你喜歡
育人模式學分制高等教育
學分制模式下的學生到課率
高職教育學分制實施策略研究
“雙一流”建設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培養具有現代素養的農村中學生
關于應用型計算機專業培養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術的護理技能虛擬教學平臺設計與實現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高等教育教學中的重與輕分析
構建協同資助育人模式的路徑分析
學分制與高校教學管理體制改革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