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鎮江丁家村遺址發掘簡報

2017-02-18 01:14鎮江博物館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
東南文化 2017年1期
關鍵詞:素面灰陶陶片

鎮江博物館復旦大學 文史研究院

江蘇鎮江丁家村遺址發掘簡報

鎮江博物館復旦大學 文史研究院

江蘇鎮江丁家村遺址位于高麗山與十里長山之間的山谷地帶,是一處較為典型的商周時期臺形遺址。2014年鎮江博物館對其進行發掘,發現了較多的柱洞群、灰坑和墓葬等遺跡,出土了大量陶瓷器及動植物標本。丁家村遺址的發掘為研究寧鎮地區先民棲居形態、生計方式等提供了重要信息,其中大量炭化小麥的發現為研究該區域先民飲食結構及小麥的傳播提供了實物資料。

鎮江 丁家村遺址 臺形遺址 商周時期

丁家村遺址位于江蘇省鎮江市潤州區韋崗鎮紅旗村丁家組,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32°06 23.54、東經119°19 45.28。遺址外形為近馬鞍形土臺,南北長220、東西寬130~160米,總面積約29000平方米。北部海拔高22米左右,南部海拔高30米左右,表面總體呈南高北低。遺址上坐落有現代村莊,中北部保存較差,南部主體部分保存較好,周邊有6處水塘。遺址地處寧鎮山脈南側高麗山與十里長山的山間谷地,東側有船山河流過,沿河而上還有趙家窯團山、磨盤山、巫崗村、澗西等遺址(圖一;彩插二:1)。2014年2月,鎮江博物館對丁家村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布10×10米探方26個(圖二),發掘面積2600平方米,現將發掘情況簡報如下。

一、地層堆積

丁家村遺址是在原始臺地及基巖層上發展起來的,發掘區文化層堆積中間較薄、北東西部較厚,邊緣區域厚度在2米左右,中間部分有的探方耕土層下即為生土層,東西分界為TN06W 03、TN05W 03,整個發掘區文化層堆積厚度一般在1米左右。東部探方以TN06E01、TN06E02、TN06E03南壁為例進行介紹(圖三)。西部探方以TN06W 04、TN06W 05北壁為例進行介紹(圖四)。

(一)TN06E01、TN06E02、TN06E03南壁

①層:厚5~24厘米。耕土層,土質疏松,灰褐色土。全區分布,包含物有大量草本植物根系、現代瓷片、陶片等。

②層:深6~46、厚0~48厘米。土質略軟,灰褐色土,分布在TN06E03、TN06E02。包含物有陶片、少量石塊及燒土塊等??杀嫫餍斡卸?、鬲、罐等。

③層:深12~73、厚0~59厘米,土質略硬,淺灰褐色土。分布在TN06E03、TN06E02,稍呈西北高、東南低傾斜狀。包含物有陶片、少量紅燒土顆粒及石塊等。陶片以夾砂灰陶、夾砂紅陶為主,其次是泥質紅陶、泥質灰陶、印紋硬陶。陶片以素面為主,紋飾有繩紋、方格紋、刻劃紋等??杀嫫餍斡胸?、罐等。

④層:深11~97、厚0~50厘米,土質略軟,較致密,灰褐色土,含草木灰,分布在TN06E03、TN06E02,呈西高東低傾斜狀。包含物有陶片、紅燒土顆粒及少量石塊等,陶片以夾砂紅陶為主,其次為夾砂灰陶、泥質紅陶、印紋硬陶等。陶片以素面為主,紋飾有繩紋、回紋、方格紋等??杀嫫餍斡卸?、鬲、甗、豆等。該層下發現柱洞群、M5、M8等。

圖一// 丁家村遺址位置示意圖

⑤層:深10~91、厚0~75厘米,為紅燒土堆積層,土質略硬,普遍分布有斷續。呈西高東低。包含物有少量陶片,以素面為主,少量回紋、方格紋、繩紋等??杀嫫餍斡泄?、鬲足、缽等。該層下發現柱洞群及墓葬。

圖二// 丁家村遺址探方分布圖

⑥層:深10~132、厚10~50厘米,土質稍軟,深灰色土,普遍分布,不連續,略西高東低。包含物有少量陶片、紅燒土顆粒等。陶片以夾砂紅陶為主,夾砂灰陶次之,少量泥質陶、印紋硬陶。陶片以素面為主,紋飾有方格紋、席紋等??杀嫫餍斡卸?、鬲、罐等。

⑦C層:深46~49、厚8~24厘米,土質稍硬,紅褐色微泛黃色土,主要分布在TN06E01西部。包含物有陶片等,以夾砂紅陶為主,泥質紅陶次之,并有少量印紋硬陶、原始瓷。多為素面,紋飾有少量繩紋、回紋、梯格紋等??杀嫫餍斡卸ψ?、鬲足、罐等。

⑩層:深50、厚0~25厘米,土質略致密,紅褐夾黃褐色土,主要分布于TN06E01西北部。包含物有陶片等,以夾砂紅陶為主,泥質紅陶、灰陶次之。陶片以素面為主,紋飾有繩紋、梯格紋、回紋等??杀嫫餍斡泄?、器蓋、刻槽盆等。

(1 1)層:深3 6~1 4 5、厚0~6 0厘米,土質硬,灰紅褐色土,普遍分布,西高東低傾斜狀。包含物有少量陶片、紅燒土顆粒等。陶片以夾砂紅陶、泥質紅陶為主,其次為夾砂灰陶。陶片以素面為主,紋飾有繩紋、梯格紋等??杀嫫餍斡卸?、鬲、盆等。

(1 2)層:深9 1~2 0 7、厚0~4 5厘米,土質硬,灰褐色土,分布在TN06E03、TN06E02。包含物有少量陶片、紅燒土顆粒及石塊。陶片以夾砂紅陶為主,夾砂灰陶次之。以素面為主,紋飾有繩紋、方格紋等??杀嫫餍斡胸?、罐等。

(12)層下為基巖。

圖三// TN06E01、TN06E02、TN06E03南壁剖面圖

圖四// TN06W04、TN06W05北壁剖面圖

另外東部探方⑦A、⑦B、⑧A、⑧B、⑧C、⑨層在圖三剖面圖中沒有分布,這幾層主要分布于TN06W 01、TN06W 02北部和TN06E02西北部。

(二)TN06W 04、TN06W 05北壁

①層:厚5~20厘米。耕土層,土質較疏松,灰褐色土。全區分布,包含物有磚瓦、陶片等。該層下發現F4等遺跡。

②A層:深5~7、厚0~43厘米。土質較硬,灰黃褐色土。主要分布在TN05W 05西南部。包含物有大量紅燒土顆粒及少量陶片等。陶片以夾砂紅陶為主,泥質紅陶次之,少量泥質灰陶、印紋硬陶等。陶片以素面為主,紋飾有繩紋、梯格紋等??杀嫫餍斡胸?、鼎足、罐等。

