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哲學走“第三條道路”的可能與嘗試

2017-03-30 17:23于偉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 2017年1期

于偉

摘 要:世界范圍內兒童哲學研究及實踐正在蓬勃展開,李普曼的兒童哲學課程的方式或者馬修斯的與兒童對話則是主要的實踐方式。2014年以來,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開始嘗試在小學所有學科內進行“兒童之問、之思、之學”的教學研究,期盼能開辟出兒童哲學教育的“第三條道路”,以求更好地促進兒童基本思維能力尤其是哲學思維的發展。

關鍵詞:兒童哲學;第三條道路;東北師范大學附小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6124(2017)01-0027-07

小蝌蚪自己生活得也挺好的,為什么要找媽媽呢?為什么是小蝌蚪找媽媽,不是媽媽找小蝌蚪???咱們人不都是媽媽不見了孩子,著急地找孩子嗎?為什么“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女孩兒不讀書嗎?——一年級語文

什么是時間?我怎么看不到它呢?鐘面上為什么要分為60個小格,為什么不是50個,70個,鐘面上為什么只有12個數字,而不是10個數字呢?什么是原子鐘?什么是原子?我知道原子彈,是原子彈嗎?—— 一年級數學

為什么有貧窮和富裕?為什么會有戰爭?——四年級品德與社會課

……

就目前世界主要幾個國家的兒童哲學教育實踐而言,主要有兩種主流的實踐方式。第一種以美國的馬修·李普曼為代表,通過開發專門的兒童哲學教材如《聰聰的發現》,對兒童進行專門的兒童哲學教育,這種方式關注的不是蘇格拉底、康德等的哲學知識本身,而是兒童對哲學的探尋過程;第二種方式以加雷斯·B. 馬修斯為代表,他主張成人應該與兒童展開平等的對話,兒童可以幫助成人對有趣的甚至重要的哲學問題進行反思并作出很大的貢獻,他自己作為大學教授,也到學校中親自與兒童展開對話討論。

而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以下簡稱為附?。┰醋杂?014年開始的兒童哲學的研究和探索,有別于馬修斯、李普曼的做法。上述所列舉的問題,是附小各個學科教師在課堂上收集到的“兒童之問、之思、之學”的一個縮影。雖然附小的兒童哲學還沒有像歐美(如法國)或者臺灣等地的學校一樣,作為一門正式、成熟的課程開設,但這尋常課堂上的場景,卻如同一面鏡子,折射出兒童哲學正在逐步以普遍、多元的形式走近東師附小、走近各個學科、走近教師以及孩子們的世界。附小的兒童哲學研究,也正在以“各學科普遍滲透”、重點研究“兒童之問、之思、之學”、“培養兒童基本思維能力”的方向邁進,以期形成自己較為獨特的兒童哲學實踐風格,我們暫且稱之為“第三條道路”。

一、緣 起

多年來,筆者主要的研究方向和興趣在教育哲學領域。在東北師大教育學部工作時,筆者對后現代等哲學問題關注得也較多,偶然的機遇來到小學工作,促成了哲學與兒童的相遇。出于工作的需要,筆者開始把研究的興趣轉向兒童哲學。

2014年8月19日,筆者正式成為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第14任校長。附小多年來一直被譽為“吉林省基礎教育的一面旗幟”。作為這樣一所學校的負責人,如何在學校已有發展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成為筆者面前的重點攻關任務。前任校長提出了“開放式·個性化”的辦學理念,即強調學校各種組織形式開放。在此基礎上,筆者決定將學校下一階段的發展定位于“內涵式發展”,為此,提出了“率性教育”的辦學理念。其中,“兒童是哲學家”就是“率性教育”的一個重要立論基礎。之所以選擇這么做,也是因為附小從1948年建校以來其作為東北師范大學的附屬小學一直都擔負著“引領、示范”的作用??梢哉f,歷任東北師大附小校長,都在進行著符合他們那個時代的引領性、示范性研究。比如說20世紀附小首任校長王祝辰在附小進行了“動的教學法”、“小學語文教學法”的改革嘗試;80年代李筱琳校長帶領附小進行“單科單項改革試驗”、“整體改革試驗”、“小主人教育試驗”等等。每個時期的教育改革試驗,基本都走在當時教育改革的最前沿,起到了非常好的引領、示范作用。

