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青少年人文素質的校園培養實踐

2017-01-17 17:13周曉飛
旅游世界·旅游發展研究 2016年6期
關鍵詞:人文素質青少年校園

周曉飛

【摘要】人性先于知識,為了給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在校階段可通過設置人文課程、營造人文環境、制定相關規定等多種方式,對青少年的行為進行引導和規范。本文就以山東旅游職業學院為例,對如何在校園內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質進行闡述。

【關鍵詞】青少年;人文素質;校園;教育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6.06.00x

青少年是國家的棟梁和未來,肩負著建設和傳承的重任。對于青少年來說,不僅要學好書本上的文化知識,更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才能更高效、更全面地發揮自己的能力。然而社會上屢見年輕人各種人文素養缺失、精神涵養匱乏的現象。這些基礎道德的不完善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缺乏誠信、喪失和諧,對于社會來說,也會形成一種以自我和金錢為中心的風氣,會影響社會的發展、文化的傳承。因此,培養青少年的人文素養就成了目前最為重要的一項課題。

一、人文主義的內涵和重要性

人文主義在字典上是這樣解釋的:人文主義是一種思潮,提倡學術研究,主張思想自由和個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它是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的一種思想體系。從中國傳統道德觀念來看,人文主義提倡的是“仁者愛人”。所謂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為萬物之靈,應致力于文明的進步,發揚人性,發揮人力,擁護人權,培養人格。換言之,人文主義并非處處以自我為中心,以為己謀利為中心,從微觀來看,是時時處處為他人著想,用設身處地的原則和尊重他人的態度去處理問題;從宏觀來看,是以人為本,按照有利于人民的思路制定政策,按照有利于環境、社會、國家的發展設計路線。如果將人文主義作為一個思想體系來看,也可大致分為三部分內容:一是尊重人的普遍價值;二是珍惜歷史文化遺產;三是完善個人全面的人格理想。

基于人文主義的內涵,人文主義對社會的影響是很大的,它可使個人的人格得到全面的、自由的發展;可使人與人之間充滿尊重、關懷和信任;可使社會風氣積極、和諧、健康;可使國家形象得到提升、完善。若反其道而行之,會形成金錢至上、損人利己的不良現象,無論對他人、對社會都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由此可見,人文教育的實施是非常重要的。

二、青少年人文精神的現狀

那么目前國內青少年的人文精神現狀是如何的呢?筆者通過對山東旅游職業學院日語班大一在校生的觀察記錄和對全省部分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問卷調查,得出了以下結論。在公共道德層面大約33%的學生出現過有違社會公德的行為;家庭層面11%的學生有過度依賴父母的行為;在學校層面有17%的學生表現出問題行為;在價值取向層面約為63%的青少年擁有正確的三觀,約37%的學生對生活有較為消極、偏頗的認識。

根據以上記錄、調查,從行為上來看,青少年社會公德的缺失在各種不完善的人文素養中所占比例最高,但是在有規章制度約束的前提下,其行為要比無人監管的情況規范許多;從思想意識的角度來看,養成正確的價值取向,是亟需解決的首要問題。

三、青少年人文教育培養思路

上世紀90年代,世界新一輪教育革命開始了。很多國家改變以往的教育重點,把目光放置在“以人為本”的教育方式上來。諸如美國、韓國等國家提出學生首先要有愛國主義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其次才是智慧的培養。順應國際化的教育思路,我國也把素質教育提上議程,重視人格和價值觀的發展。但是人文素質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應是由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完成的任務,在耳濡目染的過程中,內化成一種嚴格的自我約束的意識形態和行為舉止。對于以學校生活為主的青少年來說,學校對其人格的塑造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山東旅游職業學院自建校之初就注重人文精神的培養,把“我們是紳士淑女,我們培養紳士淑女”作為培養目標,把“人文化,生態化,數字化,國際化”作為校園的建設目標,使學生學會如何做事,更懂得如何做人。具體來看,可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開設人文教育科目