④A層:深29~43、厚0~28厘米。土質略軟,淺黃褐色土。主要分布在TN06W 05西北部。包含物有較多陶片等。陶片以夾砂紅陶為主,其次為泥質灰陶、泥質紅陶,另有少量印紋硬陶、黑皮紅陶等。陶片以素面為主,紋飾有繩紋、方格紋、席紋、梯格紋等??杀嫫餍斡泄?、鼎、甗、鬲、缽等。

⑤A層:深39~50、厚0~22厘米。土質較硬,深黃褐色土。主要分布在TN06W 05、TN05W 05、TN05W 04內。包含物較少,有陶片、少量石器等。陶片以夾砂紅陶為主,其次為泥質紅陶、泥質灰陶、印紋硬陶等。陶片以素面為主,紋飾有繩紋、梯格紋、回紋等??杀嫫餍斡胸?、罐、甗等。

⑥B層:深6~20、厚4~23厘米。土質較硬,淺灰褐色土。主要分布在TN06W 05、TN06W 04、TN06W 03內。包含物較少,有少量陶片等。陶片以夾砂紅陶為主,泥質紅陶、泥質灰陶等較少。陶片以素面為主,紋飾有繩紋、梯格紋、回紋等??杀嫫餍斡胸?、罐、甗等。

⑦層:深40~71、厚0~32厘米。土質較硬,黃褐偏紅色土。主要分布在TN06W 05、TN05W 05、TN05W 04內。包含物較少,有陶片等。陶片以夾砂紅陶為主,其次為泥質紅陶、泥質灰陶、印紋硬陶等。陶片以素面為主,紋飾有繩紋、梯格紋、回紋等??杀嫫餍斡卸?、鬲、罐、甗等。此層下有G2。

⑦層下為生土。

另外西部探方②B、③、④B、④C、⑤B、⑥A層在圖四剖面圖中沒有分布,這幾層主要分布于遺址西、北部邊緣探方。

圖六// M4平、剖面圖

二、遺跡

遺跡主要分布在遺址東、西部,有與房址相關的柱洞群23處、灰坑31個、墓葬14座、燒灶遺跡5處、灰溝2條等(圖五)。

(一)柱洞群

與居住相關的建筑遺跡主要為柱洞和紅燒土堆積。柱洞群(柱洞群發掘編號標識為F)的排列多沒有明顯的規律,其中序列稍規整的共5處,根據柱洞數量及排列方式的不同,分為以下兩類。

第一類為四柱洞式,共4處。

柱洞群13,位于TN05E03內,疊壓于③層下,向下打破④層。生活面缺失,僅余四個柱洞,柱洞平面呈圓形,剖面呈長方形。柱洞口直徑64~80、深22~40厘米。填土均為灰黃土。柱洞群類型應為柱基一類,均不見活動面及房屋墊層。無出土遺物(彩插二:3)。

第二類為四個以上柱洞式,柱洞群多沒有較好的分布規律,如柱洞群5、柱洞群22等,只有柱洞群6的柱洞排列規整,由大小九個柱洞組成,三三成排分布。

(二)墓葬

墓葬14座,多為豎穴土坑,方向多為東西向,依平面形狀可分為二類。

1.不規則形

4座。M 4,位于TN06E02中部,方向72°,平面呈圓角長方形,為豎穴土坑墓,疊壓于③層下,向下打破④層。M 4東西長186、南北寬18~40、深25~37厘米,墓坑較窄,墓口距地表35厘米,墓內填土為黑灰褐花土。骨骼保存較好,頭部有一長方形石塊,頭頂部有一半殘石刀,側身直肢,頭向東北,面向南,手部有交叉現象,根據骨盆及下頜骨特征推斷應為男性(圖六;彩插二:4)。

2.圓角長方形

10座。M 17,位于TN06E02南部,方向81°,平面圓角長方形,為豎穴土坑墓,疊壓于⑧層下,向下打破生土。M 17東西長110、南北寬38、深14厘米,墓口距地表135厘米,墓內填土為灰花土。骨骼保存稍好,仰身直肢,頭向東,面向上,性別不詳,未發現葬具及隨葬品(圖七)。

(三)灰坑

依平面形狀可分為近圓形和圓角長方形等。

1.近圓形

4個。H 4,位于TN05W 01內,疊壓于①層,向下打破②層??涌谄矫娉式鼒A形,坑壁弧形斜下收至底,底近平,壁、底未見加工痕跡??涌诰嗟乇?0、距坑底深40厘米??涌陂L徑272、短徑212厘米。填土分為兩層,①層土色為黑褐色,土質較松軟,包含物有紅燒土塊、陶片、石塊等。出土遺物以陶片居多,其次有少量石器標本等。其中陶片以夾砂紅陶為主,其次有泥質紅陶、泥質灰陶、夾砂灰陶、印紋硬陶,陶片多為素面,紋飾有繩紋、梯格紋、弦紋等??杀嫫餍斡卸?、鬲、甗等;②層土色為黃褐色,土質較硬,無出土遺物(圖八)。

2.圓角長方形

圖七// M17平、剖面圖

8個。H13,位于TN05E01及TN05E02內,疊壓于(1 2)層下,向下打破生土。發掘部分坑口平面呈半橢圓形,壁微弧,斜下收至底,底不平。壁、底未見加工痕跡??涌陂L650、寬250、深60厘米。填土為灰褐色土,土質較硬,未分層。包含物有陶片、石塊及紅燒土塊等。出土遺物以陶片居多,其次有少量石器等。其中陶片以泥質紅陶為主,夾砂紅陶次之,少量泥質灰陶、印紋硬陶、黑皮紅胎等。陶片以素面為主,紋飾有梯格紋、繩紋、回紋、葉脈紋等??杀嫫餍斡泄?、鬲、甗、鼎等。

圖八// H4平、剖面圖

(四)灰溝

共發現2條,G1為近現代擾溝。

G2,分布于TN06W 03、TN06W 04、TN07W 03、TN07W 04、TN06W 05等探方,疊壓于②層下,向下打破生土。位于發掘區西北角,平面呈半環狀(彩插二:2)。溝口距地表10~75、溝深0~224厘米。溝壁為斜坡狀,圜底,壁底未發現加工痕跡。填土分為5層:①層,深灰褐色土,土質較硬。厚0~55厘米。包含物以陶片居多,其次有少量石器、獸骨、紅燒土塊、炭粒等。其中陶片以夾砂紅陶為主,其次有泥質紅陶、泥質灰陶、印紋硬陶。陶片多為素面,紋飾有繩紋、梯格紋、方格紋等??杀嫫餍斡泄?、鬲、甗、鼎等。②層,灰黑色土,土質疏松。厚0~85厘米。包含物有陶片、炭化植物種子、炭粒等。陶片以夾砂紅陶為主,其次有泥質灰陶、泥質紅陶、印紋硬陶,陶片多為素面,紋飾有繩紋、方格紋、間斷繩紋等??杀嫫餍斡泄?、鬲、甗等。③層,黑灰褐色土,土質稍軟。厚0~110厘米。④層,深褐色土,土質稍軟。厚0~48厘米。較純凈,無出土遺物。⑤層,黃褐色,土質稍軟。厚0~63厘米。較純凈,無出土遺物。

