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影視作品中方言現象的文化內涵

2017-02-20 19:16劉娟
文學教育 2017年2期
關鍵詞:文化內涵方言影視

劉娟

內容摘要:方言穿插于影視作品中,生動地傳達出各方水土和各色人等的性格、習俗、生態和底蘊。所以說,影視作品中的方言應用,可以折射出豐富的文化內涵。

關鍵詞:影視 方言 文化內涵

影視作品中方言的使用非常普遍。追溯歷史,我國較早的方言電影應該是50年代揭露諷刺國民黨基層政權魚肉鄉民、互相傾軋的四川方言電影《抓壯丁》。電視普及后,先是四川方言劇興起,其后是東北小品火爆,最早亮相的是小品《超生游擊隊》。方言小品深受人們喜愛,能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原因還是它幽默、風趣的語言。

漢語文化的深厚性和多樣性都存在于方言中。方言給人的感覺雖然簡單,但是卻有著深刻的積累,經過世世代代的演變,有很多的精華和文化意味。方言受到普通話的規約和意識形態的束縛,方言的生長可以比喻成“野草般”的,但方言與語言一樣可以作為人類思想感情的交流工具,一樣可以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方言有時甚至更便于傳達較為復雜、深刻、強烈和豐富的思想和情感。

影視作品中方言的應用,實際上也是一種方言藝術,即便有時候方言在影視作品中的出現是片段的,但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不管出于何種目的,效果往往是立竿見影的。

一.鮮明的草根性

很多方言影視作品多關注草根文化,關注民間細節。方言的運用使得整個影片的語言更加百姓化,也更加貼近生活,反映出濃厚的地方文化特色。當鏡頭對準那些特定地域內的小人物生活時,方言以普通話難以比擬的親和力和凝聚力,讓銀幕上的小人物更加生動、親近、自然。當他們以各自不同的地方語言訴說著他們的生活時,那鮮活的草根氣質穿插于影片中,為草根一族代言,生動地傳達出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性情與趣味。影片《瘋狂的石頭》既可以讓觀眾接受重慶城在直轄十年中的巨大變化和經濟突增中形成的一種浮躁氛圍,又能讓方言陌生化的審美性可以起到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效果。影片中的一些地方話,使得一部分觀眾去模仿,甚至會變為口頭禪。

在方言劇中,東北農村方言劇在全國的認可程度是最高的。這些電視劇雖然沒有青春偶像劇那樣跌宕的情節,帥哥美女的映襯,但收視率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還在于:一是劇情。故事情節真實反映農民的現實生活,干群關系、脫貧致富、計劃生育、保護耕地、進城務工……既涉及農村社會的種種問題,也關乎農民精神面貌的變遷;二是語言。人物的語言輕松幽默,具有濃厚的東北鄉土氣息,充分表現了東北人搞笑的智慧。比如《圣水湖畔》中,馬蓮抱怨自己命苦的時候說“這趕上橫壟地里大兔子了,一步一個坎兒,一步一個坎兒?!比菐ь^人趙本山的突出貢獻。生于農村長于農村的趙本山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表演從來不刻意脫離鄉土氣,大力發掘包裝了東北農村生活。

二.獨特的地域性

每一種方言都有著自己獨有的語音系統,它不僅與通用語不同,也與其它地域方言不同。方言與標準的普通話相比,其不規律的音調、豐富的內在含義以及立體的人物展現能力都使它比普通話更勝一籌,在普通話中有時還真的難以找到準確的替代的詞。例如陜西方言電影《高興》中的“五福,你個乃求的”這句標準陜西方言的語言力量不是一個簡單的“混蛋”或者“煩人的人”可以替代的。

《瘋狂的賽車》中那兩個說著陜西方言的殺手兼小偷的經典臺詞“多行不義必自斃”“滿嘴順口溜”“沒膽量哪有產量”,因聲母與語調的變化,給觀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幽默。這種虛擬化的現實語言拉近了電影與生活的距離,使具有相同方言的人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本真生活,親切而不乏自然之美。