二、過程與策略

1. 兒童哲學與附小“結緣”

從接任附小校長到“率性教育”正式提出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但關于“率性教育”的思考,筆者卻整整持續了15年。筆者一直非常重視我國傳統哲學研究,因為這是我們的文化之“根”、之“魂”。石中英教授曾談及:“陳元暉先生提出,我們中國也有自己的教育哲學,如《中庸》?!吨杏埂烽_篇的三句話——‘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非常凝練地表達了我們中國人關于天命、人性和教育之間關系的看法?!?[1 ]這一觀點讓筆者開始重視我國的傳統哲學尤其是《中庸》。在離任東北師大教育學部部長之時,筆者把刻著“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的牌匾作為贈言送給了教育學部。接任附小校長之時,筆者同樣把“率性教育”作為自己教育實踐研究與改革的起點。2014年10月,筆者面向全體教師正式提出“率性教育”的基本構想?!奥市越逃敝奥市浴痹从凇吨杏埂??!奥省奔醋裱?,“率性”就是遵循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率性教育”就是遵循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的教育,就是“保護天性、尊重個性、培養社會性”的教育 [2 ]。

“兒童是哲學家”是提出“率性教育”的一條重要依據。筆者始終認為,好問與探究是兒童的天性。如此,隨著“率性教育”在附小的出場,兒童哲學的研究正式進入附小。附小正式提出“率性教育”后,筆者對“兒童成長與發展”的研究從理論走向了現實。這期間,筆者重點思考了兒童意味著什么?筆者一直深信“兒童是藝術家”“兒童是夢想家”,尤其是“兒童是哲學家”,兒童有自己的哲學,皮亞杰研究的就是“小康德”。兒童時常會追問這樣的問題“媽媽和爸爸為什么必須上班?”“為什么我忘記一些事,而不忘記另一些事?”“為什么有男孩兒和女孩兒?”“地球還會轉動多久?”“為什么1+1=2?”對于“兒童是哲學家”的基本認識給我們實踐帶來的最重要的啟發就是要充分地尊重兒童、信任兒童、相信兒童。我們需要給他們搭建起合適的平臺去支持他們的發展,而不是對這種“哲學天賦”視而不見。

2. 兒童哲學與教師“相遇”

2015年6月,由全國教育哲學學術委員會主辦、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和附小聯合承辦的主題為“兒童哲學與兒童教育”的高峰論壇在附小舉行。這是筆者擔任附小校長以來舉辦的第一次學術會議,會上筆者以“兒童的意蘊與率性教育”為題,做了論壇的主題發言。這次會議的主要目的就是請來自全國的專家為附小提出的率性教育“把脈”,提出好的建議。以這次會議的召開為標志,筆者開始正式地把研究焦點轉向了兒童,轉向了兒童哲學。會議期間,全國教育哲學學術委員會主任石中英教授對“兒童哲學”的議題以及研究給出了如下定位:第一,國內哲學界、教育哲學界,對兒童哲學教育的研究,起步晚、底子薄、作品少、移植多。真正關于兒童哲學、兒童哲學教育的研究,處于初級水平。第二,在小學階段開設兒童哲學課,已經很多了。這是否預示了一種兒童哲學教育的前置或者是下移,代表了未來的一種趨勢?第三,附小這樣一所全國知名的小學,它獨特的空間結構,開放式的教室設計,無不在向我們訴說著它對教育的一種期待。我們也看到了孩子們的很多作品,看到了個性的表達。這也是本次會議最獨特的地方,即第一次在小學召開教育哲學會議。教育哲學是一種實踐哲學,離開實踐的場域是不行的,不能僅有一種理智的思考,而缺少一種實踐的關懷。這最獨特的地方是要寫進教育哲學的歷史文獻的。第四,哲學的意思是愛智慧,但不是占有智慧,而是追求智慧,是一個不斷追夢、不斷反思的過程。哲學考慮的不是具體的問題,而是具有一般性、整體性的問題。哲學既是個名詞,是概念體系;也是動詞,是不斷追問。從動詞角度來看兒童哲學,兒童有愛動、愛問、愛幻想的天性。兒童的追問是沒有禁忌的,有時問得成人很窘迫。問題不算什么,關鍵是兒童對問題有探究的興趣和氣質。

本次學術會議中專家代表的交流,讓我們對兒童哲學及兒童哲學教育涉及的各個方面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更加堅定了我們將研究視角轉向兒童哲學的決心和信心!