大學不僅是學習專業知識的場所,更是培養一個人健全人格的圣地。因此,學院在進行課程設置時,除了正常的專業課之外,還安排有多門提高人文素養的課程,如“形體課”、“心理輔導”課、“藝術”課程以及到人文氣息、歷史文化濃厚的地方參觀的實踐課程。

1.設置形體課。該課程對全校學生開設,主要以教授學生優雅的舉止和得體的儀容儀表為主要內容。通過站姿、坐姿、行走、微笑的訓練,讓學生在舉手投足間盡顯紳士淑女的氣質;通過對衣著、發型、化妝的培訓,提升學生對美的理解,塑造更加端莊大方的形象。

2.設置心理指導課程。近年來,學生離家出走、自殺、傷害他人事件頻現報端。由于壓力過大、人際關系障礙等多種原因,導致心理不健康的大學生數量呈上升趨勢。根據一項面對全國12.6萬大學生的調查顯示,20.3%的受訪大學生有明顯的心理問題;有過半的學生處于心理亞健康的狀態。為引起人們對青少年心理問題的重視,引導大學生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部、團中央更是把每年的5月25日設立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日。由此可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是不容忽視的。健康的心理是發揮人文主義精神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基礎,因此,學院開設了心理課程,成立心理咨詢室,給處于辯證邏輯思維能力趨于成熟的青少年正確的引導和規范,為許多遇到困惑的學生進行疏導。

3.設置藝術課程。中國作家羅蘭曾說過,藝術的最高境界是善良、純真和美好。藝術可以給人精神上的活力和鼓舞,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僅給人以放松和慰藉,更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心靈的高度。學院設置的藝術課程包括音樂鑒賞、舞蹈、書法、繪畫、插花、茶道等內容。學生不必為了達到專業水平去學習,更不用擔心與學期末的成績相掛鉤,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感染,提高文化品位,在喧囂浮躁的快節奏社會中找到一個安靜的空間以審視自己、反省自己、修身養性。

4.實地參觀體驗。山東旅游職業學院除了在課堂上把人文教育通過理論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在課堂之外,也有多種途徑讓學生學習人文精神的內涵。一方面,選取歷史氣息、人文精神厚重的地方當作教學的第二課堂,如博物館、紀念館、書店、公園。有些系部每年定期去旅游景點采風,以寫生、寫作的形式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通過實地參觀,學生能更深刻地了解人文精神的各種含義,提高人文素養。另一方面,學校經常組織學生參加公益活動。如到鵓鴿崖小學當助教、赴三孔景區開展文明旅游宣傳志愿活動、赴校園附近的危山景區開展校園公益日活動等等。通過這一系列的實踐活動,能體驗不同于校內的生活方式,對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的疾苦感同身受,能夠喚起學生的同情心,多為他人著想,并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建立更加遠大的人生目標。

(二)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1.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斯大林說過,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也是學生思維和行為的模范。教師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舉止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人格發展。因此,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離不開教師自身的人文素養。學院注重培養教師的人文主義精神,通過百川論壇等平臺,邀請名人名家,定期舉行宣傳人文素養的講座,提升教師的人文素質。著名文學評論家宋遂良、哲學研究者顏炳罡、地質學家盧耀如等大家,都在學院做過與提升人文素質有關的講座。

