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懷疑主義五大論式看因明學說的優越性

2017-03-10 13:44朱婧芬
懷化學院學報 2017年1期
關鍵詞:大前提三段論學派

朱婧芬

(貴州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貴州貴陽550025)

從懷疑主義五大論式看因明學說的優越性

朱婧芬

(貴州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貴州貴陽550025)

懷疑主義思想的發生和西方哲學的發展有關,早期哲學家的思想是懷疑論哲學的思想來源。懷疑論中的思辨探究成分經過皮浪主義的發展,再經過阿格里帕總結最終形成懷疑主義五大論式。該論式形成之后常被哲學家們作為辯論和反思的工具。懷疑主義五大論式被提出具有必然性,其原因包括柏拉圖學院派發展的歷史狀況以及亞里士多德三段論當中的不完善因素,而因明學說的發展包括其從五支變為三支、因三項的規范化則部分解決了西方邏輯發展中產生的這些問題,具有一定的優越性。

懷疑主義;皮浪;邏輯;三段論;因明

一、懷疑論哲學的起源

懷疑主義(Skepticism)是希臘化時期興起的主要哲學派別之一,懷疑主義又包括兩個主要學派——以皮浪(Pyrrho)為代表的皮浪學派和以柏拉圖為奠基人的柏拉圖學派。

皮浪思想的懷疑論成分源于其師的理論,他曾受教于德謨克利特的再傳弟子梅特羅多洛的門生阿那克薩庫斯。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學說就體現出了一種懷疑主義傾向,他強調唯有原子和虛空是真實的存在,不相信感覺和現象,不承認我們可以從中獲得任何可靠的知識。梅特羅多洛繼承了德謨克利特的懷疑論,其思想發展到阿那克薩庫斯愈漸成熟。師從阿那克薩庫斯的皮浪因個人經歷的坎坷及所受教內容的影響,對一切產生懷疑,最終潛心于“從懷疑論哲學中尋求精神出路”[1]1021。

懷疑主義的另一個主要學派滋長于由柏拉圖學院派發展到以阿爾凱西勞(Arcesilaus,約公元前315年-公元前241年)為奠基人的中期學園時期。直到新學園的卡爾涅亞德(Carneades,公元前214年-公元前129年)那里,學院派正式走向懷疑主義。該學派強調對判斷的懸疑,強調或然性,并以此為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

以上兩個學派同屬于懷疑論學派。有時“懷疑論學派”也用來專指“皮浪學派”。盡管懷疑論學派產生于希臘化時期,但是懷疑論不是在進入希臘化時期偶然產生的,而是有其思想淵源[2]249。

懷疑主義的思想淵源可以追溯到其學派成立的幾個世紀之前。愛麗亞學派懷疑感性世界的變化,對感性世界的真實性的雜多性提出質疑。普羅泰格拉對神的存在表示懷疑,他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著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比说牡匚浑S之提升,他的主要觀點是:認為感覺、個人感覺即真理,因為人人都有感覺,這些感覺都是真實的,所以人人都可以認為自己的意見即是真理[3]364。高爾吉亞認為:什么都不存在,存在也不能認識,認識也不能說出來。他通過邏輯推理揭露別人論點中的矛盾,抨擊巴門尼德“存在論”為荒謬,表現出極端的懷疑主義、相對主義,但是同時也從否定方面說明了存在和不存在的不可分割性,消除了巴門尼德在二者之間設置的形而上學障礙,說明了思維中矛盾存在具有必然性。蘇格拉底認為自然哲學在哲學問題的根本問題上眾說紛紜,不清楚萬事萬物之間的差異,忽視了善,他提倡哲學研究應該從自然界走向人類自身,他“只知道自己一無所知”的態度,懷疑人有認識客觀世界的能力。這些早期哲學家的思想成為了懷疑論哲學的思想來源[1]1017。

綜上,希臘哲學早期已有“懷疑”的思想成分。一些懷疑論者還認為他們才真正秉承了蘇格拉底與柏拉圖哲學的精髓,這無疑有以偏概全的附會之嫌。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在懷疑主義出現之前已有不少哲學派別的思想成果為懷疑論者的觀點提供了支撐材料。到了希臘化時期,受斯多亞學派和伊壁鳩魯學派的刺激,懷疑論的哲學形態才真正開始產生。