為了進一步加強與國內各個研究機構、中小學的交流,2016年5月學校決定組織“哲學與幼童——第二屆兒童哲學與率性教育高峰論壇”,并將論壇的主題以推動兒童哲學教育為目標,設定為“兒童之問之思之學”。兒童之問的研究,希望推進對兒童哲學意蘊的研究;兒童之思、之學的研究,希望推進兒童哲學教育的研究。論壇設定了六個議題:兒童哲學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兒童哲學與學科教學,兒童(小學生)的經驗、思維特點與有過程的教學,兒童的邏輯與有沉思的教學,兒童之問研究,兒童文學、兒童哲學與兒童教育。論壇議題基本涵蓋了兒童哲學、兒童哲學教育主要的核心議題,既包括理論研究,也包括實踐探討。

3. 兒童哲學的“儲備”研究

(1)開展了海內外文獻研究 國外的研究。通過文獻研究發現美國兒童哲學側重訓練兒童的理性思考和邏輯推理能力,美國主要是李普曼、馬修斯等人的研究。我們對李普曼的“兒童哲學計劃”,馬修斯的兒童哲學研究(包括馬修斯的哲學三部曲的研讀:《哲學與幼童》《與兒童對話》《童年哲學》)進行了梳理。歐洲(如法國)的兒童哲學更看重兒童對智慧的喜愛和人際互動。英國的兒童哲學教育更加重視培養兒童的“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而且英國的兒童哲學教育相較于其他幾個國家,更加具有實證性氣質。英國早期開始的兒童哲學研究之中,最著名的是1993年由威廉(William)于德比郡(Derbyshire)開展 [3 ]。次年(1994年),英國德維得郡議會(Dyfed County Council)進行了一個較大規模的兒童哲學實驗研究。通過數據的綜合分析,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兩個實驗組學生的語言技巧、自信心、思維能力和傾聽能力均有顯著提高,而將兒童哲學課堂與閱讀活動相結合,則效果更佳??藏悹枺–ampbell)在2002年對兩所蘇格蘭地區已經將兒童哲學課堂應用于日常教學的學校的學生能力水平進行了測評 [4 ]。2012年9月,英國教育哲學協會(SAPERE)啟動了至今規模最大的一次兒童哲學探究實驗。實驗的主要目的是測評兒童哲學探究活動對8至11歲兒童的影響,具體的結果是通過分析認知能力測試(CAT測試)在實驗前和實驗后學生們的測試成績得出。澳大利亞的兒童哲學教育深受美國和歐洲的影響,兒童哲學課程不僅強調兒童分析與推理方面的訓練,也重視兒童的學習興趣和社會性發展,同時還關注兒童人格特質和道德品質的形成。

國內專門的研究機構及研究實踐。國內的相關研究機構開始更為關注兒童哲學,浙江師范大學兒童文化研究院將兒童哲學設為下設的研究方向,21世紀教育研究院設立了專門的“兒童哲學閱讀推廣”項目。從20世紀90年代中末期開始,國內的許多幼兒園和小學也逐步開展兒童哲學的相關活動,昆明市鐵路南站小學、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縣廟山小學都開展了兒童哲學課;上海楊浦區六一小學自主開發《兒童哲學》校本課程;云南民航兒童哲學實驗幼兒園是我國首所開展兒童哲學試驗的幼兒園。

