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走向對經濟學類畢業生就業影響

2017-01-07 01:21郭小燕陳曉
現代商貿工業 2016年9期
關鍵詞:對策

郭小燕+陳曉

摘 要:在當今社會的經濟發展趨勢下,隨著畢業生人數的增加,畢業生就業存在著各種問題,畢業生就業也備受社會關注。2015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750萬人,高校畢業生的壓力進一步加大。為此,指出了經濟走向對畢業生就業的影響,從思想觀念到最終擇業結果的差異,分析了造成這些影響的原因,為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議,指導他們能更好的面對就業帶來的競爭和挑戰。

關鍵詞:經濟走向;就業觀念;就業收益;就業去向;對策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9.038

經濟全球化和地區一體是經濟發展的大方向,現代經濟的出現,促進了經濟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傮w來看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際社會要適應這種變化,不能寄希望于中國經濟處在高漲的狀態。因為美國加息預期導致大多數新興經濟體外流、本幣貶值、金融市場動蕩。雖然同時中國就業基本穩定,但是在資本主義市場的經濟體制下,影響畢業生就業的問題可以緩解,卻不能根除。在即將到來的2016畢業更是面臨著機遇和挑戰。而且最近幾年,國內大部分高校已經從精英模式轉為化為普通教育的大眾化模式,獨立學院的數目逐漸增多,目前已經達到322所,共180萬人,在高等教育中占據重要的地位。獨立學院作為三本院校,相較于普通的一本、二本的大學生,在就業中不具備競爭優勢。加之逐年增多的畢業生,其面臨的就業壓力遠遠大于其他普通院校學生。

1 經濟走向與畢業生就業觀念

當今,經濟學類畢業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悄然影響著大學生的就業觀念。畢業生對就業的看法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他們的風險競爭意識在不斷地提升,雖然就業情況不夠理想,很多大學生出現了消極沮喪的情緒,但是還是有大部分學生改變了傳統的就業觀念。他們改變了傳統的觀念,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和觀察處理問題;另一方面大學生的社會意識薄弱,受到諸多經濟利益的影響,在就業的選擇上更加傾向于功利化,其服務社會的意識正在不斷地減弱。他們將職業分成不同級別,都想先實現自己的市場價值,沒有太多地意識到自己的社會價值。他們一般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和就業目標,雖然意識到就業形勢的嚴峻,但是并沒有明確自己的目標,針對性地做出規劃,所以對就業滿意度和經濟發展形勢并沒有呈現出積極或消極的態度。

為了深入研究,本課題組對大部分高校經濟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開展了問卷調查、個別訪談和數據分析,梳理出其基本的就業態勢??傮w上看,在收回的487份有效的問卷調查中發現有43.33%的學生認為當今經濟的發展趨勢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因為這種無形壓力的出現,讓他們在就業的過程中顯得得心力交瘁,無暇顧及社會需要,就業觀念產生偏差。就拿我校的畢業生來說,對就業還是持有比較積極的態度,從對本校歷屆的畢業生就業滿意度分析來看,63%左右的畢業生對就業單位比較滿意,不太滿意的和不滿意的所占比例很少。

2 經濟走向與畢業生的就業收益

高校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受經濟環境的影響,同時也在影響著就業問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對大學生就業來說具有雙重意義:合理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不僅能夠提高和促進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對大學生就業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但是當高等教育出現人才培養模式不合理的情況下,則很有可能對大學生就業發展產生直接或間接的負面作用,影響大學生就業創業。

有研究指出,高等教育發展歷程如果根據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指標可以被分為三個階段:精英階段、大眾階段和普及階段。高等學校的就業培養模式和教育制度在整體經濟走向的引領下,為了適應當前社會對人才兩極分化的需求現狀,以及社會對高技術能力和創造力人才的迫切需求,所以將專業劃分得非常細致。高校按照這種需求進行培養模式設置和專業劃分。但是,隨著知識的廣泛融合及不同專業之間的相關性,可能會出現專業設置不合理的現象,對大學生就業層次預期產生一定的誤導,造成擇業層次和區域“扎堆”現象,將大學生的就業范圍進一步縮小,進而影響就業。

