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越的受眾觀初探

2017-03-29 00:08白曉清滄州師范學院齊越傳媒學院河北滄州061001
滄州師范學院學報 2017年3期
關鍵詞:播音員聽眾受眾

白曉清(滄州師范學院 齊越傳媒學院,河北 滄州 061001)

齊越的受眾觀初探

白曉清
(滄州師范學院 齊越傳媒學院,河北 滄州 061001)

齊越在長期的播音實踐和理論思考中,形成了獨到的受眾觀,他認為受眾是播音員的良師益友,應該加強與他們的聯系,和他們交知心朋友,還要深入實際,加強與群眾的聯系;采編錄人員是“第一輪聽眾”,要多聽取他們的意見。與聽眾心心相通是播音創作的源泉和動力。齊越的受眾觀體現了求進意識、平等意識、責任意識、親民意識、合作意識,體現了謙卑好學、平等待人的優良品格,體現了一個播音員堅定的黨性意識和群眾觀念,體現了一代播音藝術家崇高的精神境界。

齊越;聽眾;受眾觀;意識

齊越是我國著名的播音藝術家,是我國人民廣播事業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在我國播音發展的進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在長期的播音實踐和理論思考中形成了自己獨到的受眾觀。他認為:“聽眾是我的良師益友”“聽眾來信是送上門來的老師”“編輯、記者、錄音員是我的第一輪聽眾”等等。顯然,齊越沒有把播音宣傳視為從播音員到聽眾的單向影響,沒有簡單地把聽眾當做播音的被動受眾,而是注意到了聽眾能動性的一面。這些認識對于齊越的播音創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是齊越播音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了解齊越受眾觀基本內容的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幾個“意識”來體會其受眾觀中所體現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情操。

一、以聽眾為師,體現求進意識

齊越一向把向聽眾學習作為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徑。齊越認為“聽眾的來信是送上門來的老師”[1](P88)。齊越明白,藝術來源于生活,聽眾可以提供最為直觀的生活感受,向聽眾學習就是向生活學習。齊越從事播音工作的年代,播音員和聽眾溝通交流的重要渠道就是信件,齊越作為當時的“明星”,自然會有眾多“粉絲”,封封來信道出了人們對這位明星的熱愛和信賴,齊越并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也沒有忘乎所以,而是認真閱讀,悉心保存,并且力爭做到每信必復,這是其他人很難做到的。齊越沒有把聽眾看作節目的被動接受者,而是把他們看作影響和制約節目的重要因素,了解他們的心聲,向他們學習,是提升自我、提高節目質量的重要途徑。對于聽眾來信,稱贊他的,他感到興奮鼓舞,但他特別重視批評性的信件,往往親自抄錄在小本子上,用紅筆勾出。比如,他從志愿軍戰士的來信中受到了極大的精神鼓舞,他給其中的一位叫崔鮮疆的戰士回信說:“同志??!你們給了我無窮的力量,我要努力學習你們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做好本職工作?!盵2](P110)上世紀50年代后期,有聽眾來信批評:“我常聽廣播,無形中和你交上了朋友,你報告新聞有個特點,就是善于結合新聞內容,聲音里充滿感情,可以強烈的感染聽眾。不知為什么近來這個特點消失了。恕我直言,甚至有時給人以無精打采的感覺?!盵1](P88)這位聽眾直言不諱,對癥下藥,給齊越送來一付“清醒劑”,使齊越認真思索,并端正了創作方向。1961年一位聽眾在信中說,比較喜歡聽他播出的政論、聲明一類的節目,但覺得播別的稿件就“嫌遜色”了,好像一個“味兒”,希望他播抒情的稿件再準確,再“美”些。[2](P111-112)齊越對此銘記在心,力求改正。他征求聽眾林棟甫對他播音的意見,并把回信一字一句抄錄在小本上,加了眉批:“知我者棟甫也?!彼J為林棟甫說到了點子上很是折服。齊越由衷地感謝這些嚴厲而中肯的批評,除了回信表示虛心接受、衷心感謝外,只要有機會就登門拜訪,當面求教,收益匪淺?!褒R越在與聽眾的交往中,受到鼓舞,獲得力量,更堅定了他為廣播事業獻身的信念,在播音藝術上精益求精,在道德品質方面不斷自我完善?!盵2](P128)