(2)關注皮亞杰“兒童心理研究” 皮亞杰曾經非常直言不諱地說研究的是“小康德”。研究“兒童的認識是如何發生的”,難以繞過的心理學人物就是皮亞杰。因此,在兒童哲學的研究中,我們也將皮亞杰對于兒童心理的研究納入了視野,將其作為推進兒童哲學研究的重要基礎。我們專門組織了對皮亞杰兒童心理學的研討。對皮亞杰《兒童心理學》等作品的研讀基本形成了以下共識:第一,皮亞杰重點關注了“兒童認識如何發生”。皮亞杰是一位重要的哲學家,雖然他是生物學家出身,但是有幾十年研究發生認識論,他有一個重要使命就是緊隨康德去研究人的認識是如何發生的。后來,他集中研究兒童的認識邏輯,很重要的就是研究成人的認識是怎樣的發展過程。研究進行了幾十年,兒童研究是其中的一部分,許多哲學家如洛克、笛卡爾、康德等,都是研究成人是怎樣認識世界的,唯獨皮亞杰是從兒童時期開始研究的。第二,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是教育學研究的重要基礎。心理學對教育學的發展對教育研究的發展愈加重要。因此必須重視心理學尤其皮亞杰對兒童的研究。第三,皮亞杰重視兒童的智力發展、思維能力與創造教育。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和思維能力,教育的最高目標就是培養具有邏輯推理能力并能掌握復雜抽象概念的人。智力訓練的目的是訓練智慧而不是儲備記憶。理解即發明,這與兒童哲學教育的“愛智慧”追求殊途同歸。第四,讓兒童主動、自發的學習?;顒邮侵腔鄣脑慈?,人有探究的天性,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促進一個人的發展要善于引發一個人的動機,引起兒童認知的不平衡。兒童哲學教育可以全過程促進兒童這種探究天性的發揮、促進主動學習。第五,要注意兒童特點、符合發展階段。皮亞杰說過教學工作不能成人化,兒童的水平決定著教育的步調,學習從屬于發展。因此,兒童哲學教育同樣要考慮兒童的發展階段與特點①。

(3)史寧中教育哲學思想研究 史寧中教授關于教育的一些哲學思想,包括對兒童的認識和看法,也對“率性教育”理念形成、兒童哲學研究的嘗試產生了重要影響。我們專門組織了對史寧中教授教育哲學思想的研討,主要對《關于教育的哲學》、《試論教育的本源》進行了重點研討②。

第一,沉思很重要。史寧中教授曾經跟筆者說過:“我在小學的時候因為一道題想了一周?!彼?014年8月19日筆者剛到附小,在就職講話時講到“希望我們附小的教育是一種沉思的教育”,就是當孩子們畢業的時候,如果有一個孩子能夠達到沉思,就是集中精力想一個問題,那就說明我們的教育基礎打得很好。筆者想無論是外語還是哪個學科,讓孩子集中精力沉思非常重要??渴裁茨軌虺了寄??得有興趣。而兒童哲學的推進與實施,可以很好地幫助兒童去沉思、深入沉思、有效沉思。第二,兒童第一。史寧中教授曾經給幼兒園題詞“兒童第一”。筆者認為這個思想很重要,所以筆者在附小提出“率性教育”,提出“保護天性,尊重個性”,這是和史寧中教授的想法一脈相通的,就是你把學生放在什么位置,怎樣把學生放在小主人的位置。第三,人和動物的區別在于兩種特別的思維能力。他認為人和動物是不能用勞動來區別的。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是人有兩個特別的思維能力,即想象力和抽象力 [5 ]。第四,早期的教育要注重智力開發而不是知識傳授。他提出“14歲之前的教育為早期教育,教育應當是有規律的,這個規律應該服從人的身心發展規律,特別是服從大腦的發育規律”?!搬槍Υ竽X的發育規律,理想的早期教育應是注重智力開發而不是注重知識傳授?!?[5 ]第五,早期教育的本質應當是基本思維能力的教育。所說的基本思維能力是存在的,這就是反復談到的想象能力和抽象能力。也就是說,在早期教育中,要特別關注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能力。如果這個說法是成立的,那么,我們就需要在早期教育中構想出各種教育內容和方法,用以培養學生的這兩種能力 [5 ]。