再如,方言電影《高興》中有幾段用陜西方言說唱的歌舞,“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扭起來,跟著我們一起來搖擺,這是個喜洋洋的時代,今兒個所有人在這都是人才,亮出笑臉餓是最炫的焦點,餓們都是明星星光楞個的閃,現在這是屬于餓們的地盤,不管明天你是收破爛還是去上班兒?!甭暣?,音高,瓷實,咬字很重,擲地有聲,鏗鏘有力,不拐彎抹角,再加上明快的節奏,將陜西人耿直爽快的性格特點表現得一覽無余,地域特色文化的表達展現得更清晰、更準確。

三.豐富的民族性

民族性是指影視作品反映出來的本民族的社會生活、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人們的心理,這些特有的鮮明的民族符號能夠體現影視作品對民族生活現狀的探索和反思。無論哪個時期的影視作品,即使是不同的主體和題材,它都是不同歷史背景下的產物,都會顯示那個時期濃郁的民族生活、強烈的民族精神和鮮明的時代氣息。

方言作為語言傳播的工具,在民族歷史中建構著一個民族的文化與文明,影視作品融入方言元素,可以使影視中的民族性更加豐富。許多優秀的民族性強的影視作品都離不開方言元素,電影有《秋菊打官司》《有話好好說》《瘋狂的石頭》,電視劇從《劉老根》《馬大帥》《鄉村愛情》到《楊光的快樂生活》《關東大先生》,從《武林外傳》《炊事班的故事》到《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這些方言影視劇不論是情景喜劇,還是主流正??;不論是獨立劇,還是系列??;不論是以一種方言為主,還是各地方言的融匯,它們都較好地表現了地域風光、民風民俗以及人物的生活狀態。

《弟頭匠》的編導哈斯朝魯也說“方言本來就是從那塊土地上跟人一起長出來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你要想真實表現那塊土地上的人,就一定不能撇開方言?!狈窖杂耙晞〔粌H和鄉土情懷貼合,也是和民族文化一脈相成,它承載了民族文化,所以,當我們看到劇里的劉老根、許三多、楊光等人物,才會產生“親切感”,這種“親切感”從本質上講,是文化認同感,是民族文化意義上的“親切”。所以說,方言作為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一員,對影視作品中民族性的完美體現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四.有效的輔助性

“影視劇適當地使用方言有利于展現劇情,再現真實,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增強幽默、搞笑的喜劇性和藝術表現力?!比宋镄蜗蟮孽r活能帶動影片的整體感知效果,所以影視劇以刻畫人物塑造典型形象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而人物性格通過借助方言會更加鮮明透徹。

電影《天下無賊》中的“傻根”就是因為一口濃郁醇厚的方言被“賊團伙”盯上了。不用過多修飾,簡單的幾句方言即可告知觀眾他來自農村,也正是簡單的方言,才使他的個人形象更多了份淳樸的鄉土氣息。在火車上遇到病人急需輸血時,卻未告知自己暈血,毅然決定去救人,“傻根”形象變得無比鮮活。

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真性情”的迷龍,一口東北腔,率直、感性、自然、本性,他不懂得中庸之道,一個豬肉燉粉條,讓他一下子思鄉心切,他為了回家可以不顧一切。我們說,人物性格的塑造通過方言的使用變得豐滿,變得立體,也讓人性的沖突能夠直接而又順利地體現出來。

從以上分析看出,影視作品中方言特有的藝術表現力被深刻的挖掘、合理的使用可以塑造真實立體的藝術形象,形成獨特鮮明的藝術風格。這類影視作品帶來了漢語言的繁榮和發展,也促進了民間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發展,給大眾提供了更大的選擇空間,帶來了精神的充實和滿足,也呼應了構建多元和諧社會的發展要求,多語言才能多視角,多文化才能多色彩,多包容才能多理解。

參考文獻

[1]屠麗萍.王家衛電影的上海情結---從電影中使用的上海方言說起[M].2007.(18).

[2]劉晨紅.影視“方言熱”與社會文化[J].電影評介,2009.(12).

[3]劉晨紅.影視“方言熱”與社會文化——兼談寧夏方言節目[J].2009.(12).

(作者單位:黑河學院人文傳媒學院)

猜你喜歡
文化內涵方言影視
文學轉化影視,你需要了解這幾件事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滲透
試析陜西方言中的[]與大同方言中的
有一個講方言很重的老師是種什么體驗?
四大網大影視公司核心業務
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及其現實意義
英漢動物詞匯文化內涵的對比分析
淺談法語習語的文化內涵
影視
偃師方言里的合音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