2.建設校園的人文環境。環境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校園的環境無疑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人文素養。因此,校園的人文化建設也是人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環。這種建設包括多方面。一是基本生態建設。學院以自然環境為主旋律,建有中日友誼之林、微縮景區,還有孔雀籠、鴿舍、兔窩等,讓學生感受質樸的世界,用自然界的花草樹木來凈化學生的心靈。二是公共設施建設。學院提出,“學校文明的第一標志是校舍的無比潔凈”,路邊頻繁地設置垃圾箱,以方便學生丟棄垃圾;鋪設最近便的道路,以免學生為了走近路而踐踏草坪;等等。三是文化建設。學院注重物化環境系統的建設,在教學樓的墻壁上懸掛名言警句、照片圖片,通過齊魯文化墻、朝陽文化墻、人類文明墻、社會公德墻的形式,把人文精神和大學文化相結合,供學生鑒賞和傳承,讓學生隨時都能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3.舉辦論壇、大賽。學院規定,每周四下午不安排授課,取而代之進行講座、論壇、比賽等活動。一方面給學生以放松和緩沖的時間,另一方面對提高師生的人文素養有一定的幫助。目前學院已舉辦了五屆“經典誦讀大會”、兩屆“禮儀大賽”,初次以高職高專院校的身份參加由中共山東省委高等學校工作委員會、中共濟寧市委聯合主辦、山東電視臺生活頻道承辦的“2016論語大會”,就力壓群雄,嶄露頭角;在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人文素質教育研究會第二屆年會暨職業院校人文素質工作交流會上,山東旅游職業學院的教師共獲得人文素質教育優秀案例的三個獎項。這一系列的活動,對促進師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有極大的輔助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制定相關剛性規定

再安定的社會也需要法律法規的制定以作為制度保障。同樣,對于學校來說,要通過制定校規來維護日常的管理和運作。但是學校不僅要對學生考勤、宿舍門規等進行規定,還要對學生人文素養的表現進行剛性規定,并納入考核。這方面山東旅游職業學院的管理力度很大。例如,禁止學生燙發、染發;上課時禁止戴首飾;禁止穿拖鞋、涼拖上課;禁止有破壞衛生、環境、公共設施的行為。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一度讓新入校的學生感受不到上大學的自由,但是在他們今后的發展中,這些苛刻的規定,卻成就了一個又一個優秀的工作者。各個實習單位都對山東旅游職業學院學院的學生青睞有加,希望每年多安排一些學生實習;萬博會、奧運會等多次大型活動過后,山東旅游職業學院的志愿者表現出的服務精神和工作能力都讓組委會贊不絕口。這一方面表現出學生的專業水平高,另一方面與平日有關人文素養的規定有密切關系。一旦這些全憑自覺的行為上升到制度的層面,就會演變成一種硬性指標,學生必須認真完成。久而久之,便內化成學生的一種習慣,不用刻意也能做到。

四、結束語

國務院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年-2020年)》的“體系建設的重點任務”中明確提到,服務業要培養具備高尚職業道德、較高人文素養、通曉國際標準和高超技術技能的專門人才??梢?,人文教育在青少年人格發展的過程中占據重要位置。筆者認為,青少年人文素質的養成與在校階段的培養有密切關系。必須優先設置與人文素質有關的機制,把人文教育與專業知識相結合。山東旅游職業學院注重實施人文教育,大力培養青少年的人文精神,把人文教育與專業知識相結合,建設高雅健康的育人環境,建立提升人文素養的平臺,設置人文教育相關的課程,使學生無論在課堂上還是校園里,無時無刻不在接受人文主義的熏陶。學院在青少年人文教育的道路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培養出的學生有較高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深得用人單位的認可??晒┢渌愒盒⒖冀梃b。青少年的人文教育任重而道遠,今后筆者還將就該課題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宋遂良.人文精神與大學生成才.人文百川.2008. 9:46-51.

[2]田建國.關于二十一世紀創新型人才的思考.人文百川.2008. 9:18-27.

[3]張榮寰.人學觀.新浪博客.2007. 4.

[4]陳開亮.科學發展觀與高校大學生成才[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09(3).

[5]梁曉聲.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文化.人民日報.2009.08.

猜你喜歡
人文素質青少年校園
蔬果能讓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體質PK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校園文化對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意義
高職高專院校養老服務類人才人文素質的缺失及對策
南通高職院校大學生人文素質狀況調研分析
青少年打籃球注意事項
第二單元 做自立自強的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