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農村學校寄宿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

2017-06-03 10:00廖華
教育界·上旬 2017年3期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廖華

【摘要】農村寄宿制學校是深化教育內部改革的產物。農村學校寄宿生由于長期不在父母身邊,容易出現心理偏異或者心理障礙。作為教育者,要立足國情,正視現狀,為農村學校寄宿生提供簡易有效的心理服務,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農村學校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因;措施

寄宿制學校是深化教育內部改革的產物,是保障教育公平,提高辦學效益,優化農村教育資源配置,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有效舉措,但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特別是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

一、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

(一)情緒方面

學生情緒不穩,喜怒無常,自私自利,容易沖動。學生喜悅時,學習積極性高漲,與人相處和諧;煩躁憂郁時,學習積極性低落,與人難以友好相處,甚至出現打架、斗毆現象。

(二)情商方面

學生容易出現優柔寡斷,自控力差,目標不明,厭學逃課等心理問題。情感沖動時,自制力較差,不能正確對待自己和控制自己;面對外界誘惑時容易動搖;學習碰到困難,生活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容易悲觀,失望,甚至退縮。

(三)心理方面

學生出現自私狹隘,任性偏激,冷漠孤僻,嫉妒抑郁等心理問題,在生活中,常常為一點小事跟別人鬧意見,斤斤計較,很長時間不能自己解脫,鉆牛角尖;常常自以為是,瞧不起別人,缺少對別人的欣賞與尊重;受挫能力差,孤僻不合群。

(四)生理方面

學生伴隨著生理的發育,出現不安、煩躁、孤獨、苦悶的“青春煩惱”;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和意志,無精打采,心不在焉;情竇初開的學生會對愛情心存渴望,希望擁有自己的愛情,出現“早戀”現象。

二、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社會原因

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學教育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許多學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心理缺陷,如自私、冷漠、自以為是等現象,甚至遭遇挫折、失敗就表現失常,沒有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特別是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網絡信息,對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沖擊巨大。這一切都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須加強對學生的心靈陶冶和心理塑造。

(二)家庭原因

家庭監督弱化,大部分監護人對寄宿在學校的孩子要求不嚴,監督不到位。他們不能對孩子的身體、心理健康成長進行及時有效的監督與引導,對孩子的心理變化不能及時了解。有的家長甚至認為,孩子寄宿在學校,孩子的全部問題就應該由學校完全負責,甚至連參加班主任的定期約談乃至家長會等最基本的監督職責都不能有效擔當。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自覺性、主動性、自我控制能力、辨別是非等方面的能力本來就很弱,再加之缺乏必要而及時的督導與鼓勵,必然會在學習上失去動力,在思想品行上放任自流,在心靈上空虛無靠。

(三)學校原因

農村寄宿制學校成立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家庭對孩子的教育與監督逐漸弱化的弊端也越來越凸顯出來,學校難以單方面完全承擔起學生的個性發展、情感態度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職責。再加上許多學校的考核制度還是“用學生的分數來定高下”,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沒有足夠的重視,導致了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

(四)危險年齡原因

從小學五、六年級到初中這一階段,是學生的“過渡時期”,也是學生的“危險年齡時期”。這一時期的學生生理上迅速成長,極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間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諸因素之間的平衡。處于這一時期的學生在思維上既有獨立性、批判性的特點,又有片面性、主觀性的特點;而且他們精力旺盛,感情充沛,容易沖動,克制力不強,行為不易預測,因而這一時期成為學生心理問題的多發時期。

三、對農村學校寄宿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創造愛的環境,塑造學生心靈的家

教育不能離開愛,不能離開愛的環境。學校應以愛的環境美化心靈,讓學生心靈可以在學校愛的港灣???。學校應該是一個允許學生犯錯誤的地方,更應該是一個人與人之間相互關心、平等相處、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地方。尤其對于那些失去正常家庭生活的寄宿學生來說,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打造和諧校園是他們心理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學校應該從改善寄宿生的生活環境入手,實實在在地為學生提供安全、衛生、舒適、穩定的生活條件,把宿舍、食堂建設成真正的“學生之家”,努力建立新型良好的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積極樹立良好的校風、班風及學風,強化全方位科學管理。

黨的十八大報告進一步提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袁貴仁部長在解讀教育綜合改革時強調,立德樹人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之魂。因此,在我們教育人的心里,學生“求知”固然重要,但它并不是教育的全部,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生活習慣、社會適應能力和基本行為操守才是第一位的。教育不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培養道德操守。