(五)燒灶遺跡

共發現5座,以Z4為例。

Z4,位于TN06E01西北角,方向32°,平面呈圓角長方形,疊壓于⑥層下,向下打破生土,南北長約176、東西寬約38厘米,底長160、寬20~38、深10~26厘米。填土為淺褐花土,包含物有紅燒土塊、紅燒土顆粒,底部有一層厚約8~10厘米灰白土,較軟。Z4壁微斜下收,為厚6~28厘米的紅燒土,燒土范圍南北長186、寬65~73厘米。底部南高北低呈斜坡狀,底面為紅燒土硬面,較平(圖九)。

三、遺物

此次發掘區域主要為遺址的居住區,出土遺物種類以陶器為主,石器次之,另有少量原始瓷器、青銅器及骨角器等出土。

(一)陶瓷器

丁家村遺址出土陶瓷器以夾砂紅陶為主,泥質紅陶、泥質灰陶次之,少量印紋硬陶、夾砂灰陶、原始瓷。出土遺物多為素面,紋飾種類主要以繩紋、梯格紋居多,其次是回紋、席紋、方格紋,折線紋、刻劃紋、云雷紋、弦紋、葉脈紋、水波紋等較少。另外還有部分組合紋飾,如套菱紋、平行線紋與回紋組合、云雷紋與梯格紋組合、弦斷繩紋與刻劃紋組合等(圖一〇)。夾砂陶器多素面,繩紋、梯格紋多飾在泥質陶器表,回紋多飾在印紋硬陶器表。

出土陶瓷器主要有鼎、鬲、甗、豆、盆、罐、缽、簋、圈足盤等,還有部分小陶器,如小陶杯、紡輪、陶?、陶拍、網墜等。

鼎數量較少,均為夾砂陶。根據整體形制分為三型。

圖九// Z4平、剖面圖

圖一 // 陶器紋飾拓片

A型,盆形鼎。根據有無把手分為二亞型。

Aa型,無把手。TN07W 05②B:3,灰陶。侈口,斜方唇,折沿,弧腹斜下收,圜底,下接三錐狀足。素面??趶?1.2、腹徑27、高25.6厘米(圖一一:1;彩插三:1)。

Ab型,帶把手。TN06W 06②B:2,紅陶。侈口,圓唇,寬沿,沿面內傾,腹微弧,腹上部外側有一舌狀把手,微上卷,平底,下接三錐狀足,足外撇。素面??趶?4.1、底徑10、高10.4厘米(圖一一:2;彩插三:2)。

B型,罐形鼎。TN07W 06②B:3,紅陶。侈口,方唇,腹部微弧斜下收,平底,下接三柱狀足。素面??趶?0.4、底徑7、高11.2厘米(圖一一:3)。

C型,缽形鼎。根據唇沿及有無紋飾情況,下分二亞型。

Ca型,素面。G2②:11,紅陶??谖?,圓唇,弧腹斜下收,圜底,下接三柱狀足,足微外撇??趶?1.3、腹徑11.7、高11.1厘米(圖一一:4;彩插三:3)。

Cb型,飾繩紋。TN06E01 (11):4,紅陶。淺腹,斜方圓唇,唇面有一淺凹槽,內底微圜,底部分殘,下接柱狀足,足下部殘。器壁近足根處飾繩紋。殘高8.8、殘寬8厘米(圖一一:5)。

鼎足數量較少,均為夾砂陶。根據鼎足是否有按窩紋分為二型。

A型,有按窩紋。TN05W 05⑦:15,紅陶。柱狀足,足根處有拼接痕跡。足上部有三對按窩紋。殘高12.6厘米(圖一一:6)。

B型,無按窩紋,橫截面為心形。TN05W 05⑦:14,紅陶。扁錐狀足,足下半部分殘。足拼接面上突出一卯,足外側有一豎凸棱。殘高10厘米(圖一一:7)。

鬲數量較多,均為夾砂陶。根據鬲足分為二型。

A型,空足。根據有無把手分為二亞型。

Aa型,無把手。TN06E03④∶10,灰陶。侈口,斜方唇,折沿,弧腹斜下收,分襠,下接三袋狀足。素面??趶?6.7、腹徑28、高27.8厘米(圖一一∶8)。G2②∶414,灰陶。侈口,斜方唇,圓折沿,腹微弧,分襠,下接三袋狀足。素面??趶?9.6、腹徑19、高22.4厘米(圖一一∶10;彩插三∶4)

Ab型,單把。TN06W 06④C∶5,紅陶。侈口,圓唇,折沿,腹微鼓,腹中部外側有一單把,把殘存根部,分襠,下接袋狀足,足跟殘。素面??趶?1.5、腹徑13.7、高13.8厘米(圖一一∶11)。

B型,實足。根據有無領分為二亞型。

Ba型,有領。H19∶3,夾砂紅陶。侈口,斜方唇,折沿,沿面內凹,腹微弧斜下收,分襠,下接三錐狀足,足尖微外撇。器腹飾滿繩紋??趶?4.6、腹徑12.2、高12.7厘米(圖一一∶12;彩插三∶5)。

Bb型,無領。TN06W 05⑥B∶1,夾砂紅陶。侈口,方唇,折沿,沿面內傾,弧腹斜下收,分襠,下接三錐狀足。素面??趶?8、腹徑16、高15厘米(圖一一∶9)。

鬲足數量較多,均為夾砂陶。根據形制及紋飾分為二型。

A型,素面。TN05W 05⑤A:95,紅陶。錐形足,足跟中空,上部墊片與足壁剝離,拼接痕跡明顯。殘高7.8厘米(圖一一:13)。

B型,足壁飾繩紋。TN06E03⑦C:54,灰陶。錐形足,實足跟。殘高7.1厘米(圖一一:14)。

甗數量較多,均為夾砂陶,為甗上部、甗腰及甗下部。

甗上部,G2②:111,紅陶。侈口,方唇,腹微弧斜下收,束腰,甗腰以下殘。腹部飾磨平的中繩紋,甗腰有兩周凸棱堆飾,有拼接痕跡??趶?2.8、腰徑9.9、殘高20.5厘米(圖一一:15)。