受眾反饋是一個參照系,是一面鏡子,可以照見傳播者的光鮮亮麗,也可照見瑕疵和不足,可以起到督促改過的作用,播音員理應主動接受、分析反饋信息,讓自己的業務日漸精進,讓節目更受歡迎?!奥牨妬硇攀撬蜕祥T來的老師”這一觀念是接受反饋主動性的體現,當然,只有這樣還是不夠的,還應廣泛獲取信息,去體會群眾的甘苦,去聽他們的心里話,因此齊越多次上門跟聽眾請教,深入到生活中去,去感受和體會群眾的生存狀態,傾聽他們的心聲。齊越主張播音員“到群眾中去,到我們的服務對象中去,拜他們為師,和他們交知心朋友;傾聽他們的意見,廣泛汲取營養,努力充實自己,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群眾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這樣播音時才能把話說到聽眾的心里去,產生思想感情的共鳴。這是做好播音工作,取之不盡的源泉?!盵1](P57)齊越的播音創作沒有只停留在對稿件的理解上,沒有只注重播音員的單向傳輸上,他深知,播音創作要達到良好的效果,必須重視了解接受者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求,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認知水平和學識修養,在這一點上,齊越先生是值得學習的典范和楷模,正如中國傳媒大學的張頌教授所言:“齊越老師十分重視聽眾的反饋,不僅是對節目、對播音的反饋,還包容了對播音員思想、態度、追求的反饋?!盵3](P20)“這種顯性評價性反饋,是高層次的反饋,是十分可貴的反饋。這樣的反饋,現在有多少呢?清醒的嚴肅的播音創作者,一定會學習齊越老師身體力行的這一倡導,不但提高播音質量,也提高人格質量,成為真正的改革者、開拓者?!盵3](P20)

二、以聽眾為友,體現平等意識

播音員是媒體的代言人,是公眾人物,有些人就覺得高高在上、不可一世,這樣往往會脫離群眾,走入自我意志為中心的誤區。齊越從來不以“名播音員”自居,他和聽眾交知心朋友,聽眾也把他當做知心人,之所以能夠這樣,是因為他把自己和聽眾放在平等的位置上,這樣在播音表達上就會表達出一種人民情懷,情感中透出平等交流的意味,把聽眾當知心朋友,聲音出來才會暖聽眾的心。

齊越不僅在播音創作過程中把聽眾當做真正的朋友,和他們進行精神的交流,做到了“眼前無人,心中有人”,平時保持和聽眾通信,傾聽他們的心聲,還和他們交知心朋友。他心里惦記著那么多的聽眾,能一口氣說出好些人的名字:重慶的黃玉衡,工廠的先進工作者;寶雞的王震學,30多年前陳毅進藏慰問時的警衛戰士;吉林的張平,“文革”中被迫害右手殘疾,如今左手練得一筆好字;牡丹江的李振友,當年在南下途中收聽開國大典;新疆的楊金柱,那渴望學習播音業務的基層播音員。有志于配音藝術,后來在配音、主持、演繹很有建樹的林棟甫,喜歡朗誦的學生鄭民和其父母兩代人都和齊越成為了朋友。他們不僅通信,齊越還給他們諸多幫助,有業務上的,有生活上的,齊越的品格也影響和鼓舞著這些良師益友。40年來,他不知和多少聽眾交上知心朋友,這些朋友中的很多人甚至在他老年體弱多病的時候,還到家中和療養院去探望他。

關于播音員和聽眾的關系處理,齊越也有著他的反思:“跟聽眾的距離越來越遠是從1957年開始的,這主要是由廣播內容決定的,從此‘嚴肅有余,親切不足’的問題,在播音中一直延續下來,未能得到根本解決。到大躍進年代,隨著浮夸風的官氣,廣播里‘高產衛星’的‘捷報’頻傳,播音中的高聲吶喊又一次興起。到‘文化大革命’動亂時期,高調門的播音發展到登峰造極?!盵1](P53)從這段闡述中可以看出,齊越認為高高在上、脫離群眾的播音是背離聽眾心理需求,會失去受眾信賴的。他也并沒有象有的觀點所說的“聽眾就是上帝”,而是把聽眾當做知心朋友,這體現了他的平等待人、與人為善的人格品性。在和聽眾交往過程中,齊越拒絕接受禮品饋贈,也沒有試圖得到什么好處,但卻為他們提供了許多無私的幫助,或寫信給他們解答有關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或幫助一些心懷播音夢想的聽眾圓夢,或給他們寄去所需的書籍和資料等等。齊越以他的人格魅力感化著他的聽眾,他也成為了聽眾心目中播音藝術精湛、值得信賴的人民播音員和忠實的朋友。