史寧中教授關于教育哲學的這些核心思想,使得我們開展兒童教育哲學研究的方向基本明確了,即附小應該做的可能不是同馬修斯或者李普曼那樣進行所謂的專門的兒童哲學教育,附小的兒童哲學嘗試,可能更大意義上是出于早期教育本質的使然。兒童哲學教育對教育學來說或者對于附小來說意味著,要重點關注基本思維能力的培養,尤其要結合各個學科去實踐。

(4)“名師引領”的實踐探索 在附小的教師專業發展中,有著較為完備的“優師階梯工程”,即青藍工程、希望工程、名師工程。青藍工程面向教齡1~5年的青年教師;希望工程面向6~10年的骨干教師;而名師工程則面向逐漸成熟起來的已經逐漸形成自己獨特教學風格的學校名師。名師工程的教師,是由學校最為優秀的各個學科教師代表組成。

在部分教師對兒童哲學理論研究初探的基礎上,2015年12月,學校開始有步驟地在名師工程的示范課中嘗試兒童提問的研究。各個學科名師引領的探索,為整個兒童哲學研究的推進起到很好的探索性作用。同時,有部分名師尤其是語文教師對兒童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比如一年級語文的陳老師,就做了一個題為“循著提問進入兒童世界、讓兒童像兒童一樣成長——一年級兒童提問原生態收集、分析”的研究。陳老師在日常的常規教學中累計收集了1 700多個兒童的原生態問題,并進行了分類歸類整理,整理出了四大類問題:看似莫名其妙的問題、成人司空見慣的問題、難以給出答案的問題、關注作者寫法的問題。尤其關于作者寫法的問題,深入到了語文學科內部,比如收集到的兒童問題有“不是曹沖稱象嗎?怎么都是官員在說話?為什么到了第四段曹沖才出現?為什么前幾段都沒有?” [6 ]。陳老師對兒童提問的研究既進行了歸類,還分析了教師應該如何進行回應。

可以說,各個學科的教師都開始慢慢意識到兒童哲學的重要性,開始有意識地在自己學科內部關注兒童、關注兒童哲學、關注兒童哲學教育。兒童哲學、兒童哲學教育開始走近班級,走近兒童。

(5)兒童哲學作品研讀:走近“馬修斯”、反思“優越感”、向兒童學習 2015年10月,學校組織參訪團訪問了兒童哲學的重鎮——臺灣兒童哲學基金會。在訪問過程中,對毛毛蟲兒童哲學圖書館的訪問,讓我們對臺灣的兒童哲學開展狀況、楊茂秀教授所提出的“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的觀點,以及臺灣兒童哲學教材的研究有了系統性認識。

2016年年初,在臺灣訪問交流的基礎上,筆者開始推薦全校教師開展兒童哲學作品的研讀。馬修斯的哲學三部曲:《哲學與幼童》《與兒童對話》《童年哲學》成為了全校教師的寒假讀物。2016年3月份開學,即組織了全校性的兒童哲學作品研讀讀書交流會。學校12個學科的教師結合自己的學科進行了互動交流。

這次讀書交流,使得附小的大部分教師理清了幾個主要問題:為什么要讀馬修斯的這三本書?什么是哲學、哲學問題?李普曼、馬修斯及他們的哲學有何區別?為什么要向兒童學習?怎么看待“故事”?怎么看待哲學和數學的關系?如何看待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在理清的主要問題中,大部分教師達成較為一致的觀點就是“向兒童學習”?!耙Wo好兒童獨有的哲學思維:我們不是上帝,學校也不是宗教裁判所。不是上帝,我們就沒有絕對的權利,只有相對的權利。不是宗教裁判所,我們在思想上都只有有限的權利。所以,教師要反思我們的‘優越感?!笨傮w看,教師和孩子比,成人和孩子比,還是有優越感的。就像我們和動物比,這個優越感是客觀存在的。如果我們不反思我們的優越感,就不可能真正實現與學生的平等交流。一個成人,在接受了多年的教育之后,獲得了很多很多符號,但同時也失去了很多,孩子身上恰恰有我們這幾十年失去的,比如純真、天真、想象。孩子們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它沒有那么多的清規戒律。兒童時代有兒童時代的價值,兒童時代的目的,不能簡單地用“幼稚”來否定兒童時代的價值。當然,兒童時代離不開老師的引導。