甗下部,根據有無按窩紋分為二型。

A型,有按窩紋。TN06W 06②B:3,紅陶。甗腰以上殘,束腰,分襠,下接三錐狀足。甗腰飾附加堆紋,上有月牙形按窩紋,較密,有拼接痕跡,器表被磨過。下腹徑23.5、殘高28.2厘米(圖一一:16)。

B型,無按窩紋。H13:1,紅陶。甗腰以上殘,束腰,分襠,下接三錐狀足。素面。腹徑18.8、殘高20.8厘米(圖一一:17)。

甗腰,皆束腰。根據有無按窩紋分為二型。

A型,有按窩紋。TN05E03②:75,紅陶。甗腰上部及下部殘,甗腰內部有一周折痕。甗腰飾附加堆紋,上有按窩紋,較稀疏。內徑15、殘高5.8厘米(圖一一:18)。

B型,無按窩紋。TN06W 06④C:47,紅陶。甗腰上部及下部殘。甗腰飾一周附加堆紋。內徑12、殘高4.6厘米(圖一一:19)。

豆數量較多。按材質分為泥質陶豆和硬陶豆。

泥質陶豆,根據圈足的高矮分為二型。

A型,高柄豆。TNO5E04⑥:1,灰陶。子母口,尖圓唇,沿面有一周凹槽,盤壁置四對稱鋬,盤壁弧形斜下收,高圈足,呈喇叭狀。鋬面飾幾道刻劃紋,器身有輪制痕跡??趶?5、圈足底徑13.5、高11.4厘米(圖一二:1;彩插三:6)。

B型,矮圈足。根據豆盤情況分為二亞型。

Ba型,弧壁。TN07W 06②:1,灰陶。敞口,方唇,淺盤,盤壁弧形斜下收,平底,下接矮圈足,圈足壁近直。素面??趶?6.2、底徑9.4、高6.2厘米(圖一二:2)。

Bb型,折壁。TN06W 06④C∶3,泥質灰陶。敞口,圓唇,豆盤折壁,上壁沿微外卷,下壁微弧斜下收,底微殘,下接微喇叭狀圈足。素面??趶?6.2、底徑7.9、高7.5厘米(圖一二∶3)。TN06W 06②B∶10,泥質灰陶。敞口,圓唇,豆盤折壁,上壁沿微外撇,下壁微弧斜下收,圜底,下接圈足,呈微喇叭狀。素面??趶?4.1、底徑9、高6.9厘米(圖一二∶4;彩插四∶1)。TN06W 06②B∶6,泥質灰陶。敞口,尖圓唇,沿面內傾,腹壁中部折,下部弧形斜下收,圜底,下接矮圈足。素面??趶?2.5、底徑4.3、高4.7厘米(圖一二:5)。

硬陶豆,TN05W 05⑦:2,紅陶。底座上端有兩對稱附加耳,底座外壁呈喇叭狀,底上有拼接痕跡。器耳上飾幾道豎凹弦紋,足壁有幾個近長方形的鏤孔,外有輪制痕跡。底徑16.6、殘高10.6厘米(圖一二:6)。TN06W 02 (11):3,灰陶。敞口,尖唇,略內勾,近子母口,口沿外僅見二方形堆飾,豆盤壁弧形斜下收,內底中間有一小凸起,下接圈足,呈喇叭狀。堆飾上有數道豎刻劃,豆盤內壁有輪制痕跡,圈足外壁飾數周凹弦紋??趶?6.5、底徑13.1、高12厘米(圖一二:7)。

陶盆數量較多。按材質分為夾砂陶盆和泥質陶盆。

夾砂陶盆,根據有無刻槽分為二型。

A型,無刻槽。TN06W 06②B:5,紅陶。敞口,方唇,寬沿,腹微弧斜下收,平底。素面??趶?5.2、底徑12.6、高8.2厘米(圖一二:8)。

B型,刻槽盆。TN06W 05⑥B:2,紅陶。侈口,斜方唇,腹部斜直下收,平底。內壁及底部飾刻劃紋??趶?1.7、底徑11.7、高14.7厘米(圖一二:9)。

泥質陶盆,根據有無刻槽分為二型。

A型,無刻槽。TN05W 01 (11):2,灰陶。侈口,圓唇,沿面弧形微外卷,腹上部折壁,上壁向上內收微凹,下壁微弧下收,平底。素面??趶?3.6、底徑12.5、高11厘米(圖一二:10)。

B型,刻槽盆。根據有無流分為二亞型。

Ba型,無流。TN06W 06④C:77,灰陶??谖?,尖圓唇,沿內折,沿面上有兩周凹槽,腹上部近直,腹下部弧形斜下收,近底腹部及底殘。腹外壁飾有凹弦紋,內壁飾交錯復線刻劃紋??趶?6、殘高8.2厘米(圖一二:11)。TN06E03⑦C:60,泥質紅陶。斂口,斜方唇,沿面內傾,有一周淺凹槽,折腹,腹下部微弧斜下收,底殘。器腹外壁飾梯格紋,內壁飾交錯刻劃紋??趶?1、殘高11.5厘米(圖一二:12)。

Bb型,有流。TN06E03⑦C:1,紅陶。斂口,尖圓唇,呈圓弧狀,其兩側有兩個橢圓形突起,弧腹斜下收,圜底??谘靥幱幸坏腊枷壹y,器外壁飾梯格紋,內壁飾交錯復線刻劃紋??趶?2.4、高14厘米(圖一二:13;彩插四:2)。

罐數量較多。按材質分為夾砂陶罐、泥質陶罐和硬陶罐。

夾砂陶罐,根據有無耳及口沿情況分為二型。

A型,有耳。TN06E03⑦C:12,灰陶。斂口,圓唇,弧溜肩,肩中部設一橫置耳,耳殘存根部,弧腹微鼓,腹下部弧形斜下收,平底微凹。素面??趶?.4、腹徑18.6、底徑7.2、高16厘米(圖一三:1)。TN06W 04②B:18,紅陶。侈口,方唇,唇面有一周凹槽,折沿,溜肩,肩部設兩對稱耳,腹部及底部殘。素面??趶?4、殘高4.5厘米(圖一三:2)。

B型,無耳,卷沿。TN05E03②:56,紅陶。侈口,方圓唇,沿面微弧外卷,弧溜肩,弧腹斜下收,腹下部及底殘??谘貎葌蕊椝闹馨枷壹y及刻劃紋,肩部飾兩周凹弦紋,弦紋之間飾梯格紋,腹部飾梯格紋??趶?6、殘高14.2厘米(圖一三:3)。

其他,TN06W 04②B:31,紅陶。斂口,方圓唇,寬沿,沿面外傾,溜肩,腹上部微弧,腹中部以下殘。肩部及腹上部器身外壁飾繩紋??趶?3.6、殘高7.3厘米(圖一三:4)。