三、對播音對象要動真情,體現責任意識

齊越說:“播音創作最關鍵的是要真動心,動真情。對所播內容真動心,對播音對象動真情?!盵4](P8)齊越認為不同的對象節目,應該有不同的播音風格,對聽眾談問題的方法、語氣等也要有所不同,這樣才能被他們接受。每篇稿件也都有特定的具體的對象,如青年、婦女、兒童,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只不過范圍大小不同罷了。在話筒前,播音員看不到聽眾,但是他的心中必須裝著具體的聽眾,意識到是為他們廣播的。這樣,就能激發播音員的熱情,播得親切自然,仿佛掏心窩同他們說話,并且根據對象的特點,達到廣播的特定目的。從廣播的具體對象出發,歸根到底是從人們大眾出發,以國家人民的利益為重,這樣才能迸發出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1](P132-134)要做到這些,只想通過運用技巧來達到,這是遠遠不夠的,這需要有較深厚的生活積淀,有對聽眾需求的深入了解,有對稿件的深入把握等等。要做到這些就需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所以,動真情,不單單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責任感的體現。

齊越曾說“聽眾是我的宣傳對象、服務對象,也是我的良師益友?!谒麄兊膸椭?,使我不斷明確和解決思想、業務中的問題,堅定事業心,增強責任感?!盵1](P87)齊越深知,聽眾是宣傳對象、服務對象,做好這個宣傳員服務員沒有責任意識是絕對不行的。齊越曾說“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播音員,我是中國人民的播音員,中國共產黨的播音員,我以此引為自豪?!盵1](P182)正是有著心系祖國和人民的強烈的責任意識,才會發出這樣的錚錚話語。

齊越對于聽眾的態度,可謂是一腔赤誠,真情付出,但他和聽眾交往并沒有陷入‘哥們兒義氣’的誤區,因為他沒有失去方向,這個方向就是對黨的忠誠、對事業的忠誠。有了這個方向,對聽眾的態度,就會把握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上,就不會偏離作為“黨、政府和人民之間橋梁”的定位;有了這個方向,齊越在播讀稿件的時候才會感情那么真摯,才會深深感染著那么多的聽眾。所以,這種赤誠中體現了一位播音員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四、深入實際,聯系群眾,體現親民意識

“深入實際,聯系群眾”是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我黨一次次取得勝利的法寶之一。齊越指出:“播音員經常深入實際,聯系群眾,才能對稿件內容和服務對象產生真情實感,才能在心中掀起表揚所愛、鞭撻所憎的感情波濤?!盵1](P52)齊越一直主張到生活中去,向群眾學習,以獲得創作的源泉和靈感。事實也的確是這樣,無論是在他做播音員期間,還是在做教師期間,都主張、號召并帶領播音員或學生到群眾中去體驗生活,去尋求創作的激情和靈感,鄉村、部隊、廠礦、學校都留下了齊越及同事或學生的身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著名節目主持人徐曼是齊越上世紀60年代帶出的一位年輕的播音員,據她回憶:“齊老師要求我們向聽眾學習,和聽眾交朋友,組織青年播音員到飯店端盤子,和老工人座談,到工廠、農村朗誦,到幼兒園給孩子講故事,直接和聽眾交流,安排的既緊張又活潑,使我們在話筒前,眼前無人,可心中有人”[2](P147-149)。齊越在北京廣播學院任教期間,十分注重生活實踐,大慶油田、淮南煤礦、哈爾濱兵工廠、河南蘭考焦裕祿的家鄉、山東榮成雞鳴島解放軍駐地以及各地多家電臺電視臺等等,都留下了齊越和學生的探訪、體驗的足跡。

齊越說:“生活是我創作的源泉。當我的心和人民的心息息相通,和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時,我的播音才有生命力;脫離人民群眾的生活實踐,我的播音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2](P140)齊越的這一思想,既體現了他重視善于學習,重視實踐的一貫作風,也體現了他強烈的親民意識,正如原國家廣電總局副總編輯、研究員黃勇所說的:“齊越先生的愛民、親民,始終融入他的思想和行為?!盵5](P4)在下放河北滄縣姜莊子期間,他和當地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他還親自參與創建、管理姜莊子紅旗廣播站,傳達黨的聲音,反映百姓心聲,與當地群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到吉林臺錄音,他把200元演播費捐獻給了吉林臺幼兒園;帶研究生去雞鳴島他自己掏錢買了一大包書籍贈給戰士,還充滿激情地為戰士們朗誦了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齊越和幾位專家、教師重訪河北西柏坡張虎莊陜北新華廣播電臺舊址時,不忘去看當年的老房東溫三娃,老人握著齊越的手,含著淚說:“走,老齊,回你的家歇歇去?!笔肿阒?,不減當年。親民愛民是齊越精神的重要體現。

