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類專業大學生就業心理分析

2017-01-07 01:19黃朝陽張科靜
現代商貿工業 2016年9期
關鍵詞:就業心理大學生

黃朝陽+張科靜

摘 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大學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如何選擇職業,如何調節就業心理是大學生們很關心的問題。通過問卷調查分析了管理類專業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同時針對管理類專業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提出了具體的優化途徑。

關鍵詞:管理類專業;大學生;就業心理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9.037

能不能找到工作,能不能找到好工作一直是困擾在校大學生們的核心問題。目前大學生就業問題已經成為牽動全社會每個成員的熱點問題,不論是政府機構還是普通民眾都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經濟越發展,管理越重要,各類組織機構或企業對管理類專業大學生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各大高校幾乎都開設了管理類相關的專業,管理類相關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占到全部畢業生總數的六分之一左右,而市場上提供的崗位中只有大約1/15的管理崗位。嚴峻的就業形勢是對管理類專業大學生心理的一種考驗,畢竟具備良好心理素質的管理人才才是企業和社會真正所需要的。處于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管理類專業大學生們,他們究竟是怎樣的就業心理?他們的就業心理是否存在什么問題?該采取何種措施去優化管理類專業大學生的就業心理?本文正是基于對上述問題的思考來展開的。

1 數據來源與結果分析

1.1 數據來源

根據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結合管理類專業大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編制了一份調查問卷。該問卷圍繞管理類專業大學生的就業認知和就業傾向等問題展開了調查,問卷實行不記名填寫。調查對象為九江學院2016屆管理類相關專業的本、??茟獙卯厴I生。涉及的專業有: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旅游管理、財務管理和公共事業管理。本次調查共發放了300份問卷,回收了292份,其中有效問卷267份,有效回收率為91.4%。從性別來看,男生126人,占47.1%,女生151人,占52.9%。

1.2 調查結果分析

1.2.1 對就業影響因素的認知

調查問卷共列出了13項可能影響就業的因素,并讓受調查對象選出其認為最重要的三個因素。調查結果顯示,管理類專業的大學生們把綜合素質能力、實踐經驗、學歷層次排在了前三位,說明管理類專業大學生對于社會究竟需要什么樣的人才,評價人才的標準究竟是什么,基本上有了清楚、合理的認識。

1.2.2 就業傾向分析

(1)初始工資期望值。表1數據顯示,管理類專業畢業生薪金期望值主要集中在1501—3500元之間,其中40.4%的管理類專業大學生預期月薪為2501-3500元之間,僅8.9%的人預期能達到4500元以上的月收入,這表明大多數管理類專業畢業生對薪金的期望值還是比較合理的。

(2)理想的工作單位。本次問卷調查將就業單位按性質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國家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外資企業、私營企業以及自主創業。調查數據顯示,國家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仍然是2016屆管理類專業畢業生的首選,占到了42.7%,僅22.5%的大學生愿意去私營企業,外資企業由于其良好的經濟待遇、完善的培訓制度和較多的鍛煉機會對畢業生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有16.8%的畢業生選擇此項。國有企業雖然福利保障制度好,但由于其較高的進入門檻讓很多學生望塵莫及,僅有16.8%的學生選擇。另外,還有2.3%的管理類專業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

(3)就業地點傾向。調查數據顯示,選擇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的大學生占到了57.3%,說明國內一線城市仍然是當今管理類專業大學生的首選,只有1.1%的畢業生愿意回農村去就業,這和絕大多數其他專業大學生的就業選擇非常類似。

(4)畢業后的工作崗位定位。在接受調查的所有管理類專業的大學畢業生中,對于自己的崗位都有比較合理的定位,對崗位的選擇趨于理性??紤]到管理類專業的特殊性和缺乏工作經驗等因素,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有49.4%的選擇基層管理工作崗位,另有20.2%的學生選擇成為普通員工。

(5)擇業標準。調查數據表明,管理類專業大學生擇業時考慮的首要因素是經濟收入,對工作單位性質與個人發展前景、實現自我價值的考慮分別占到21.3%和20.9%,這說明管理類專業大學生還是以經濟利益為主要就業取向,對個人發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等因素考慮不足。

2 管理類專業大學生就業心理的特征

2.1 管理類專業大學生就業心理的積極表現

(1)競爭意識增強。管理類專業大學生們清晰地看到只有競爭才能體現價值,年輕就是資本,在當下,管理類專業大學生不僅僅是青睞于工作穩定的“鐵飯碗”,他們的就業方式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開始嘗試更具挑戰性的工作,甚至尋求自己創業。