各個學科的教師也從自己學科的角度對馬修斯的作品進行了研習、詮釋。比如社會學科的楊靜老師,就結合自己的閱讀,提出了要“尊重并保護兒童的哲學思維”。她認為,《哲學與幼童》等作品所透射出的,是作者站在哲學的高度,透視兒童所提出問題背后的哲學思維。我們需要做的是保護好兒童的哲學思維。對兒童哲學思維的認識,使得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兒童觀、教育觀。哲學存在的最深層的原因就是懷疑與困惑,兒童大量的、充滿哲學性的問題都是來源于兒童對周圍世界的好奇。成人、家長及教師,面對兒童的童真和洞察力,必須丟掉自己的傲慢與偏見,心懷謙卑地去善待兒童的提問、尊重兒童的天真、天性,理解、欣賞、尊重兒童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方式,正確調整自己與兒童在教育過程中的關系③。

再比如教語文的李維奇老師談到:“我倒覺得孩子們關注什么樣的哲學內容不重要,有哲學思維對于兒童來說才是最寶貴的。哲學思維是求真思維,一般來說,我們成人是不太具有這種思維的。我們老師要懂得保護這種思維,這很重要。在保護的基礎上,我們如何能在原有基礎上幫助兒童進一步提高?其實我覺得,所有的老師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都可以去有意地培養滲透?!雹?/p>

所有12個學科的教師對馬修斯作品的研讀,使得重視兒童哲學思維培養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

(6)兒童哲學教育的原生態研究 這是“李普曼式”+“馬修斯式”兒童哲學課程的一種初步嘗試。

2016年6月,附小在長春的三個校區中,每個校區選擇了一個主題,分別在低中高三個年級進行了專門的兒童哲學課程的討論嘗試,進行了原生態的研究。之所以說展開的形式是“李普曼式”+“馬修斯式”的,是因為在課程形式上采用的是李普曼的理念,進行專門化的兒童哲學課程嘗試;而課程內容則選擇了馬修斯的童年哲學三部曲中馬修斯曾經討論過的經典內容;課程目標上也采用了馬修斯的理解,即更加強調與兒童的對話,在與兒童的平等對話中討論哲學專題。本次活動三個校區累計共上了九節研討課,覆蓋了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的所有年級。

第一,自由校區學生對于“特修斯之船”所引發的同一性問題的討論。在這個校區我們選擇了一年級、四年級和五年級各一個班級來開展研討課,其中一年級學生對于“特修斯之船”關于同一性問題的討論,充滿了思辨味道,討論的角度涉及數量、歷史、意義、時間、材料、結構等;除了材料、結構等表象的內容外,四年級學生相較低年級的學生更多地關注到了精神、靈魂、歷史以及時間和空間上的延續等更問題,在短短一節課的時間內討論也更為深入細致;而到了五年級,這些學生關于同一性問題討論的廣度基本接近成年人,可以對材料、價值、本質、歷史、靈魂、使命等概念進行很合適的應用,可以對到底哪一段歷史才算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的歷史進行概念定義,具有了分別把材料(數量比例、舊材料的意義)、歷史(時間、古代的歷史、現代的歷史)、使命(使命轉變)、靈魂、表現形式等作為判斷標準的能力。

第二,繁榮校區學生對于“三個人的快樂和一個人的快樂”所引發的倫理問題的討論。繁榮校區的三位教師分別在各自所執教的二年級、三年級和五年級的班級,像馬修斯那樣就“倫理”這個主題與兒童展開了一次對話。圍繞著相同的文本內容,三個年級的學生也呈現出了一些不同的特點:首先,盡管學生的年齡有不小的差異,但是,在具體的討論中體現的關注點似乎沒有明顯差異,即都關注具體事件本身,無論是評價還是提出解決辦法,都是就事論事,少有超越事件從更上位的原則進行討論。其次,似乎低年級的學生,更愿意試圖從情感上理解故事中的人和事,更愿意表達同意或者反對;而高年級學生,更傾向于提出解決辦法,并且多是基于自身的生活經驗。這是否能說明,年齡小的孩子更關注“在實踐中個體的情緒”,而年齡大的孩子開始關注“實踐的解決與否”?最后,整體上看,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思維容易被他人牽引,不能對自己的思路進行持續而堅定的思考。在課堂上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當一個新的觀點或者一個容易引起多數人關注的觀點被陳述后,學生們會迅速轉向新觀點的討論,而忽略了之前還沒有討論完成的話題 [7 ]。

