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翻譯偏誤看漢外翻譯語料庫建設的方法和意義
——以漢英翻譯為例

2017-03-09 09:29鞠金城
濰坊學院學報 2017年4期
關鍵詞:第二語言偏誤語料庫

鞠金城

(濰坊學院,山東 濰坊 261061)

從翻譯偏誤看漢外翻譯語料庫建設的方法和意義
——以漢英翻譯為例

鞠金城

(濰坊學院,山東 濰坊 261061)

本文從偏誤分析入手,指出了翻譯偏誤的類型和誘因,并依此對漢外翻譯語料庫建設的必要性和理論依據進行了討論,并舉例說明了漢外翻譯語料庫原則與方法,指出漢外翻譯語料庫至少應該包含編碼信息、關系信息、語法信息、語義信息、對象語對應信息等五種信息。

翻譯偏誤;漢外翻譯;語料庫;原則與方法

引言

70年代初,伴隨著中介語理論產生①如果把Selinker(1972)年發表的《中介語》一文作為中介語理論正式建立的標志的話,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了。與發展,偏誤分析理論逐漸得到重視。與結構主義框架下的對比分析理論不同,偏誤分析是在對比分析理論的基礎上繼承發展而來的,其心理學基礎已經脫離純粹行為主義的束縛,而是以認知心理學理論為指導②魯健驥(1992:69-73)指出,“偏誤分析理論是以認知心理學理論為基礎的,認知心理學認為第二語言學習是一個創造新的語言系統的過程,學習者有意識地對他所使用的目的語形式作出假設,然后去試驗,就是說他說出或寫出的話,經過試驗發現偏誤,再修正他的假設,再試驗,再找出偏誤,再修正,這樣循環往復,他的假設不斷接近第二語言的標準形式?!?,以喬姆斯基的普遍語法理論為語言學基礎,逐漸發展成為對外語學習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系統分析和預測的一種有效工具。偏誤分析理論于80年代初由魯健驥介紹到中國,在對外漢語教學和外語教學研究中產生了不小的影響。那么偏誤分析理論是否能夠指導翻譯實踐呢?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偏誤分析相較于對比分析理論其主要發展就是預測性,相比于純粹的翻譯理論研究和機械的翻譯實踐,偏誤分析能夠更好的預測翻譯瓶頸和困難,進而提出解決方案或改進翻譯技巧,那么偏誤到底從何而來又是如何存在的呢?首先,“偏誤”不能等同于“錯誤”③Brown(1980)、魯健驥(1984)指出,“偏誤”是中介語與目的語規律之間的差距,是有規律可循的,只有學習外語的人才會發生偏誤;“錯誤”是指在使用語言時的胡猜亂想和口誤,是沒有正確使用已知的語言系統所致,任何人在使用本族語或外語時都會發生錯誤。,偏誤的產生是多方面心理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魯健驥(1984:44-56)曾將偏誤產生的原因分為母語干擾、目的語干擾、文化干擾、學習者意識和態度、教授者意識和態度等五個方面。盛炎(1990:123-128)將偏誤原因歸納為語際遷移、語內遷移、學習語境、交際策略、文化遷移等五個類型。其次,關于偏誤存在的方式,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其分類也大不相同。S.P.Corder(1971)認為按照偏誤發生時期分類應該有前系統偏誤、系統偏誤、后系統偏誤三類,即目的語語言系統形成之前的偏誤、目的語語言系統形成過程中的偏誤和目的語語言系統形成后偏誤。再次,如何預測和應對偏誤的發生?我們不可能完全阻止偏誤的出現,應該說偏誤是第二語言習得的必經之路,我們能做的是主動預測和修正偏誤,進一步研究母語與目的語的相關關系,找出目的語遷移和干擾方式,揭示目的語語言規律和目的語形成過程中的心理特征。

一、翻譯偏誤的類型與誘因

盡管學界對于在外語教學中母語的作用各執己見,翻譯教學法在當下外語教學中仍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④周福芹、李哲(2000:178-179)研究指出,雖然“語法—翻譯”教學法因其過度注重傳授語言知識,培養實際運用能力不足而遭受批評和否定,今天在有了多種教學法的實踐經驗和對比之后,研究者對它有了更為客觀的評價,翻譯法也并非毫無可取之處。。翻譯偏誤的分析不僅是外語教學基本需要,更是翻譯理論建設和翻譯水平提高的迫切要求。那么翻譯偏誤到底有哪些類型?魯健驥(1987:122-132;1994:49-64)曾就外國人學習漢語的詞語偏誤和語法偏誤進行過細致分析,指出兩種語言詞語上意義交叉,搭配關系差別,感情色彩不同,語法上遺漏、誤加、誤代、錯序等極易發生詞語和語法使用偏誤。李大忠(1999:110-119)從思維邏輯角度切入,將偏誤分為類比推理性偏誤、演繹推理性偏誤、歸納推理性偏誤三大類。對于翻譯偏誤分析來講,翻譯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加上語言本身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如果研究時過于宏觀、線條過粗,則偏誤分析的結果一般難以在實踐中應用,如果研究時過于微觀、線條過細,則偏誤分析的結果勢必難以貫徹到底。肖奚強(2001:46-52)曾指出偏誤分析應該注意兩條基本原則:一是差異大于共性的宜分開討論,二是共性大于差異的宜歸入一類討論。呂必松(1993:27-31)也曾指出觀察、實驗、比較、分析、描寫的研究方法和“個案與規模研究相結合”、“階段和全程研究相結合”的研究策略。