(2)擇業心理趨于理性。管理類專業大學生就業心理從總體上講趨于理性,能夠面對現實,接受現實,主動地適應環境的變化,剛走出校門且缺乏經驗的管理類大學生們在工資預期、崗位要求上都非常合理,在就業途徑上不再是僅僅依靠社會、學校、父母而是努力通過多種途徑就業,大多數管理類專業畢業生能用正常的心態去對待擇業問題。

(3)“先就業后擇業”的思想被大多數管理類專業大學生接受。調查結果顯示,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有58.4%的管理類大學生選擇先就業再擇業,這雖然有點盲目性,但在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也不失為一種務實的做法,畢竟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生要生活、要生存,總不能在家“啃老”和做“校漂族”。

2.2 管理類專業大學生就業心理存在的問題

(1)就業心理壓力增大。當前激烈的就業競爭環境給大學生帶來了較大的心理壓力,就業心理已成為大學生心理壓力中最大的因素,找工作時對社會灰暗面的恐懼、找不到工作的焦慮、缺乏自信,加上大學生心理壓力釋放方式過于內向化,主要是自己解決和求助于同學、朋友,不能很好地得到疏導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就業心理問題凸顯。

(2)盲目放棄專業。很多管理類專業大學生在看到市場上提供的管理崗位太少就放棄了自己的專業,對于工作是否專業對口表現出無所謂的態度,然而為了就業盲目放棄自己的專業是不可取的,其實很多用人單位還是希望招聘“人崗匹配”的畢業生,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畢業生更能迅速適應崗位需求。

(3)缺乏誠信意識?,F代企業招聘中特別注重應聘者的社會實踐經驗和在校經歷,很多管理類大學生在個人簡歷中存在弄虛作假的行為,例如有的大學生虛構知名企業的實習經歷,編造了各種各樣的社團工作經歷,還有的大學生虛構自己的大學生干部身份等。

3 優化管理類專業大學生就業心理的對策分析

3.1 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

高校應將就業指導工作納入學校的常規工作,建立各種類型的專門就業指導機構,例如就業辦公室、就業指導中心等。應該建立專業化的就業指導專家隊伍,可以從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心理學專業等抽調老師形成相對穩定的就業指導教師團隊,定期為大學生開展各類形式的就業指導講座、模擬招聘等活動,幫助大學生掌握一定的就業技巧?,F在用人單位的招聘及面試手段不斷更新,就業指導老師也應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將最新的面試技巧、簡歷制作要點推介給大學生,幫助其克服盲目、緊張等心理,幫助其真實的展現自己的素質和能力。

3.2 注重家庭教育影響

家庭教育也對大學生就業心理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有些家長一味強迫自己的孩子去考公務員或事業單位,覺得這樣的工作才是好工作,而去民營企業工作就是“打工”,覺得沒面子。這樣的家庭就業導向難免也會對大學生就業心理帶來負面影響,導致一些焦慮、逆反心理的產生,家長們應該尊重子女的就業選擇,應該鼓勵孩子結合自身的性格、素質等因素自主擇業,不要給子女施加任何壓力。

3.3 大學生就業心理的自我調適

大學生就業心理的自我調適是最重要的。首先,要樹立合理的職業價值觀,任何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每個人都應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其次,要結合性格測試、職業素質測評等技術對自身的實際情況深入分析,在就業問題上不要隨大流、趕時髦。再次,要樹立職業生涯規劃的思想,不要指望擇業時“一步到位”,可以先確定一個長遠的職業目標,然后去選擇就業的行業、地域和單位。最后,要提升自己的抗挫折能力,面對求職過程中的困難要保持冷靜,客觀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而不要怨天尤人。

大學生是否具有好的就業心理直接關系到他們從學校到社會的平穩過渡,關系到職業生涯的發展,關系到個人人生目標和社會價值的實現。本論文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獲得相關數據,在綜合分析后歸納出了管理類專業大學生就業心理的積極方面和存在的問題,從高校、家庭、大學生自身幾個方面提出了優化大學生就業心理的途徑。

參考文獻

[1]楊立敏.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探析及調適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5,(35).

[2]胡先鋒.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5,(22).

[3]甘瑁琴.工商管理類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結構及培養路徑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1,(36).

猜你喜歡
就業心理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新大學生之歌
農村籍大學生就業意向及其特點分析
淺析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高職學生就業心理素質的培養
大專學生就業心理分析及對策探討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