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研究中國工業遺產與博物館的開山之作
——《近現代工業遺產博物館研究》評介

2017-01-30 16:48陳淳
東南文化 2017年2期
關鍵詞:考古學遺產博物館

陳淳

(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上海 200433)

一部研究中國工業遺產與博物館的開山之作
——《近現代工業遺產博物館研究》評介

陳淳

(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上海 200433)

呂建昌教授所著的《近現代工業遺產博物館研究》是一部關于工業遺產與博物館方面的研究專著,為我國的工業遺產和博物館建設事業提供了系統的理論與實踐的框架。我國目前尚未建立工業考古學的學科分支,工業遺產博物館也處于草創狀態。這本著作的出版十分重要和及時,有助于我們借鑒別國經驗,總結這項工作的得失,從理論和方法上對工業遺產及其保護進行系統的分析和研究,為我國工業遺產研究和保護建立了一種可供參照的標桿,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

呂建昌 《近現代工業遺產博物館研究》 工業遺產 博物館 研究專著

工業遺產和工業博物館建設在中國仍是一項邊緣化的活動,但在歐美已經有一百多年的發展歷史和成熟的經驗與案例。呂建昌教授所著的《近現代工業遺產博物館研究》作為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中第一部關于工業遺產與博物館方面的研究專著,為我國的工業遺產和博物館建設事業提供了系統的理論與實踐的框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

由于現代社會發展的步伐加快,人類見證了大量古代和近代物質文化遺存的迅速消失。人類古代的物質文化是一種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它們的消失將破壞和徹底割斷我們能夠觸及自身來歷的有形聯系,永遠喪失對歷史和文化深入理解和體驗的生動對象。

科學考古學是從探究人類的史前文化起步的,但是在19世紀,在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出現了工業考古學的萌芽,一些有識之士試圖保存工業文明起源的物證。隨著二戰后的大規模重建,工業考古學終于在20世紀60年代正式成為考古學的研究領域和學科分支。1963年英國專門設立了“工業紀念物調查所”(Industrial Monu?ments Survey),開展對工業革命時期的機械、建筑物的野外調查,并發表調查報告和研究成果。工業考古學研究主要集中在18世紀后半期工業革命開始至今的時間范圍,同時也探索前工業時期及原始工業的根源。它利用考古學擅長研究物質文化的特點,研究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關文字記錄、人工制品、地層學、聚落形態及自然和城鎮景觀方面的物質與非物質材料,它特別強調對工業革命以來的工業遺產的記錄和保護,并保留和重建工業發展的工作方式和技術。工業遺產概念的形成和工業博物館的出現,是工業考古研究的自然延伸。

我國目前尚未建立工業考古學的學科分支,工業遺產博物館也處于草創狀態。工業遺產的保護最初始于對工業歷史建筑的關注,主要考慮其閑置空間的再利用。真正專門研究從2006年才開始。目前正處于從側重于閑置空間再利用研究,轉向價值保護研究的過渡階段。這個階段特別需要借鑒別國經驗,總結我們這項工作的得失,從理論和方法上對工業遺產及其保護進行系統的分析和研究。

為此,呂建昌教授這本著作的出版十分重要和及時,它為我國工業遺產研究和保護建立了一種可供參照的標桿。全書包括“導言”和六章正文,共38萬字。作者在“導言”中表述了本書的目的,即在考察和分析國內外現代工業遺產和博物館的基礎上,探索利用舊工業建筑改造為博物館的各種特點與內涵,設法從理論上闡述其在工業遺產保護中的作用,解釋其與城市經濟文化發展的內在關系,結合我國的保護實踐,提出中國工業遺產博物館建設的基本規范。

第一章為“城市與文化遺產”,闡述了城市作為文明社會的標志,集中了各種功能和遺產,而工業革命以后,促成了現代城市的發展。而始于18世紀下半葉的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催生了工業城市的興起和發展,人口的迅速增長,同時也對環境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西方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出于對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的擔憂,產生了對不可再生資源的關切,和對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視,于是產生了保護生態環境和文化資源的理念,這就是為未來保存過去。在進入后工業化時代的歐美,工業遺存已經成為城市的遺產與景觀。工業遺產的保護已經在國際上形成了共識,許多重要工業遺產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代表了文化遺產一種新概念的形成,值得我們重視和借鑒。