就業范圍的縮小間接影響了就業收益。在就業競爭的壓力下,某些高校盲目地擴大辦學規模,增加招生人數,打破了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勞動力供過于求,使得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劇,直接影響了大學生就業的收益狀況,出現預期薪酬與實際薪酬的差距。大學生的預期收入與用人單位提供的工資之間存在匹配上的難度。因而這里就出現了價格需求彈性,價格需求彈性是衡量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根據對東方學院的畢業生調查顯示,大部分畢業生的預期薪酬在2000元-3000元和3000元-4000元之間,分別為32.39%、40.85%.而實際收入在3000元-4000元的只有20.88%,說明部分畢業生對薪酬的要求要略高于實際。預期薪酬在4000元-5000元及5000元以上的有11.27%和13.62%,實際收入達到此標準的只有4.71%和3.77%,就業收益的問題依然存在。

3 經濟走向與畢業生的就業去向

在當前的這種經濟態勢下,迅速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結構,對我國產業結構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可以引領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方向,其發展的速度,規模和支撐水平,將從根本上決定我國今后在國際舞臺上的政治地位、經濟和總體競爭的能力程度。

新興產業的發展對就業也是有著雙面的影響,產業發展為就業增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勞動力需求也隨之增長。在正常的情況下,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應該具有同向的發展趨勢。然而從不同的技術部門與就業的關系來看,低技術部門受技術就業進步的影響不明顯,高技術部門則對技術創新的反應非常明顯。由于與之存在的國家政策的不穩定性,畢業生在就業去向上傾向選擇比較發達的大城市,他們追求高技術職業部門,很少有愿意到欠發達地區工作的。高新技術部門有著更好的發展前景,更廣闊的就業機會。但同時高新技術部門也需要更高素質的就業者,所以很大一部分學生選擇出國留學或者考研究生和公務員,也有一些同學因為家庭經濟狀況的限制選擇在校期間多考證書,以此來提高到高新技術部門就業的機會。

與此同時,在我國農村和落后地區還有許多工作崗位的空缺,在許多小型企業仍大量缺乏技術型的畢業生人才,但很少有畢業生愿意到這些崗位。所以總體上來說,勞動力呈現總體富余,但專業技術人才供不應求的現象。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大學生就業難僅僅是一種表象。我國的基層和中西部地區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大學生能否重視這些就業機會顯得尤為重要。我校的畢業生的就業流向也是大部分前往較為前沿的企業單位,特別是沿海的發達地區,更是有一大部分人選擇參軍入伍,只有少量畢業生選擇去較為貧困的西北地區。

4 經濟走向畢業生提高就業競爭力的對策

新形勢下如何提升經濟類畢業生就業競爭力也是我們現在面臨的重要問題。針對問卷調查的情況,我們課題組進行了討論,并在指導老師的引導下提出了以下對策。

第一,大學生應轉變思想,提升綜合能力,面對就業壓力,一些大學生的就業心理準備不足。心理素質偏弱,容易產生價值認同模糊,另外他們還不懂怎樣將自身的優勢與職業信息及市場環境進行有效的結合。對此,筆者認為大學畢業生在就業的過程中,應當擺正心態,根據就業形勢,調整就業期望,注重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在不斷提升就業競爭力的同時還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第二,了解現實,加強自我完善。對大部分畢業生來說,進入社會,機遇與挑戰并存。良好的求職習慣和優秀的求職素養是大學生求職成功的前提,所以畢業生在進入社會之前要了解有關的禮儀知識,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就業規劃等活動,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職業修養。爭取在求職中能順利脫穎而出,為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第三,克服從眾心理,注意自我獨立意識的培養,擺脫從眾心理的束縛,做到思想解放、大膽創新,努力探索,這樣才能有機會獨具慧眼,抓住更多的成才機遇。

5 結語

本文主要探討了經濟發展走向對畢業生的就業可能產生的幾個影響,分析了經濟走向對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就業收益、就業去向等的影響,并對其中可能產生的問題提出一點建議。由于時間緊迫,筆者的寫作分析能力有限,許多內容只提到表層現象,沒有做到深度挖掘,這也是筆者在校期間學習所要努力的方向和攻克的難點。

參考文獻

[1]馮莎莎.武漢地區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9.

[2]梁潔.培養模式、就業力與大學生就業的關系研究[D].濟南:山東財經大學,2012.

[3]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2015中國人才報告[R].2015,(8).

[4]曼昆.微觀經濟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5]吳浩.湖南省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協調發展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3.

[6]楊桂元.高校畢業生擇業行為誤區剖析及應對策略[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2,(4).

猜你喜歡
對策
輸變電項目竣工環保驗收常見問題及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南方小型農機的推廣應用對策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隱患及對策
“住改商”問題與對策之思考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完善公司內部控制的相關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