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悟—品—探”語文四步教學法初探

2017-06-03 10:57曾少珠
教育界·上旬 2017年3期

曾少珠

【摘要】文章將閱讀所得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嘗試構建“讀-品-悟-探”語文四步教學法,踐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理念,改進傳統閱讀教學方法。文章以教學《聽聽,秋的聲音》為例,具體地向大家介紹該教學法。

【關鍵詞】四步教學法;語文;閱讀

每一次閱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就有一次理論與實踐的思想碰撞。一次次地閱讀,一次次地接受洗禮,一次次地提升認識。于是,本人努力將閱讀所得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嘗試構建“讀-品-悟-探”語文四步教學法,踐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理念,改進傳統閱讀教學方法?,F以教學《聽聽,秋的聲音》為例,談談自己的嘗試與做法。

一、讀:即熟讀課文,每篇課文至少要讀3~5遍,使學生能夠掌握生字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品讀課文

熟讀課文不僅僅是理解與欣賞的基礎,也是學生基本的語文素養。教師要帶領孩子充分閱讀文本,從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讀中去再現文本的畫面,走進情境之中,體會情感,感悟思想。

語文教學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學語文,教學中努力做到“三讀”課文,具體步驟如下。第一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首先,通過指名朗讀課文的各個小節,達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目的。在糾正字音和指導學生書寫上幫助學生熟記生字詞語。其次,采用多種形式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了解課文大意。第二步,再讀課文,想象畫面,再現情境,感悟意境。教授《聽聽,秋的聲音》一課,我先采取小組合作朗讀全詩,然后交流讀詩感受,再指導學生采用多種形式熟讀詩的第一小節,想象畫面,把詩描繪的畫面畫下來。這樣做,主要是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想象畫面中,突破了以往常常在課堂上僅讓一小部分學生說畫面,談感悟。而采用全員參與繪畫,人人參與學習,人人親自感悟詩文背后的意思,并要求學生在畫上附反映該小節詩精髓的板書(如:黃葉 刷刷 道別的話音)。當學生畫好圖,再次朗讀該文段時,很容易就能體會到黃葉紛紛飄落與大樹的道別,那是一種依依不舍的情意。這樣的教學避開了教師對文本的分析,取而代之的是學生樂意去讀文段,在讀懂詩意的基礎上完成繪畫。在如此輕松愉悅的繪畫氛圍中加深對文本的閱讀,去領悟詩描繪的畫面,去感悟詩所表達的意境。這也是新課程所倡導的理念——自悟。第三步,品讀課文,以文本語言為依托,引導學生多層次、多形式地讀,讀進去,再讀出來,在讀中做到圈點勾畫,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讀是對文章進行品評賞析,從字里行間悟出作者遣詞造句的工夫與用心程度,讀出文中的美點妙要,品出力透紙背的意蘊。

二、悟:即要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包括文章構思、布局、表達方式和主旨意蘊

感悟不是通過老師的講解就能獲得,只有讓學生潛心讀書,自己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去體驗語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實現。在教學中,我常常采用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激發想象等方法,讓學生自悟自得。我們知道,一篇文章,無論作者選取什么題材,運用什么表現形式,他們所著力的是抒發內心的情感,表達內心的體驗。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情感體驗等去感受作者對社會人生的“心理體驗”,去積極參與作品的再創造。學生邊讀邊思,毫無拘束地暢談心得,將自己的領悟都表達出來,這些心得和感悟融入了學生自己的情感和體驗,都是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的火花。有這樣一句話:“我們的教學如不能讓學生得到人生的感悟,那么這種教學便是蒼白無力的?!敝腥A民族的精神在教材中都得到了體現,應讓學生在讀中去感知、感受、感悟、感染,直到內化為自己的行為,這就是所謂的“悟則能化”。

三、品:即對課文的語言運用、表達技巧等進行品味、理解、鑒賞

在平常的教學中,常??吹竭@樣的現象:教師或講解,或提問,或分析,或板書,竭力讓學生接受并記住閱讀的結論,即所謂的“標準答案”,學生閱讀的過程就變成了接受并記憶“標準”閱讀結論的過程。要改變這種現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給我們指出了明確的方向,它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彼越處熢谥笇W生對課文進行品讀感悟時,就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于質疑,敢于標新立異,大膽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和獨特見解,逐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開發學生的潛能和靈性。