泥質陶罐,根據整體形制分為三型。

圖一三// 出土陶罐

A型,口徑小于腹徑,無鋬。根據口沿及領部情況分為三亞型。

Aa型,卷沿,有領。TN06W 02⑦A:8,紅陶。侈口,尖圓唇,沿面弧形外卷,近唇部微凹,矮領,弧溜肩,腹微鼓,腹下部弧形斜下收,近底腹部及底殘。器身飾間斷繩紋??趶?8、殘高10.5厘米(圖一三:5)。

Ab型,折沿,無領。TN06W 06②B:126,紅陶。敞口,方唇,沿面弧形微外卷,溜肩,弧腹,腹下部及底殘。肩及腹上部飾席紋??趶?9.6、殘高8.4厘米(圖一三:6)。

Ac型,矮直口。TN06W 06④C:37,灰陶。圓唇,圓折沿,弧溜肩,弧腹,腹部以下殘。肩部有輪制痕跡??趶?1、殘高6.2厘米(圖一三:7)。

B型,口徑小于腹徑,帶鋬。TN06W 06④C:6,灰陶,黑皮。侈口,尖圓唇,沿面弧形外卷,束頸,弧溜肩,肩腹交接處有兩對稱鋬,鼓腹,腹下部弧形斜下收,平底。素面??趶?1.2、腹徑15.2、底徑6.4、高8.8厘米(圖一三:8;彩插四:3)。

C型,口徑大于腹徑,無鋬。TN07W 06②B:2,紅陶。侈口,斜方唇,寬沿外侈,弧溜肩,腹上部微鼓,腹下部弧形斜下收,平底微凹。頸下至底飾變體麥穗紋??趶?9.5、底徑11、高18.3厘米(圖一三:9;彩插四:4)。

圖一四// 出土陶缽、器蓋

硬陶罐,根據肩部情況分為三型。

A型,圓肩。根據領部情況分為二亞型。

Aa型,高領。TN05W 05②A:70,褐陶。直口,圓唇,外唇微突,圓肩,腹上部微鼓,腹下部及底殘。領部飾凹弦紋,腹上部飾斜置回紋??趶?5、殘高6.4厘米(圖一三:10)。

Ab型,無領。TN06W 06②B:131,紅陶??谖⒊?,尖唇,沿面有一周凹槽,圓肩,弧腹微鼓,腹下部及底殘。器身飾席紋與方格紋組合??趶?5.6、殘高9.4厘米(圖一三:11)。

B型,廣肩。根據領部情況,下分二亞型。

Ba型,矮領。TN06W 06④C:53,褐陶。侈口,斜方唇,沿面弧形外卷,廣肩微聳,腹部及底殘。領部有輪制痕跡,肩部飾折線紋與重回紋組合??趶?0、殘高9厘米(圖一三:12)。

Bb型,高領。TN05E03⑥:47,褐陶。侈口,斜方唇,圓折沿,沿面弧形外卷,肩以下殘。唇面飾三周凹弦紋,領部有輪制痕跡,肩部飾菱形重回紋??趶?7、殘高7.3厘米(圖一三:13)。

C型,溜肩。TN05W 05②A:69,灰陶。侈口,圓唇,圓折沿,沿面弧形外卷,矮領,腹微鼓,斜下收,腹下部及底殘。器沿內及領外均有輪制痕跡??趶?7、殘高11.4厘米(圖一三:14)。

缽數量較多。按材質分為夾砂陶缽、泥質陶缽和硬陶缽。

夾砂陶缽,根據唇部不同分為三型。

A型,斜方唇,沿面內側高于外側。TN05E03⑥:16,紅陶。敞口,唇面有一周淺凹槽,腹微弧斜下收。素面??趶?7、殘高8.1厘米(圖一四:1)。

B型,平方唇。G2②:4,紅陶。敞口,方唇,平沿,腹近直斜下收,平底。素面??趶?4.2、底徑7.4、高9.6厘米(圖一四:2;彩插四:5)。

C型,尖圓唇略內勾。TN05E04②:2,紅陶。斂口,弧腹斜下收,平底。素面??趶?.1、底徑4.4、高3.7厘米(圖一四:3)。

泥質陶缽,根據口部不同分為二型。

A型,斂口,根據底部不同可分三亞型。

Aa型,平底。TN06W 03⑥B∶1,灰陶。圓唇,腹微弧斜下收,平底微內凹。器身飾細繩紋??趶?2.1、底徑5.4、腹徑12.7、高9.1厘米(圖一四∶4)。TN05E01⑤:1,紅陶。尖唇,弧腹斜下收。素面??趶?4.4、腹徑16.3、底徑7.2、高11.2厘米(圖一四∶5)。

Ab型,圜底。G2②∶7,灰陶。斂口,圓唇,鼓腹斜下收。素面??趶?6.4、腹徑18.3、高7.4厘米(圖一四∶7)。

Ac型,近實餅底。H 1∶1,灰陶??谖?,方圓唇,口沿下部有一周凸棱,腹上部圓鼓,下部微弧斜下收,底微凹,底邊沿向外伸出一周凸棱。底部有線割、拼接痕跡??趶?7.3、腹徑18.1、底徑7.2、高8.1厘米(圖一四∶8)。

B型,敞口。TN06E03②∶216,灰陶。尖唇,沿面內傾,沿面下部有一周凸起,口沿下部有一周淺凹槽,腹微弧斜下收,腹下部及底殘。腹上部飾磨平細繩紋??趶?2、殘高8.4厘米(圖一四∶6)。

硬陶缽,G2②:16,褐陶。敞口,尖唇,沿面外傾,腹弧形斜下收,底大部分殘,近平。沿面上有三周凹弦紋,腹上部飾兩周弦紋及橫向梯格紋,腹下部及底部飾豎向輻射狀梯格紋??趶?4.5、底徑6、高6.4厘米(圖一四:9)。

器蓋數量較少。分夾砂、泥質和原始瓷三種材質。

夾砂陶器蓋,根據蓋鈕形制分為二型。

A型,小凹鈕。G2②:18,灰陶。頂有一凹窩,敞口,圓唇,蓋壁微弧下張,器下沿為方唇,口沿略內收。素面。鈕徑3.6、蓋徑13.9、高6.3厘米(圖一四:10)。

B型,平鈕。TN06W 01④:13,紅陶。頂部內凹,方唇,蓋鈕口沿微外卷,蓋壁微弧下張,呈喇叭狀,壁下沿為方唇。素面。鈕徑6、蓋徑20、高6.9厘米(圖一四:11)。TN06W 06①:43,紅陶。實心,蓋頂以下殘。素面。殘高4.8厘米(圖一四:12)。