二、懷疑主義的理論化、系統化——五大論式

希臘文中“懷疑”(scepsis)的意思是“思辨與探究”,懷疑論者“sceptics”就是一個透視審查之人,懷疑論哲學究其命名自身的本義,是一種寬容、探究的哲學。我們不能將其簡單地看作不可知論。懷疑論是一種思辨探究,反對“獨斷論”,終極倫理目的是通過“懸置判斷”達到“內心寧靜”[1]1017,這種目的使得這個學派早期并未留下什么著作。其代表人物皮浪從不寫作,怕給人獨斷化的映像[1]1021。面對變化多端的大千世界,不去追根究源,不去思索善與惡的本質。對風波迭起的生活“不動心”,取冷漠態度,這是皮浪和早期皮浪主義者處世的基本原則[1]1027。學院派盡管與皮浪主義有著不同的理論特征,但是也同樣在論證確定知識的不可能性,只能懸置判斷。

后期皮浪主義秉承發展了皮浪的現象主義,又吸收了中期學園派“二律背反”式的思辨論證,以“論式”(mode)將懷疑論的觀點系統化,達到懸置對事物本性的哲學判斷的目的,以求內心平靜[1]1041。后期皮浪主義代表人物是埃涅西得姆和阿格里帕,前者收集了“十式”?!笆健敝饕菑娜粘K季S的層面來說的,其中涉及判斷者對現象的認識,事物現象本身呈現以及一些關于倫理、政治、法律方面的內容。而由阿格里帕總結的“五式”(“懷疑主義五大論式”的簡稱,下文亦作此說)屬于思維的反思,特別反對概念的各種思想形式和規定性[2]256。這“五式”分別是:

意見分歧。無論哲學還是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對各種現象提出各種問題,各種主張在眾說紛紜中無法統一,因此需要懸置判斷。

無窮倒退。每一項主張的提出都要有一定的依據,而依據本身又需要依據,這樣就會無窮倒退,找不到一切問題的出發點,所以要懸置判斷。

相對性。要把握一個事物必然要通過該事物與其他事物的關系。而其他事物又要憑借其他事物,所以任何事物都不能把握。

假設武斷?!蔼殧嗾摗闭咴谶M入無窮倒退后往往認定一個無需證明的原則作為前提;而其他人可以選擇與之對立的假設作為前提,對假設產生懷疑,那么要證明的依據不成立,被證明者就更無法成立了。

循環推導。在證明中使用被證明對象本身作為證明的依據[4]88。

“五式”旨在反對獨斷論哲學,這些比方乃是反對理智哲學的強有力的武器。懷疑論者用他們這些比方一方面反對通識常識,一方面以偉大的智慧反對哲學反思的原則[5]131。

三、從懷疑主義五大論式看因明的優越性

如果將因明的三支作法(主要依據陳那新因明的三支作法)和三段論相比較,宗相當于結論毫無疑問,而因、喻和大小前提之間卻是不等同的。在演繹推理中,大小前提的地位不分上下;但是在因明中,喻和因的地位完全不等,喻是助因,是因的輔助部分。從省略情況也可以看出喻的輔助作用:三段論的省略情況比較自由;而因明的省略通常只局限于同、異二喻。

盡管大前提在三段論中的地位與喻在因明中的地位不盡相同,但兩者依然具有許多可比性。將三段論的大前提與因明的喻相比較不難發現大前提在三段論中比喻在因明中的地位要遜色很多。三段論的大前提在于指明普遍的原則,這里的普遍原則默認為真,是不需要檢驗而可以直接使用的,因此大前提的真假性得不到保障。而因明的喻則不同,它從正反兩方面(即同喻、異喻兩個方面)論證,提出普遍原則(喻體)的同時,還舉出具體的例子(喻依),這樣就比較容易保障其正確性。我們可以舉例如下:

鳥會飛,

鸚鵡是鳥,

所以,鸚鵡會飛。

該三段論從推理形式上看沒有任何問題,然而它的大前提不是真的。在人們的觀念里,鳥是會飛的,所以根據人們的常識,這個大前提往往會被認為是正確的。三段論的大前提是論證的基礎,但是卻無法保證其真實性,這犯了懷疑主義五大論式的“假設武斷”,命題者為了建立起這樣一個三段論,就必然使前提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因為大前提是沒有經過論證而直接被描述出來的,所以可以說三段論的大前提是一個假設的條件。當然在三段論中還有更加復雜的形式,使得其中的部分前提推導出另一個前提,例如復合三段論、連鎖三段論和帶證的三段論等形式,然而這些復合型的三段論的起點依然是建立在武斷的假設之下的,是直接被描述的。如果開始的部分還需得到證明,就要再引入一段三段論,這樣一直往上溯因,難免陷入無窮倒退,最終只能懸置判斷。以前進的連鎖三段論為例:

M1——P

M2——M1

M3——M2

S——M3

所以,S——P

至少有一個前提附有證明的依據的三段論叫帶證式的三段論,如上所示,如果要對P溯因,則上面還應加上一行,加上的那一行如果需要解釋就要再加上一行,以此類推。

而在因明三支作法中,宗和因之間如果沒有必然的聯系,喻的作用將得到體現,這時的同喻和異喻將從兩個方面歸納證明,使宗和因之間的聯系的必然性得到檢驗。三支作法舉例如下:

鸚鵡會飛,(宗)

以是鳥故,(因)

凡鳥均會飛,譬如麻雀,(同喻)

凡非會飛者非鳥,譬如象、狗……鴕鳥?(異喻)

在該三支作法中,從宗、因和同喻可以看出其符合因三相的“遍是宗法性”和“同品定有性”,而異喻卻暴露了它不符合“異品遍無性”。所以,論證同一個論題,三支作法中的“異喻”成功地揭露了三段論的大前提的虛假性,在提出普遍原則時,立即用歸納的方法加以審查,表明因明更注重于知識的真理性,而不只是推導形式的真確性??梢哉f喻對因的證明有效避免了三段論容易發生的假設武斷或無窮倒退。

綜上,所謂演繹推理,所得出的是一種普遍的必然性,在這種普遍必然性的背景下,三段論的大前提的依據沒有表明出處,那么只能假設前提,武斷論證。唯理論者不愿承認最初的假定是通過感覺經驗得來的,最后只能歸為天賦觀念。

三段論注重推理的形式,對眾說紛紜、無法達成共識的前提不夠重視,忽視了每個人心中都自有一套衡量標準。

因明將比量(推理)分為三種,從根本上解決了在論證一個論題時自敵雙方無法就論證的起點達成共識的問題。比量有:自比量,他比量和共比量。我們知道雖然因明的宗違他順己,但宗依、因法和喻依必須立敵雙方共許極成。如果宗依及因、喻只是立者所許而為敵者所不許,就是自比量;如果宗依及因、喻只是敵者所許而為立者所不許,就是他比量,他比量通常用來揭示對方的矛盾。

由此可見,列出一個共識的普遍適用的法則時,應使用共比量,即宗依及因、喻都為各方所共許。比量都是具有一定范疇的,哪怕是用來揭示對方錯誤的他比量也將討論的范疇限定在對方的知識范圍以內。甚至要求討論者正智、無錯亂等。因明依據的不是一個“公理”作為大前提來展開論述,而是有類似于計價器般的嚴格要求。這樣的限定將意思有分歧的意見完全隔離開來,在不同的知識范疇中分別討論。

相對性的含義主要是一個事物想要把握另一個事物,要通過該事物與其他事物的聯系進行把握,因為事物的性質總是相對于其他事物才能夠把握,而其他事物又要借用別的事物,如此下去,任何事物都不好把握,因此相對性和無窮倒退是相類似的,都會造成一直追溯而最終懸置判斷的結果。循環推導將證明對象本身作為證明的依據,是一種根本上即是錯誤的自己倚靠自己的方式,這里就不做闡釋。

[1]姚介厚.西方哲學史(第二卷下)[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2]王曉朝.希臘哲學簡史——從荷馬到奧古斯丁[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7.

[3]楊適.哲學的童年[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

[4]Diogenes Laertius.Lives of Eminent Phiosophers.2vol[M].s.translated by R.D.Hicks.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repinted.1972.

[5]黑格爾.賀麟.哲學史講演錄(第三卷)[M].王太慶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On the Superiority of Buddhism Hetuvidya from the Pwerspective of Five Modes of the Skepticism

ZHU Jin-fen
(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25)

The occurrence of skepticism i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philosophy and the early philosopher's thought is the source of skepticism.After the theory developed by pyrrhonisme,Agrippa summed up the Five Modes-eventually formed skepticism.These modes are often used as a tool for debate and reflection by philosopher.The reasons why Five Modes is presented with the necessity are th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aton college and the imperfect factors of Aristotle's syllogism.The Buddhism Hetuvidya's form got developed from five formats to three formats and the process of standardization partly solved the problem during the history of logic which has some certain superiority.

skepticism;Pirron;logic;syllogism;Hetuvidya

B815

A

1671-9743(2017)01-0065-03

2017-01-09

朱婧芬,1991年生,女,江蘇鹽城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東西方比較邏輯。

猜你喜歡
大前提三段論學派
如何根據AAA-1三段論推導出其余23個有效三段論
先上馬,后加鞭——中國戲曲的演化路徑與“前海學派”的深度闡釋
哲學主觀題三段論的解題技巧
對“京都學派”元雜劇曲詞評點的詮釋
淺談亞氏三段論與傳統三段論的區別
創建梵凈山學派 培育梵凈山學
智慧社區三段論
淺析三段論證明的新方法
——中項消去法
應對軟文廣告的法律方法運用
中國法治實踐學派的哲學基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