(二)重視安全教育,增強學生自我安全保護意識

安全是學校教育的前提條件之一。任何階段的教育都應該把安全問題作為首要考慮的問題。學生在校期間有教師無微不至的監督與管理,一旦脫離了教師的視線,則容易受到各種不安全因素的侵害。所以,寄宿制學校要經常開展安全教育,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學生自我保護的能力。安全防范也應成為一種常態,不能使學生對學校、教師產生一種依賴。要做到這一點,勢必要在學生管理工作當中處理好“管”與“放”的關系問題。

(三)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銜接與溝通

寄宿制學校要通過多種渠道,主動與家長溝通。學生寄宿在校后,跟班主任相處的時間開始超過父母,班主任要及時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期間的舉動。另外,學生周末兩天在家的行蹤也不容忽視。很多學生沾染上壞習慣,就與家長在周末疏于管教有關。教師要充分利用家長的教育資源,通過家長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找到不良習慣的根源,對癥下藥,將家長的各種教育條件化為共同搞好班級工作的教育力量。

(四)養成教育常抓不懈

曾有人說:什么是教育?簡單的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傲己玫牧晳T是人在某種神經系統中存在的道德資本,這資本不斷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享受著它的利息?!睘跎晁够倪@句話道出了養成教育對于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養成教育的內容關乎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寄宿制學校加強養成教育是學生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的內在的必然的要求,可以彌補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德育的根基,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農村寄宿制學校要轉變教育理念,拓寬教育載體,以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大力推進養成教育,增強學生的自立意識,提高學生的自理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道德行為、健康的興趣愛好。

(五)注重學生之間矛盾的排查與化解

學生長期生活在一起,難免會有磕磕碰碰。如果學生之間長期積攢的矛盾像火山一般噴涌而出,勢必會釀成重大安全事故或者重大心理傷害,會給學生留下終生難忘的烙印。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多留心觀察,多方面調查了解,多舉措化解排除,以先進人物的光輝事跡為素材,教育學生相互體諒,使他們形成寬闊的胸襟、博愛的胸懷,把沖突扼殺于萌芽狀態。

四、總結與建議

(一)規范校園建設流程,加強校園基本設施建設

1.明確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設標準。各級領導要充分考察當地政策、經濟發展水平、學齡兒童數量等方面的情況,進行科學整體規劃,制定出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設標準,力求建設輻射面廣的農村寄宿制學校。同時要加大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讓學生有安全、方便的課外活動場所。校園圖書館的建設也是校園基本建設的重點之一,要擴充課外書的種類和數量,給學生創造一個安靜的閱讀環境。

2.學校教學人員和生活教師的配備比例有待提高。農村寄宿制小學的教師擔負著學生的大部分學習和生活責任,然而其配備比重卻很少,導致教師的精力在長時間的教學活動中不能均勻分配到每個學生的身上,非常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因此,寄宿制學校要適當增加教職人員的配備比重。

(二)加強校園安全管理,保障師生安全

1.建立健全校園安全規章制度。各級領導和教師要明確自身的安全責任;建立有關安全問題的各項應急機制,防患于未然;建全嚴格的衛生安全管理制度,預防流行性疾病和傳染病在校園的發生、發展。

2.規范校車管理制度和交通安全制度。消除校園交通工具的安全隱患,嚴肅查處校車超載和使用黑車問題。建議在校門口設立警亭,一方面可以起到震懾作用,另一方面對保證校園安全確實有很大的幫助。

(三)開展各種健康有趣的課余活動,豐富學生心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1.學校領導和教師要改變原有教育觀念,合理利用一切可用資源,增加學生課外活動的內容。

2.加大活動設施建設,合理分配學習和課余活動時間。加大校園基礎設施建設,創造課外活動基本條件。有條件的學??梢苑帜昙?、分時段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活動,這樣既能減少因為設施缺乏帶來的問題,同時也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安全防護。

3.組織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比如踢毽子、跳繩、拔河、運動會等,在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的同時,也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集體活動有利于學生團結合作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多方面協調能力的發展。

以文化人,化人無形;以文育人,細語無聲。農村學校寄宿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以及學生自身諸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不斷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采取有效措施,不斷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解答排列組合問題的幾種常用措施
轉爐煉鋼脫磷原理及措施
分析放療科輻射防護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數零點個數的措施
解答高中數學問題的幾個常用措施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舉措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構建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