泥質陶器蓋,根據整體形制分為二型。

圖一五// 出土原始瓷碗、三足器、陶簋、陶盤

A型,小平鈕。TN05W 05⑤A:115,紅陶。中部微凹,蓋壁近直斜下張,蓋沿為斜方唇。素面。蓋徑6.7、高3.4厘米(圖一四:13)。

B型,小凹鈕。TN05E04①:8,紅陶。頂有一凹窩,敞口,尖圓唇,蓋壁上部堆飾有三個獸形裝飾,略外撇,蓋壁微弧下張,壁下口沿為方圓唇。近頂部飾有一周蕉葉紋。蓋徑17、高4.6厘米(圖一四:14)。

原始瓷器蓋,TN06W 06④C:94,灰胎褐衣。平鈕,中空,蓋壁微弧下張,口沿殘。器外壁有輪制痕跡。鈕徑4.7、殘高3.0厘米(圖一四:15)。

碗數量較少,均為原始瓷。根據口沿情況分為二型。

A型,敞口。根據底部情況,下分二亞型。

Aa型,假圈足。TN06W 02②:8,青釉灰胎。尖唇,沿面內傾,內沿近平出,腹上部微鼓,腹下部斜下收,平底微內凹。器內底有幾周同心圓形凹槽,對底邊旋切一周??趶?7、底徑10、高5.5厘米(圖一五:1)。TN08W 05②B:11,青黃釉灰白胎。尖唇,沿面內傾,有一周凹槽,腹壁上部折,下部弧形斜下收,下接假圈足,邊緣旋切一周,圈足底微內凹,有燒結現象??趶?5.6、底徑9.6、高5.4厘米(圖一五:2)。

Ab型,矮圈足,斜下微張。TN06W 05①:1,青黃釉灰白胎。尖唇,沿面內傾,沿面有一周凹槽,腹壁上部折,下部弧形斜下收,下接矮圈足,圈足斜下微張??趶?0.4、底徑5.6、高3.5厘米(圖一五:3)。

B型,斂口。TN06W 06②B:7,青黃釉灰白胎。尖唇,沿面內傾,腹壁上部折,下部弧形斜下收,底下有假圈足,圈足底微內凹,底部有燒結現象。腹部折壁上部有一橫S形貼附紋飾??趶?1.9、底徑8.5、高5.3厘米(圖一五:4)。

三足器數量較少。根據足部分為二型。

A型,錐狀足。TN06W 04⑥B:2,夾砂紅陶。斂口,圓唇,鼓腹斜下收,底微圜,下接三錐狀足。素面??趶?.8、腹徑10.7、底徑7、高6.2厘米(圖一五:5)。

B型,獸蹄形足。TN05W 02②:2,泥質灰陶??谖?,方唇,沿面有兩周凹槽,腹微弧斜下收,圜底,下接三獸蹄形足。器壁近口沿部有輪制痕跡,內底部有幾周同心圓狀凹弦紋??趶?9.2、高7.8厘米(圖一五:6;彩插四:6)。

圖一六// 出土小陶器

簋數量較少。G2②:5,泥質灰陶。敞口,斜方唇,寬沿,束頸,弧腹微鼓斜下收,內圜底,矮圈足,圈足斜下微張。腹外壁飾有一周凹弦紋及幾何形刻劃紋組成的紋飾帶??趶?9、底徑12.4、高21.8厘米(圖一五:7)。G2②:7,泥質紅陶。敞口,斜方唇,寬沿,圓折沿,束頸,弧腹斜下收,內圜底,矮圈足,圈足斜下微張。素面??趶?2.2、腹徑18.5、底徑13.5、高18.5厘米(圖一五:8)。

圈足盤數量較少。TN05E01②:3,泥質灰陶。敞口,圓唇,口沿微外卷,淺盤,盤壁中部向外橫折,盤下壁略鼓,至底部向內折收,內圜底,下接矮圈足,呈微喇叭狀??谘嘏c折壁處之間飾一道凸弦紋??趶?0.9、底徑16.5、高5.5厘米(圖一五:9)。

小陶杯數量較少。TN05E03⑥:1,泥質灰陶。斂口,圓唇,弧腹斜下收,平底微弧。素面??趶?.5、底徑2.3、高3.8厘米(圖一六:1)。

陶紡輪數量較多。根據整體形狀分為二型。

A型,圓餅形。TN06E03②:13,泥質褐陶。兩面平整,邊緣圓弧,中部穿孔。直徑4.6、孔徑0.55、厚0.8厘米(圖一六:2)。

B型,算珠形。采集:10,泥質灰陶。中間寬,兩頭窄,上有數道弦紋,中部穿孔。直徑4.3、孔徑0.6、高3.1厘米(圖一六:3)。

陶?數量較多。根據整體形制分為二型。

A型,圓角長方形。TN05E03②:2,泥質紅陶。橫截面為橢圓形。通體飾交錯刻劃紋。長6.5、寬4.7、厚2.3厘米(圖一六:4)。

B型,梭形。TN05E03②:3,夾砂紅陶。中間寬,兩端尖,截面呈扁橢圓形。通體飾刻劃紋。長11.2、寬5.1、厚2.8厘米(圖一六:5)。

陶拍數量較少。根據捉手形制分為三型。

A型,捉手較長。TN06W 04⑥B:3,泥質紅陶。整體呈倒蘑菇形,下為圓餅狀,上有捉手,捉手較長,實心。直徑5.6~6、高9.2厘米(圖一六:6)。

B型,捉手較短。TN08W 05②B:1,夾砂紅陶。倒蘑菇形陶拍,下為圓餅狀,底平,上有捉手,實心。直徑8.5~8.7、高5.6厘米(圖一六:7)。

C型,捉手上端內凹。G1:5,泥質紅陶。下為圓餅狀,上有捉手,端部內凹。直徑13、高2.7厘米(圖一六:8)。

陶餅數量較多。TN06E02⑧B:1,夾砂紅陶。平面呈圓形,中間較厚,四周略薄,邊緣圓弧。直徑8.5、厚2厘米(圖一六:9)。

陶網墜數量較少。TN06W 06④C:2,夾砂紅陶。扁長體,中凹,兩端兩側各有一凹槽用以系繩。長5.3、寬1.7厘米(圖一六:10;彩插二:5)。

(二)石器

器類主要包括刀、錛、鏟、鐮、鏃、餅、紡輪等。

石刀數量較多。根據整體形狀分為二型。

A型,長條形。根據整體形狀分為二亞型。

Aa型,抹角長方形。TN06E03②:3,外深灰、內褐色凝灰巖。兩面平,斜弧刃,單面刃,上有兩個對鉆穿孔,通體磨光,截面略呈梯形。長15.7、寬5.3、厚1厘米(圖一七:1)。

Ab型,長方形。G2②:1,灰褐色泥巖。兩面平,上部有兩個對鉆穿孔,平刃,單面刃,通體磨光。長8.3、寬3、厚0.5厘米(圖一七:2;彩插二:6)。G2①:1,青灰色凝灰巖。刃部及背部近平,兩面近平,單面刃,通體磨光。長9.8、寬3.8、厚0.75厘米(圖一七:3)。