第三,中信校區學生對于“自由”根本性問題的討論。中信校區從法國的兒童哲學繪本《兒童哲學智慧書》中,選取了其中的一個話題——“自由,是什么?”,在幼兒園大班、二年級、四年級和六年級的兒童中開展了廣泛的討論。對于幼兒園大班的兒童“自由”是具象的,更愿意以“小動物”作為自由表征的對象,兒童開始從自身的經歷和感受來討論對“自由”的理解。二年級的兒童更多關注的是意愿的實現或是經驗性的感知;個別學生提到了自由的限制性,認為“自由是沒有人管”或是“自由是有限度的”;亦有同學提到自由的用處,可以讓人感覺放松、快樂,如比喻成“像在廣闊的天空”。四年級的兒童既關注個人意愿,也開始關注限制問題,還有具體化的表達如“練琴不用媽媽看著”等;個別人提到了權利,也有少數人關注到了用處,如“愉悅”、“放松”等。六年級的兒童,相比較個人意愿,更多地關注了自由的限制性,大多數同學都概括性地提到了“無拘無束”或“不受限制”;個別人提到了“自由是自己的權利”;少數人提到了自由的作用,“快樂”、“輕松”成為討論中的關鍵詞 [7 ]。

三、研究展望

對于附小來說,探索兒童哲學,從更大意義上或者從兒童哲學的概念內涵認識上來說,并非讓兒童掌握“名詞性的哲學”,即哲學概念體系,而是讓兒童實踐“動詞性的哲學”即愛問、愛智慧。因此,從保護兒童“好問、好探究”的天性角度來講,在教育教學中如何提升兒童的思維品質,如何幫助學生深度地思考問題、沉思問題,是下一步需要集中攻堅的難題。

1. 關注基本思維能力培養

正與史寧中教授所強調的“核很重要”的思想一樣,附小進行兒童哲學研究的嘗試,同樣要抓住最主要的內核是什么、最開始實踐的出發點是什么、最終的目標追求是什么。正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馬修斯式”和“李普曼式”之間,筆者認為附小未來要走的道路應該可以被作為“第三條道路”,即在各個學科教學中如何進行兒童的哲學研究,而不是進行專業的兒童哲學教育。附小所進行的兒童哲學研究的嘗試,最基本的出發點就是培養兒童的基本思維能力,以求更好地進行基本思維能力的教育。除卻生活習慣和價值判斷的教育之外,早期教育在本質上應當是基本思維能力的教育 [5 ]。也就是說,在早期教育中,要特別關注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能力”。

2. 關注各個學科中的滲透

開設單獨的兒童哲學課程,可能在未來的附小會繼續進行嘗試,但是嘗試的目的也是為了深入“兒童之問、之思、之學”的研究,只是手段而已。單獨開設專門的兒童哲學課程對附小來說可能不是主要的方向。對于附小來說,要培養兒童的基本思維能力,未來最主要的方式還是要采用在全學科進行滲透式的教育路徑。附小各個學科未來都要進行集中探索的課題是:兒童是如何“問問題”、如何“思考問題”、“如何進行學習”?這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意味著什么?總之,無論哪個學科,在教學實踐中采用“滲透”的方式去研究“兒童之問”“兒童之思”,并不斷貫徹、落實“尊重、傾聽”的態度是目前的重要任務。教學如何更有實效?從歷史文化的角度來看,我國缺乏追求理性和培養未成年人理性思維的傳統。再加之教學方法呈現多元化的態勢,二者合流而導致的兒童哲學教育中課堂教學到底如何展開?是否存在較為成熟的模式?是否具有一些核心的理論基礎、原則和流程?各個學科教師如何能保護好兒童好問的天性,引導好、發展好兒童好問、好探究的天性都是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3. 深入推進“兒童創造的問題”研究