(一)抓住文章關鍵詞句,作細致地咀嚼、推敲,反復品讀感悟,體會文本內涵

學生感悟、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便是與文本潛心對話的過程。帶領學生抓住文章關鍵詞句,作細致的咀嚼、推敲,以讀悟情,以讀生思,在讀中品,品中讀,真正讓學生在“品讀語言”中做到“想說”“會說”“能說”,我們的語文課才真正散發出迷人的光彩。如教授《聽聽,秋的聲音》一課,學習詩的最后一小節:

聽聽,

秋的聲音,

從遠方匆匆走來,

向遠方匆匆走去。

聽聽,

我們聽到了秋的聲音。

引導學生抓住 “匆匆”一詞感悟時間的飛快流逝,體會出秋天的短暫,領悟到詩人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二)抓住內容精彩之處、語言運用經典之處,品讀語言文字,領悟文本內涵,受到語言的熏陶,提高語文素養

教授《聽聽,秋的聲音》一課,抓住詩中精彩小節——“秋的聲音,/在每一片葉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顆綻開的谷粒里?!碧釂枺郝犅?,秋的聲音在哪里?引導學生反復品讀這小節詩,讓學生去發現秋的聲音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這無聲的聲音正是秋的美妙之處,引導學生談出自己的感悟,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體會排比句式在詩中起到增強語言表達的效果,在吟誦的基礎上學會這種表達方式,促進良好語感的形成。

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課文的閃光點,抓住課文精妙之處,引領學生悉心品味,從一個個標點,一個個詞語,一個個句子中去品味語言,通過細嚼慢品,激發與作者的情感共鳴,使學生不僅能感受到人文關懷,更能得到語言智慧的啟迪。

(三)在品讀語言文字中鞏固所學,將知識進行遷移運用

語言文字的掌握必須到實踐中運用才能學得牢固,所以,我們在品讀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勢必將所學的知識進行遷移運用。如教授《聽聽,秋的聲音》一課,教師總結學習第一小節詩的方法:讀(文段)——畫(畫面)——悟(情感)。接著布置學生用這種方法學習第二、三小節詩,在繪畫與朗讀中感悟詩表達的意境。最后,老師借此啟迪學生:“你還聽到秋天哪些聲音?你也照樣子來創作一小節詩?!边@樣,語文課程的核心任務“學習語言文字運用”也得以落實。在這堂課上,我留足了學生創作的時間,學生即興寫道:

聽聽,秋的聲音,小鳥在果樹上,“嘰嘰”,是向農民伯伯公布果子成熟的話音。

聽聽,秋的聲音,秋雨落下來,“沙沙”,告訴人們秋天來了!

聽聽,秋的聲音,松鼠忙著采松果,“吱吱”,是給松樹留下的叮嚀。

聽聽,秋的聲音,河水涌向大海,“嘩嘩”,是和河道道別的音韻。

多么豐富的想象力!多么富有詩意的語言!學以致用,水到渠成,妙哉妙哉!這正貫徹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所倡導的“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理念。

四、“探”:對課文所敘寫的內容、作者的情感態度、思想觀點、構思與表達,進行評價、借鑒與探究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不斷產生疑問并解除疑問的過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質疑,能從根本上消除學生等待教師傳授知識的依賴心理,變被動式吸收為主動式探索。創設意境,一要適時,二要有針對性,三要有啟發性。一旦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學習狀態,就會渴望不斷學習,不斷探索,將學習潛能發揮出來。

教師必須創設一種互相尊重、理解、寬容、和諧的學習氣氛,便于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便于學習探究。學生最初的學習探究往往停留在字詞句理解、內容理解層面上,隨著知識和年齡的增長,才會逐步在作者情感態度、思想觀點、文章構思與表達方式上探究問題。這需要老師引導學生學會探究,讓學習探究的良好習慣逐漸養成。在教授《聽聽,秋的聲音》一課,如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詩的表達方式:詩中第3小節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陣陣暖暖的叮嚀;/一陣陣秋風掠過田野,/送來一片豐收的歌吟”改為“聽聽,/秋的聲音,/大雁追上白云,/‘啪啪,/是和白云撒下暖暖的叮嚀?!北容^一下哪種寫法好呢?(可聯系第1、2小節詩思考)又如從文章構思上探究:詩人抓住大自然的一些聲響,用詩一般的語言,贊美秋天。抓住聲響來描繪秋天,這樣的構思有何妙處?只要教師長期指導學生類似這樣發問,學生在學習探究過程中,必然會掌握探究的方法。久而久之,學生探究能力增強了,學習能力自然而然就增強了。

以上是本人嘗試構建的 “讀-悟-品-探”四步教學法,尚不夠成熟,還有許多需要不斷改進的地方,本人將繼續將該教學法深入探討研究,促其更加完善,更加科學,更加實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