B型,半月形。TN05E04①:1,深褐色凝灰巖?;”称饺?,單面刃,上部有一個對鉆穿孔,通體磨光。殘長11.3、寬5.15、厚1.01厘米(圖一七:4)。

石錛數量較多。根據整體形狀分為三型。

A型,有刻槽。采集:4,青灰色凝灰巖。平面呈長方形,兩面平,上部有一道凹槽,平刃,單面刃,通體磨光,截面略呈梯形。長5、寬3.6、厚0.9厘米(圖一七:5)。

B型,有段。TN06E03⑦C:13,灰白色凝灰巖。上端略窄,刃部略寬,一面平,一面有段,單面刃,通體磨光。長7.9、寬3.6、厚1.3厘米(圖一七:6;彩插二:7)。

C型,無槽無段。TN05E01采集:1,灰色砂巖。上端部分殘,刃部略寬,一面平,一面微弧,單面刃,有磨平。長9.7、寬3.5、厚3.3厘米(圖一七:7)。

石鏟數量較多。根據有段無段分為二型。

A型,無段。TN05W 05⑤A:2,深灰色凝灰巖。肩部不太明顯,兩面微弧,弧刃,刃部殘,雙面刃,通體磨光,局部殘。長13.7、寬9.6、厚2.35厘米(圖一七:8)。

B型,有段。TN06E02②:5,灰褐色砂巖。肩部不太明顯,上部窄,下部寬,正面弧形,背面平,弧刃,雙面刃。長13.6、寬9.7、厚2.5厘米(圖一七:9)。

石鐮數量較少。TN06W 04②B:2,黃灰色砂巖。殘,兩面微弧,刃部微內凹,雙面刃,截面呈橢圓形,上下兩端較尖。殘長14.8、寬4.7、厚1厘米(圖一七:10)。

石餅數量較少。TN07W 05①:1,灰白色砂巖。呈圓形,兩面平整,橫斷面近呈圓角方形,通體磨光。直徑6.2~5.8、厚0.85厘米(圖一七:11)。

石紡輪數量較少。G2②:5,灰色砂巖。兩面平整,中部有一個對鉆穿孔,邊緣圓弧。直徑5.2~5.3、厚1厘米(圖一七:12)。

石鏃數量較少。根據整體形制分為二型。

A型,有鋌。TN05E01 (11):2,青灰色泥巖。體扁平,兩面刃,刃部扁平,鋌較細,通體磨光,縱截面呈劍形。長11.8、寬3.1、厚1.1厘米(圖一七:13)。

B型,無鋌。TN06E02⑥:2,紅褐色泥巖。殘,整體略呈弧邊三角形,兩面平整,雙面刃,橫斷面呈梭形,通體磨光。殘長6.3、寬3.6、厚0.4厘米(圖一七:14)。

(三)青銅器

皆小型青銅器,且數量較少,主要器形有鏃等。

銅鏃TN06W 01②:1,雙翼,翼作鏤空狀,兩邊各有三孔,翼較寬,中有脊,出后鋒,雙面刃,方形鋌。長8.9、寬5厘米(圖一七:15)。

(四)骨、角標本

數量不多。主要為動物骨骼標本,偶見人工痕跡,骨器較少。

肩胛骨TN06E02②:9,呈扇形,牛的左肩胛骨制成,肩胛岡和遠端有明顯的磨制痕跡。長22.7、殘寬7.9厘米(圖一八:1)。

鹿角器G2①:6,麋鹿角制成,下部有明顯的切割痕跡,角尖部有磨制后形成的平面。殘長12.2、寬4.3厘米(圖一八:2)。TN07W 02②B:1,中型鹿鹿角制成,圓錐體略彎曲,出叉處殘,根部有一對鉆圓形穿孔,表面經磨制較為光滑。殘長12.4、寬2.4、厚1.5厘米(圖一八:3)。

骨匕TN06E03 (1 2):9,中型哺乳動物肢骨制成,下端磨制呈圓弧狀。殘長16.2厘米(圖一八:4)。

鹿角料TN06E03⑥:3,一端有截取骨料后留下的砍痕,鹿角表面修整成平面,鹿角中段有明顯的砍斫和切削痕跡。殘長14.4、寬2.2、厚1.6厘米(圖一八:5)。

骨管F22:1,鹿角料,內近圓,外近方,表面經磨制較為光滑。高3.3、孔徑1.1、外徑1.9~2.0厘米(圖一八:6)。

骨器TN06E03⑦C:11-4,由中型鹿科動物的鹿角制作而成,鹿角為自然脫落,近角盤處有對穿的方形孔。角盤直徑6.2~7.2、高11厘米(圖一八:7)。

(五)植物標本

在發掘過程中對丁家村遺址灰溝和房址墊土等遺跡單位采集了土樣并篩洗,獲得了較豐富的炭化植物遺存,其中以G2的發現最豐富。經初步鑒定,這批炭化植物遺存除炭屑外,可鑒定的植物種類包括小麥、水稻、粟、黍、大豆5種農作物種子,非農作物遺存有禾本科下黍亞科的狗尾草屬、黍屬、穇屬牛筋草,豆科,唇形科,大戟科,馬齒莧科馬齒莧屬,莧科莧屬,葡萄科葡萄屬等。本次發現的炭化植物遺存中以小麥的數量最突出,其次為水稻,粟、黍和大豆見于個別單位。非農作物中以常見的農田雜草為主,另外不乏可食的一些種類,如藜屬、葡萄屬和其他豆科植物等。

四、結語

丁家村遺址發掘區發現的許多柱洞群建筑相關遺跡及出土的眾多鬲、甗等器物,在寧鎮地區商周時期臺形遺址中有著廣泛的分布。該遺址的發掘揭示了該類遺存的居址、墓葬在聚落中的分布情況,以及陶器器類組合及石器、銅器、骨器等的共存關系,為認識及確立丁家村遺址的文化性質提供了依據。

從地理環境看,根據《試論湖熟文化》一文的分類,丁家村遺址屬于第二類:兩面是大山,中間形成一條平坦的山沖,河流貫串其中,遺址即分布在河流兩岸接近大山余脈的土崗處,這些遺址的周圍多有水田、平地或池塘[1]。從丁家村遺跡看,灰坑形制多不規則,也未發現人工痕跡。居住遺跡中的四柱洞遺跡,在鎮江以往臺形遺址中比較常見,或稱黃土墩,這種四柱式遺跡多未發現明顯居住面,四柱直徑多在70厘米左右,多對稱呈方形。該遺址的其他柱洞群多與紅燒土層相關分布,有的柱洞打破紅燒土層,有的則疊壓于紅燒土層下。墓葬形制多為豎穴淺坑,不是很規整,相對窄小,這些墓葬多與居住遺跡靠近或打破居址的紅燒土層,這一現象在鎮江地區的東神墩遺址及龍脈團山遺址[2]都有發現,與《試論湖熟文化》[3]提到墓葬埋在居住房屋之內或居址旁邊的描述相一致,體現了一定的區域喪葬習俗與居址特征。