東北師范大學目前的辦學理念是在尊重教育的基礎上提出的“創造的教育”?!皠撛斓慕逃奔仁菚r代發展的需要、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樣是人才成長與發展的需要?!皠撛斓慕逃睂τ谛W來說,意味著打基礎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筆者認為重要的事情可能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培養孩子的興趣。其實主要是好奇心,即兒童愿意開放地問、開放地想。比如說提問題的興趣、發現問題的興趣、愿意動手動腦的興趣。這些都需要我們認真地進行研究,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也需要予以有效地培養、激發和保護。第二,分類等抽象思維能力。分類能力、歸納能力、直覺能力和想象力是創造教育的重要內涵。第三,合情合理地進行推理的能力。筆者認為在這三者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興趣的保護與培養。對小學教育來說,發現問題的興趣、提出問題的興趣、愿意動手動腦的興趣需要我們認真地進行研究,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也需要予以有效地培養、激發和保護。對于兒童來說,興趣是一切學習的起點,也為持續學習、持久思考提供內在動力 [8 ]。

對于附小來說,要堅定不移地繼續推進兒童哲學的原生態研究,尤其關于“兒童提問的原生態研究”,是兒童哲學研究的“蝴蝶效應點”。通過“兒童之問”的原生態研究,可以讓我們較為容易地窺見兒童的秘密,理解兒童的特點、水平,更好地幫助教師逐漸形成兒童哲學教育的思維以及模式,提高兒童哲學教育水平。因此,堅持抓住一個切入點進行原生態的深入研究,是未來必須要堅持做好的。

4. 做好教師培訓工作

兒童哲學的教育能取得更好的實效,關鍵在教師。小學教師素質好、能力高、意識強,兒童哲學的教育效果就更好,反之亦然。但就目前附小推進兒童哲學教育的現實來看,大部分的小學教師存在著較為普遍的哲學素養不高、哲學教育意識不強、哲學教育能力欠缺等問題。一些教師進行兒童哲學的教學,往往是憑著一種感性直覺。至于為什么這樣做,如何做得深入等問題,教師們缺乏這樣的思考或者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很多學科的教師憑經驗上課,尤其“教教材”的傾向較為普遍,忽視兒童如何提問、如何思考的問題研究,忽視兒童認識是如何發展的問題研究。

兒童哲學歷經兩年的時間已經慢慢地“走近了東師附小”。附小比國內的一些小學包括研究機構起步晚,我們的研究初見端倪,尚幼稚粗陋,所以拋出來,其意在“課虛無以責有,叩寂寞而求音”。

注 釋:

① 本段參考了“思實史是詩研究群”中2016年4月23日的研討整理稿——皮亞杰.《兒童心理學》導讀一文。

② 本段參考了“思實史是詩研究群”中2015年10月17日的研討整理稿——《關于教育的哲學》、《試論教育的本原》等文章。

③ 本段節選自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楊靜老師于2016年6月4日發表在“率性教育”公眾號中的一篇名為《尊重并保護兒童的哲學思維》的文章。

④ 本段節選自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李維奇老師于2016年4月15日發表在“率性教育”公眾號中的一篇名為《哲學思維與人生幸?!返奈恼?。

參考文獻:

[1]于 偉.教育學家之路[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18.

[2]于 偉.兒童的意蘊與率性教育[N].中國教師報,2015- 08-12(13).

[3]K.Murris. Teaching Philosophy with Picture Books[M].New York:Infonet,1992:56.

[4]J.Campbell. An Evaluation of a Pilot Intervention Involving Teaching Philosophy to Upper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in Two Primary Schools,Using the Philosophy for Children Methodology[J].Unpublished MSc Educational Psychology Thesis,University of Dundee,2002(9):25-28.

[5]史寧中.試論教育的本原[J].教育研究,2009(6):34-38.

[6]陳識歡.東師附小教育研究[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103.

[7]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教育研究部.與兒童的“對話”[R].長春: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2016:34-70.

[8]于 偉.“創造的教育”對小學意味著什么[N].東北師范大學校報,2016-09-10(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