多種研究表明偏誤的產生是多方面心理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因為第二語言學習是學習主體全程監控下的動態過程,母語干擾、目的語干擾、文化干擾等與學習者本身態度與策略密不可分卻分屬不同的層面。前者更傾向于語言層面,后者更傾向于心理層面。要想將偏誤分析更為有效地投入翻譯實踐和翻譯教學中去,我們認為翻譯偏誤分析首先應當區分翻譯主體、翻譯客體與翻譯對象三者的關系。在翻譯過程中因譯者態度與策略等導致的偏誤應當歸入主體偏誤,在翻譯教學中教師作為主體,譯者作為教學對象在翻譯中出現的偏誤應當歸入客體偏誤,而因語言本身的復雜性干擾所造成的偏誤應當納入翻譯對象型偏誤中去。這一類偏誤因其本身帶有很強的語言屬性:要么是較強的母語屬性,要么是較強的目的語屬性,因而不同于主體和客體偏誤,更應當深入到母語和目的語這兩種語言的普遍共性與個體差異中去,用語言類型學的視角觀察,用對比語言學的方法描寫,用認知語言學和認知心理學的原理加以解釋。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建立這樣一個詳細描寫兩種語言共性與差異的語料庫,這個語料庫既要解決第一語言本身復雜性和特殊性的處理問題,又要解決第一語言向第二語言推理過度泛化和緊縮化的問題,還要解決第二語言內部特殊性的闡釋和文化差異的問題。顯然,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需要對第一語言本身、雙語對應、第二語言本身三個階段進行細致分析和描寫,這一結構梯度恰恰與中介語理論不謀而合。Selinker(1969,1972)指出中介語是指第二語言學習者建構起來的介于母語和目的語之間的過渡性語言,它處于不斷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并逐漸向目的語靠近。中介語具有可滲透性、可變性和系統性,學習者形成的中介語的知識系統實際上是一系列心理語法,學習者利用這些語法來解釋和產生言語。這些心理語法是動態的、易于變化的,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中介語知識系統包含了越來越復雜的心理語法。也就是說對于第二語言學習者來說,過渡語是確實存在的,而且是相對獨立的可以描寫的系統,這個系統雖然不同于母語也不同于目的語,卻來源于兩者的共同影響。雖然許多學者對這一理論存在疑問甚至是爭論,不可否認的是中介語理論在語料庫建設,特別是雙語翻譯語料庫建設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二、漢外翻譯語料庫建設

(一)理論依據

普遍語法認為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語言能力可以損傷或者喪失,但語言知識依舊存在。Humboldt(1836)認為“語言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是心智不斷重復的活動,它使音節得以成為思想的表達?!盋homsky(1966,1991)指出人類語言知識的本質就是語言知識如何構成的問題,其核心是闡釋洪堡特所謂的“有限手段的無限使用”或葉斯柏森所說的“建立在結構概念之上的自由表達式的生成”問題。也就是說語言知識的本質在于人類成員的心智/大腦中存在著一套語言認知系統,表現為某種數量有限的原則和規則系統,人們一旦擁有這一系統,就能產生和理解數量無限的新的語言表達式。因此,只要我們能夠正確地充分地描寫普遍語法中這些數量有限的原則和規則系統,就能成功闡釋人類成員的語言認知系統。從翻譯角度來說,應該是對作為第一語言的母語系統以及作為第二語言的某一外語系統中共有原則和規則系統進行對比分析和歸納。

(二)原則與方法

前人研究不乏對漢外翻譯的原則和規則系統進行的描寫與解釋,然而作為以翻譯為目的的漢外翻譯語料庫的建設仍有許多不同之處。首先對規則系統的歸納應當具有相當范圍內的普適性,這些規則不能僅限于某種語言的某些個別的詞、短語或句子,而是能夠通用于兩種語言甚至是更多語言的某類詞、短語或句子甚至是篇章,規則系統的歸納應盡最大可能明確適用范圍;其次應當盡可能的降低抽象程度,賦予可操作性,過度抽象的解釋以及不具操作性的理論闡釋不僅無法指導語料庫建設,而且勢必會上升到人類當下無法觸碰的認知機制,甚至有陷入循環論證的危險;再次應當盡可能的減少規則條目,賦予可驗證性,普遍語法應當是有限規則的無限使用,規則的立與廢要具有可驗證性,即要看能否被證實或證偽。