第二章為“國際社會的工業遺產保護熱潮”,回顧了發達國家工業遺產的保護歷程,介紹了英國工業考古學的興起和發展,以及各種工業遺產保護協會和機構的出現。1978年第三屆工業紀念物保護國際會議之后,在美國、日本和許多歐洲國家出現了工業遺產保護的熱潮,創辦了許多有關工業考古和工業遺產保護的專業雜志。進入21世紀,工業遺產的研究與保護已成國際社會的共識。2003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關于工業遺產的下塔吉爾憲章》定義了工業遺產的概念、價值、認定、記錄和研究的標準,建立起了具體操作的原則、規范和方法。中國工業遺產保護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展迅速。2006年,國家文物局和江蘇省政府在江蘇無錫舉辦了工業遺產保護的國際論壇。同年,國家文物局還發布了《關于加強工業遺產保護的通知》,許多重要工業遺產被列入全國文物保護名單。我國的工業遺產保護事業正式走上了快車道。

第三章為“工業遺產博物館”。作者在梳理了工業遺產的概念、定義了工業遺產的價值之后,轉向了工業遺產博物館的討論。根據所處的區域、館舍的建筑類型和陳列展示方式,這類博物館可以分為傳統工業博物館和遺址性工業博物館兩類。前者為一些企業如煙草、汽車、紡織、造船等企業創辦的博物館;而后者是指在廢棄廠礦地點建立的博物館。后者又可分為大型遺址型博物館和一般型博物館;前者突出保存原樣的“工業景觀”,主要展示與某產業相關的生產活動。作為我國近代城市的發展歷史,工業化過程是其重要的特點。不同城市以不同的工業結構為特點,因此這些工業遺產也是現代城市的一張名片。

第四章為“工業遺產博物館的建設”,具體探討藏品的分類、征集、價值評估、保護與管理,博物館的研究、陳列和展示。作者從博物館學的角度,系統而全面地介紹了如何從不同行業特點來設計、規劃和建設各種類型的工業遺產博物館,以期從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背景來再現現代工業和技術的發展史。書中還介紹了我國本土工業遺產博物館建設的努力,以河北唐山開灤博物館為例,對其概況、陳列設計、藏品、研究和運行管理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和評價。

第五章是“英美德法四國工業遺產博物館的經驗”,這幾個國家都是世界的經濟和工業強國,具有發達和悠久的工業技術發展史,擁有大量的遺存。而這些國家的工業遺產研究與保護也走在世界的前列,具有特殊的示范意義。

第六章是“城市化進程中的工業遺產保護戰略”,現代化發展和文物保護之間向來是一對矛盾,工業遺產也不例外。針對這個問題,作者提出了工業遺產的保護戰略:首先是建立保護的法規和評價體系,構建資金保障體系;其次是提高專業水平,加大口述史的收集和研究,提升工業遺產博物館的展示與教育質量;再次,還要加大與旅游業的合作,努力開發相關的文創產品通過這些措施,使得工業遺產博物館能與其他歷史文物類、自然史和科技類博物館并駕齊驅。

近年來,雖然我國博物館事業發展迅速,但工業遺產類博物館仍處于草創和探索階段。因此這本著作的面世無論是在理論層面的價值評估,還是在具體方法的實踐操作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責任編輯:王霞;校對:徐秀麗)

G260;G112

A

2017-02-06

陳淳(1948—),男,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史前考古學和考古學理論。

猜你喜歡
考古學遺產博物館
認知與傳承:東西方考古學理論差異比較——以新考古學為例
遺產怎么分
遼代壙墓的考古學初步觀察
博物館
千萬遺產
露天博物館
遺產之謎
“比較方法”在考古學中的運用——考古學者的“利器”之七
考古學是知識創新的科學
遺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