五、采編錄人員是我的“第一輪聽眾”,體現合作意識

齊越認為采、編、錄人員是自己的第一輪聽眾,播音員要與他們密切合作,這樣才能搞好播音工作,這是齊越受眾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體現齊越虛心學習、樂于求教的精神,也體現了他強烈的合作意識。無論是艱苦的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他對與“第一輪聽眾”的合作都有深刻的認識。齊越說:“在長期的播音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編輯、記者、錄音員等同志是我的老師,是工作中離不開的戰友,是我的第一輪聽眾。沒有他們的幫助與合作,播音創作是很難獲得成功的?!薄熬幉ブg互知甘苦,彼此尊重,相互幫助,密切合作,是人民廣播事業的好傳統?!盵1](P89)

1979年齊越為北京人民廣播電臺錄制人物回憶錄《在彭總身邊》,據當時與齊越合作的文藝編輯洪虹后來回憶:“每回錄完了,他總是征求我的意見:‘導演,你說哪兒不行,咱們重來’,他是廣播電臺的元老,而我是年輕的編輯兼導演,他還這么虛心問我的意見。我們合作的很愉快?!盵2](P95)齊越在談到播錄《把一切獻給黨》的感受時,他提到:“多虧劉淑清同志(北京電臺節目編輯)在錄音時給予啟發和指導,使我能準確表達思想內容,盡可能掌握好感情的分寸。在這次《把一切獻給黨》的播錄實踐中,我又一次體會到廣播節目的錄制和播出是所有參與工作的同志共同勞動的成果,而不僅僅是朗誦者一個人的勞動?!盵1](P126)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齊越為了能夠提高播音質量,為了能為廣大聽眾奉獻質量上乘的精神食糧,不居功自傲,善于向編輯錄制人員求教的認真態度和合作精神,這是值得當下播音員主持人崇尚和學習的。齊越先生指出的編播之間不正?,F象:“有的樓上樓下,如海角天涯;有的一墻之隔,常視同路人;有的對門相望,竟各行其是;有的同坐一室而互不講話。甚至還有重編輕播、編播嚴重脫節的現象,有礙于廣播質量的提高?!盵1](P99)這些現象,在當下現實中也是存在的,應該引起人們的警醒并引以為戒。

六、結語

齊越的受眾觀念絕不是“我播你聽”的簡單認知,也不是“受眾就是上帝”的盲目尊崇,其中包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品質,它體現了一個人的謙卑好學、平等待人良好品性,體現了一個播音員堅定的黨性意識和群眾觀念,體現了一代播音藝術家崇高的精神境界。齊越的播音創作觀念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齊越的工作作風值得我們繼承和弘揚,齊越永遠是我們的精神旗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1] 齊越.獻給祖國的聲音[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1.

[2] 劉淮.齊越和他的播音生涯[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3.

[3] 齊越獎勵基金辦公室編.永不消失的聲音:緬懷齊越教授(一)[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7.

[4] 楊沙林,姚喜雙.把聲音獻給祖國——齊越的播音生涯[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8.

[5] 黃勇.在京津冀語言傳播教育暨齊越精神研討會上的發言[J].滄州師范學院學報,2017,(1):3-4(彩插).

ASimpleAnalysisofQiYue’sViewofAudience

BAI Xiao-qing
(Qi Yue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C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Cangzhou, Hebei 061001, China)

During the long process of broadcast practice and theory study, Qi Yue has formed a special view of audience. He considers the bond between broadcasters and audiences as a vital part of the broadcast work. Broadcasters should b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audience and delve into practical work. The production group, he considers, should be the “first audience” whose advice he always listens to. The faithful connection to audience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passion for broadcasters’ creation. Qi Yue’s view of audience highly reflects a sense of self-improvement, equality, responsibility, connection and corporation, which in turn shows his self-progress and kind personality. It reflects a broadcaster’s stable sense of loyalty for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 as well as the sublime pursuit of broadcasters of his Age.

Qi Yue; audience; view of audience; sense

G224

A

2095-2910(2017)03-0001-04

[責任編輯尤書才]

2017-07-29

白曉清(1968-),男,河北青縣人,滄州師范學院齊越傳媒學院副教授,文學碩士,研究方向:戲劇戲曲學、播音與主持藝術。

猜你喜歡
播音員聽眾受眾
讓聽眾“秒睡”的有聲書
好太太都是好聽眾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論播音員主持人的新聞敏感性
用心感動受眾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電視節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眾
老年聽眾需要電臺長篇連播
做人民歡迎的中用的播音員
播音員主持人的語言創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