對于翻譯來說,漢外翻譯語料庫的建設不可逃避的問題是源語加工,換言之就是源語信息提取。在此期間主要提取兩部分信息:一是源語語法信息提取,一是源語語義信息提取,當然這里所說的語法信息和語義信息是指普遍語法信息和普遍語義信息,其中最重要也是最難的部分是普遍語義信息的提取。Wierzbica(1996)認為既然人類具有同樣的生理基礎,而如果語義原始單位(primitive)反映了人類內在的語義能力,那么在某些語言中出現而在其他語言中未出現的語義原始單位,理論上應該可以通過在所有語言中都出現的原始單位來表達。他運用數量有限的不可缺少的語義成分分析的方法,找出了人類語言的18個(最初為11個)基本語義單位,包括“名詞性實詞(substantives)、限定詞(determiners)、增量詞(augmentors)、量詞(quantifiers)、心理活動謂詞(mental predicates)、非心理活動謂詞(non-mental predicates)、說話(speech)、行動與事件(actions and events)、評價詞(evaluators)、摹狀詞(descriptors)、時間詞(time)、空間詞(space)、部分詞(partonomy)、分類詞(taxonomy)、元謂詞(metapredicates)、分句連接詞(interclausal links)、想象與可能性(imagination and possibility)、詞語(words)”。這種方法看似大部分以詞為對象進行分類,但其實是語義信息提取的一種方式。

以漢英翻譯中句子翻譯為例,我們認為翻譯語料庫建設應當首先區分漢語和英語中能夠直接對應的成分,也就是“顯碼識別”過程。這些成分因為比較直觀、顯性,一般不會根據語境發生形態或語義變化,因而可以首先將這部分成分從句子中分離出來。據我們觀察大部分實意名詞、代詞、連詞、介詞等比較容易被率先識別為顯碼。其次應當明確區分和辨別漢語中“隱碼”的屬性,或者叫“隱碼匹配”。也就是說對于漢語句子中容易發生形態和語義變化的成分要進一步進行分析和辨別,辨別內容主要是指句法和語義關系,包括“格關系、修飾關系、敬稱關系、時制關系、語態關系、分句連接關系”等,此間要充分考慮到語序和及物性對語義關系獲取的影響,主要方法可以通過人工識別以及計算機自動語義獲取或輔助的方式實現。通過分析和辨別所取得的關系信息,特別是其中的“格關系、修飾關系”,因為涉及到“顯碼”與“隱碼”的融合和搭配問題,因而需要進一步進行語義關系分析,這時的分析已經逐漸脫離句法限制,上升到語義融合和輸送層面。再次在語法和語義匹配都完成后,將這些要素與對象語言的相應表達或要素進行轉換。最后將轉換后結果放入對象語言檢驗、加工或置換。我們用下面這兩句漢語句子來解釋漢外語料庫建設中所應考慮的問題。

(1)朝鮮 □ 炮擊 □ 了 □ 延坪島□。

①1/1 0/0 0/1 0/0 0/0 0/0 1/1 0/0

②格關系 情態關系 格關系 敬稱關系

③1/1施事0/1過去 0/0受事1/1敬稱

④1/1施事動作工具過去 0/0受事1/1敬稱

⑤朝鮮(施事)攻擊(過去)延坪島(受事)炮(工具)

North Korea attacked yeonpyeong island with artillery.

(2)恐怖 □ 分子 □ 槍殺 □ 了 □ 許多□無辜□群眾□。

①0/1 0/0 1/1 0/0 0/1 0/0 0/0 0/0 0/1 0/0 0/1 0/0 1/1 0/0

②修飾關系 格關系 情態關系 格關系 修飾關系 修飾關系 敬稱關系

③0/1修飾1/1施事 0/1過去0/0受事0/1修飾0/1修飾1/1敬稱

④0/1修飾1/1施事動作工具過去0/0受事0/1修飾0/1修飾1/1敬稱

⑤恐怖分子(施事)殺害(過去)許多無辜群眾(受事)槍(工具/方法)

The terrorists killed many innocent people with guns/by shooting.

