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學校教育文化言說的四大支柱

2017-03-24 07:14王一軍
江蘇教育 2017年58期
關鍵詞:言說學校文化

王一軍

點評

當代學校教育文化言說的四大支柱

王一軍

文化言說;理性認知;人本追求

學校文化建設約有三種主要觀點:一是自然生長說,二是繼承創新說,三是積極建構說?!白匀簧L說”的不可靠在于,學校文化之所以可以交流歸因于“言說”,而“言說”的主觀性與自然生長是相悖的。繼承創新與積極建構的可靠性就在于承認學校文化僅僅是一種“言說”。因我國學校從屬于社會主義政治、經濟與文化,并受國家教育規約,學校僅僅是范疇意義上的文化存在,而非有某組織特質的文化存在。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對特定學校組織的文化描述只能是個性化的文化言說。此一理解與社會群落的文化理解不同,社會群落文化具有自然生成性,是一種存在,其言說是對文化存在的探索與解讀。把學校描述為一個獨立的社會群落,賦予文化內涵,并試圖準確描述,是徒勞無益的。在現實語境中,夸大學校文化建設成效,也是不可靠的。學校文化言說的意義在于宣誓教育實踐的意識形態,在于尋求有個性的教育理解,在于厘清學校教育實踐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以明確學校的精神追求,形成引領學校持續發展的共同愿景。學校文化言說是一種教育力量和發展力量。

這組以學?!拔幕鲝垺睘橹黝}的文章,代表了當代學校文化言說的主要方式和表達水平。一是借古。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前身是 “南菁書院”,學校精心提煉傳統書院教育文化,明確“讓教育走向美學境界”作為文化主張,以學校美育的整體實施進行文化傳承與時代轉換,重構審美的中學生活。表面是挖掘歷史文化元素,本質是為一種文化偏好尋求合理標簽。二是向賢。斯霞是新中國著名教育家,也是南師附小教師的杰出代表,“童心母愛”生動展現斯霞教育人格的精神特質。南師附小因此將“愛的教育”確定為文化主張,將“童心母愛”認定為最純真的教育本質,最傳統的文化表達,最溫暖的職業使命。以圣賢思想為學校文化主張,表面上是校本的文化依賴,本質是尋求文化理解的權威地位。三是賦意。宜興市廣匯實驗小學秉持“生命是教育的原點”“差異是最好的資源”“多元共生是和諧生長的基礎”等教育理念,以“和融”為文化主題,追求“合而不同、不同而和”教育理想。與其說是一種文化愿景的設計,不如說是時代教育思維的個性表達,是對日常詞匯的教育賦意。

這些學校文化言說方式之所以被認同,并體現較高水平,歸因于三點。其一,有視野。徐州市青年路小學以“百年童心,快樂生長”為文化主張,追求澄明靈動的生存狀態和“成就最好自己”的價值體現,彰顯了兒童中心教育的文化視野。南師附小的“愛的教育”文化主張,具有鮮明的人文關懷、終身關懷的文化特征。其二,重理念。常州劉國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圍繞 “創造幸運”這一理念,賦予“為學生創造價值,為教師創造機會,為社會創造效益”內涵。其三,成體系。南菁高級中學以培養完整的人為價值追求,整體構建大美育課程體系,深刻轉變教與學的方式,讓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和立德樹人的教育追求變為現實,學校教育逐漸走向美學境界。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小學在“博雅精神,兒童世界”核心價值觀指引下,確立了包含校訓、育人目標、辦學目標的理念體系,以及包含博雅課程、博雅學堂、協商管理等多個維度的實踐體系。