從出土遺物上觀察,陶炊器以鬲、甗為主,其次為鼎。盛儲器類多見罐、缽、豆、盆等,石器多為錛、刀等,其次有紡輪、鏃等,銅器多為鏃。另外本次發掘還采集了大量炭樣,經過對2014ZDH 13(Beta-444000)的木炭測試,其AMS結果為2870±30BP,校正年代為Cal.3000-2860 BP;2014ZDG2②(Beta-443999)炭化小麥的AMS結果為2770±30BP,校正年代為Cal.2995-2855 BP。

分期與年代,從發掘區地層疊壓關系,丁家村遺址可分為早晚兩期遺存。發掘區東部探方⑤層及其下、西部探方③層及其下遺存可歸為早期遺存。該期遺存以G2、柱洞群、墓葬等遺跡為代表,出土遺物以夾砂紅陶為主,次為泥質紅陶、泥質灰陶、硬陶器,原始瓷器少見。紋飾多為梯格紋、繩紋等。炊器中鬲、甗較多,鼎發現較少,夾砂紅陶素面鬲較多,存在繩紋鬲但數量不多,鬲的這一情況符合團山遺址第三期商晚西周早期[4]素面鬲基本取代繩紋鬲的演變規律。大圈足鏤空豆(TN05W 05⑦:2)與團山遺址[5]豆(T505⑦:11)相似,說明這件器物可能存在于與團山商晚西周初第八層、西周早中期第六層相近時代。結合地層中遺物測年結果,我們推斷早期遺存時代為西周早中期。

另外,出土遺物中偶有時代特征略早的器物如繩紋鬲、豆(TN05E04⑥:1、TN06W 02 (11):3)等,其中豆(TN06W 02 (11):3)與團山二期商代豆(H1 3∶12)相似,內壁飾交錯刻劃紋的刻槽盆(TN06W 05⑥B)與團山遺址[6]同類器(H 13∶3)相近,再結合《論湖熟文化分期》[7]一文中對器物分期序列的對比分析,這些器物更接近商代的特征,說明丁家村遺址個別遺物存在比西周略早的特征,雖然本次發掘區沒有發現商代地層堆積,但至少可以說明,丁家村遺址或周邊可能存在早于西周的人類遺存,抑或是商代遺物或其特征被后代先民沿用或繼承。

晚期地層主要為東西部探方②層及邊緣傾斜堆積的③或④層,出土遺物稍多,且不單純,比早期新出了原始瓷碗,根據《論土墩墓分期》一文中對原始瓷豆、碗的分期,將發掘區第2層出土原始瓷碗(TN06W 06②B:7)與《大墩邊墩報告》[8]大墩M 1的第三、四期之碗、豆進行比對,推斷其時代相當于中原春秋早期;原始瓷碗(TN06W 02②:8、TN08W 05②B:11)與溧陽春秋早中期廟山土墩墓[9]的碗(M 3∶4、5)器形很接近,所以初步推斷該遺址發掘區的晚期遺存時代為春秋早期。

丁家村遺址的發現具有以下幾點意義:第一,該遺址是坐落在基巖層上的少見案例,為在基巖層上發展起來的臺形遺址提供了地層參照。遺址總面積近3萬平方米,據周邊調查情況看,它應初步具備了較大聚落的規模,屬于船山河流域的中心聚落,在鎮江臺形遺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價值。第二,成排成組分布的柱洞群式居住遺跡的空間布局,有助于湖熟遺址聚落形態的研究。第三,墓葬材料豐富了寧鎮地區湖熟文化墓葬資料。第四,丁家村遺址中大量炭化小麥的發現為研究該區域先民飲食結構及小麥的傳播提供了實物資料??傊?,丁家村遺址的發掘為研究寧鎮地區先民棲居形態、生計方式等提供了的重要信息。

(附記:本項目發掘領隊為王書敏,先后參加發掘的業務人員有李永軍、張蕾、孫研、劉敏、魏保京、居法榮等,整理工作主要由司紅偉、張延紅、張雅雅完成。植物遺存鑒定工作由吳文婉完成,骨骼鑒定由陳杰、朱曉汀完成。)

執筆:司紅偉張雅雅張延紅

[1][3]曾昭燏、尹煥章:《試論湖熟文化》,《考古學報》1959年第4期。

[2]鎮江博物館:《鎮江龍脈團山遺址勘探、試掘報告》,《印記與重塑:鎮江博物館考古報告集之四——鎮江臺形遺址》,江蘇大學出版社2015年;鎮江博物館:《鎮江東神墩遺址發掘報告》,《印記與重塑:鎮江博物館考古報告集之四——鎮江臺形遺址》,江蘇大學出版社2015年。

[4][5][6]劉建國、戴寧汝、張敏:《江蘇丹徒趙家窯團山遺址》,《東南文化》1989年第1期。

[7]劉建國、張敏:《論湖熟文化分期》,《東南文化》1989年第1期。

[8]劉建國:《論土墩墓分期》,《東南文化》1989年第4、5合期;李永軍、孫研、王克飛:《江蘇丹徒薛家村大墩、邊墩墓發掘簡報》,《東南文化》2010年第5期。

[9]李永軍:《溧陽天目湖廟山土墩墓》,《印記與重塑:鎮江博物館考古報告集》,江蘇大學出版社2010年。

(責任編輯:朱國平;校對:黃苑)

Brief Excavation Report of the Dingjiacun Site in Zhenjiang,Jiangsu Province

ZhenjiangMuseum National Institute for Advanced Humanistic Studiesof Fudan University

The Dingjiacun site discovered in Zhenjiang,Jiangsu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valley be?tween Mount Gaoliand Mount Shilichang.It is a typical p latform mound dating to the Shang and Zhou times. Zhenjiang Museum conducted an excavation on this site in 2014 and discovered a range of remains includ?ing pillar holes,ash pits and burials as well as large numbers of potteries and animals and p lants specimens. The excavation provides important data for studying the settlementpatterns andmeans of substance of ances?tors in Ningzhen area.The discovery of large quantity of carbonized wheat on this site,in particular,provides material data for investigating the food structure history of this area and the spreading ofwheatp lanting.

Zhenjiang;Dingjiacun site;p latform mound;Shang and Zhou times

K871.3

:A

2016-09-12

猜你喜歡
素面灰陶陶片
探究天津東麗博物館藏張貴莊戰國灰陶器
李蕾作品
稷山郭家棗園遺址東周時期圓陶片用途淺析*
天降大福喜成雙
寄秋聲
一件夏代灰陶象鼻盉的再修復
一件西晉灰陶獸的再修復
素面
陶器
拾到一塊陶片的快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