從上例中看出,若要將漢語句子正確譯為英語,漢英翻譯語料庫中所包含的信息至少應該有如下五種信息。第一種是編碼信息,首先要找出句子中的“顯碼”和“隱碼”,分別用不同的終結符號和非終結符號表示。第二種是關系信息,要對不同編碼之間的組合方式和排列順序進行分析和解構,區別出語法信息與語義信息。第三種是語法信息,要對不同語法信息加以識別和匹配。第四種是語義信息,要對不同語義結構進行深加工,確定表義功能。第五種是對象語對應信息,要按照對象語句法、語義、語序、結構組合方式等對源語進行重構和排列。以上五種信息其實也是五個階段的心理加工過程,通過這種語料庫處理的漢語句子應該大部分可以通過翻譯得到對象語中語義對等的句子。顯然這種語料庫的構建意義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構建這種語料庫所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也是不容小覷的。

結語

從偏誤分析的角度看,雖然偏誤產生是多方面心理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但對于翻譯與翻譯教學來說,歸結起來其難點和重點都集中在語言本身的復雜性和特殊性上,也就是集中在對語言本身各層面的分析上。鑒于此我們認為應當區分翻譯主體、翻譯客體與翻譯對象三者的關系,深入到母語和目的語這兩種語言的普遍共性與個體差異中去,用語言類型學的視角觀察,用對比語言學的方法描寫,用認知語言學和認知心理學的原理加以解釋。從實際操作來看,我們認為應當立足語言實際,明確語言研究方向,將語言研究與實際問題結合起來,以問題為導向進行語言研究,使語言研究更為實用化、科學化,應該重視漢外語言對比與翻譯,建立漢外翻譯語料庫,健全語料庫深層次語法信息和語義信息,在充分尊重語言事實的基礎上,增強語言信息的細化分析,提高語言信息控制和歸納能力,努力將語言研究推向信息化、現代化、智能化研究的風口浪尖加以檢驗和提高。

[1]Bell,T.Roger.2001.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Theory and Practic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Catford,J.C.1965.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M].Lont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Chesterman,A&Emma W.2002.Can Theory Help Translators?A dialogue between the ivory tower and the wordface[A].Manchester,UK&Northampton,MA:St.Jerome Publishing.

[4]Chomsky,N.1957.Syntactic Structures[M].The Hague:Mouton.[5]Comrie,B.1981.Language Universals and Linguistic Typology[M].Oxford:Basil Blackwell.

[6]Fillmore C.1985.Frames and the semantics of understanding[J].Quaderni di Semantica,6(2):222 -254.

[7]Roman,J.1992.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An anthology of essays from Dryden to Derida[A]In Rainer Schulte and John Biguenet(ed.).Theories of Translation[M].The Univ.of Chicago Press.

[8] 丁衛國.基于框架理論的翻譯教學模式研究[J].外語界,2013,(6).

[9]馮志偉.自然語言處理簡明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2.

[10]何克抗.語覺論——兒童語言發展新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1]卡特福特.翻譯的語言學理論[M].穆雷,譯.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1

[12]羅選民,徐莉娜.語義“匹配”與翻譯教學[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5).

[13]穆雷.我國少數民族語言翻譯研究現狀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1).

[14]束定芳.現代語義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15]王東風.解構“忠實”——翻譯神話的終結[J].中國翻譯,2004,(6).

[16]王克非.翻譯需從語言和文化兩個層面來認識[J].外國語,2014,(6).

[17]王寧.翻譯的文化建構和文化研究的翻譯學轉向[J].中國翻譯,2005,(6).

[18]王寅.認知語法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19]吳剛.生成語法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20]謝天振.當代西方翻譯研究的三大突破和兩大轉向[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5).

[21]楊平.關聯——順應模式[J].外國語,2001,(6).

Abstract:This paper started with the error analysis,and pointed out the types and causes of translation errors.Besides,it also discussed the necessity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corpus.In this paper,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translation corpora were illustrated with examples.It pointed out that the translation corpus should include five kinds of information,such as encoding information,relation information,grammatical information,semantic information,and corresponding information of object.

Key words:translation errors;Chinese and foreign translation;corpus;principles and methods

責任編輯:陳冬梅

Method and Significance of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and Foreign Translation Corpus from View of Translation Errors——Case Study of Chinese English Translation

JU Jin-cheng
(Weifang University,Weifang 261061,China)

H315.9

A

1671-4288(2017)04-0053-04

2016—09—25

本文是濰坊學院2015年度博士科研基金項目“謂詞及物性與韓國語語法標記分配的句法語用約束”(項目編號:2015BS14)階段性成果

鞠金城(1986—),男,山東濰坊人,濰坊學院外國語學院教師,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研究方向:朝漢語言對比與翻譯。

猜你喜歡
第二語言偏誤語料庫
《語料庫翻譯文體學》評介
第二語言語音習得中的誤讀
“一……就……”句式偏誤研究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需求研究述評
Improving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bility of Speaking English by the PPP Model
關于《突厥語大詞典》漢字譯寫偏誤研究
“ü”偏誤調查與“v”替代的拼音策略
基于JAVAEE的維吾爾中介語語料庫開發與實現
第二語言詞匯附帶習得研究30年述評
語篇元功能的語料庫支撐范式介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