為植入教育現代性追求的語境之中,當代學校教育文化言說應確立四大支柱。

其一,理性認知。教育現代化的過程同社會現代化進程一樣也是借助于科技力量這種工具理性的擴張得以延展和深化,這種理性思想表現為對普遍秩序及其背后發揮支配作用的自然法則的信仰、好奇和探索,承認社會發展的規律性,把世界看作是有序的,可以為人的理智所把握。這種理性思想在教育文化上表現為重視教育規律的探討,強調學校教育行為的理性化,重視建立教育實踐基本規范所需要的公共理性。這種公共理性一個重要的表現是對學校文化發展進程進行合理的規劃。作為一種理性的過程,這種規劃被認為是一種設定目標的、連續的、系統的、以定量的方法為基礎的活動。它基于一種假定,即學校文化發展是可以規劃的,計劃可以變成行動。如果嚴格地執行計劃,計劃中的目標將會實現。當然,理性追求的另一含義在于學校文化規劃還是一個溝通的過程,它以吸引人的、可實現的愿景為基礎,但承認學校文化發展是以復雜性和有限預測性為特征,只能進行適度的控制。因此,文化規劃設計作為一個溝通的過程,注重激發創造力,鼓勵隨機應變,隨時采取新行動,并且以有效發展為目標追求,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文化規劃表現為鼓勵人們面對學校教育問題復雜性的行動框架。

其二,人本追求。社會現代化最為根本的意義在于促進普遍的獨立個人的生成,基于教育在解放個人、推動人走上獨立發展道路的特殊歷史性作用,教育現代性的重要特征在于回歸人性,通過具體實踐促進人的現代化,實現人的現代轉型。獨立的個人,是具有自主、自立、自律和自由性質即獨立人格的個人,也就是充分社會化了的人?,F代學校教育需要提供促進人的充分社會化的平臺,引導年輕一代在社會實踐活動和普遍的交往關系中生成獨立人格。這需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打破學校教育實踐對人的發展束縛,賦予教育對象充分的發展主動性和能動性。需要學校教育把年輕一代置于對等的地位,使教育的各主體獲得平等的權利,教育中的主體關系轉變為以個體為本位的互動關系。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方面的價值還在于引導年輕一代認識現代人作為“類”的道德使命,通過課程的結構化來推動作為現代人的整體素質結構的形成。

其三,根植大眾。民主與自由作為教育現代性的重要內涵,決定了現代學校教育必須滿足和尊重廣大民眾廣泛的受教育權利。因此,當代學校教育文化必須走出精英取向而根植大眾。根植大眾的基本要求是教育公平,公平是從正義思想中引申出來的最基本的原則,同質的平等觀和差異的平等觀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平等水平。同質的平等觀代表了原始的平等,差異的平等觀代表著更高程度的平等,因為它在多樣性的基礎上肯定每一個人都有其自身獨特的價值和實現這種自我價值的權利。義務教育領域的教育平等應從“同質平等觀”出發保證起點教育機會均等和受教育過程中的機會均等,義務教育領域也應適當考慮受教育者的差異性。隨著全民教育理念的推行,學校教育文化已經擴展到整個社會,是一種更為普遍和理想的教育形態,是從平等理想出發對差異性的某種補償。全民教育的出發點決定了當代學校教育文化必須追求理想與現實的統一,追求平等、差異和補償的統一。

其四,終身關懷?!艾F代人”具有動態發展的特征,在現代社會,迅速變革和全球化現象一起改變了人與時空保持的關系,每個人都必須在這樣的生活中掌握自己的命運,誰都不能希望在自己的青年時代就形成足夠其一生享用的原始知識寶庫。因為社會的發展要求人們不斷地更新知識,所以現代教育必須體現出對人的終身關懷。教育必須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擴展到它的真正領域——整個人的各個方面和各個階段。教育對人的終身關懷,超越了啟蒙教育與繼續教育的區別,進而生成了“教育社會”這一嶄新的概念。在教育社會中,事事時時都可成為人學習和發揮才能的機會。當代學校教育文化必須立足于學生終身學習需求合理規劃教育行為,服務于學生的終身發展,不僅為學生呈現世界的整體圖景,還要為學生提供在世界自由行走的指南針。

G47

B

1005-6009(2017)58-0029-02

(作者系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教育學博士)

猜你喜歡
言說學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阿來《云中記》的死亡言說及其反思
“行走”與“再現”——論梅卓散文的言說姿態和藏族風情
師生之間無法言說的梗
誰遠誰近?
師生之間無法言說的梗
學校推介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文化之間的搖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